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下肢单侧手术中的应用

黄金平;李玉明;王益顺

关键词:布比卡因, 手术,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摘要:目的:探讨等比重布比卡因液在下肢单侧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无腰麻禁忌手术患者260例,年龄16~80岁,ASA Ⅰ~Ⅲ级.单侧下肢创伤患者230例和非创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等比重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组(1组)和重比重传统腰麻组(2组),手术时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不同比重布比卡因1.5~2mL实施麻醉.结果:1组取得了与2组相同的麻醉效果,其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达高阻滞平面和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2组(均P<0.05),大感觉阻滞平面低于2组(P<0.01),其对循环的影响明显小于2组.结论: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用于单侧下肢手术安全有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各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43例51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其中男7例(9髋),女36例(42髋);年龄35~67岁,平均50.3岁.左髋27例,右髋24例,根据Crowe分型分类:Ⅰ型13髋,Ⅱ型24髋,Ⅲ型10髋,Ⅳ型4髋.术前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平均47.5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6年,平均3.5年,Harris评分改善至1年后平均87.5分,至今无一髋髋臼或股骨柄假体X线片显示松动和邻近骨溶解,也无髋臼翻修病例.结论:对于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术前详细评估,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采用假体内陷技术,均可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个体化松解软组织,可显著减少神经血管副损伤.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李建有;黄胜;管国华;吴猛;高宏梁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随着人们意识观念的改变,未婚先孕及已婚非意愿性妊娠现象增多,药物流产因其自身痛苦小、成功率高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 .对于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的影响因素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2]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行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菊妹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舒必利组,每组38例,治疗12周,采用PANSS、TE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别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齐拉西酮组SDSS各条目均明显改善,且在婚姻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内外活动、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责任心和计划性等方面的改善明显好于舒必利组(P<0.05~0.01).齐拉西酮组GQOLI总分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1),且均明显优于舒必利组(均P<0.01).齐拉西酮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舒必利组(P<0.01).结论:齐拉西酮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且优于舒必利.

    作者:段武钢;孙全新;罗建武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一次性气管套管置入后呼吸困难的临床分析

    气管切开术初仅用于解除喉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随着对呼吸道的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嗣有很大的扩展,尤其是颅脑外伤出血致昏迷及肺气肿的患者行气管切开术能将下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从而改善肺内气体交换,减轻呼吸阻力,减少呼吸道解剖无效死腔及呼吸次数,避免肺部感染.

    作者:张伟红;兰金山;潘秋兰;李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率和预后价值

    目的: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mnic heart failure,CHF)住院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率和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CHF患者住院第1、2、3天各检测1次血浆肌酐(creatinine,Cr)值,以后每2天检测1次,直至第15天或出院.以Cr值较入院升高>26.5 μmol/L判断肾功能恶化.计算其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HF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6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了200例CHF住院患者,男占58.5%,平均年龄65.9岁.有50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了肾功能恶化(25%).肾功能恶化组患者年龄较大,糖尿病、贫血发生率较高,入院时血尿素氮(BUN)值较高、肾小球滤过率(GFR)估算值较低.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肾功能恶化、低钠血症是CHF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6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发生肾功能恶化的CHF住院患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为4.000(95%可信区间在2.897~8.692,P<0.01).结论:CHF患者住院期间肾功能恶化发生率高,是其预后因子.

    作者:曾汇庆;何如平;周月英;伍磷泰;王小谷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异丙酚对白细胞介素2受体α基因的表达调控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于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α)基因的表达调控,从分子水平探索麻醉药影响机体免疫的机制.方法:将IL-2Rα基因上游调控序列驱动的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质粒通过脂质体法稳定转染Jurkat细胞.转染48 h后的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 group)及分别加入1 μmol/L异丙酚(P1),10μmol/L异丙酚(P10),50μmol/L异丙酚(P50),100μmol/L异丙酚(P100)和200 μmol/L异丙酚(P200)组.在异丙酚处理后1 h(T1),5 h(T5),10 h(T10),24 h(T24)使用荧光测定法检测CAT活性.结果:T5时,P10、P50、P100组及P200组CAT活性较T1时CAT活性出现显著变化.随着异丙酚处理时间继续延长,T10和T24时CAT活性改变并不明显.P1组CAT活性与C组无显著差异.P10组T5时CAT活性较C组升高17%(P<0.05).P50、P100组及P200组T5时CAT活性仅为C组CAT活性的80.2%,49.3%和11.3%,呈显著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浓度及作用时间均影响其对IL-2Rα基因的表达调控.临床使用浓度异丙酚对IL-2Rα基因的表达具有正调控作用.而高浓度异丙酚对IL-2Rα基因的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提示异丙酚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陆瑜;李锦;刘思宇;高勇;李淑琴;韩如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Toll样受体4在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动态观察肝Kupffer细胞(KCs)Toll样受体4(TLR4)mRNA及蛋白在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以CCl4诱导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于0、4、6、8、10周采集标本,分离肝组织KCs并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LR4mRNA的表达;用基质显色法测定大鼠血清内毒素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TLR4蛋白和核因子kB(NF-kB)蛋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0周组肝组织TLR4蛋白、KCs,TLR4 mRNA几乎无表达,NF-kB蛋白和炎症积分水平也处于较低水平;4、6、8、10周组肝组织TLR4蛋白、NF-kB蛋白、炎症积分和KCs TLR4 mRNA以及血清内毒素、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同0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NF-kB蛋白、TLR4蛋白、KCs TLR4 mRNA和TNF-α在第10周时较第8周有轻度下降:肝KCs TLR4 mRNA的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r=0.845,P<0.001).结论: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中,内毒素可上调KCs TLR4的表达,而TLR4的高表达进一步造成肝脏的损伤.

    作者:盛云建;陈炘;邓存良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外源性硫化氢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继发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继发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对照组(R组)、NaHS处理组(NaHS组).采用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Sham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但不放血和复苏,R组放血后在Ringer's液复苏前腹腔注射与NaHS等容量的生理盐水,NaHS组在复苏前给予腹腔注射28 μmol/kg NaHs.实验结束后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肺系数与肺湿/干重比等指标变化,并通过测定血浆中H2S、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肺损伤组织学定量评价指标(IQA)改变来观察外源性硫化氢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继发肺损伤的作用.结果:与R组相比,NaHS组pH、PaO2值明显升高,BE值降低(P<0.05).肺系数、肺湿/干重比及IQA减少(P<0.05).血浆中H2S浓度R组明显降低(P<0.05),NaHS组与Sham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相比NaHS组MDA、MPO明显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肺组织病理学形态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继发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艳;姚立农;蒋玮;赵晖;杨永慧;柴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两种分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月至2009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2例中重度OHSS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早发组和迟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资料.结果:早发组患者为42例(58.3%),迟发组为30例(41.6%).迟发组胸腹水、肝肾功能不全、重度OHSS发生率和妊娠率均高于早发组(P<0.05),迟发组患者注射HCG当日的成熟卵泡数高于早发组(P<0.05),但雌二醇水平(3 673.44±472.31)pg/mL低于早发组(P<0.05).结论:早发组和迟发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掌握两种分型的发病特点,对于中重度OHSS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殷文静;罗喜平;蔡倩芳;廖碧翎;谭晓嫦;邓群娣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腺病毒/重组腺相关病毒杂合体病毒的构建

    目的:探讨解决RNA干扰(RNAi)抗HBV作用时间短暂的问题.方法:构建腺病毒/重组腺相关病毒(Ad/rAAv)杂合体病毒,恢复rAAv的定点整合,并借助定点整合的rAAV持续表达shRNA(shon hepairRNA),实现RNAi抗HBV的持久性.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各目的基因片段均成功克隆入穿梭质粒中pAd/rAAv酶切鉴定表明同源重组成功,病毒包装与滴度测定结果表明,Ad/rAAV杂合体痛毒包装成功.结论:利用Ad、AAV和HBV各种元件的特点,彼此互补,克服其不足,构建Ad/rAAV杂合体病毒,作为抗HBV的shRNA表达框的载体,为解决RNAi抗HBV作用时间短暂的问题作了一些技术上的探索.

    作者:李绍祥;张艳霞;张成平;姚鹏;李娟;胡大荣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与家兔急性心房颤动的关系及药物干预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与家兔急性心房颤动(AF)的关系及药物对AF的预防作用.方法:60只家兔随机分为辛伐他汀(舒降之)组(n=20)、氯沙坦组(n=20)及对照组(n=20),辛伐他汀组与氯沙坦组预先分别给予辛伐他汀、氯沙坦灌胃4周后,建立家兔急性AF模型.根据实验结果是否诱发出AF将家兔分为AF组(AF组)与非AF组(N-AF组).比较AF组(AF组)与非AF组(N-AF组)刺激前血清中hs-CRP、IL-6的水平.比较辛伐他汀组、氯沙坦组及对照组刺激前与刺激后血清中hs-CRP、IL-6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F组刺激前血清hs-CRP、IL-6水平均高于N-AF组(P<0.01).用辛伐他汀、氯沙坦药物干预组血清hs-CRP、IL-6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用辛伐他汀、氯沙坦药物干预组的AF诱发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刺激前血清hs-CRP、IL-6水平越高,AF越易诱发,AF持续时间越长.预先控制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就可能会有效抑制AF的发生、发展,表明炎症状态可能参与了AF的发生、发展.

    作者:徐志伟;胡建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髋部骨质疏松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OP)患者髋部骨髓血流灌注特征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志愿者行双能X线骨密度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30例,骨密度异常者30例,其中骨量减少组16例和骨质疏松组14例.分别测量各研究对象动态增强曲线(TIC)增强后的大信号强度、到达峰值的时间和SI/sec,比较各组间不同部位感兴趣区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其微循环血流灌注特点.结果:(1)OP组大信号强度(SImax)和大斜率(SI/se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骨量减少组(P<0.01),其TIC曲线为平缓,SImax值亦低.(2)股骨头,股骨颈及大粗隆区的SImax和SI/sec均与整体髋BMD值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骨量减少及OP患者股骨近端血液灌注低于正常人,动态增强磁共振可以通过观察股骨近端血流灌注的异常来预测OP的发生.

    作者:张思伟;许鸿新;罗建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抗体筛查在献血者血液检测中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目前,国外很多国家已将不规则抗体筛查列入血液制品常规检测,而我国尚未对血液制品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查[1] .为了提高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本站对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的91 522份献血者标本及442份Rh(D)阴性的血液标本进行了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报告如下.

    作者:侯治兵;张艳;陈海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应用SLIPA喉罩置入处理困难气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SLIPA喉罩在Cormack and Lehane评分下困难气道中的应用及其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60例Cormack and Lehane评分下Ⅲ级和Ⅳ级预测为困难气道的患者,分为气管插管(T组)和SUPA喉罩置入(S组).两组惠者分别进行常规诱导后气管插管或SLIPA喉罩置入,允许多次气管插管或喉罩放置,直至成功,期间记录操作次数,MAP、HR、SPO2、EtCO2以观察患者的应激情况.结果:T组建立成功气道通气的操作次数明显多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没有严重的缺氧发生,T组插管应激观察指标MAP、HR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插管后EtCO2也高于S组,在反复插管过程中有CO2潴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常见困难气道的发现和处理,Cormack and Lehane评分下的困难气道进行反复气管插管尝试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高应激和CO2潴留,SLIPA喉罩的置入可以提高一次建立成功气道通气的几率.所以,SLIPA喉罩的置入可以优先于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

    作者:张和峰;黄华君;周志华;吕雄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非典型川崎病48例临床分析及早期诊断的探讨

    目的:对非典型川崎病进行临床特点的分析及早期诊断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非典型川崎痛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非典型川崎病中,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冠状动脉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95.8%、81.3%、100%、97.9%、93.8%、68.8%.结论:非典型川崎病容易误诊漏诊,对发热持续时间长、白细胞升高、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应提高警惕,及早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及血沉、C反应蛋白,动态观察血小板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方彩文;徐小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术前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为探讨术前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情况,给胃癌手术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检测21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胃癌细胞的p53、bcl-2和CD95的平均光密度值以及细胞的凋亡指数,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化疗前后胃癌细胞的p53、bcl-2和cD95的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l-2低于化疗前,而p53和CD95高于化疗前.化疗后胃癌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结论:术前化疗能够抑制胃癌细胞bcl-2的表达,增强p53和cD95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对于改善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蔡红星;李周儒;程言博;董国凯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缩短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时间的研究

    目的:探讨缩短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时间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观察者54例患者术前2 h可进食水,进食量为平日的70%.对照组56例患者术前禁食禁水6 h.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饥饿,口渴,腹部不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术中的恶心呕吐、误吸的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择期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术前2 h仍可进食半流食物,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这种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严旭梅;徐小芹;陈茂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嗜酸乳杆菌对人轮状病毒感染乳鼠小肠黏膜白细胞黏附分子-1、γ-干扰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感染人轮状病毒乳鼠小肠黏膜白细胞黏附分子-1(ICAM-1)、γ-干扰素(IFN-γ)变化的意义及嗜酸乳杆菌的干预效果.方法:选用ICR乳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轮状病毒感染组(B组)、嗜酸乳杆菌预处理组(C组)和嗜酸乳杆菌治疗组(D组),B、C、D组喂服人轮状病毒Wa株.C、D组另喂服嗜酸乳杆菌进行预处理和治疗干预,于病毒感染后第4天随机处死各组8只乳鼠,留取小肠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ICAM-1、IFN-γ的表达.结果:B组ICAM-1表达细胞数和灰度为(52.66±6.62)%和108.11±2.42,A组为(38.10±4.43)%和101.97±2.10,B组比A组显著增高(P<0.05);C组为(43.93±4.42)%和101.75±2.28,D组为(43.45±5.26)%和101.42±2.23,均较B组显著降低(均P<0.05),C组、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组IFN-γ表达细胞数和灰度为(43.51±31.40)%和127.71±3.36,A组为(37.52±3.21)%和117.71±3.39,B组比A组显著增高(P<0.05);C组为(50.08±4.21)%和136.37±3.40,D组为(49.50±4.05)%和135.90±3.49,均较B组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嗜酸乳杆菌对感染人轮状病毒的乳鼠有免疫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CAM-1,增强IFN-γ的表达有关.

    作者:石海矾;陈益平;徐志伟;狄军波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532 nm激光治疗大泡性视网膜脱离21例

    目的:观察532nm激光治疗大泡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激光前详细阅读FFA片,确定渗漏点的位置,采用不同的激光方式封闭渗漏点.光斑直径100~200μm,时间0.1~0.2 s,功率:100~300 mW;随访3~6个月.结果:21例(25眼),激光1次19眼,激光2次5眼,激光3次1眼.其中1个月视网膜复位6眼,2个月视网膜复住16眼,3个月视网膜复位3眼.所有患者视力均提高.结论:激光光凝是治疗大泡状视网膜脱离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激光治疗可缩短痛程,患者可恢复较好视力.

    作者:王伟;杨煜生;李玉娟;李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下肢单侧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等比重布比卡因液在下肢单侧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无腰麻禁忌手术患者260例,年龄16~80岁,ASA Ⅰ~Ⅲ级.单侧下肢创伤患者230例和非创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等比重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组(1组)和重比重传统腰麻组(2组),手术时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不同比重布比卡因1.5~2mL实施麻醉.结果:1组取得了与2组相同的麻醉效果,其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达高阻滞平面和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2组(均P<0.05),大感觉阻滞平面低于2组(P<0.01),其对循环的影响明显小于2组.结论: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用于单侧下肢手术安全有效.

    作者:黄金平;李玉明;王益顺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