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张怀勤;贾红梅;林以诺;黄伟剑
鼻内镜手术因其直观、微创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手术术野小,血供丰富,毗邻重要结构,所以术中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决定手术时间及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术中采用控制性降压,可明显减少鼻内镜手术术中出血,确保手术操作直观、精细,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罗燕云;张钊;姚行齐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脓毒症诊断标准将危重评估过的PICU住院患儿分为脓毒症组30例,非脓毒症组30例,脓毒症组患儿又分为一般脓毒症组20例和严重脓毒症组10例.均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并分别检测凝血常规(PT、APTT、TT、Fbg)及血小板计数.结果:脓毒症组PT、APTT、TT均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PLT、Fbg均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一般脓毒症组APTT低于严重脓毒症组(P<0.05),Fbg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其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作者:蔡爱东;刘勇;肖岳;缪红军;杨军;王晓榕;喻文亮;江涛;李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及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186例冠心病患者,光学法检测分别由二磷酸腺苷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为AR或ASR组及阿司匹林敏感(AS)组.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因素与AR或ASR的相关性.结果:AR+ASR组与AS组中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8/58和39/128,糖尿病患者例数分别为23/58和26/12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3.01 4±0.72)mmol/L和(2.7±0.65)mmol/L,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AR+ASR组与AS组中高血压病怠者例数分别为23/58和34/128,吸烟患者例数分别为17/58和25/1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LDL-C血症及糖尿病是AR或ASR的易患因素.结论:AR或ASR在女性冠心病患者及合并糖尿病或高LDL-C的冠心病患者中易于发生,其中高LDL-C血症及糖尿病与AR或ASR相关性强.
作者:吴建华;朱健华;潘闽;石桂良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复合氯诺昔康用于腹腔镜肠癌手术后肌肉内镇痛(PCIM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9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芬太尼组(F组)及布托啡诺复合氯诺昔康组(BL组)分别接受术后持续肌肉内镇痛.记录并比较术后2、6、10、20、28、48h各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PCIMA方案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和镇静目的,3组VAS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0 h内B组的疼痛视觉评分(VAS)高于F组和BL组(P<0.05).BL组不仅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也较低.结论:布托啡诺复合氯诺昔康用于腹腔镜肠癌手术后肌肉内镇痛,可起到应用简单,副作用少,镇痛镇静效果好的作用.
作者:洪庆雄;林明;邵兰;张广防;贾彬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沐舒坦和糜蛋白酶在鼻咽癌放疗后鼻腔冲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07年4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20例,分为A组(沐舒坦联合糜蛋白酶滴鼻+3%高渗盐水冲洗鼻腔)、B组(沐舒坦滴鼻+3%高渗盐水冲洗鼻腔)、C组(糜蛋白酶滴鼻+3%高渗盐水冲洗鼻腔)和D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0.9%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组30例),1次/d,持续至出院后4周;比较4组间鼻咽黏膜反应程度和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别.结果:4组间鼻咽黏膜反应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P=0.014),A组(平均秩次44.68)、B组(平均秩次63.72)和C组(平均秩次61.50)均轻于D组(平均秩次72.10),且A组亦轻于B组和C组(χ2=6.29,P=0.043),但B组和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间远期并发症(包括口咽干燥感、分泌性中耳炎、放射性鼻窦炎、鼻腔黏连)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组显著低于D组,且A组显著低于B、C组,但B组和C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应用沐舒坦和糜蛋白酶滴鼻,再以3%高渗盐水冲洗鼻腔,对减轻鼻咽黏膜反应、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吴红伦;朱疆艳;王丽;罗花南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造血细胞磷酸酶(SHP-1)基因和天冬酰氨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3)基因表达与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的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HP-1和caspase-1、3的mRNA表达.结果:AL患者SHP-1和caspase-1、3表达率分别为33.3%、80.0%、100.0%;SHP-1和caspase-1、3基因阳性患者的首次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5.0%、64.3%和55.8%,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分别为15.6%、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1、3与SHP-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HP-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它可能是通过激活下游的凋亡基因caspase-1、3发挥作用;caspase-1、3与SHP-1基因表达呈正相关且与患者的CR率有关,表明它们均参与了急性白血病的转归,可同时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指标.
作者:韩颖;化罗明;范丽霞;季静;张征;郭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654-2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654-2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对照组60例用思密达口服,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95%、7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654-2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洋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清时氧磷酶-1(PON1)活性的变化,探讨OSAS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仪监测诊断的80例OSAS患者,分为轻度组(n=22)、中度SK(n=23)、重度组(n=35).选取2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间血脂水平及PON1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中及重度OSAS组血清PON1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的OSAS患者组间PON1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PON1活性随OSAS程度加重而降低.20例重度OSAS患者经3个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后TG下降(P<0.05),HDL升高(P<0.05),血清PONI活性较前升高(P<0.01).结论:OSAS患者血清PON1活性明显降低,可能是OSAS患者易惠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nCPAP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OSAS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作者:邬勇坚;陈绍森;陈飞鹏;曹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青中年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流行情况,为ESRD的防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年龄21~60岁的ESRD患者进行病因及诊疗状况调查.结果:164例患者病因构成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49.4%,肾小动脉硬化症14.0%,糖尿病肾病9.8%.其他14.0%.原因不明12.8%.入院前诊疗情况为接受专科治疗28.0%,非专科治疗26.2%,误诊误治31.1%,未治疗14.6%.21.3%首诊时确诊ESRD.肾脏替代治疗为血液透析68.9%,肾移植9.8%,腹膜透析1.2%,拒绝肾脏替代治疗20.1%.结论: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青中年ESRD的首位病因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不同年龄段病因分布特点不同,由于各种原因延误诊治率高.开展慢性肾脏病普查、教育及ESRD早期诊疗已十分必要.
作者:鲍晓红;金烈;吕春燕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体外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培养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方法:培养过程分两阶段,第一阶段: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再以黏附法分离出单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 ng/mL、重组人白介素-4(rhIL-4)100 ng/mL体外诱导.第二阶段:第5天加入重组人肿瘤坏死因α-(rhTNF-α)100 ng/mL,继续培养2 d,刺激DC成熟.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物CD83、CD1a、CD86、CD40、CD14表达水平,用MTT法测定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rhGM-CSF及rhIL-4诱导培养5 d后,多数细胞呈集落生长,细胞表型CD83、CD1a、CD86、CD40及CD14分别是14.3%、12.8%、20.1%、19.9%及16.2%.加入rhTNF-α诱导后,即培养第7天,细胞表型CD83、CD1a、CD86、CD40及CD14分别是29.8%、18.2%、33.6%、28.1%及8.0%(与第5天比较,均P<0.05).成熟后的DC具备较强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rhGM-CSF联合rhlL-4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可获得大量不成熟的DC,该体系有利于Dc扩增,加入rhTNF-α,继续培养2 d,可诱导出成熟的DC,成熟的DC具备较强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
作者:彭卫斌;沙卫红;李瑜元;聂玉强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体外经小鼠肝癌细胞不同抗原致敏的CD40配体活化的B淋巴细胞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抗肿瘤免疫的能力.方法:分离、纯化T、B混合淋巴细胞,并在CD40L、rmIL-4联合作用下培养.然后分离T、B淋巴细胞以备用.将凋亡的肝癌细胞及其冻融裂解物作为实验组,1640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与B淋巴细胞共同培养,检测培养后各组B细胞表面抗原呈递细胞标记(CD40、CD80、CD86)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情况.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以负载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诱导的CTL作为效应细胞,肝癌细胞Hepal-6为靶细胞,LDH释放实验检测杀伤活性.结果:负载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实验组的B淋巴细胞,其组织相容性分子及其刺激分子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其对靶细胞的杀伤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负载肝癌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诱导的CTL可有效产生特异性抗肝癌免疫作用.
作者:万亚锋;李兴睿;易继林;沈文状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ESIN)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手术配合要点及护理体会.方法:应用ESIN治疗35例儿童桡骨颈骨折.完善术前各项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以及器械护士与手术者的熟练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结果:35例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和固定,手术操作过程顺畅,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应用ESIN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可靠且并发症少,是值得提倡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韩红娜;李曼;刘艳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50例因黄疸住院、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培养出病原菌50株,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第一位,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两株共占80%,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占1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偏低,对氨基糖甙类、奎诺酮类部分敏感,对其它各类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缺乏特异性,对可疑患儿早期宜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菌相对少,血培养报告后,再根据药敏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马继龙;朱义杰;余建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对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治疗幼年脊柱关节病(JSp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所有患者均符合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ESSG)分类标准,年龄≤16岁,病情处于活动期,关节炎数≥2,肌腱端炎数≥3,总体疼痛VAS≥4(0~10),对NSAIDs和传统DMARDs疗效不佳,给予依那西普0.4 mg/kg,每周2次(大用量至50 mg/w),疗程12周.评价指标为0、4、8、12周关节炎数、肌腱端炎数、总体疼痛评分VAS、晨僵时间及实验室炎症反应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浓度(CRP)等.并随访至48周,观察依那西普减量维持和停用依那西普后患者病情状况.随时记录观察期间不良事件.结果:26例患者完成了12周的观察.4周后,关节炎数和肌腱端炎数均减少,与各自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2周时这种情况继续改善;其他各项疗效指标也反映出相似的改善程度和趋势;实验室炎症反应指标12周后也明显下降(P<0.05).随访过程中,16例患者降低依那西普剂量密度继续使用,病情维持稳定.停用依那西普的患者中,多数病情加重.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未发现结核、严重感染等情况.结论:依那西普可以迅速改善JSpA的症状和体征,降低用药频率可维持疗效,安全性较好.
作者:谢红伟;李娟;吕卓;高国华;盘晓燕;戴森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诱导期无辅助呼吸下气管插管的方法早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肯定,我科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也多次应用,获得了肯定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还观察到其与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术后呕吐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夏东云;潘国秋;舒敬华;邱国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表面活性蛋白D(suffactant protein D,SP-D)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HK-2细胞分为5组,分别给与0、0.1…1、5、10μg/mL LPS刺激8 h.免疫印迹和RT-PCR观察SP-D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ELISA和RT-PCR观察TNF-α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结果:1、5、10μg/mL LPS刺激8 h可引起HK-2细胞SP-D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1、5、10μg/mL LPS刺激8 h可引起HK-2细胞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SP-D与TNF-α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LPS刺激下TNF-α表达增加与SP-D的表达降低有关.SP-D可能在肾脏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胡凤琪;丁国华;梁伟;刘娇;任志龙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与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的常规支架术相比较,分析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9例行冠脉介入治疗并置入金属裸支架的患者,分为A、B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中A组187例患者的214处病变施行了直接支架术.B组202例患者的276处病变施行了预扩张置入支架术.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征相似,将两组的介入治疗结果相比较.结果:A组187例患者中181例成功施行直接支架术,技术成功率96.8%:6例患者换为常规支架术而顺利置入支架,介入手术成功率100%.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无差异,A组手术操作时间较短、球囊导管用量较少(P<0.01)、X线暴光时间较短、造影剂用量较少、手术费用较低(P<0.05).A、B两组分别有3例(1.6%)和17例(8.4%)术中发生血管撕裂夹层(P<0.05).术后12~36个月随访显示,A组有10例患者(5.3%)心绞痛复发,9例患者经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证实有心肌缺血复发,这19例复发患者经CAG复查示14例(7.5%)为支架内再狭窄:B组有26例患者(12.9%)心绞痛复发,6例患者活动平板试验心肌缺血复发,复查CAG显示其中20例(9.9%)为支架内再狭窄.临床随访期内A组心绞痛复发率低于B组(P<0.05).结论:直接支架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易行的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其术中血管并发征及术后心绞痛发生率较低.
作者:张荣林;徐标;施广飞;宋杰;王涟;张静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初步探讨腺样体肥大在儿童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发病原因中所占比重,以及腺样体手术对儿童CRS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4月间就诊我科的178例儿童腺样体肥大和(或)鼻窦炎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诊断合并腺样体肥大和CRS的35例患者中,26例仅行腺样体切除手术而未行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通过鼻内镜和(或)鼻窭CT检查的随访发现,CRS治愈21例(21/26,80.8%),好转5例(5/26,19.2%).结论:腺样体肥大与儿童鼻窦炎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腺样体切除术对于治疗腺样体肥大儿童中顽固性CRS是一种有效、必要的方法.
作者:林晓江;何本均;孙慧娟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在西方国家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位原发病,在我国其比例也呈上升趋势.腹膜透析(PD)因其相对安全有效、操作方便、可在家自行操作,并且不增加心脏负荷,能较好的控制细胞外液及高血压高血钾,已更多地成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选择.然而,PD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时,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如何目前少见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接受腹膜透析的45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卢旭姿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为29例肾囊肿患者行三孔法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资料,并评价腹腔镜经腹途径、后腹腔途径的疗效差别.结果:29患者中26例手术顺利,术中、术后均未予以输血,术后恢复良好,疗效满意;其中有3例中转开放手术.经腹与后腹腔途径之间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上无明显差异,但经腹途径在术后高体温上较后腹腔途径为高,且术后排气时间较晚.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具有切口小、效果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推广.总体上,后腹腔术式较经腹术式对人体损伤较小.
作者:钱小强;齐隽 刊期: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