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东云;潘国秋;舒敬华;邱国美
鼻咽癌是我国头颈部的常见肿瘤,尤其好发于南方各地区.其病因涉及病毒感染、遗传、饮食、环境等各方面因素.鼻咽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其中抑癌基因失活和癌基因活化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但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鼻咽癌相关基因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本文就近些年来研究热点的基因p53、p16、bcl-2、cox-2在鼻咽癌中表达及其在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以下简要综述.
作者:邓文婷;王双乐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的干预.方法:对20例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胃肠道反应、横纹肌溶解征、肝功能异常、周围神经感觉异常和精神抑郁症不良反应,积极采取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护理、特殊不良反应护理和心理护理等.结果:经适当护理干预后,20例患者均未出现生命体征不稳等严重后果.结论:严格掌握他汀类药物适应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积极进行护理干预.
作者:徐乃翠;徐晓春;俞琦;张双双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在西方国家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位原发病,在我国其比例也呈上升趋势.腹膜透析(PD)因其相对安全有效、操作方便、可在家自行操作,并且不增加心脏负荷,能较好的控制细胞外液及高血压高血钾,已更多地成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选择.然而,PD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时,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如何目前少见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接受腹膜透析的45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卢旭姿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治疗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是否能降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纯宫腔镜治疗组(对照组)58例,术后复发16例,宫腔镜治疗+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组(观察组)60例,复发4例;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组内膜厚度均显著<对照组(P<0.05),且月经量明显减少;有15例患者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未经任何治疗,4个月后自然恢复.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治疗后辅以置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有效改善月经过多状况,减少内膜厚度及降低内膜息肉复发率,值得推广.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
作者:温海燕;王靖;杜文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在目前三叉神经痛治疗中,无论是口服卡马西平或是无水酒精封闭都存在一定弊端,卡马西平对造血系统和肝脏影响较大,无水酒精局部封闭效果不能持久,半月节封闭则可能引起出血、角膜炎、失明等严重并发症.效果较好的射频热凝技术因为成本原因不易推广.众多口腔科和疼痛科医生都在寻求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方法.现将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于我科行三叉神经封闭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焱;王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50例因黄疸住院、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培养出病原菌50株,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第一位,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两株共占80%,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占1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偏低,对氨基糖甙类、奎诺酮类部分敏感,对其它各类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缺乏特异性,对可疑患儿早期宜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菌相对少,血培养报告后,再根据药敏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马继龙;朱义杰;余建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环氧合酶-2(COX-2)基因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 Ⅰ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58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NF-κB和COX-2 mRNA的表达.结果:NF-KB、COX-2 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P<0.01),且NF-κB、COX-2 mRNA在大肠癌组织表达量亦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P<0.05).大肠癌浸润组织越深,NF-κB和COX-2 mRNA相对表达水平越高,且NF-κB mRNA的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NF-κB与COX-2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17,P=0.001).结论:大肠癌组织中NF-κB和COX-2 mRNA高表达,两基因间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且与大肠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孙政;曹杰;杨平;张伟健;李洁;张龙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脓毒症诊断标准将危重评估过的PICU住院患儿分为脓毒症组30例,非脓毒症组30例,脓毒症组患儿又分为一般脓毒症组20例和严重脓毒症组10例.均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并分别检测凝血常规(PT、APTT、TT、Fbg)及血小板计数.结果:脓毒症组PT、APTT、TT均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PLT、Fbg均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一般脓毒症组APTT低于严重脓毒症组(P<0.05),Fbg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其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作者:蔡爱东;刘勇;肖岳;缪红军;杨军;王晓榕;喻文亮;江涛;李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术后乳房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总结12例乳腺肿瘤术后假体植入和自体组织移植即刻乳房再造的经验,介绍乳房再造的安全性以及病例选择和手术方法.结果:12例再造手术均取得成功,应用假体植入即刻乳房再造8例,背阔肌肌皮瓣(或扩大背阔肌肌皮瓣)即刻乳房再造4例(其中联合假体植入1例).病理结果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伴局灶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乳腺癌9例.术后辅助化疗7例,放疗2例,内分泌治疗5例.随访时间1~18个月,均无局部复发,再造乳房效果满意.结论:乳腺肿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能兼顾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的要求,安全可行.
作者:韩学东;甄林林;施建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硫酸乙酰肝素(heparin sufate,HS)以及HS与衣酶素(tunicamycin,TM)合用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内质网应激、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78)表达、肝素酶(HPSE)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HS(1000 μg/mL)、TM(3 μmol/L)和HS(1000 μg/mL)+TM(3 μmol/L)分别处理MDA-MB-231细胞不同时间(0、6、12、24、36、48 h),Westem blot 法检测GRF78 和 HPSE表达的变化,溴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HS能提高MDA-MB-231细胞凋亡率达(29.71±1.24)%,并能下调GRP78以及HPSE的表达.TM能提高MDA-MB-231细胞细胞凋亡率达(22.62±0.78)%,但能上调GRP78以及HPSE的表达:HS与TM合用可使细胞凋亡率上升到(58.85±0.72)%,但对GRP78以及肝素酶的表达没有什么影响.结论:HS可抑制内质网应激状态下GRP78和HPSE的表达,并促进MDA-MB-231细胞的凋亡.
作者:龚萍;刘浩;刘宏莉;蒋志文;钱江华;杨芬;程秀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鼻内镜手术因其直观、微创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手术术野小,血供丰富,毗邻重要结构,所以术中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决定手术时间及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术中采用控制性降压,可明显减少鼻内镜手术术中出血,确保手术操作直观、精细,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罗燕云;张钊;姚行齐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清时氧磷酶-1(PON1)活性的变化,探讨OSAS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仪监测诊断的80例OSAS患者,分为轻度组(n=22)、中度SK(n=23)、重度组(n=35).选取2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间血脂水平及PON1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中及重度OSAS组血清PON1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的OSAS患者组间PON1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PON1活性随OSAS程度加重而降低.20例重度OSAS患者经3个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后TG下降(P<0.05),HDL升高(P<0.05),血清PONI活性较前升高(P<0.01).结论:OSAS患者血清PON1活性明显降低,可能是OSAS患者易惠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nCPAP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OSAS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作者:邬勇坚;陈绍森;陈飞鹏;曹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在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选取30例有胸痛或胸闷症状临床怀疑心绞痛但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心肌缺血表现者,先行TEAP,30min后静脉使用多巴胺10μg/(kg·min),当血压达到稳定后,再次行TEAP.记录先后两次负荷试验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冠心痛标准(冠脉狭窄≥50%为阳性,诊断冠心病;<50%为阴性,诊断非冠心痛).比较两种负荷试验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TEAP敏感性为57.1%,特异性为77.8%;多巴胺联合TEAP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88.9%.联合负荷试验敏感性高于TEAP(P<0.05),两组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的TEAP比较,多巴胺联合TEAP能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不降低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健豪;宋明才;梁嘉永;张稳柱;林转娣;雷汉东;苏景强;区彩文;陈国钦;赵善隽;李志家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654-2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654-2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对照组60例用思密达口服,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95%、7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654-2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洋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体外经小鼠肝癌细胞不同抗原致敏的CD40配体活化的B淋巴细胞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抗肿瘤免疫的能力.方法:分离、纯化T、B混合淋巴细胞,并在CD40L、rmIL-4联合作用下培养.然后分离T、B淋巴细胞以备用.将凋亡的肝癌细胞及其冻融裂解物作为实验组,1640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与B淋巴细胞共同培养,检测培养后各组B细胞表面抗原呈递细胞标记(CD40、CD80、CD86)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情况.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以负载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诱导的CTL作为效应细胞,肝癌细胞Hepal-6为靶细胞,LDH释放实验检测杀伤活性.结果:负载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实验组的B淋巴细胞,其组织相容性分子及其刺激分子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其对靶细胞的杀伤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负载肝癌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诱导的CTL可有效产生特异性抗肝癌免疫作用.
作者:万亚锋;李兴睿;易继林;沈文状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前,Masson三色染色法仍是胶原纤维、肌纤维染色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同时显示胶原纤维和肌纤维,组织形态通过着染蓝褐色的细胞核有很好的辨认性.Masson三色法在许多疾病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研究工作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意识到传统的Masson三色染色法[1]操作较繁琐,时间长,试剂作用时间和着色效果受室温影响较大.
作者:林云恩;许惠娟;何萍;余妙丽;何新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诱导期无辅助呼吸下气管插管的方法早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肯定,我科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也多次应用,获得了肯定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还观察到其与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术后呕吐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夏东云;潘国秋;舒敬华;邱国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与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的常规支架术相比较,分析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9例行冠脉介入治疗并置入金属裸支架的患者,分为A、B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中A组187例患者的214处病变施行了直接支架术.B组202例患者的276处病变施行了预扩张置入支架术.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征相似,将两组的介入治疗结果相比较.结果:A组187例患者中181例成功施行直接支架术,技术成功率96.8%:6例患者换为常规支架术而顺利置入支架,介入手术成功率100%.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无差异,A组手术操作时间较短、球囊导管用量较少(P<0.01)、X线暴光时间较短、造影剂用量较少、手术费用较低(P<0.05).A、B两组分别有3例(1.6%)和17例(8.4%)术中发生血管撕裂夹层(P<0.05).术后12~36个月随访显示,A组有10例患者(5.3%)心绞痛复发,9例患者经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证实有心肌缺血复发,这19例复发患者经CAG复查示14例(7.5%)为支架内再狭窄:B组有26例患者(12.9%)心绞痛复发,6例患者活动平板试验心肌缺血复发,复查CAG显示其中20例(9.9%)为支架内再狭窄.临床随访期内A组心绞痛复发率低于B组(P<0.05).结论:直接支架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易行的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其术中血管并发征及术后心绞痛发生率较低.
作者:张荣林;徐标;施广飞;宋杰;王涟;张静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在8-Br-cAMP作用下,ABCA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细胞问黏附分子-1(ICAM-1)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和蛋白质及IL-1β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在细胞水平证实ABCA1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复苏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C2571,8-Br-cAMP(0.5 mmol/L)刺激3、6、12、24h后,荧光定量RT-PCR、Western蛋白印迹法及ELISA法检测ABCA1、ICAM-1、MCP-1及IL-1β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用ABCA1的反义寡核苷酸(100 nmol/L)抑制ABCA1的表达,观察8-Br-cAMP刺激下上述指标的改变.结果:予8-Br-cAMP刺激后,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C2571中ABCA1、ICAM-1、MCP-1的mRNA和蛋白及IL-1β蛋白质表达均增高,给予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后8-Br-cAMP刺激3、6 h上述指标的mRNA表达降低,12、24 h蛋白质表达降低.结论:在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BCA1可增加8-Br-cAMP诱导的炎症因子表达,参与AS的发生.
作者:李建华;杨永红;吴平生;郭志刚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肝细胞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57例施行肝癌根治术的病例入选本研究,根据其复发倾向分为早期复发组及非早期复发组.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GPC3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均提示GPC3高表达于早期复发组.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GPC3表达、肿瘤直径、血管侵犯和ALT(P<0.05)是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GPC3,肿瘤直径和血管侵犯是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PC3其高表达有可能增加复发风险.
作者:陈斯聪;简志祥;陈伟;郑江华;陈志红 刊期: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