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勇坚;陈绍森;陈飞鹏;曹梅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肝细胞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57例施行肝癌根治术的病例入选本研究,根据其复发倾向分为早期复发组及非早期复发组.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GPC3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均提示GPC3高表达于早期复发组.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GPC3表达、肿瘤直径、血管侵犯和ALT(P<0.05)是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GPC3,肿瘤直径和血管侵犯是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PC3其高表达有可能增加复发风险.
作者:陈斯聪;简志祥;陈伟;郑江华;陈志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内皮生长晕细胞(EOCs)凋亡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并扩增EOCs,免疫组化法、荧光染色法鉴定其内皮细胞特性.将浓度为0、1、5、10、30μmol/L的ADMA与EOCs作用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DAPI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变化,并在倒置显微镜下检测细胞的黏附能力和成血管能力.结果:ADMA(1~30μmol/L)呈浓度依赖性的诱导EOCs的凋亡(P<0.01).ADMA处理组于DAPI染色下可见更显著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除1μmol/L ADMA外,5、10、30 μmol/L ADMA均可抑制EOCs的黏附能力.10 μmol/L ADMA作用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细胞成血管能力(P<0.01).结论:ADMA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EOCs发生凋亡并抑制其黏附能力和成血管能力.
作者:夏雪;张怀勤;贾红梅;林以诺;黄伟剑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每周给药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放疗增敏并了解其毒副反应情况.方法:入选临床分期Ⅲ和ⅣA(2008广州分期)鼻咽癌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周给药多西紫杉醇1次,25 mg/m2,同步放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放疗方法:两组均用6-MV直线加速器,采用低熔点铅档块技术或多叶光栅及三维适形放疗,鼻咽原发灶肿瘤量为每7~8周DT 68~76 Gy,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肿瘤量为每6~7周DT 60~70 Gy.结果:观察组鼻咽原发灶及颈淋巴结CR率分别为88.6%及91.4%,较对照组的61.8%和67.6%高(P<0.05),而鼻咽癌伴有头痛,耳鸣及颅神经症状缓解的平均剂量观察组比对照组低.结论:多西紫杉醇作为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放疗增效剂具有较好的临床放射增敏作用,其毒副反应患者可接受.
作者:谭洪文;谢清兰;朱彤;付禄;李彩花;肖性文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硫酸乙酰肝素(heparin sufate,HS)以及HS与衣酶素(tunicamycin,TM)合用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内质网应激、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78)表达、肝素酶(HPSE)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HS(1000 μg/mL)、TM(3 μmol/L)和HS(1000 μg/mL)+TM(3 μmol/L)分别处理MDA-MB-231细胞不同时间(0、6、12、24、36、48 h),Westem blot 法检测GRF78 和 HPSE表达的变化,溴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HS能提高MDA-MB-231细胞凋亡率达(29.71±1.24)%,并能下调GRP78以及HPSE的表达.TM能提高MDA-MB-231细胞细胞凋亡率达(22.62±0.78)%,但能上调GRP78以及HPSE的表达:HS与TM合用可使细胞凋亡率上升到(58.85±0.72)%,但对GRP78以及肝素酶的表达没有什么影响.结论:HS可抑制内质网应激状态下GRP78和HPSE的表达,并促进MDA-MB-231细胞的凋亡.
作者:龚萍;刘浩;刘宏莉;蒋志文;钱江华;杨芬;程秀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体外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培养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方法:培养过程分两阶段,第一阶段: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再以黏附法分离出单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 ng/mL、重组人白介素-4(rhIL-4)100 ng/mL体外诱导.第二阶段:第5天加入重组人肿瘤坏死因α-(rhTNF-α)100 ng/mL,继续培养2 d,刺激DC成熟.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物CD83、CD1a、CD86、CD40、CD14表达水平,用MTT法测定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rhGM-CSF及rhIL-4诱导培养5 d后,多数细胞呈集落生长,细胞表型CD83、CD1a、CD86、CD40及CD14分别是14.3%、12.8%、20.1%、19.9%及16.2%.加入rhTNF-α诱导后,即培养第7天,细胞表型CD83、CD1a、CD86、CD40及CD14分别是29.8%、18.2%、33.6%、28.1%及8.0%(与第5天比较,均P<0.05).成熟后的DC具备较强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rhGM-CSF联合rhlL-4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可获得大量不成熟的DC,该体系有利于Dc扩增,加入rhTNF-α,继续培养2 d,可诱导出成熟的DC,成熟的DC具备较强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
作者:彭卫斌;沙卫红;李瑜元;聂玉强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氯氮平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Ⅲ诊断标准的61例门诊或病房的躁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使用Bech-Rafaelsen 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使用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齐拉西酮组与氯氮平组疗效相当,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6.66%、87.09%,其中齐拉西酮组副反应显著低于氯氮平组.结论: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疗效好,安全性好.
作者:董莹盈;甘建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术后乳房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总结12例乳腺肿瘤术后假体植入和自体组织移植即刻乳房再造的经验,介绍乳房再造的安全性以及病例选择和手术方法.结果:12例再造手术均取得成功,应用假体植入即刻乳房再造8例,背阔肌肌皮瓣(或扩大背阔肌肌皮瓣)即刻乳房再造4例(其中联合假体植入1例).病理结果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伴局灶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乳腺癌9例.术后辅助化疗7例,放疗2例,内分泌治疗5例.随访时间1~18个月,均无局部复发,再造乳房效果满意.结论:乳腺肿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能兼顾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的要求,安全可行.
作者:韩学东;甄林林;施建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感染特点及其药敏结果.结果:4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大部分来自于下呼吸道标本,占80.1%.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居多,占64.5%.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中9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到2008年,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吡肟、美洛培南等耐药率均超过65%:介于40%~45%的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多粘菌素E的耐药率低,为5.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对抗菌药物存在多药耐药性,该菌耐药率高,临床上应根据其临床分布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抗菌药物.
作者:池琼;郑纪阳;戴新建;陈身贤;徐克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等疾病,以一系或多系血细胞的过度增多为临床表现[1].近来国内外的病例报道显示,在这些患者中会出现假性高血钾的情况.本文报道4例出现假性高血钾的临床病例,分析患者发生假性高血钾的情况,并结合文献讨论假性高血钾发生的原因.
作者:郭晓玲;王慈;张改玲;牛志云;蔡圣鑫;潘崚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累及腹膜后者临床虽不少见,但因其表现无特异性,病情复杂,易引起误诊,影响治疗及预后.2001年5月至2008年4月本院收治波及腹膜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5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琛;肖接承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诱导期无辅助呼吸下气管插管的方法早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肯定,我科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也多次应用,获得了肯定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还观察到其与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术后呕吐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夏东云;潘国秋;舒敬华;邱国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对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组、埃索关拉唑组、法莫替丁组和铝碳酸镁组,对照组单独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余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加服奥美拉唑20 mg 1次/d;埃索美拉唑20 mg 1次/d;法莫替丁20 mg 2次/d和铝碳酸镁500 mg 2次/d.分别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对各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及胃黏膜损伤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上消化道症状及胃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埃索美拉唑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对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黏膜损伤有显著疗效.
作者:袁德新;吕成倩;马骁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造血细胞磷酸酶(SHP-1)基因和天冬酰氨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3)基因表达与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的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HP-1和caspase-1、3的mRNA表达.结果:AL患者SHP-1和caspase-1、3表达率分别为33.3%、80.0%、100.0%;SHP-1和caspase-1、3基因阳性患者的首次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5.0%、64.3%和55.8%,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分别为15.6%、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1、3与SHP-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HP-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它可能是通过激活下游的凋亡基因caspase-1、3发挥作用;caspase-1、3与SHP-1基因表达呈正相关且与患者的CR率有关,表明它们均参与了急性白血病的转归,可同时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指标.
作者:韩颖;化罗明;范丽霞;季静;张征;郭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提高陈旧性石蜡标本抗原的检出效果.方法:取时间>5年的肺癌石蜡包埋组织,对同一蜡块连续切片,使用4种不同的缓冲液进行高压修复,分别为:构橼酸缓冲液(CA,pH 6.0)、PBS(pH 7.0)、EIYFA( pH 8.0)和EDTA(pH 9.0),每一种抗原修复液又分别采用2、5、10、15、20、25、30 min 7个不同的时间修复,比较不同条件下陈旧性肺癌石蜡组织中Ki-67的表达结果.结果:采用EDTA(pH 9.0)、高压修复维持喷气时间15 min时,Ki-67阳性检出效果明显提高,阳性率可达75%以上;维持喷气时间分别为20、25、30min时,阳性检出效果更好,阳性率达到90%以上.结论:用EDTA(pH 9.0)高压修复肺癌石蜡切片20 min或20min以上可显著提高存放时间>5年的陈旧性肺癌石蜡切片Ki-67抗原的检出率.
作者:齐文娟;申洪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阑尾炎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结肠肿瘤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逐渐前移,部分表现为与急性阑尾炎相似的临床表现,使一部分结肠肿瘤常初诊为急性阑尾炎收入院.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初诊为急性阑尾炎后经手术确诊为结肠肿瘤结肠肿瘤患者共3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代明盛;沈华强;郑小英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升高.在我国,胰腺癌近20年来发病率增长约6倍,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而其总手术切除率和5年存活率无显著提高.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能手术切除的只占10%~15%,此类患者无手术治愈的希望,治疗原则是合理选择各种治疗措施,稳定或减缓肿瘤发展速度,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作者:夏金堂;徐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在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选取30例有胸痛或胸闷症状临床怀疑心绞痛但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心肌缺血表现者,先行TEAP,30min后静脉使用多巴胺10μg/(kg·min),当血压达到稳定后,再次行TEAP.记录先后两次负荷试验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冠心痛标准(冠脉狭窄≥50%为阳性,诊断冠心病;<50%为阴性,诊断非冠心痛).比较两种负荷试验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TEAP敏感性为57.1%,特异性为77.8%;多巴胺联合TEAP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88.9%.联合负荷试验敏感性高于TEAP(P<0.05),两组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的TEAP比较,多巴胺联合TEAP能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不降低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健豪;宋明才;梁嘉永;张稳柱;林转娣;雷汉东;苏景强;区彩文;陈国钦;赵善隽;李志家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青中年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流行情况,为ESRD的防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年龄21~60岁的ESRD患者进行病因及诊疗状况调查.结果:164例患者病因构成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49.4%,肾小动脉硬化症14.0%,糖尿病肾病9.8%.其他14.0%.原因不明12.8%.入院前诊疗情况为接受专科治疗28.0%,非专科治疗26.2%,误诊误治31.1%,未治疗14.6%.21.3%首诊时确诊ESRD.肾脏替代治疗为血液透析68.9%,肾移植9.8%,腹膜透析1.2%,拒绝肾脏替代治疗20.1%.结论: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青中年ESRD的首位病因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不同年龄段病因分布特点不同,由于各种原因延误诊治率高.开展慢性肾脏病普查、教育及ESRD早期诊疗已十分必要.
作者:鲍晓红;金烈;吕春燕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对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治疗幼年脊柱关节病(JSp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所有患者均符合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ESSG)分类标准,年龄≤16岁,病情处于活动期,关节炎数≥2,肌腱端炎数≥3,总体疼痛VAS≥4(0~10),对NSAIDs和传统DMARDs疗效不佳,给予依那西普0.4 mg/kg,每周2次(大用量至50 mg/w),疗程12周.评价指标为0、4、8、12周关节炎数、肌腱端炎数、总体疼痛评分VAS、晨僵时间及实验室炎症反应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浓度(CRP)等.并随访至48周,观察依那西普减量维持和停用依那西普后患者病情状况.随时记录观察期间不良事件.结果:26例患者完成了12周的观察.4周后,关节炎数和肌腱端炎数均减少,与各自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2周时这种情况继续改善;其他各项疗效指标也反映出相似的改善程度和趋势;实验室炎症反应指标12周后也明显下降(P<0.05).随访过程中,16例患者降低依那西普剂量密度继续使用,病情维持稳定.停用依那西普的患者中,多数病情加重.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未发现结核、严重感染等情况.结论:依那西普可以迅速改善JSpA的症状和体征,降低用药频率可维持疗效,安全性较好.
作者:谢红伟;李娟;吕卓;高国华;盘晓燕;戴森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加用卡尼汀对失血性休克兔复苏过程中血乳酸和剩余碱变化的影响,以评估其对失血性休克复苏的作用.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NS)组、生理盐水加卡尼汀组、羟乙基淀粉溶液(HES)组和羟乙基淀粉溶液加卡尼汀组,在休克前(T1)、休克末期(T2)、复苏后1 h(113)、2 h(T4)、4 h(T5)、6 h(T6)时间点对家兔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进行检测,抽取血液进行血乳酸(BL)、剩余碱(BE)的测定.结果:复苏后,各组BL值随时间呈现逐渐下降,生理盐水加卡尼汀组各时间点BL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生理盐水加卡尼汀组在复苏后2 h BL下降为明显(6.97±2.56)mmol/L,在4 h又有小幅度升高(7.84±1.84)mmol/L.羟乙基溶液加卡尼汀组在复苏后2 h内的BL值变化与羟乙基溶液组没有显著差异,4 h和6 h显著低于羟乙基淀粉溶液组(P<0.05).结论:在失血性休克复苏早期使用卡尼汀,对减少乳酸的生成、保护组织细胞.减少因无氧代谢所造成的损伤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刘侃;陈琪;周伟民;周红;余煜豪 刊期: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