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群;张虹霞;李晓辉;胥振扬
目的:对比3种组织胶注射方法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型(GEV1)的疗效.方法:组A患者组织胶注射点位于胃底近贲门小弯侧;组B患者组织胶注射点位于胃底近贲门小弯侧和大弯侧;组C患者组织胶注射点位于胃底近贲门大弯侧.注射组织胶后,观察1~10 min,4周内复查胃镜.结果:3组患者组织胶注射后,曲张静脉均实变.复查时,曲张静脉完全阻塞率组A为100%,组B为100%,组C为61.9%.组A和组B治疗效果相当,高于组C(P<0.05).结论:在胃底近贲门小弯侧注射组织胶治疗GEV1更加完美.
作者:李坪;毛羽;穆毅;李常青;王捷;李娜;刘晶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86例AMI患者急性期(入院第2天)的IGF-1水平进行测量,随访90 d观察死亡率,对比分析生存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另测量20例健康成人的血IGF-1水平作为对照.分析急性期IGF-1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1)A MI患者血IGF-1水平急性期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05.5±42.1)ng/mLvs(178.1±54.1)ng/mL,t=6.15,P<0.01];(2)90d内9例心源性死亡患者IGF-1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患者[(90.5±12.1)ng/mLvs(118.1±42.3)ng/mL,t=6.81,P<0.01];(3)单因素分析表明,IGF-1<139 ng/L(中位数)和Killip分级Ⅱ级以上为90 d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因素(均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唯有血IGF-1<92 ng/L(25%百分位数)为90d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OR=1.21,95%可信区间0.76~3.42,P<0.01).结论:AMI患者急性期血IGF-1水平明显降低,心肌梗死患者降低的血IGF-1水平可用于AMI的危险分层及近期预后的评估.
作者:李秋生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从临床角度观察铸造金属整体桩核和插销式分体桩核冠修复多根管后牙残根残冠的修复效果.方法:收集上颌第一前磨牙(双根管)及下颌第一磨牙各20颗,且都经过根管治疗,将各均一半分为A、B两组,A组铸造金属桩核修复,B组插销式分体桩桩冠修复,5年回访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A组中前磨牙修复的失败率较低,磨牙修复的失败率较高;B组前磨牙及磨牙修复的成功率较A组高.结论:从临床角度来看根冠治疗后磨牙佳修复方法是插销式分体桩桩冠修复,而前磨牙两种修复方法皆可.
作者:郑蔚珏;廖军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超激光联合电脑中频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门诊肩周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超激光联合电脑中频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阻滞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6%高于对照组7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激光联合电脑中频治疗肩周炎具有快速消炎、镇痛、松解粘连、恢复功能快的特点,比传统的神经阻滞疗效显著.
作者:石金凤;王薇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PCOS并NAFLD患者(研究组)和24例无NAFLD的肥胖PCOS患者(肥胖对照组)及24例无NAFLD的非肥胖PCOS患者(非肥胖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肝肾功能、血脂、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胰岛素(FNS)稳态评估法(HOMA-IR)和胰岛素抵抗(IR)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均为中心性肥胖,与肥胖对照组比,IR和代谢综合征发生率高.研究组空腹血糖、FNS、HOMA-IR、甘油三酯、尿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于对照组(P<0.05).ALT与FNS和HOMA-IR正相关,与总睾酮不相关.结论:NAFLD的PCOS患者以肥胖、高甘油三酯和高尿酸为特点,是胰岛素抵抗的高危人群,更易进展为代谢综合征,肥胖型PCOS应该常规筛查NAFLD.
作者:林芸;邢福祺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EMPs)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将行PCI治疗后发生无复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2例分为替罗非班组(n=26)和硝酸甘油组(n=26),以32例未发生无复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于PC I前、PCI后即刻和PCI后48 h采集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血浆EMPs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sICAM-1水平.结果:发生无复流患者循环血中EMPs和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治疗后48 h,替罗非班组EMPs和s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MPs和sICAM-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s=0.654,P=0.004).结论: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PCI后无复流患者EMPs和sICAM-1水平,改善无复流.EMPs对反映PCI后无复流患者冠脉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和损伤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陆永光;文宏;曾书燚;钟继明;苏强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皮瓣的方法治疗宽大下垂鼻翼畸形.方法:对32例鼻翼宽大下垂畸形患者行鼻前庭切除鼻孔内部分前庭皮肤,缩短鼻翼,于鼻槛内侧切除一三角形鼻前庭皮肤,剪断附着在鼻翼,梨状孔外缘的鼻唇束,及鼻翼底下方与骨膜紧连的鼻束附着,形成鼻孔内改良皮瓣使鼻孔内外侧皮肤与鼻槛皮肤无张力对合.结果:32例患者术后切口隐蔽.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切口瘢痕增生,鼻翼肥大鼻翼下垂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鼻孔外形改善明显,与鼻梁鼻小柱比率协调,鼻孔对称,形态呈梨形,瘢痕反应轻微,结果使医患双方均较满意.对于鼻梁低平,鼻尖形态不佳者,还可同时行隆鼻手术,取得整体改善的效果,患者满意.结论:鼻孔内改良皮瓣治疗鼻翼宽大下垂畸形,于鼻槛内切除部分鼻前庭皮肤,鼻基底附着肌肉的处理,术后鼻外形改善明显,鼻翼宽度适中,鼻翼缘厚度形态美观,瘢痕反应轻微,适用于宽大下垂鼻翼的整形.
作者:刘尊敏;张余光;钱云良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意外吸入类脂性肺炎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的护理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Olympus BF3c-30.BF-4B2纤维支气管镜及BE-270S(外镜4.9 mm)、EB-270P(外镜3.8 mm)电子支气管镜对19例意外吸入类脂性肺炎患儿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并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19例中吸入煤油8例,吸入气油1例,吸入衣车油3例,吸入石蜡油2例,吸入机油5例.治疗后19例均显效,总有效率100%,术中除短暂血氧饱和度(SaO2)降至85%以外,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儿类脂性吸入性肺炎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治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意义.
作者:邓爱群;周名秀;黄旭强;邓力;温惠虹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不适症状的分布情况及与病程的关系.方法:对51~85岁社区确诊的高血压患者545例和非高血压患者476例采用体质问卷调查,并将患高血压的病程分为4个阶段,对不同病程常见不适症状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高血压患者平和质人群较非高血压者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病理体质以痰湿质、气血虚质为主,与非高血压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2)便秘、腰腿酸痛、口干、失眠位居高血压患者常见症状的前4位,分别占总例数的43.30%,58.90%,40.18%,50.46%;(3)平和质发生率随病程的增加而减少,其中病程在0~5年者以失眠居多,发生率为61.86%;病程在6~10年以口干者居多,发生率为61.84%;病程在11~15年以腰腿酸痛占主要,发生率76.16%;病程超过15年者以便秘居多,发生率61.29%.病程与以上症状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社区中老年高血压平和质人群随病程的增长而减少,以失眠、口干、腰腿酸痛、便秘为其常见不适症状,并随着病程的增加,依次占各病程段的主要不适症状.为以后在诊治高血压时根据患者病程改善相关不适症状、调整体质,为能否更好的调控血压提供一定的指导基础.
作者:王超英;李迎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PPD皮肤试验在结核病人群中的反应水平及观察的佳时机,改善该试验的诊断时效.方法:比较观察结核病与非结核病患者PPD皮试试验在不同观察时间的反应水平,采用连续重复测量资料的多元方差分析方法,了解其变化趋势.结果:结核病组PPD试验结果的总体水平高于非结核病组,结核病组与非结核病组在48 h与72 h的反应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PD皮肤试验反应是和结核分枝杆茵感染相关联的免疫过敏现象;皮试后48 h与72 h判定结果总体水平无差异.
作者:周梦雯;谭守勇;温文沛;童志雯;孔少颜;梁国添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高密度脂蛋白(HDL)受体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及细胞内胆固醇转出率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AS兔HDL功能的影响.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2)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单纯喂食高胆固醇饮食;(3)罗格列酮组,在单纯高胆固醇饮食的基础上,予以灌服罗格列酮0.5 mg/(kg·d).喂养12周后取血以酶法测定血清脂质;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肝细胞、腹腔细胞ABCA1的表达量,液闪计数仪检测细胞溶解物及细胞内胆固醇转出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组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NHDL-C)水平显著升高;与AS组相比,罗格列酮组血浆HDL-C水平显著升高,NHDL-C显著降低;罗格列酮组腹腔巨噬细胞、肝细胞[3H]胆固醇转出率及其ABCA1表达明显增加.结论:罗格列酮不仅能显著提高HDL-C血浆水平,而且通过增加ABCA1表达,改善了HDL颗粒功能,促进AS兔巨噬细胞、肝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范永臻;郭志刚;王振坤;赖文岩;屠燕;黄邹琴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对48例病理证实的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CT与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CT检查19例,MRI检查15例,另有14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在48例中,36例发生于长骨,其余跟骨5例、髌骨4例以及耻骨、髂骨及距骨各1例.在CT上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多表现为偏心溶骨性透亮区,有不同程度膨胀性改变,病灶内可见粗细不等分隔或骨嵴,原发灶特点与相同原发病相仿.在MRI上病变边缘在T1WI及T2WI上均为低信号的完整或不完整环,病灶内亦可见同样低信号的间隔,囊腔内的液体在T1WI呈不均匀低或中高信号,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其囊壁及囊内间隔一般强化较明显,而囊性部分则未见明显强化,原发灶特点亦与相同原发病相仿.结论: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与MRI对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曾效力;陈卫国;邓凤贤;李均洪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以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7例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适应性训练、康复指导和术后基础护理、疼痛的护理、功能锻炼、并发症防治(下肢静脉血栓、感染、髋关节脱位等)、出院指导等的干预性护理.结果:本组病例中1例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左下肢),给予及时治疗后症状消失,余未发生并发症,全部病例住院14~39 d后康复出院.结论:做好人工全髋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减少、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袁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 protein,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并探讨血清含量与新生儿败血症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7例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组)、52例局部感染新生儿(局部感染组)和30例非感染新生儿(非感染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PCT和hs-CRP的含量.结果:败血症组患儿的hs-CRP和PCT血清水平均高于局部感染组患儿以及非感染组患儿(P<0.05),局部感染组患儿的PCT血清水平也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儿(P<0.05).分别以PCT≥2 ng/mL和hs-CRP≥10 mg/L为阳性标准,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42%、60.02%和62.16%、50.07%,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则是95.62%和71.20%.败血症组患儿血清PCT水平与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PCT和hs-CRP的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PCT值与新生儿败血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冯亚群;胡祥华;梁亚勇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心脏脂肪垫(CFP)含有支配窦房结(SAN)及房室结(AVN)的副交感神经纤维节.本文通过选择性刺激SAN及AVN CFP,观察其对SAN功能及房颤(AF)时房室传导的影响,以明确SAN及AVN CFP的神经功能分布特点.方法:取犬33只,经开胸直接刺激SAN及AVN CFP.刺激能量由0mA逐级增高直至AF诱发(频率20 Hz,脉宽0.2 ms).分别测量不同能量状态下窦性周期长度(SCL)及AF诱发阈值.AF诱发后,继续逐级增加刺激电流直至大值10.0 mA.记录诱发AF的连续10个RR间期,取其平均值.结果:75.8%犬SAN CFP刺激延长SCL>50%,无一只犬AVN CFP刺激延长SCL>10%.100%犬在SAN和AVN CFP刺激下诱发AF,阈值分别为(4.0±1.3)mA及(4.5±1.5)mA.直接SAN及AVN CFP刺激均延长AF的RR间期.结论:直接SAN及AVN CFP刺激均增加AF诱发的易感性,并延长AF时的房室传导时间.同时SAN CFP刺激还具有调节SAN的功能.
作者:曾红;杨平;贺玉泉;柳林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和认知行为干预(CBT)对亚健康失眠的短期疗效及中长期转归的影响.方法:亚健康失眠者62例,知情同意后分为中药组、CBT组和对照组(不予干预),干预时间4周.疗效观察:主要指标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次要指标为宗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时点为基线期、干预结束时、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5个月.结果:短期疗效:干预结束时,中药组及CBT组PSQI均明显下降(P<0.05).中长期转归:随访期3组PSQI均明显下降,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期3组焦虑均改善(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和CBT组抑郁均改善(P<0.05),对照组抑郁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药和CBT短期干预亚健康失眠均有效,对其中长期转归无明显优势,亚健康预后较好,多数可以改善.
作者:李伟;李长瑾;叶人;宋秀华;徐雅丽;何金彩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比较老年高血压气管内全麻患者更换喉罩后在围拔喉罩期与围拔气管导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ASAⅡ级术前伴有高血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分为A、B二组,A组为气管插管组,B组为准备关腹时更换喉罩组.记录准备关腹/准备关腹更换喉罩时(T1)、手术结束时(T2)、拔管前5 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5 min(T5)各时间点的心率、血压,并计算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观察拔气管导管或拔喉罩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拔管前5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5 min(T5)A组心率、血压、RPP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躁动、呛咳、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准备关腹时更换喉罩,在围拔喉罩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轻微.
作者:刘玉妍;刘琴湘;邵兵;张耀之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初步评价一种国产嗜肺军团茵抗原检测试剂盒.方法:采用细菌模拟标本,检测试剂盒的理论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应用嗜肺军团茵抗原检测试剂可特异性地检测出嗜肺军团茵抗原,低检出量为3×108 cfu/mL,与其他细茵抗原不发生交叉反应.结论:嗜肺军团茵抗原检测试剂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朱家馨;陈文思;黄静;张天托;杨海玲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应用改良Kugel技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应用改良Kugel技术修补老年腹股沟疝的病例.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应用改良Kugel无张力疝修补技术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复发率低,更适合于老年腹股沟疝病例.
作者:高小利;席云峰;寇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倍氯米松气雾剂对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哮喘发病率的作用.方法:急性毛支临床缓解后患儿59例(观察组),采用倍氯米松气雾剂200 μg/d局部吸入治疗,2次/d,疗程6个月,观察1.5年时患儿哮喘发病率、喘息发生情况及干预治疗前后血清总1gE变化.并以70例毛支患儿作对照.结果:随访1.5年,观察组哮喘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X2=20.01,P<0.01),发生喘息病例数明显减少(x2=9.01,P<0.01),喘息发作平均持续时间缩短(P<0.01),平均首次喘息复发时间推迟(P<0.01);且随访观察6个月,其血清总1gE水平恢复正常(P<0.01).结论:急性毛支患儿临床缓解后吸入倍氟米松气雾剂200 μg/d、疗程6个月进行哮喘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哮喘发病率.
作者:谢蔓芳;钟丽花;雷智娴 刊期: 201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