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腺病毒/重组腺相关病毒杂合体病毒的构建

李绍祥;张艳霞;张成平;姚鹏;李娟;胡大荣

关键词:RNA干扰, Ad/rAAV杂合体病毒, 定点整合
摘要:目的:探讨解决RNA干扰(RNAi)抗HBV作用时间短暂的问题.方法:构建腺病毒/重组腺相关病毒(Ad/rAAv)杂合体病毒,恢复rAAv的定点整合,并借助定点整合的rAAV持续表达shRNA(shon hepairRNA),实现RNAi抗HBV的持久性.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各目的基因片段均成功克隆入穿梭质粒中pAd/rAAv酶切鉴定表明同源重组成功,病毒包装与滴度测定结果表明,Ad/rAAV杂合体痛毒包装成功.结论:利用Ad、AAV和HBV各种元件的特点,彼此互补,克服其不足,构建Ad/rAAV杂合体病毒,作为抗HBV的shRNA表达框的载体,为解决RNAi抗HBV作用时间短暂的问题作了一些技术上的探索.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p53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COX-2、p53蛋白在67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49/67)和64.2%(43/67),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COX-2在高、中、低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有嗜酒史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嗜酒史者(P<0.05).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有关(P<0.05).COX-2与p53表达具有相关性(r=0.249,P<0.05).结论:COX-2和p53均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过程.不同分化食管鳞癌的COX-2表达率有差异,COX-2表达率与嗜酒可能相关.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可能相关.

    作者:魏华兵;曹子昂;刘强;傅于捷;钱晓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后路置入钛笼治疗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1例

    患者女,20岁.因高处坠落致全身多处外伤伴下肢功能障碍3 h入院.查体:腰椎各棘突及间隙压痛,以腰1、5周围明显,双下肢肌张力较低,各肌肌力普遍0级,双侧皮肤感觉自大腿中段以远消失,痛温觉消失,鞍区感觉消失,跟膝腱反射消失,病理征均阴性.

    作者:董钊;张永兴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社区皮下持续镇痛护理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较突出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皮下输注的途径是使用麻醉性止痛药极佳的选择,对于只须短期使用(数天到数星期)非肠道止痛患者及无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适宜采用皮下输注的途径.采用皮下持续输注麻醉性止痛药,约95%的患者疼痛可获得缓解,且极少发生感染、呼吸抑制等合并症[1] .我院于2006年12月由麻醉科、外科等负责,在社区开展对晚期癌症患者运用镇痛泵皮下镇痛,以消除或减轻癌性疼痛,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海微;赵丽琴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Kappa角对近视屈光手术偏心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近视国人Kappa角的分布特征.探讨国人Kappa角大小对近视屈光手术切削偏心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行近视激光手术术前检查的连续病例200名,根据近视屈光度分为低、中、高度3组.用OrbscanⅡ测量其角膜地形图得到Kappa角及其在角膜的水平和垂直偏移量,进行分组统计.取这些受试者中行近视屈光手术患者135例,测量其术后1个月随访时的角膜地形图,分析激光切削偏心量和Kappa角之间的关系.结果:低、中、高度近视患者的Kappa角水平偏移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为0.000),其中,低度近视组的水平偏移量大,而高度近视组的水平偏移量小.Kappa角的水平和垂直偏移量与术后激光切削偏心的水平和垂直偏移量高度相关(水平P=0.000;垂直P=0.000),Kappa角的角膜偏移量在术前术后并无明显变化(水平P=0.964,垂直P=0.861).结论:总体而言,Kappa角在国人中随近视屈光度数增加而减小.近视屈光手术的效果受Kappa角影响,尤其是低度近视患者的大Kappa角会造成较大的切削偏心.

    作者:冯旺强;郑海华;蔡剑秋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透明质酸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DNR)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ADNR患者采用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疼痛指数、大开口度.结果:术后1、3、6个月对35例患者进行随访,患者的疼痛指数、大开口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治疗ADNR能有效地减缓疼痛、改善开口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梁;李幼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25G腰穿针临床应用体会

    临床上,手术时间较短的下腹部手术(如剖腹产)和骨科下肢手术(如取内固定)均可在单次腰麻下进行.用常规22G腰穿针做腰麻,常发生术后头痛等并发症.如果采用腰硬联合穿刺技术,易发生术后腰痛等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本人采用25G腰穿针行腰麻,省略皮肤局麻及硬麻穿刺针做引导,通过50例临床应用,证实此种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郑铁成;高立彬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18F-FDG PET/CT显像在霍奇金病诊断的中应用

    霍奇金病(HD)为淋巴瘤中一大门类,随着化学和生物治疗方法的改进,其临床治愈率已达80%以上.HD的正确诊断、分期以及治疗后病灶残留或复发与否是拟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基础.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作为一种非创伤性全身代谢性显像技术,对HD的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邓瑾;黄赖机;张秀萍;李健;叶家才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孕妇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35 961例

    目的:评价妊娠中期孕妇血清(AFP/β-hCG)二联法筛查在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对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 961例孕14~21周的孕妇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DELFLA)进行血清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β亚单位浓度的检测,结合孕周、体重、年龄等因素,通过风险评估软件进行风险评估.将筛查结果与B超、羊水染色体分析、新生儿检查结果对照.结果:35 961例孕妇中筛查出唐氏综合征高危妊娠1 856例,筛查阳性率为5.16%,经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10例唐氏综合征怠儿;18-三体高风险者170例,筛查阳性率为0.47%,经羊水染色体分析确诊5例;神经管缺陷高危者259例,筛查阳性率为0.72%,其中确诊为神经管缺陷胎儿61例.结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可减少缺陷儿的出生,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落实优生优育政策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

    作者:陆丹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Toll样受体4在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动态观察肝Kupffer细胞(KCs)Toll样受体4(TLR4)mRNA及蛋白在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以CCl4诱导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于0、4、6、8、10周采集标本,分离肝组织KCs并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LR4mRNA的表达;用基质显色法测定大鼠血清内毒素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TLR4蛋白和核因子kB(NF-kB)蛋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0周组肝组织TLR4蛋白、KCs,TLR4 mRNA几乎无表达,NF-kB蛋白和炎症积分水平也处于较低水平;4、6、8、10周组肝组织TLR4蛋白、NF-kB蛋白、炎症积分和KCs TLR4 mRNA以及血清内毒素、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同0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NF-kB蛋白、TLR4蛋白、KCs TLR4 mRNA和TNF-α在第10周时较第8周有轻度下降:肝KCs TLR4 mRNA的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r=0.845,P<0.001).结论: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中,内毒素可上调KCs TLR4的表达,而TLR4的高表达进一步造成肝脏的损伤.

    作者:盛云建;陈炘;邓存良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髋部骨质疏松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OP)患者髋部骨髓血流灌注特征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志愿者行双能X线骨密度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30例,骨密度异常者30例,其中骨量减少组16例和骨质疏松组14例.分别测量各研究对象动态增强曲线(TIC)增强后的大信号强度、到达峰值的时间和SI/sec,比较各组间不同部位感兴趣区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其微循环血流灌注特点.结果:(1)OP组大信号强度(SImax)和大斜率(SI/se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骨量减少组(P<0.01),其TIC曲线为平缓,SImax值亦低.(2)股骨头,股骨颈及大粗隆区的SImax和SI/sec均与整体髋BMD值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骨量减少及OP患者股骨近端血液灌注低于正常人,动态增强磁共振可以通过观察股骨近端血流灌注的异常来预测OP的发生.

    作者:张思伟;许鸿新;罗建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力蒙欣和雷米芬太尼配伍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力蒙欣和雷米芬太尼配伍的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反馈调控麻醉剂的靶控输注浓度,观察其对麻醉用药量、苏醒时间及知晓情况的效应.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患者112例,分为BI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一次推注雷米芬太尼3μg/kg;对照组静脉一次推注力蒙欣2 mg/kg,BIS组靶控输注力蒙欣浓度以维持BIS值在45~65之间;两组均复合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两组均靶控输注力蒙欣(初始血浆靶浓度0.7~1.8μg/L)、雷米芬太尼(初始效应室靶浓度2.5~3.5 ng/L)以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以常规监测指标调控靶控输注浓度;BIS组以BIS值(45~65)为指标反馈调控靶控输注浓度.记录麻醉用药量、苏醒时间、随访术中知晓情况.结果:BIS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阶段力蒙欣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诱导(87.90±19.2)mg/kgvs.(146.67±21.4)mg/kg,P<0.05;维持(587.90±159.2)mg/kg vs.(796.67±211.3)mg/kg,P<0.05] .两组雷米芬太尼用量无显著差异.BIS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7.7±1.3)min vs.(11.1±1.4)min,P<0.05] ;两组患者的术中知晓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BIS监测指导力蒙欣和雷米芬太尼配伍的全凭静脉麻醉,可在保证适当麻醉深度的情况下有效减少力蒙欣用量,缩短苏醒时间.

    作者:马伟斌;杨世忠;肖志刚;谢国水;邱灿金;陈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应用SLIPA喉罩置入处理困难气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SLIPA喉罩在Cormack and Lehane评分下困难气道中的应用及其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60例Cormack and Lehane评分下Ⅲ级和Ⅳ级预测为困难气道的患者,分为气管插管(T组)和SUPA喉罩置入(S组).两组惠者分别进行常规诱导后气管插管或SLIPA喉罩置入,允许多次气管插管或喉罩放置,直至成功,期间记录操作次数,MAP、HR、SPO2、EtCO2以观察患者的应激情况.结果:T组建立成功气道通气的操作次数明显多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没有严重的缺氧发生,T组插管应激观察指标MAP、HR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插管后EtCO2也高于S组,在反复插管过程中有CO2潴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常见困难气道的发现和处理,Cormack and Lehane评分下的困难气道进行反复气管插管尝试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高应激和CO2潴留,SLIPA喉罩的置入可以提高一次建立成功气道通气的几率.所以,SLIPA喉罩的置入可以优先于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

    作者:张和峰;黄华君;周志华;吕雄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该基因对胃癌复发、远处转移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将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按survivin是否表达分为表达阳性与阴性两组,同时行相同的治疗(化疗与抗肿瘤).对两组病例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共有78例患者纳入研究和随访观察,47例患者标本survivin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阳性率60.25%.survivin阳性组术后12~24个月复发率(51±2)%高于survivin阴性组(9±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胃癌浸润程度的加深,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升高;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患者术后复发转移较对照组早.Survivin蛋白可以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标志物之一.

    作者:苏晋捷;曾祥福;刘晓平;冯起放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S100A9在宫颈鳞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S100A9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宫颈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和宫颈癌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宫颈癌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宫颈鳞癌患者、50例CIN患者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患者鳞状上皮组织中S100A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S100A9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鳞癌中的表达逐渐增高;在CIN Ⅰ、CIN Ⅱ、CIN Ⅲ中的表达也逐渐增高;(2)S100A9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依次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3)S100A9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血管侵犯无关.结论:S100A9在宫颈鳞癌的癌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与宫颈鳞癌的组织分化密切相关.

    作者:朱雪洁;郑飞云;邹双微;朱雪琼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缺氧诱导因子-1在风湿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缺氧诱导因子-1(hvpoxia-inducibJefactor-1,HIF-1)是细胞缺氧条件下调控基因表达的主要转录因子之一,Kuwai等[1] 于1991年在研究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基因3'末端含有缺氧诱导的增强子序列的过程中发现.HIF-1作为细胞、组织在低氧环境下产生的一系列适应性反应的核心因子,在促进促EPO、葡萄糖载体、血管源性因子生成及细胞增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玮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发病机制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进行性的骨质破坏是其突出的临床特点之一,约9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损害[1].与其他实体瘤骨转移所致的骨质破坏不同,60%的MM患者在确诊时就伴有明显的骨痛,并逐渐发展为病理性骨折[2].

    作者:高维;李惠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抗体筛查在献血者血液检测中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目前,国外很多国家已将不规则抗体筛查列入血液制品常规检测,而我国尚未对血液制品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查[1] .为了提高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本站对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的91 522份献血者标本及442份Rh(D)阴性的血液标本进行了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报告如下.

    作者:侯治兵;张艳;陈海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心脏外科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总结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将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根据是否并发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分为两组,观察自身因素(如性别、年龄、心脏病类型等),操作性因素(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鼻肠管留置等),药物性因素(如镇疼镇静药物,抑酸药物使用等),术中因素(如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是否存在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共10项指标,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抑酸药物使用、手术或体外循环时间,ICU停留时间,慢性心功能不全等是该类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重视术前评估,充分术前准备,减少术中意外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术后心肺功能监测等措施,是预防心脏手术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重要保证.

    作者:祝利华;张伟文;王舜尧;楼炳恒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IL-17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新进展

    Th17细胞是近十年发现的一群T细胞亚群,主要分泌IL-17A、IL-17F、IL-6和TNF等细胞因子.IL-17A,又名IL-17,虽然它主要由记忆性T淋巴细胞分泌,但却在天然免疫、宿主防御和自身免疫中有特殊功能.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IL-1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本文拟就近几年对IL-17与SLE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雪;吕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以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35例

    目的:探讨以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学改变的特点.方法:对35例以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折.结果:首发的血液系统损害多种多样,其中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8例和Evans综合征6例多见.分别,占25.7%、22.7%和17%.其次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和白细胞减少各3例,分别占8%.血栓形成2例,占6%.较少见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1例,分别占3%.结论:以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非少见,其血液系统损害多种多样,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祁妙华;赖应昌;姜义荣;叶燕文;黄玉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