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颈胸部难愈性创面11例

叶祥柏;石东文;王锡华;陈忠勇;夏来启;沈运彪;李金玺;高彩宏

关键词:背阔肌, 皮瓣转移修复, 颈胸部, 皮肤软组织损伤, 难愈性创面, 严重后果, 颈肩, 结构复杂, 骨组织, 血管, 外露, 神经, 缺损, 面积, 表面
摘要:颈肩胸部结构复杂,表面软组织相对薄弱,各种原因导致的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损伤和缺损,往往伴有血管、神经和骨组织的外露,如得不到及时修复,可造成严重后果.2005年8月至2009年2月,我们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颈肩胸部巨大难愈性创面11例,获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Toll样受体4在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动态观察肝Kupffer细胞(KCs)Toll样受体4(TLR4)mRNA及蛋白在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以CCl4诱导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于0、4、6、8、10周采集标本,分离肝组织KCs并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LR4mRNA的表达;用基质显色法测定大鼠血清内毒素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TLR4蛋白和核因子kB(NF-kB)蛋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0周组肝组织TLR4蛋白、KCs,TLR4 mRNA几乎无表达,NF-kB蛋白和炎症积分水平也处于较低水平;4、6、8、10周组肝组织TLR4蛋白、NF-kB蛋白、炎症积分和KCs TLR4 mRNA以及血清内毒素、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同0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NF-kB蛋白、TLR4蛋白、KCs TLR4 mRNA和TNF-α在第10周时较第8周有轻度下降:肝KCs TLR4 mRNA的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r=0.845,P<0.001).结论: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中,内毒素可上调KCs TLR4的表达,而TLR4的高表达进一步造成肝脏的损伤.

    作者:盛云建;陈炘;邓存良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IL-17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新进展

    Th17细胞是近十年发现的一群T细胞亚群,主要分泌IL-17A、IL-17F、IL-6和TNF等细胞因子.IL-17A,又名IL-17,虽然它主要由记忆性T淋巴细胞分泌,但却在天然免疫、宿主防御和自身免疫中有特殊功能.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IL-1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本文拟就近几年对IL-17与SLE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雪;吕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各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43例51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其中男7例(9髋),女36例(42髋);年龄35~67岁,平均50.3岁.左髋27例,右髋24例,根据Crowe分型分类:Ⅰ型13髋,Ⅱ型24髋,Ⅲ型10髋,Ⅳ型4髋.术前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平均47.5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6年,平均3.5年,Harris评分改善至1年后平均87.5分,至今无一髋髋臼或股骨柄假体X线片显示松动和邻近骨溶解,也无髋臼翻修病例.结论:对于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术前详细评估,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采用假体内陷技术,均可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个体化松解软组织,可显著减少神经血管副损伤.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李建有;黄胜;管国华;吴猛;高宏梁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24h动态血压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ischemic lesions,WML)的关系.方法:总结我院100例老年患者的资料,将头颅磁共振所见WML按照Fazekas评分标准分为WML无-轻度组和WML中-重度组,并行动态血压监测,对患者的有关参数与WML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与WML无-轻度组相比,WML中-重度组患者年龄较大,高血压患病率高,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较高,血压控制较差(P<0.05).而24 h、白天、夜间舒张压及昼夜节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OR=1.096;P=0.027)和24 h平均收缩压(OR=1.066;P=0.006)是WML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24 h平均收缩压是WML独立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高血压,控制其血压达标,对预防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发生及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娜;饶丽芬;徐书雯;莫建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子宫腺肌病与1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既往史、临床症状、妇科检查、超声声像图表现、血清肿瘤标记物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年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子宫位置差、CA199、CEA、AFP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子宫腺肌病多有宫腔操作史;痛经、性交疼痛比较多;子宫活动度差、后穹隆触痛、子宫大小呈周期性改变;CA125明显增高:子宫均匀增大呈球形改变、肌层内散在的小囊样低回声反射、子宫壁包块与正常肌层界限不清;子宫肌瘤多有妇产科炎症、妇科肿瘤家族病史、口服避孕吏,贫血明显,宫体内见单发或多发的衰减区.结论: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通过对病史、症状、体征、B超、血清CA125检测可进行鉴别.

    作者:周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无瘤技术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近年在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1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0~160min,平均135min.术中出血量70~150 mL,平均110 mL.切除标本远端阴性切缘≥2 cm,环周经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侵犯.术后无肠漏、吻合口狭窄或大便失禁等并发症.中位随访18个月,无种植性肿瘤转移和局部复发患者.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可以达到肿瘤手术中的无瘤原则,具有美容、微创和安全可靠的临床效果.

    作者:钟先荣;卢榜裕;梁家强;孔勇;陈坤;薛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3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规律和分布以及临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7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3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诊治经过.结果:26例痊愈或好转出院,1例死亡,7例自动出院.结论:广州地区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季节为5~9月,流动人口中的儿童是主要高发人群,普及规范疫苗接种,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是降低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

    作者:杨艳红;苏嬿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使用低分子肝素对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高凝状态患者行抗凝治疗,观察疗效,探讨机制.方法:Ⅳ级AECOPD伴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增高和D二聚体增高者随机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抗凝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5 000 IU/d×5 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检测血浆vWF、D二聚体、血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氧分压并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抗凝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浆vWF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白细胞计数下降(P<0.01)、动脉血氧分压增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vWF水平、血浆D二聚体浓度、动脉血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但改善程度与抗凝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Ⅳ级AECOPD患者伴高凝状态患者的血浆vWF水平,D-二聚体水平,血白细胞计数及动脉血氧分压,减少住院时间,对急性加重期的控制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伟春;孙嵘;胡国萍;吴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蜡油样骨病1例

    患者女,31岁.左侧肩关节间歇性不适数年,现因生育哺乳期,感觉加重,活动稍受限,自觉抱小孩劳累所致,查体格检查:发育良好,智力正常,患侧皮肤无红斑及色素沉着,皮温正常,皮肤感觉正常,活动稍肥限.

    作者:艾勇;熊艾平;文黎;龚小兵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老年肝源性糖尿病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1例

    患者男,68岁,因肝癌术后1年余,发热、嗜睡2 d于2008年12月26日急诊入院.患者于2007年7月出现肝区隐痛、牙龈出血.血化验检查提示:HbsAg(+)、HbeAb(+)、抗HBc(+).甲胎蛋白1 413 mg/mL.腹部CT示:肝硬化,肝右叶前段见一5.5 cm×4.5 cm低密度影,考虑肝癌.

    作者:宋长城;陈铖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食管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p53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COX-2、p53蛋白在67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49/67)和64.2%(43/67),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COX-2在高、中、低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有嗜酒史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嗜酒史者(P<0.05).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有关(P<0.05).COX-2与p53表达具有相关性(r=0.249,P<0.05).结论:COX-2和p53均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过程.不同分化食管鳞癌的COX-2表达率有差异,COX-2表达率与嗜酒可能相关.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可能相关.

    作者:魏华兵;曹子昂;刘强;傅于捷;钱晓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腺病毒/重组腺相关病毒杂合体病毒的构建

    目的:探讨解决RNA干扰(RNAi)抗HBV作用时间短暂的问题.方法:构建腺病毒/重组腺相关病毒(Ad/rAAv)杂合体病毒,恢复rAAv的定点整合,并借助定点整合的rAAV持续表达shRNA(shon hepairRNA),实现RNAi抗HBV的持久性.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各目的基因片段均成功克隆入穿梭质粒中pAd/rAAv酶切鉴定表明同源重组成功,病毒包装与滴度测定结果表明,Ad/rAAV杂合体痛毒包装成功.结论:利用Ad、AAV和HBV各种元件的特点,彼此互补,克服其不足,构建Ad/rAAV杂合体病毒,作为抗HBV的shRNA表达框的载体,为解决RNAi抗HBV作用时间短暂的问题作了一些技术上的探索.

    作者:李绍祥;张艳霞;张成平;姚鹏;李娟;胡大荣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532 nm激光治疗大泡性视网膜脱离21例

    目的:观察532nm激光治疗大泡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激光前详细阅读FFA片,确定渗漏点的位置,采用不同的激光方式封闭渗漏点.光斑直径100~200μm,时间0.1~0.2 s,功率:100~300 mW;随访3~6个月.结果:21例(25眼),激光1次19眼,激光2次5眼,激光3次1眼.其中1个月视网膜复位6眼,2个月视网膜复住16眼,3个月视网膜复位3眼.所有患者视力均提高.结论:激光光凝是治疗大泡状视网膜脱离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激光治疗可缩短痛程,患者可恢复较好视力.

    作者:王伟;杨煜生;李玉娟;李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一种新型手术疗法--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中的应用.方法:行胃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的CHPS患儿20例,手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正常组婴幼儿及CHPS组患儿术前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现察CHPS患儿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变化趋势.结果:正常纽婴幼儿与CHPS纽患儿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CHPS组患儿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很好地观察正常婴幼儿及CHPS患儿术前、术后肌层及黏膜层血流状况,对于诊断CHPS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马晓梅;柳建华;王岩;马穗红;曾功君;罗环千;寇燕妮;许安丽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20例

    随着近年剖宫产率的升高,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发生病例相对增多,该病治疗棘手,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大出血,是异位妊娠中的严重类型.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20例的病例资料,来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方法及有效性.

    作者:刘秋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改良法骶管麻醉应用于肛周手术的临床观察

    有报道[1] 称约20%的正常人骶管呈解剖学异常,传统法骶管麻醉常因此造成阻滞不全甚至失败,其成功率仅85%左右,且该方法易损伤骶管内静脉丛和误刺入静脉导致局麻药中毒.为此我们采用改良法[2] 骶管阻滞麻醉并与传统法进行比较,以观察该方法用于肛周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作者:蒋立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主动脉夹层合并晕厥、左侧胸腔积液1例

    患者女,91岁,某高校退休职工,突发胸背部疼痛伴喘息、气促16 h入院.患者入院前1 d晚饭前突发胸背部持续撕裂样疼痛,伴全身大汗、面色苍白,后渐出现喘息、气促,呈端坐呼吸,无发热、咳嗽,无胸闷、心悸,无意识障碍、抽搐、大小便失禁,症状持续不缓解,次日上午入院,在送至病房途中突发晕厥.

    作者:汪征;李自成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宫腔镜下COOK导丝疏通治疗输卵管梗阻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COOK导丝疏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83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后诊断为输卵管阻塞采用宫腔镜下COOK导丝疏通治疗.结果:283例患者中发现榆卵管阻塞403条,通而不畅99条,用COOK导丝疏通后395条通畅,通而不畅61条,输卵管疏通率高达78.69%.结论:应用宫腔镜下COOK导丝疏通治疗输卵管梗阻成功率高,效果好.

    作者:李留霞;高瑞格;黄华;杨婉景;张凯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RGS16过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病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检测RGS16在大肠癌表达情况,并评估其是否涉及了大肠癌的转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62例大肠癌及23例相应正常组中RGS16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13.0对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GS16在细胞浆表达.与正常大肠组织相比,大肠癌中的RGS16表达明显增高(P=0.000).进一步分析发现,发生远处转移原位大肠癌中的RGS16表达比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的原位大肠癌高(P=0.015).结论:RSG16在大肠癌中高表达,并可能促进了大肠癌的转移.

    作者:张渝;刘展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心脏外科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总结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将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根据是否并发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分为两组,观察自身因素(如性别、年龄、心脏病类型等),操作性因素(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鼻肠管留置等),药物性因素(如镇疼镇静药物,抑酸药物使用等),术中因素(如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是否存在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共10项指标,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抑酸药物使用、手术或体外循环时间,ICU停留时间,慢性心功能不全等是该类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重视术前评估,充分术前准备,减少术中意外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术后心肺功能监测等措施,是预防心脏手术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重要保证.

    作者:祝利华;张伟文;王舜尧;楼炳恒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