陆瑜;李锦;刘思宇;高勇;李淑琴;韩如泉
慢性酒精依赖的患者突然断酒或减少饮酒后,出现多种精神障碍或躯体功能紊乱,再次饮酒可使症状消失,称为戒酒综合征[1] .临床主要表现为出汗、肌颤、谵妄,严重者出现惊厥、癫痫样发作,甚至出现呼吸衰竭,从而危及生命.
作者:占林兵;汪永斌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颈肩胸部结构复杂,表面软组织相对薄弱,各种原因导致的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损伤和缺损,往往伴有血管、神经和骨组织的外露,如得不到及时修复,可造成严重后果.2005年8月至2009年2月,我们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颈肩胸部巨大难愈性创面11例,获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叶祥柏;石东文;王锡华;陈忠勇;夏来启;沈运彪;李金玺;高彩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6只,体重300~350 g,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只分离肾动脉不夹闭;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4 h;利多卡因组(L组)肾动脉阻断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mg/kg,I/R组、sha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中观察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光镜下可见I/R组呈明显心肌损伤的形态学变化,L组心肌组织损伤明显改善.I/R、L组血浆H-FABP,心肌组织NE、TNF-α较sham组升高,但是I/R组高于L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预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肾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及下调TINF-α表达有关.
作者:朱小兵;石翊飒;刘桦;张喜洋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一种新型手术疗法--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中的应用.方法:行胃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的CHPS患儿20例,手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正常组婴幼儿及CHPS组患儿术前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现察CHPS患儿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变化趋势.结果:正常纽婴幼儿与CHPS纽患儿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CHPS组患儿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很好地观察正常婴幼儿及CHPS患儿术前、术后肌层及黏膜层血流状况,对于诊断CHPS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马晓梅;柳建华;王岩;马穗红;曾功君;罗环千;寇燕妮;许安丽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β(ERβ)过表达对侵袭转移相关基因E-钙黏蛋白和CXCR4表达的影响,研究其对大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介导的ERβ基因转染SW480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SW480-C1-ERβ).以正常SW480细胞和转染了空质粒的SW480细胞(SW480-pEGFP-C1)作为对照,在有或无雌激素作用的条件下.利用Transwell小室法测定SW480、SW480-pEGFP-C1和SW480-C1-ERβ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和CXCR4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无雌激素作用时,SW480-C1-ERβ细胞的侵袭能力和CXCR4的表达显著低于另两株细胞(P<0.05).有雌激素作用时,SW480-C1-ERβ细胞在三者中的侵袭能力低,E-钙黏蛋白的表达高(P<0.05),而CXCR4表达无明显变化.在SW480-C1-ERβ组细胞中,雌激素作用时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无雌激素作用时的细胞(P<0.05),而CXCR4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ERβ可以以配体非依赖性的方式和配体依赖性的方式抑制大肠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这种效应可能与调控E-钙黏蛋白和CXCR4的表达有关.
作者:许飞;王国斌;蔡开琳;翟荣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43例51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其中男7例(9髋),女36例(42髋);年龄35~67岁,平均50.3岁.左髋27例,右髋24例,根据Crowe分型分类:Ⅰ型13髋,Ⅱ型24髋,Ⅲ型10髋,Ⅳ型4髋.术前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平均47.5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6年,平均3.5年,Harris评分改善至1年后平均87.5分,至今无一髋髋臼或股骨柄假体X线片显示松动和邻近骨溶解,也无髋臼翻修病例.结论:对于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术前详细评估,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采用假体内陷技术,均可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个体化松解软组织,可显著减少神经血管副损伤.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李建有;黄胜;管国华;吴猛;高宏梁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p53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COX-2、p53蛋白在67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49/67)和64.2%(43/67),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COX-2在高、中、低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有嗜酒史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嗜酒史者(P<0.05).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有关(P<0.05).COX-2与p53表达具有相关性(r=0.249,P<0.05).结论:COX-2和p53均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过程.不同分化食管鳞癌的COX-2表达率有差异,COX-2表达率与嗜酒可能相关.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可能相关.
作者:魏华兵;曹子昂;刘强;傅于捷;钱晓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较突出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皮下输注的途径是使用麻醉性止痛药极佳的选择,对于只须短期使用(数天到数星期)非肠道止痛患者及无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适宜采用皮下输注的途径.采用皮下持续输注麻醉性止痛药,约95%的患者疼痛可获得缓解,且极少发生感染、呼吸抑制等合并症[1] .我院于2006年12月由麻醉科、外科等负责,在社区开展对晚期癌症患者运用镇痛泵皮下镇痛,以消除或减轻癌性疼痛,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海微;赵丽琴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38个乳腺癌,24个乳腺良性病变及20个正常乳腺进行DW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性,分析平均ADC值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相关性,同时利用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E)曲线评价DWI预测乳腺癌的效能.结果:正常乳腺、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癌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882±0.119)、(1.307±0.196)、(0.941±0.16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5,P<0.01).浸润性导管癌的平均ADC值低于导管原位癌(U=60.0,P<0.05),同时平均ADC值与乳腺良恶性病变呈负性相关(r=-0.715,P<0.01).利用平均ADC值预测乳腺癌时,ROC曲线下面积(Az)值为0.924,佳临界点为1.065×10-3mm2/s,此时诊断的敏感性为78.95%(30/38),特异性为87.50%(21/24),准确性为85.48%(53/62),阳性预测值为90,90%(30/33),阴性预测值72.41%(21/29).结论:DWI量化分析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及病理分型.
作者:于向荣;张威江;李薇;汪桦;杨金妹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创面愈合是机体自身恢复其表面连续性和完整性所进行的一系列修复活动,是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和分子事件,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相关激素参与这个过程,通过刺激细胞趋化、增殖,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彤成,终收缩伤口并重建组织的完整性.目前,创面愈合,尤其是一些难愈性创面愈合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欧邦军;梁自乾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他汀预处理对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5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手术患者3 893例,根据是否接受他汀预处理分为他汀预处理组(n=3 361)和非他汀预处理组(n=532),比较两组一般的临床特征和人口学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他汀预处理对PCI患者的随访期间的MACCE的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他汀预处理不能降低随访期间病死率和总MACCE事件(1.7%vs.1.3%;12.9%vs8.9%,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等临床基线数据后,COX回归分析显示:他汀预处理组与非他汀预处理组比较,PCI患者随访期间死亡风险RR值为1.168(95%CI 0.33~4.136,P=0.810).结论:他汀预处理不能够降低随访期间总心脑血管事件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的风险,随访期间死亡事件的独立的预测因素为年龄、射血分数<50%、三支冠状动脉病变、女性、血肌苷水平.
作者:张铭;李志忠;那润萍;张京梅;王苏;陶英;陈顺华;刘小慧;马长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患者女,91岁,某高校退休职工,突发胸背部疼痛伴喘息、气促16 h入院.患者入院前1 d晚饭前突发胸背部持续撕裂样疼痛,伴全身大汗、面色苍白,后渐出现喘息、气促,呈端坐呼吸,无发热、咳嗽,无胸闷、心悸,无意识障碍、抽搐、大小便失禁,症状持续不缓解,次日上午入院,在送至病房途中突发晕厥.
作者:汪征;李自成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气管切开术初仅用于解除喉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随着对呼吸道的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嗣有很大的扩展,尤其是颅脑外伤出血致昏迷及肺气肿的患者行气管切开术能将下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从而改善肺内气体交换,减轻呼吸阻力,减少呼吸道解剖无效死腔及呼吸次数,避免肺部感染.
作者:张伟红;兰金山;潘秋兰;李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外感染肺泡上皮细胞探讨凋亡蛋白caspase 3的活性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及凋亡蛋白caspase 3对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肺泡上皮细胞A549,用肺炎链球菌R6体外感染A549,TUNEL法检测A549细胞凋亡,RT-PCT法检测caspase 3基因转录强度,化学荧光测定法检测caspase 3.结果:肺炎链球菌能时间依赖性地诱导A549凋亡;Caspase 3的基因翻译强度与蛋白活性随感染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而且与A549细胞凋亡变化同步.结论:Caspase 3在肺炎链球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贾明旺;黄文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使用低分子肝素对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高凝状态患者行抗凝治疗,观察疗效,探讨机制.方法:Ⅳ级AECOPD伴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增高和D二聚体增高者随机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抗凝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5 000 IU/d×5 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检测血浆vWF、D二聚体、血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氧分压并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抗凝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浆vWF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白细胞计数下降(P<0.01)、动脉血氧分压增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vWF水平、血浆D二聚体浓度、动脉血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但改善程度与抗凝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Ⅳ级AECOPD患者伴高凝状态患者的血浆vWF水平,D-二聚体水平,血白细胞计数及动脉血氧分压,减少住院时间,对急性加重期的控制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伟春;孙嵘;胡国萍;吴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训练对帕金森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2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帕金森病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Orem自理模式训练.治疗时间均为8周,治疗前后运用帕金森病的临床分级和改良的Webster评分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症状、体征及日常生活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或P<0.01).结论:运用Orem自理模式训练能明显提高帕金森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静梅;张锐芝;周颐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等比重布比卡因液在下肢单侧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无腰麻禁忌手术患者260例,年龄16~80岁,ASA Ⅰ~Ⅲ级.单侧下肢创伤患者230例和非创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等比重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组(1组)和重比重传统腰麻组(2组),手术时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不同比重布比卡因1.5~2mL实施麻醉.结果:1组取得了与2组相同的麻醉效果,其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达高阻滞平面和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2组(均P<0.05),大感觉阻滞平面低于2组(P<0.01),其对循环的影响明显小于2组.结论: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用于单侧下肢手术安全有效.
作者:黄金平;李玉明;王益顺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随着近年剖宫产率的升高,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发生病例相对增多,该病治疗棘手,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大出血,是异位妊娠中的严重类型.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20例的病例资料,来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方法及有效性.
作者:刘秋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总结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将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根据是否并发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分为两组,观察自身因素(如性别、年龄、心脏病类型等),操作性因素(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鼻肠管留置等),药物性因素(如镇疼镇静药物,抑酸药物使用等),术中因素(如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是否存在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共10项指标,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抑酸药物使用、手术或体外循环时间,ICU停留时间,慢性心功能不全等是该类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重视术前评估,充分术前准备,减少术中意外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术后心肺功能监测等措施,是预防心脏手术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重要保证.
作者:祝利华;张伟文;王舜尧;楼炳恒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器械吻合的价值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治疗的1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19例中男8例,女11例,年龄40~70岁,平均59岁.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3例.肿瘤下缘距肛门均≤5 cm.全部病例均行GF-Ⅰ型34号吻合器吻合.吻合口漏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器械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作用关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燕辉;黄丽霞;姜雨昕 刊期: 201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