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蔚珏;廖军辉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VSD)对猪肢体枪弹软组织贯通伤初期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枪弹伤早期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兰州地区健康成年长白约克品种猪8只,用95式步枪射击致双后肢贯通伤,距离25 m.致伤后将两双后肢自体左右配对,分成VSD组和对照组.两组致伤6 h行弹道清创消毒.分别在致伤后不同时间作细菌学计数,行病理学检查,5、72 h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后细茵学计数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学VSD组较对照组肉芽组织丰富,且炎细胞浸润、肌组织溶解变性及弹道表面茵落不明显.72 h超声检查VSD组较对照组弹道及周边红蓝血流信号丰富,并见断裂肌束逐渐恢复.结论:VSD可降低枪弹软组织贯通伤细菌数量延缓感染时间、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局部血流量、减少创周组织水肿及降低血管通透性.
作者:李荣刚;刘兴炎;陈克明;葛宝丰;程瑞萍;彭俊华;叶建军;熊发明;梁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骨癌痛模型大鼠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含量的变化.方法: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Ⅰ为正常对照组;Ⅱ为D-Hank's组;Ⅲ为热灭活细胞组:大鼠右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射热灭活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10μL;Ⅳ为骨癌痛模型组.分别对各组大鼠行为学检测后,抽取大鼠脑脊液,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大鼠脑脊液内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的含量.结果:Ⅳ组机械性痛觉缩爪阈值和热辐射痛觉缩爪阈值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脑脊液中谷氨酸含量(19.41±0.64)μg/mL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Ⅰ、Ⅱ和Ⅲ组之间大鼠脑脊液谷氨酸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含量与骨癌痛的形成和维持密切相关.
作者:陈莎莎;刘希江;许爱军;曹菲;田玉科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舒适性.方法:将患者分为无痛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和普通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检查前、中、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R)等生命征的变化.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检查中的不适反应,术后询问患者对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满意度.结果:无痛组与普通组检查中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查前、后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与普通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适反应程度和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痛组的不适反应程度轻,明显低于普通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优于普通组.两组患者再次接受检查的意愿和费用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痛组再次接受检查的意愿和费用均明显高于普通组.结论:在专职麻醉医师监测下,运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进行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能够起到较好的镇静效果和保持生命征的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舒适性好的方法.但费用高.
作者:何朝文;刘立义;陈桂言;耿芳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PPD皮肤试验在结核病人群中的反应水平及观察的佳时机,改善该试验的诊断时效.方法:比较观察结核病与非结核病患者PPD皮试试验在不同观察时间的反应水平,采用连续重复测量资料的多元方差分析方法,了解其变化趋势.结果:结核病组PPD试验结果的总体水平高于非结核病组,结核病组与非结核病组在48 h与72 h的反应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PD皮肤试验反应是和结核分枝杆茵感染相关联的免疫过敏现象;皮试后48 h与72 h判定结果总体水平无差异.
作者:周梦雯;谭守勇;温文沛;童志雯;孔少颜;梁国添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利用SNP芯片和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筛选鼻咽癌细胞系CNE1、CNE2、HONE1中的候选癌基因.方法:SNP芯片检测DNA拷贝数,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3个鼻咽癌细胞系与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基因表达水平,Ensembl database将SNP数据、基因表达谱数据和人类基因组中已知的DNA拷贝数改变数据整合,筛选候选癌基因,生物信息学进一步分析功能.结果:筛选出候选癌基因102个,包含许多功能群,参与各种信号通路.结论:为癌基因的筛选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筛选鼻咽癌细胞系中候选癌基因,对其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认识鼻咽癌的发病机制,为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樊英;李佳;黄仲曦;姚开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至2007年我院收治的本组15例在外院误诊的成人IM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误诊的成人IM病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0.5±12.4)岁.临床表现均有发热,73.3%有咽峡炎,86.6%有颈淋巴结肿大,40%有皮疹,80%有肝和(或)脾肿大.虽然15例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均≥10%,但白细胞数≥10×109L仅9例(60%),血嗜异性凝集试验仅20%阳性,EB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仅26.6%.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皮疹发生率与儿童IM相似.但白细胞升高比例、血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率、EB病毒IgM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儿童.结论:成人IM临床表现复杂,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早期表现不典型,易误诊.
作者:孙和才;李淑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皮瓣的方法治疗宽大下垂鼻翼畸形.方法:对32例鼻翼宽大下垂畸形患者行鼻前庭切除鼻孔内部分前庭皮肤,缩短鼻翼,于鼻槛内侧切除一三角形鼻前庭皮肤,剪断附着在鼻翼,梨状孔外缘的鼻唇束,及鼻翼底下方与骨膜紧连的鼻束附着,形成鼻孔内改良皮瓣使鼻孔内外侧皮肤与鼻槛皮肤无张力对合.结果:32例患者术后切口隐蔽.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切口瘢痕增生,鼻翼肥大鼻翼下垂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鼻孔外形改善明显,与鼻梁鼻小柱比率协调,鼻孔对称,形态呈梨形,瘢痕反应轻微,结果使医患双方均较满意.对于鼻梁低平,鼻尖形态不佳者,还可同时行隆鼻手术,取得整体改善的效果,患者满意.结论:鼻孔内改良皮瓣治疗鼻翼宽大下垂畸形,于鼻槛内切除部分鼻前庭皮肤,鼻基底附着肌肉的处理,术后鼻外形改善明显,鼻翼宽度适中,鼻翼缘厚度形态美观,瘢痕反应轻微,适用于宽大下垂鼻翼的整形.
作者:刘尊敏;张余光;钱云良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MLC模拟移动条技术放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放化治疗(防化组,19例)和单纯化疗(化疗组,21例)效果.比较两种治疗的近期缓解率、远期生存率及治疗中不良反应.结果:放化组患者缓解率(78.9%)显著高于化疗组(38.1%);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16%、36.84%、10.53%,高于化疗组的33.33%、14.29%、4.76%,其中1、2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放化组(21.1%)较化疗组(9.5%)更易引起肝功能异常,两组患者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近.结论:对直肠癌术后肝脏转移患者,行积极的放化治疗较单纯化疗治疗明显改善患者近期疗效,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但应留意其引起的肝脏损伤.
作者:宋亚颀;王万伟;陶光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从临床角度观察铸造金属整体桩核和插销式分体桩核冠修复多根管后牙残根残冠的修复效果.方法:收集上颌第一前磨牙(双根管)及下颌第一磨牙各20颗,且都经过根管治疗,将各均一半分为A、B两组,A组铸造金属桩核修复,B组插销式分体桩桩冠修复,5年回访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A组中前磨牙修复的失败率较低,磨牙修复的失败率较高;B组前磨牙及磨牙修复的成功率较A组高.结论:从临床角度来看根冠治疗后磨牙佳修复方法是插销式分体桩桩冠修复,而前磨牙两种修复方法皆可.
作者:郑蔚珏;廖军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前临床上尚无理想的抗肿瘤转移的药物,中医药在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及减少肿瘤转移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活血化瘀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一种常用方法,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常选用活血化瘀药,近年来探索活血化瘀中药在肿瘤转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
作者:孙艳;李琦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经肠镜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参考TNM分期方法进行MSC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分析比较其敏感性等指标.结果:正常直肠壁的CT值为30~50Hu,直肠壁分层显示不明显,原发癌灶显示良好,其CT值较正常直肠壁低,T分期总敏感性为66.56%,T3、T4敏感性大于T1、T2,达90%以上,假阴性率小于10%;淋巴结的CT值为15~30 Hu,增强后可提高10~20 Hu,N分期的总敏感率为86.7%,对紧靠癌肿旁的淋巴结、非连续性转移、直肠系膜中的小结节敏感性低;对肝脏、阴道壁、膀胱壁、卵巢中的转移灶较敏感,对小肠、结肠及其系膜上、腹壁上的小转移灶敏感性低.结论:MSCT对T3、T4期癌原发灶显示良好,这正符合新辅助性化疗术前分期的要求,是非常实用的检查方法,应作为直肠癌术前影像学分期的常规评估手段;通过对淋巴结的大小、密度、形态及增强情况可大致判定其转移性;但对于小肠、结肠及其系膜中、腹壁上的微小转移敏感性低,分辨病变的性质有一定困难,尚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判定.
作者:朱荣涛;毛盛勋;杨刚;朱培谦;左敏静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倍氯米松气雾剂对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哮喘发病率的作用.方法:急性毛支临床缓解后患儿59例(观察组),采用倍氯米松气雾剂200 μg/d局部吸入治疗,2次/d,疗程6个月,观察1.5年时患儿哮喘发病率、喘息发生情况及干预治疗前后血清总1gE变化.并以70例毛支患儿作对照.结果:随访1.5年,观察组哮喘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X2=20.01,P<0.01),发生喘息病例数明显减少(x2=9.01,P<0.01),喘息发作平均持续时间缩短(P<0.01),平均首次喘息复发时间推迟(P<0.01);且随访观察6个月,其血清总1gE水平恢复正常(P<0.01).结论:急性毛支患儿临床缓解后吸入倍氟米松气雾剂200 μg/d、疗程6个月进行哮喘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哮喘发病率.
作者:谢蔓芳;钟丽花;雷智娴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对48例病理证实的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CT与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CT检查19例,MRI检查15例,另有14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在48例中,36例发生于长骨,其余跟骨5例、髌骨4例以及耻骨、髂骨及距骨各1例.在CT上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多表现为偏心溶骨性透亮区,有不同程度膨胀性改变,病灶内可见粗细不等分隔或骨嵴,原发灶特点与相同原发病相仿.在MRI上病变边缘在T1WI及T2WI上均为低信号的完整或不完整环,病灶内亦可见同样低信号的间隔,囊腔内的液体在T1WI呈不均匀低或中高信号,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其囊壁及囊内间隔一般强化较明显,而囊性部分则未见明显强化,原发灶特点亦与相同原发病相仿.结论: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与MRI对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曾效力;陈卫国;邓凤贤;李均洪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低骨量及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发生情况,探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和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共116例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常规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年龄42~56岁,平均47岁,根据BMI进行分组:低BMI组(BMI≤18)21人,正常BMI组(BMI为18~25)79人,超BMI组(BMI≥25)16人.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测定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EXA)检测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区以及大转子的BMD,并检测血清E2和T水平.结果:围绝经期妇女低骨量检出率为19.0%(22/116),其中低BMI组(47.6%)显著高于正常BMI(13.9%)和超BMI组(6.25%),OP患者全部发生于低BMI组,检出率为28.6%.各部位的BMD与B MI成正相关(r=0.388~0.507,P=0.000).此外,BMD与E2及T水平亦成正相关性(r=0.175~0.374,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即有骨量减少情况,低BMI、低E2及低T水平可能是出现低骨量和发生OP的高危因素.
作者:谢威;张金山;赵旦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对肿瘤致急性肠梗阻患者行术中结肠灌洗并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的术后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因左侧结肠(包括上段直肠)肿瘤而致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入院的36例患者,按照表格随机法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治疗组采用术中结肠灌洗并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手术,对照组采用左半结肠切除+结肠造瘘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几率、住院时间,测定两组术前及术后1、3、5 d所有患者的体温、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内毒素,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无吻合口瘘及出血等并发症,仅1例发生创口感染,平均住院时间为(13.8±1.3)d,对照组1例发生瘘口回缩而再次手术,3例发生创口感染,平均住院时间(14.6±2.4)d,已有7例患者在第一次术后的3~12个月内行结肠回纳术;术后治疗组WBC、PCT、CRP及内毒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中结肠灌洗并左半结肠切除+结肠一期吻合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患者血中WBC、CRP、PCT、内毒素水平,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孙广正;郭德超;张海峰;周瑞耀;戴华卫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和α-硫辛酸对高糖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影响.方法:选用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为培养对象,采用高糖培养基诱导,在此基础上分别用通心络超细干粉水提物和α-硫辛酸进行干预,检测培养细胞四唑盐比色实验、细胞上清液SOD浓度和细胞SOD2mRNA表达.结果:高糖刺激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下降,高糖组SOD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34.13±9.25)kU/Lvs(89.23±11.76)kU/L,P<0.01)].α-硫辛酸和通心络组SOD值均较高糖组明显升高[(64.32±8.56)kU/Lvs(34.13±9.25)kU/L)],P<0.01;(51.02±12.36)kU/Lvs(34.13±9.25)kU/L,P<0.05).高糖组SOD2 mRNA/β-actin mRNA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0.37±0.024vs0.69±0.014,P<0.01),α-硫辛酸和通心络组该比值较高糖组明显升高(0.56±0.039,0.49±0.039vs0.37±0.024,P<0.01).结论:通心络和α-硫辛酸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抑制高糖对心肌细胞的毒性.
作者:刘明;石勇铨;彭玲;邹俊杰;刘志民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术后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8月期间50例经口咽前路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经口咽前路术后患者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20例,占40.0%,发生低钠血症的时间以术后2~7 d多见,平均5.3 d.治疗后低钠血症患者好转19例,占95.0%,无效1例,占5.0%.结论:经口咽前路术后患者常伴有电解质紊乱,其中以低钠血症为常见,低钠血症常导致术后患者病情加重及复杂化,所以经口寰枢椎术后患者需要常规监测电解质,及时发现血钠的异常并予以纠正,维持内环境的平衡,才能有效地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古正涛;戴建强;郑国栋;吴优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后胸腔残余积液两种不同方法引流的选择时机.方法:胸科手术后的患者,拔除胸腔引流管后,复查胸片提示有积液,B超提示积液量大于2.5 cm的患者,采用随机入组的方法,选择胸穿或深静脉导管置管引流(以下简称细管引流),直至胸片提示无明显积液或B超提示积液量少于2.5 cm,记录穿刺次数,并发症,处理积液所需住院时间,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胸穿或细管引流两种方法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均较少,两种方法在住院时间方面,胸引组短于胸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积液量大于等于4.5 cm的术后患者,细管引流所需住院时间较胸穿组明显缩短,而积液量少于4.5 cm时,住院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胸科手术后残余积液,胸穿或细管引流均安全有效,积液量大于或等于4.5 cm的患者适合细管引流,小于4.5 cm的患者适合胸穿.
作者:金成华;沈韦羽;赵晓东;田辉;毛争春;潘海彬;柳凯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IOS)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所需压力(治疗压力,P)的相关性.方法:2点前先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睡眠呼吸暂停患者25例,2点后监测同时行CPAP治疗.并且在监测后的1周内进行IOS测定.结果:CPAP治疗后呼吸紊乱指数明显改善.P与35Hz时黏性阻力(R35)存在密切相关关系.结论:黏性阻力R35反映了局部结构变化对气道阻力的影响,与P成正比.
作者:周建群;张虹霞;李晓辉;胥振扬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和三羟基氨基甲烷(THAM)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致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144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肺损伤组、碳酸氢钠组和THAM组,各组经尾静脉泵注不同药物后随机抽取6只小鼠,行血气分析及肺组织学检查.其余120只小鼠观察72 h病死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肺损伤组pH和PO2明显下降(P<0.05);碳酸氢钠组、THAM组与肺损伤组相比pH和PO2明显升高(P<0.05).与肺损伤组相比,THAM组72h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肺损伤组与碳酸氢钠组、THAM组肺内白细胞浸润和肺水肿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THAM治疗急性肺损伤小鼠可提高其生存率.
作者:张曌;贾立明;张诗海 刊期: 201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