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水清;张玫;牛小羽;周俊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腹腔给予米诺环素,评价神经缺损体征,免疫组化及Westem Blot检测米诺环素对皮层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Akt通路的影响.结果:米诺环素能显著改善I/R诱导的神经缺损体征,同时能诱导皮层TrkA表达上调及Akt活化(P<0.01).结论:米诺环素可通过上调TrkA/Akt通路,减轻I/R损伤.
作者:沈晓燕;王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肠旋转不良的发病率比较高,以男性多见,其临床表现与年龄有关,大多数病例在新生儿期或儿童时期发病,少数病例在成人期发病[1-2].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诊治成人小肠旋转不良12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海军;韩述岭;黄祥成;甄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潜伏期和活跃期加速期应用自控硬膜外加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和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正常临产,无内科合并症的初产妇80例.分为两组:A组宫口扩张1~2 cm,B组宫口扩张3~4 cm.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加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另选同期未施行分娩镇痛的4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C组).观察3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1)产程时间比较,A组的潜伏期、活跃期与c组相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娩方式比较,A组及B组阴遗分娩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剖宫产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潜伏期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加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对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无影响,有利于阴道分娩,无增加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无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作者:雷蔚华;张玉洁;康佳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42岁,于2006年8月中旬,主诉在骑车路上突然自感有飞行物飞入右眼内,当时眼痛,异物感明显,下车不断揉眼流泪后仍感不适,2~3 h后右眼痛加重,急来我院眼科.裂隙灯下查右眼球结膜轻度充血,于下睑穹窿部发现约2~3 mm的团状黏液物,给予取出,当时患者仍感眼痛难忍,翻开上睑发现上睑板近穹窿部似有小红点状损伤,于是给予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用8万单位的庆大霉素两支冲洗,患者自感疼痛减轻,次日检查无异常.
作者:王洁;周明亮;侯满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采用超高位精索静脉结扎术、高位精索静脉结扎术、经腹股沟精索静脉结扎术3种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对比不同术式手术前后精液质量的变化.方法:选择Ⅱ度136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分为超高位结扎组(42例),高位结扎组(46例),经腹股沟结扎组(48例),随访术后复发和手术前后精子计数、精子活率及精子形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超高位组在精子计数和正常精子形态方面优于高位结扎组.超高位组和高位组在精子计数、精子活率、正常精子形态方面均优于经腹股沟组.结论:超高位精索静脉结扎更有利于术后精液质量的恢复.
作者:彭松;尹心宝;李运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61岁,既往身体健康.因胸闷气急半个月,伴发热、胸痛于2005年4月2日入院.2005年3月17日21时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起身后突发胸骨后闷痛,程度中等,后症状自行缓解.
作者:黄奕娟;傅晓清;任自力;付骞;石亚杰;管彩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83岁.反复咳嗽、胸痛伴间断发热15个月余.加重伴气促、胸闷1个月余,肺部CT示右肺部胸膜及纵隔肿物伴有淋巴肿大.中量胸腔积液,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确诊为弥漫性恶性间皮瘤.
作者:王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6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半年,加重1个月余,时有尿流中断,排尿不净,遂来我院就诊.体征:肾区叩击痛.嘱患者膀胱充盈后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膀胱充盈良好,前列腺大小约4.98 cm(前后径)×5.94 em(横径)×5.59 cm(上下径).
作者:肖达;徐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不同荆量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腔麻醉下实施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分为4组,术后分别向关节腔内注入吗啡.C组:生理盐水;M1组:1 mg吗啡;M2组:2mg吗啡:M5组:5mg吗啡.注药后1、4、8、12及24 h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镇痛时间,24 h内患者需追加镇痛药的例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结果:术后镇痛时间,M5组M2组M1组C组.吗啡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各吗啡组均呈下降趋势,M5组VAS评分值在各个观察点小;术后需追加哌替啶的例数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M5组M2组M1组≈C组.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吗啡的镇痛效果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并发症发生率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关节腔内注入2 mg吗啡因其镇痛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亮;张立贤;曹阳;王爱群;梁冰;梁伟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Orem自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将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分级护理制度,观察组44例,将Orem自理模式贯穿于分级护理全程,观察记录两组入院和出院时采用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ADL)水平的评估.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及出院时掌握自护方法程度.结果:出院时观察组Barthel指数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院时掌握自护方法程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Orem自理学说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和出院时掌握自护方法程度均明显优于分级护理,因此Orem自理模式有助于患者大程度地发挥自理潜能及早回归家庭、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凤英;焦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IC)在慢性阻塞性肺痰病(COPD)患者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激素吸入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Ⅲ级以上COPD稳定期患者于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激素吸入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IC、肺总量(TLC)、IC/TLC等指标和呼吸困难修正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激素吸入治疗后患者的FEV1改善不明显(P0.05),而IC、IC/TLC、呼吸困难评分和6分钟步行试验都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C可以作为评价支气管扩张荆联合激素吸入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且重复性好,敏感度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重视与推广.
作者:楼翰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迄今病因和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变化多,复发率高.既往研究多集中于潜在的特异性黏膜免疫功能失调,以及相关的黏膜细胞群和细胞因子在黏膜损害的病理方面,有关肠黏膜保护和细胞修复作用在炎症性肠病上的研究甚少.近年来,有研究认为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可作为分子伴侣参与细胞的修复功能,研究证实HSP作为细胞内的保护蛋白,对结肠黏膜上
作者:张迎春;潘胜武;贺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二甲双胍组(A组)和二甲双胍加罗格列酮组(B组),每组各30例,治疗24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周空腹血糖、血脂、血清可溶性细胞闻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12周后血糖均不同程度改善,24周后B组血糖降低水平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均较治疗前下降,仅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B组血清sICAM-1和sVCAM-1表达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可持续稳定改善糖尿病惠者的代谢综合征,同时减少患者血浆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助于改善或延缓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作者:胡桂芳;武革;杨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在门诊早孕人工流产中的作用.方法:将早期妊娠自愿要求终止的妇女分为两组,两组术中都使用安慰剂,观察组术前15~30 min肌注PHC 1 mg,对照组术前不用药.结果:观察组宫颈充分扩张的总有效率84.17%.镇痛总有效率50.8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5).结论:PHC肌注用于人工流产,能有效扩张宫颈,减轻术时、术后疼痛,能够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作者:王丽梅;杨军霞;王丹虹;温凯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气管插管术是临床麻醉、急救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常用操作,同时它也是导致麻醉风险和相关并发症的潜在区域.若意外地将气管导管置人食管而未能及时发现则可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这不仅需要麻醉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警惕,还需要有快速、可靠的气管导管位置检测仪器辅助判断.为此.我科于2007年将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李明强博士自制的负压检测仪应用于气管插管术中气管导管位置的检测.经60例气管插管术验证,该负压检测仪能快速、可靠地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峰;唐忠科;臧志文;戢运超;李明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香连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幽门螺杆菌相关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7例非幽门螺杆菌相关性难治性溃疡接受埃索美拉唑治疗(埃索美拉唑组),另外47例接受埃索美拉唑+香连治疗(埃索美拉唑+香连组).评价两组药物对患者临床症状、内镜下溃疡改善和安全性.结果:共有9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完成试验(每组45例).埃索美拉唑+香连组在中上腹痛、上腹饱胀、症状总积分、内镜缓解率和愈合率上优于埃索美拉唑组(P<0.05),而在反酸、嗳气和烧心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上二者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香连联合埃索美拉唑可有效治疗非幽门螺杆茵相关性难治性消化性溃疡,香连为该类溃疡的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朱风尚;陈锡美;黄志刚;张东伟;张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19岁,因无明显诱因发热3d后,出现疲乏,尿黄,全身皮肤、巩膜迅速深度黄染5 d在外院治疗.当时查体:体温38℃左右.伴有咽痛.
作者:戴琳;冯筱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茵AmpC酶的产生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临床分离的211株鲍曼不动杆茵对12种抗茵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唧C结构基因,并对扩增出的AmpC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1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57株(27%)经PcR扩增和产物序列分析表明其携带有β-内酰胺酶AmpC基因,产酶茵对头孢茵素类和含酶抑制剂复合药高度耐药,但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产AmpC酶是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茵素类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因素.
作者:叶惠芬;陈惠玲;刘朝晖;周小棉;雷秀霞;张晓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手指末节横断性缺损,在临床手外伤中占相当一部分,通常采用残端修整术、邻指皮瓣修复或胸、腹部远位皮瓣修复,均会引起功能及外形恢复上的缺陷,或治疗时间上的延长.我科结合临床,利用甲床扩大结合指动脉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缺损,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孙超峰;陈绍宗;冯剑;高卫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6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21例,予冠心病常规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药).治疗组148例,除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外,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每天1次,连用15 d为1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和控制心绞痛发作时间.结果: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后,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心绞痛症状改善及控制心绞痛发作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作者:李元忠;李志操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