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国产嗜肺军团菌抗原检测试剂盒的初步评价

朱家馨;陈文思;黄静;张天托;杨海玲

关键词:军团病杆茵, 嗜肺, 抗原
摘要:目的:初步评价一种国产嗜肺军团茵抗原检测试剂盒.方法:采用细菌模拟标本,检测试剂盒的理论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应用嗜肺军团茵抗原检测试剂可特异性地检测出嗜肺军团茵抗原,低检出量为3×108 cfu/mL,与其他细茵抗原不发生交叉反应.结论:嗜肺军团茵抗原检测试剂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围绝经期妇女双能X线骨密度及其与体质指数、睾酮和雌二醇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低骨量及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发生情况,探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和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共116例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常规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年龄42~56岁,平均47岁,根据BMI进行分组:低BMI组(BMI≤18)21人,正常BMI组(BMI为18~25)79人,超BMI组(BMI≥25)16人.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测定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EXA)检测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区以及大转子的BMD,并检测血清E2和T水平.结果:围绝经期妇女低骨量检出率为19.0%(22/116),其中低BMI组(47.6%)显著高于正常BMI(13.9%)和超BMI组(6.25%),OP患者全部发生于低BMI组,检出率为28.6%.各部位的BMD与B MI成正相关(r=0.388~0.507,P=0.000).此外,BMD与E2及T水平亦成正相关性(r=0.175~0.374,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即有骨量减少情况,低BMI、低E2及低T水平可能是出现低骨量和发生OP的高危因素.

    作者:谢威;张金山;赵旦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GF β1-509C/T基因片段,Eco81I内切酶进行限制性酶切反应并经测序证实.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T℃F β1-509 C/C、C/T、T/T表型频率分别为0.180 0、0.430 0、0.390 0,对照组分别为0.150 0、0.440 0、0.4100;子宫内膜异位症组TGF β1-509C、TGF β1-509T基因频率分别为0.395 0、0.605 0,对照组分别为03700、0.630 0,TGFβ1-509C/T各种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GF 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无关联.

    作者:车坤兰;何凤仪;江梅珍;谭淑娴;曾改鸿;陈盛强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选择性刺激犬窦房结及房室结脂肪垫的实验研究

    目的:心脏脂肪垫(CFP)含有支配窦房结(SAN)及房室结(AVN)的副交感神经纤维节.本文通过选择性刺激SAN及AVN CFP,观察其对SAN功能及房颤(AF)时房室传导的影响,以明确SAN及AVN CFP的神经功能分布特点.方法:取犬33只,经开胸直接刺激SAN及AVN CFP.刺激能量由0mA逐级增高直至AF诱发(频率20 Hz,脉宽0.2 ms).分别测量不同能量状态下窦性周期长度(SCL)及AF诱发阈值.AF诱发后,继续逐级增加刺激电流直至大值10.0 mA.记录诱发AF的连续10个RR间期,取其平均值.结果:75.8%犬SAN CFP刺激延长SCL>50%,无一只犬AVN CFP刺激延长SCL>10%.100%犬在SAN和AVN CFP刺激下诱发AF,阈值分别为(4.0±1.3)mA及(4.5±1.5)mA.直接SAN及AVN CFP刺激均延长AF的RR间期.结论:直接SAN及AVN CFP刺激均增加AF诱发的易感性,并延长AF时的房室传导时间.同时SAN CFP刺激还具有调节SAN的功能.

    作者:曾红;杨平;贺玉泉;柳林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骨性关节炎体外培养滑膜细胞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了解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和正常人滑膜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方法:取材OA患者(n=22)与正常人(n=8)关节滑膜组织,分别原代培养滑膜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两组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GE2的表达水平.结果:ELISA检测OA患者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GE2的含量为(437.224±325.284)pg/mL,健康人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GE2的含量为(24.020±20.591)pg/mL,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GE2在OA关节滑膜细胞中表达上调,提示PGE2可能直接参与了OA的发病过程.

    作者:王凤龙;江建明;王飞;付兆宗;张兆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联合检测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 protein,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并探讨血清含量与新生儿败血症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7例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组)、52例局部感染新生儿(局部感染组)和30例非感染新生儿(非感染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PCT和hs-CRP的含量.结果:败血症组患儿的hs-CRP和PCT血清水平均高于局部感染组患儿以及非感染组患儿(P<0.05),局部感染组患儿的PCT血清水平也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儿(P<0.05).分别以PCT≥2 ng/mL和hs-CRP≥10 mg/L为阳性标准,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42%、60.02%和62.16%、50.07%,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则是95.62%和71.20%.败血症组患儿血清PCT水平与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PCT和hs-CRP的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PCT值与新生儿败血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冯亚群;胡祥华;梁亚勇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SOD、LPO的影响

    目的:现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分级为Ⅰ~Ⅲ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具有清热化痰的中药汤剂(千金苇茎汤加味).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SOD和LP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之后,外周血SOD上升与LPO下降水平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SOD为(31.79±4.18)Nu/mLvs(25.36±3.42)Nu/mL,P<0.01;LPO为(2.63±0.61)mmol/mLvs(3.18±0.55)mmol/mL,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可以提高患者外周血SOD,降低LPO水平,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平衡氧化-抗氧化系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赵文翰;杜炯栋;肖敏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68例冠心病患者接受了国产Firebird支架治疗,根据冠脉造影分为长病变组(47例)和对照组(121例),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两组成功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狭窄等.结果:两组支架置入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及再狭窄发生率、支架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病变组支架数/例及支架长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国产Firebird支架选择性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成功率高,安全可靠,近、中期疗效与普通病变相似,远期疗效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阳维德;郑萍;罗秀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应力性骨折9例影像学误诊分析及MR诊断价值

    应力性骨折现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发病部位多在长管状骨的干骺端,易诊误为骨肿瘤、慢性骨髓炎,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现收集我院和外院影像学误诊的9例病人,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仁国;李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封闭负压引流对猪肢体枪弹软组织贯通伤初期治疗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VSD)对猪肢体枪弹软组织贯通伤初期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枪弹伤早期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兰州地区健康成年长白约克品种猪8只,用95式步枪射击致双后肢贯通伤,距离25 m.致伤后将两双后肢自体左右配对,分成VSD组和对照组.两组致伤6 h行弹道清创消毒.分别在致伤后不同时间作细菌学计数,行病理学检查,5、72 h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后细茵学计数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学VSD组较对照组肉芽组织丰富,且炎细胞浸润、肌组织溶解变性及弹道表面茵落不明显.72 h超声检查VSD组较对照组弹道及周边红蓝血流信号丰富,并见断裂肌束逐渐恢复.结论:VSD可降低枪弹软组织贯通伤细菌数量延缓感染时间、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局部血流量、减少创周组织水肿及降低血管通透性.

    作者:李荣刚;刘兴炎;陈克明;葛宝丰;程瑞萍;彭俊华;叶建军;熊发明;梁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脉冲振荡肺功能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呼吸机治疗压力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IOS)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所需压力(治疗压力,P)的相关性.方法:2点前先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睡眠呼吸暂停患者25例,2点后监测同时行CPAP治疗.并且在监测后的1周内进行IOS测定.结果:CPAP治疗后呼吸紊乱指数明显改善.P与35Hz时黏性阻力(R35)存在密切相关关系.结论:黏性阻力R35反映了局部结构变化对气道阻力的影响,与P成正比.

    作者:周建群;张虹霞;李晓辉;胥振扬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p38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复合物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的影响

    目的:观察p38反义寡核苷酸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单用AngⅡ刺激或p38反义寡核苷酸干预后,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心肌细胞体积、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Leucine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免疫印迹法测定p38及ANP表达,免疫沉淀法测定p38活性.结果:p38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降低AngⅡ组p38表达及活性,下调心肌肥大相关指标.结论:p38通路在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靶向p38反义寡核苷酸可能是基因治疗心肌肥大的新靶点.

    作者:陈远园;张如福;王琼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换喉罩后在围拔管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比较老年高血压气管内全麻患者更换喉罩后在围拔喉罩期与围拔气管导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ASAⅡ级术前伴有高血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分为A、B二组,A组为气管插管组,B组为准备关腹时更换喉罩组.记录准备关腹/准备关腹更换喉罩时(T1)、手术结束时(T2)、拔管前5 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5 min(T5)各时间点的心率、血压,并计算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观察拔气管导管或拔喉罩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拔管前5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5 min(T5)A组心率、血压、RPP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躁动、呛咳、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准备关腹时更换喉罩,在围拔喉罩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轻微.

    作者:刘玉妍;刘琴湘;邵兵;张耀之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倍氯米松气雾剂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研究

    目的:观察倍氯米松气雾剂对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哮喘发病率的作用.方法:急性毛支临床缓解后患儿59例(观察组),采用倍氯米松气雾剂200 μg/d局部吸入治疗,2次/d,疗程6个月,观察1.5年时患儿哮喘发病率、喘息发生情况及干预治疗前后血清总1gE变化.并以70例毛支患儿作对照.结果:随访1.5年,观察组哮喘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X2=20.01,P<0.01),发生喘息病例数明显减少(x2=9.01,P<0.01),喘息发作平均持续时间缩短(P<0.01),平均首次喘息复发时间推迟(P<0.01);且随访观察6个月,其血清总1gE水平恢复正常(P<0.01).结论:急性毛支患儿临床缓解后吸入倍氟米松气雾剂200 μg/d、疗程6个月进行哮喘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哮喘发病率.

    作者:谢蔓芳;钟丽花;雷智娴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2例临床病理分析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CRCC)是一种少见的临床亚型,2004年WHO将其命名为一种独立的肾癌类型.病理学定义为完全由囊腔构成的肿瘤,囊腔间隔内有小灶状透明细胞,与Ⅰ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不能区别.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中癌细胞数量很少,诊断困难,通过免疫组化检查,囊腔间隔内的透明细胞上皮性标记物CK、EMA阳性,而组织细胞标记物CD68阴性,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陆宁;温晓伟;张燕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直肠癌术前螺旋CT分期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经肠镜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参考TNM分期方法进行MSC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分析比较其敏感性等指标.结果:正常直肠壁的CT值为30~50Hu,直肠壁分层显示不明显,原发癌灶显示良好,其CT值较正常直肠壁低,T分期总敏感性为66.56%,T3、T4敏感性大于T1、T2,达90%以上,假阴性率小于10%;淋巴结的CT值为15~30 Hu,增强后可提高10~20 Hu,N分期的总敏感率为86.7%,对紧靠癌肿旁的淋巴结、非连续性转移、直肠系膜中的小结节敏感性低;对肝脏、阴道壁、膀胱壁、卵巢中的转移灶较敏感,对小肠、结肠及其系膜上、腹壁上的小转移灶敏感性低.结论:MSCT对T3、T4期癌原发灶显示良好,这正符合新辅助性化疗术前分期的要求,是非常实用的检查方法,应作为直肠癌术前影像学分期的常规评估手段;通过对淋巴结的大小、密度、形态及增强情况可大致判定其转移性;但对于小肠、结肠及其系膜中、腹壁上的微小转移敏感性低,分辨病变的性质有一定困难,尚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判定.

    作者:朱荣涛;毛盛勋;杨刚;朱培谦;左敏静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不适症状与病程关系的初步调查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不适症状的分布情况及与病程的关系.方法:对51~85岁社区确诊的高血压患者545例和非高血压患者476例采用体质问卷调查,并将患高血压的病程分为4个阶段,对不同病程常见不适症状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高血压患者平和质人群较非高血压者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病理体质以痰湿质、气血虚质为主,与非高血压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2)便秘、腰腿酸痛、口干、失眠位居高血压患者常见症状的前4位,分别占总例数的43.30%,58.90%,40.18%,50.46%;(3)平和质发生率随病程的增加而减少,其中病程在0~5年者以失眠居多,发生率为61.86%;病程在6~10年以口干者居多,发生率为61.84%;病程在11~15年以腰腿酸痛占主要,发生率76.16%;病程超过15年者以便秘居多,发生率61.29%.病程与以上症状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社区中老年高血压平和质人群随病程的增长而减少,以失眠、口干、腰腿酸痛、便秘为其常见不适症状,并随着病程的增加,依次占各病程段的主要不适症状.为以后在诊治高血压时根据患者病程改善相关不适症状、调整体质,为能否更好的调控血压提供一定的指导基础.

    作者:王超英;李迎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C57BL/6小鼠1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建立C57BL/6小鼠1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并评价该疾病模型的可行性.方法:7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43)和对照组(n=27).模型组小鼠按50mg/kg体重连续5 d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对照组小鼠注射相应体积的柠檬酸缓冲液.每周观察小鼠食量、饮水量、体重、精神活动等基本状况.每2周剪鼠尾取血,检测血糖,评价建模情况.实验第13用处死小鼠,取心脏石蜡包埋,行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显示病理改变,Image-pro plus 6.0分析软件计算胶原面积占总面积比值.结果:模型组小鼠饮水量、食量分别自第2、3周开始高于对照组小鼠(均P<0.01);注射STZ后第2周体重逐渐减轻,低于对照组小鼠(P<0.01).空腹血糖在建模第1周开始,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HE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分布不均,肌细胞间质明显增加.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C57BL/6小鼠1型糖尿痛心肌病模型,该模型可行性强,稳定性好.

    作者:汪心安;艾文;朱丽华;王朗;李红良;江洪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鼻咽癌细胞系候选癌基因的筛选

    目的:利用SNP芯片和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筛选鼻咽癌细胞系CNE1、CNE2、HONE1中的候选癌基因.方法:SNP芯片检测DNA拷贝数,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3个鼻咽癌细胞系与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基因表达水平,Ensembl database将SNP数据、基因表达谱数据和人类基因组中已知的DNA拷贝数改变数据整合,筛选候选癌基因,生物信息学进一步分析功能.结果:筛选出候选癌基因102个,包含许多功能群,参与各种信号通路.结论:为癌基因的筛选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筛选鼻咽癌细胞系中候选癌基因,对其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认识鼻咽癌的发病机制,为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樊英;李佳;黄仲曦;姚开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研究

    目的:评价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舒适性.方法:将患者分为无痛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和普通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检查前、中、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R)等生命征的变化.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检查中的不适反应,术后询问患者对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满意度.结果:无痛组与普通组检查中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查前、后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与普通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适反应程度和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痛组的不适反应程度轻,明显低于普通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优于普通组.两组患者再次接受检查的意愿和费用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痛组再次接受检查的意愿和费用均明显高于普通组.结论:在专职麻醉医师监测下,运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进行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能够起到较好的镇静效果和保持生命征的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舒适性好的方法.但费用高.

    作者:何朝文;刘立义;陈桂言;耿芳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慢性脓胸168例外科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及卫生条件的不断提高,我国脓胸的发病率已经很低.但在经济落后的西部贫困地区,脓胸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我科对168例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慢性脓胸进行了外科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对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林锋;肖家荣;冉鹏 刊期: 2010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