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波;陈辉
目的:观察针刺肥胖合并高脂血症大鼠时瘦素基因的变化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将50只1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和高脂组(n=40),正常组用普通饲料喂养;高脂组用自制高脂致肥饲料喂养.造模12周,高脂组有20只动物符合肥胖合并高脂血症的模型,再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各10只.针刺组取足三里穴、内庭穴和天枢穴行针刺治疗,连续治疗14 d,每天1次.运用TUNEL方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的情况;通过RT-PCR检测肝组织瘦素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凋亡指数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针刺组肝细胞凋亡指数则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瘦素基因表达的相对灰度值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针刺组大鼠肝组织瘦素基因表达的相对灰度值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肝脏组织瘦素基因表达与肝脏细胞凋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针刺可以降低瘦紊引起的肝细胞凋亡.
作者:王永玲;郭勇;千新来;王淑秀;黄丽君;刘国庆;高建芝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4例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4例患者中内瘘急性闭塞16例,慢性狭窄18例.低血压是导致内瘘闭塞主要原因,穿刺不当造成的血管损伤及感染极易引起内瘘狭窄.结论: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是内瘘血栓形成和内瘘狭窄,正确评估患者的干体重,预防与及时纠正低血压,提高穿刺技术,切实做好内瘘的护理,是延长内瘘寿命,保证血液透析能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作者:杜春玲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为29例肾囊肿患者行三孔法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资料,并评价腹腔镜经腹途径、后腹腔途径的疗效差别.结果:29患者中26例手术顺利,术中、术后均未予以输血,术后恢复良好,疗效满意;其中有3例中转开放手术.经腹与后腹腔途径之间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上无明显差异,但经腹途径在术后高体温上较后腹腔途径为高,且术后排气时间较晚.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具有切口小、效果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推广.总体上,后腹腔术式较经腹术式对人体损伤较小.
作者:钱小强;齐隽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在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选取30例有胸痛或胸闷症状临床怀疑心绞痛但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心肌缺血表现者,先行TEAP,30min后静脉使用多巴胺10μg/(kg·min),当血压达到稳定后,再次行TEAP.记录先后两次负荷试验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冠心痛标准(冠脉狭窄≥50%为阳性,诊断冠心病;<50%为阴性,诊断非冠心痛).比较两种负荷试验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TEAP敏感性为57.1%,特异性为77.8%;多巴胺联合TEAP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88.9%.联合负荷试验敏感性高于TEAP(P<0.05),两组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的TEAP比较,多巴胺联合TEAP能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不降低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健豪;宋明才;梁嘉永;张稳柱;林转娣;雷汉东;苏景强;区彩文;陈国钦;赵善隽;李志家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升高.在我国,胰腺癌近20年来发病率增长约6倍,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而其总手术切除率和5年存活率无显著提高.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能手术切除的只占10%~15%,此类患者无手术治愈的希望,治疗原则是合理选择各种治疗措施,稳定或减缓肿瘤发展速度,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作者:夏金堂;徐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小板及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175例HUA患者(男101例,女74例),按性别分组统计及根据尿酸(UA)水平分为轻、中、重度3组,另选健康体检者87例(男46例,女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HUA组PLT明显高于各自正常对照组(P<0.05),而MPV明显降低(P<0.05),男性PDW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女性P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随着血UA水平的增加PLT逐渐增多(P<0.05),而MPV逐渐降低(P<0.05).红细胞相关参数(RBC、Hb、MCV、R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HUA可导致PLT增多,是机体血液处于血栓前状态的一大诱因.
作者:虞丹丹;王明山;吕美艳;徐春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食管壁双瓣修补气管缺损术局部的大体改变、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愈合情况,为临床上治疗获得性食管气管瘘的术式选择及进一步改进此种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犬28只,随机分为3组,A组(12只)和B组(12只)建立犬食管气管瘘模型,行食管双瓣修补术,A组剔除、B组保留长瓣黏膜层及黏膜下层,C组(4只)正常犬作为空白对照,术后1、2、8周处死动物,观察实验动物存活情况、修补局部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气管狭窄指数及修补瓣羟脯氨酸含量.结果:A、B组动物均存活至预定时间,修补瓣和气管问愈合良好,修补瓣血供良好;A组均未出现气管狭窄,B组8周后狭窄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A组双瓣间愈合良好,未形成囊肿,B组2只动物8周后双瓣间形成囊肿;A组较B组羟脯氨酸含量增加及胶原染色增强出现更早更显著.结论:食管双瓣修补术效果良好,剔除长瓣的黏膜和黏膜下层更有利于双瓣间愈合及防止气管狭窄和囊肿的发生.
作者:白光振;杨光;韩勇;张志培;李小飞;王小平;周勇安;程庆书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及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186例冠心病患者,光学法检测分别由二磷酸腺苷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为AR或ASR组及阿司匹林敏感(AS)组.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因素与AR或ASR的相关性.结果:AR+ASR组与AS组中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8/58和39/128,糖尿病患者例数分别为23/58和26/12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3.01 4±0.72)mmol/L和(2.7±0.65)mmol/L,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AR+ASR组与AS组中高血压病怠者例数分别为23/58和34/128,吸烟患者例数分别为17/58和25/1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LDL-C血症及糖尿病是AR或ASR的易患因素.结论:AR或ASR在女性冠心病患者及合并糖尿病或高LDL-C的冠心病患者中易于发生,其中高LDL-C血症及糖尿病与AR或ASR相关性强.
作者:吴建华;朱健华;潘闽;石桂良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鼻咽癌是我国头颈部的常见肿瘤,尤其好发于南方各地区.其病因涉及病毒感染、遗传、饮食、环境等各方面因素.鼻咽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其中抑癌基因失活和癌基因活化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但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鼻咽癌相关基因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本文就近些年来研究热点的基因p53、p16、bcl-2、cox-2在鼻咽癌中表达及其在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以下简要综述.
作者:邓文婷;王双乐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诱导期无辅助呼吸下气管插管的方法早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肯定,我科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也多次应用,获得了肯定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还观察到其与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术后呕吐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夏东云;潘国秋;舒敬华;邱国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在目前三叉神经痛治疗中,无论是口服卡马西平或是无水酒精封闭都存在一定弊端,卡马西平对造血系统和肝脏影响较大,无水酒精局部封闭效果不能持久,半月节封闭则可能引起出血、角膜炎、失明等严重并发症.效果较好的射频热凝技术因为成本原因不易推广.众多口腔科和疼痛科医生都在寻求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方法.现将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于我科行三叉神经封闭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焱;王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造血细胞磷酸酶(SHP-1)基因和天冬酰氨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3)基因表达与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的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HP-1和caspase-1、3的mRNA表达.结果:AL患者SHP-1和caspase-1、3表达率分别为33.3%、80.0%、100.0%;SHP-1和caspase-1、3基因阳性患者的首次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5.0%、64.3%和55.8%,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分别为15.6%、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1、3与SHP-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HP-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它可能是通过激活下游的凋亡基因caspase-1、3发挥作用;caspase-1、3与SHP-1基因表达呈正相关且与患者的CR率有关,表明它们均参与了急性白血病的转归,可同时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指标.
作者:韩颖;化罗明;范丽霞;季静;张征;郭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康复门诊慢性疼痛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医院康复门诊慢性疼痛患者进行调查,用SDS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数据统一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98例慢性疼痛患者中,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0.30%.在影响患者抑郁情绪的因素中疼痛程度、疼痛病程超过12个月、婚姻状况为单身、医疗费用完全自资,以及头痛患者更易出现抑郁情绪.结论:康复门诊慢性疼痛患者的抑郁情绪的状况比较严重,且与多种因紊有关,应引起康复临床的广泛关注.
作者:区丽明;葛兆希;陈芃;梁桂英;耿庆山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提高陈旧性石蜡标本抗原的检出效果.方法:取时间>5年的肺癌石蜡包埋组织,对同一蜡块连续切片,使用4种不同的缓冲液进行高压修复,分别为:构橼酸缓冲液(CA,pH 6.0)、PBS(pH 7.0)、EIYFA( pH 8.0)和EDTA(pH 9.0),每一种抗原修复液又分别采用2、5、10、15、20、25、30 min 7个不同的时间修复,比较不同条件下陈旧性肺癌石蜡组织中Ki-67的表达结果.结果:采用EDTA(pH 9.0)、高压修复维持喷气时间15 min时,Ki-67阳性检出效果明显提高,阳性率可达75%以上;维持喷气时间分别为20、25、30min时,阳性检出效果更好,阳性率达到90%以上.结论:用EDTA(pH 9.0)高压修复肺癌石蜡切片20 min或20min以上可显著提高存放时间>5年的陈旧性肺癌石蜡切片Ki-67抗原的检出率.
作者:齐文娟;申洪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患者男,39岁,因反复上腹隐痛、黑便半年,再发伴呕血1次,于2007年11月23日13:00人院.患者近半年来,不明原因常感上腹隐痛,腹痛与饮食无关,无放射痛,伴间断黑便,为黑色成形便,每天1~2次不等,均持续数日可自然缓解,但反复发作,曾多次到外院就诊,行胃镜检查示:胃体,溃疡A2期.给予抑酸、对症处理效果不佳.
作者:常江;和海玉;柳利明;秦容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确定MRSA的van基因的表达与对糖肽类抗生素的耐药趋势的相关性.方法:分析MRSA菌株耐药谱确定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趋势,通过PCR筛选出现耐药趋势的MRSA菌株中va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MRSA菌株对糖肽类抗生素药敏结果中位数和频数分布趋势都显示向耐药方向的偏态分布,而van基因在85株MRSA中没有阳性表达菌株.结论:MRSA菌株对糖肽类抗生素出现明显的向耐药方向发展的趋势,而van基因的表达与这种耐药趋势不呈现明显的相关性,证明对于糖肽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还会更加复杂,尤其是hVISA的出现对MRSA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罗强;徐宁;易四维;黄丽英;何文军;吴子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骶髂关节炎和肌腱端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比30例健康志愿者和50例AS患者的彩色多普勒高频声像和血流情况,活动期及非活动期AS患者病变部位的高频声像和血流的改变,并与血沉、C反应蛋白和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等作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志愿者比较AS患者骶髂关节、跟腱附着端、髌韧带附着端、股直肌肌腱附着端超声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ath AS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4的患者在外周肌腱端阳性率较BASDAI<4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在Bath AS功能指籹数、患者总体评价VAS、夜间背痛和总体背痛VAS、晨僵时间、ESR、CRP均较BASDAI<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能敏感地发现关节滑膜和肌腱端病变的变化情况,从而间接地反映炎症程度,可用于活动性AS患者病情的追踪和临床疗效的评价.
作者:薛勤;朱家安;汪年松;张晓光;高许萍;范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初步探讨腺样体肥大在儿童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发病原因中所占比重,以及腺样体手术对儿童CRS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4月间就诊我科的178例儿童腺样体肥大和(或)鼻窦炎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诊断合并腺样体肥大和CRS的35例患者中,26例仅行腺样体切除手术而未行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通过鼻内镜和(或)鼻窭CT检查的随访发现,CRS治愈21例(21/26,80.8%),好转5例(5/26,19.2%).结论:腺样体肥大与儿童鼻窦炎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腺样体切除术对于治疗腺样体肥大儿童中顽固性CRS是一种有效、必要的方法.
作者:林晓江;何本均;孙慧娟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单核细胞是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通过分泌数量众多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主动和协同作用的方式招募炎性细胞,同时通过MHCⅡ分子给T细胞提呈抗原,引起后者的活化和增殖[1],在抗细胞内致病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1988年首次报道在二色法流式细胞术基础上发现了一种新的CD14+CD16+单核细胞,该亚群具有更强的分泌促炎因子和抗原递呈能力,目前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已有一些报道.
作者:黄昂;张纪元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累及腹膜后者临床虽不少见,但因其表现无特异性,病情复杂,易引起误诊,影响治疗及预后.2001年5月至2008年4月本院收治波及腹膜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5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琛;肖接承 刊期: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