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周明亮;侯满堂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用药对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的治疗作用.为探索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有效方法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将50只新生7 d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0)和HIBD模型组(HI组)(n=40).HI组又根据A药(NGF)、B药(bFGF)两因素,用药、不用药两个水平,交叉分成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10)、NGF治疗组(n=10)、bFGF治疗组(n=10)和NGF+bFGF联合治疗组(n=10).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大体改变及免疫组化改变,分析两药对于HIBD神经元数目的影响.结果:各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生理盐水对照组严重,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海马CA1区的nestin阳性细胞数多于其他各组,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NGF、bFGF均可提高HIBD后海马区神经元的数量;(2)NGF、bFGF的联合应用可提高对HIBD后海马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龙琦;尹晓娟;封志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6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半年,加重1个月余,时有尿流中断,排尿不净,遂来我院就诊.体征:肾区叩击痛.嘱患者膀胱充盈后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膀胱充盈良好,前列腺大小约4.98 cm(前后径)×5.94 em(横径)×5.59 cm(上下径).
作者:肖达;徐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在门诊早孕人工流产中的作用.方法:将早期妊娠自愿要求终止的妇女分为两组,两组术中都使用安慰剂,观察组术前15~30 min肌注PHC 1 mg,对照组术前不用药.结果:观察组宫颈充分扩张的总有效率84.17%.镇痛总有效率50.8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5).结论:PHC肌注用于人工流产,能有效扩张宫颈,减轻术时、术后疼痛,能够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作者:王丽梅;杨军霞;王丹虹;温凯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ER2、HER3的表达与Gefitinib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efitinib治疗前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ER2和HER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Gefitinib疗效的关系.结果:61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ER2、HER3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50.8%和18.0%.HER2,HER2、HER 3蛋白联合表达与Gefitinib的疗效没有明显关系(P0.05),但高表达组Cefitinib的有效率几乎均是相应低表达组的2~3倍,中位生存期均长于相应低表达组.结论:HER2,HER2、HER3蛋白联合表达水平可能与Cefitinib的疗效有关,需要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李苏霞;张阳;徐建明;高峨眉;吴兰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地区鼻出血的发生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总结我院2001年2月至2006年12月间162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动脉硬化,鼻中隔偏曲、棘突及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仍是鼻出血发生的常见原因,高原干燥、缺氧的气候特点是本地区鼻出血发生又一重要原因.治疗可根据病因,采取局部及全身治疗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地区环境特点,增加湿度、改善缺氧对治疗有一定帮助.结论:青藏高原地区因低温、低氧及低气压、低湿度因素的影响,鼻出血的发生率较低海拔地区明显增高,针对地区环境特点进行局部及全身治疗能够取得较满意结果.
作者:刘全权;李强益;白建伟;杨永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为比较曲马多与异丙酚在全身麻醉拔管期对于拔管反应的影响,为麻醉过程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全麻术毕送PACU的患者60例老年开腹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D组(异丙酚组)、T组(曲马多组)、C组(对照组).符合拨管指征时D组异丙酚0.5mg/kg,T组1 mg/kg,均稀释到10 mL静脉缓慢推注,C组10 mL生理盐水静推,2 min后吸痰拔管.观察各组拔管前5 min、吸痰时、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的4个时点的HR、MAP、SpO2;不良反应呛咳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苏醒时间.结果:HR、MAP,D组和T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组和T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spO2,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拔管时中重度呛咳率T组为3组中低,恶心呕吐发生率T组为3组中高,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在减轻老年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期反应作用中同异丙酚和曲马多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都亦有各自的不足,两者镇静结合应能更好抑制拔管期反应.
作者:薛敏仪;温力生;杨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采用超高位精索静脉结扎术、高位精索静脉结扎术、经腹股沟精索静脉结扎术3种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对比不同术式手术前后精液质量的变化.方法:选择Ⅱ度136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分为超高位结扎组(42例),高位结扎组(46例),经腹股沟结扎组(48例),随访术后复发和手术前后精子计数、精子活率及精子形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超高位组在精子计数和正常精子形态方面优于高位结扎组.超高位组和高位组在精子计数、精子活率、正常精子形态方面均优于经腹股沟组.结论:超高位精索静脉结扎更有利于术后精液质量的恢复.
作者:彭松;尹心宝;李运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茵AmpC酶的产生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临床分离的211株鲍曼不动杆茵对12种抗茵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唧C结构基因,并对扩增出的AmpC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1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57株(27%)经PcR扩增和产物序列分析表明其携带有β-内酰胺酶AmpC基因,产酶茵对头孢茵素类和含酶抑制剂复合药高度耐药,但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产AmpC酶是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茵素类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因素.
作者:叶惠芬;陈惠玲;刘朝晖;周小棉;雷秀霞;张晓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袢利尿荆托拉噻米和半量甘露醇对顽固性心衰合并低钠血症同时有高度水肿的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顽固性心衰患者共46例,全部存在低钠血症并有高度水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患者给予每日托拉噻米120mg分次静脉推注(R组),另一组给予托拉噻米20mg静脉推注后,继以20mg/h静脉泵入(T组),每日总量120mg,输入60mg托拉噻米后,静脉点滴甘露醇125mL.经过5 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总尿量、血钠、血钾以及血浆肌酐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变化(NYHA)以及患者自觉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每日尿量、血钠、血钾、血清肌酐水平基本相似,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T组患者5 d尿总量明显高于R组[(1 0515±177)mL vs (7 231±118)mL,P<0.05],患者心功能明显好转(NYHA 1.8±0.3 vs 2.5±0.5,P<0.05),血清钠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患者血钾、血清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使用托拉噻米和小剂量甘露醇治疗顽固性心衰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可以取得较常规使用托拉噻米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迎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为了降低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笔者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间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TURBt)118例患者术后随即分成两组膀胱灌注化疗,一组为丝裂霉素(MMC)水凝胶组,66例,一组为单纯丝裂霉素组52例,并进行比较,结果水凝胶剂复发率大大低于单纯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爱武;王诗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连续静一静脉血液滤过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litis,SAP)的治疗作用.方法:22例SAP患者分为两组,连续血液滤过组(甲组,n=10)和对照组(乙组,n=12).在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甲组采用连续血液滤过.观察两组患者的TNF-α、IL-6、IL-8、CRP、肝肾功能、氧合指数(PO2/FiO2)、血氧饱和度(SaO2)、血Ca2+、血糖、血常规、胰腺CT的检查数据,并行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72 h后,甲乙两组白细胞、血糖、血钙水平均明显好转,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甲组白细胞、TNF-α及APACHEⅡ积分与乙组比较显著改善(P<0.01):治疗10 d后两组TNF-α、IL-6、IL-8、CRP下降,甲组明显下降,与乙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甲组APACHEⅡ积分低于乙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甲组胰腺CT积分低于B组(P<0.01),甲组治疗10 d后MODs、MOF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连续血液滤过可早期纠正SAP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改善全身状况,并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诒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变应性疾病的发生率在全球不断攀升.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作为一种常见的变应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的健康问题.AR及其并发疾病对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极大地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尤其让人担忧的是,AB还是哮喘发生的重要的危险因素[1].近年来,人们发现白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作为一种Th1型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在逆转AR发生及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治疗AR的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方法.
作者:彭华;汪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不同荆量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腔麻醉下实施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分为4组,术后分别向关节腔内注入吗啡.C组:生理盐水;M1组:1 mg吗啡;M2组:2mg吗啡:M5组:5mg吗啡.注药后1、4、8、12及24 h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镇痛时间,24 h内患者需追加镇痛药的例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结果:术后镇痛时间,M5组M2组M1组C组.吗啡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各吗啡组均呈下降趋势,M5组VAS评分值在各个观察点小;术后需追加哌替啶的例数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M5组M2组M1组≈C组.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吗啡的镇痛效果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并发症发生率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关节腔内注入2 mg吗啡因其镇痛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亮;张立贤;曹阳;王爱群;梁冰;梁伟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目前胸部创伤的致伤特点,并总结其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收治的胸部创伤病例1 369例,分为1995年前、后两组,比较两组病例数、伤因谱、重症伤和多发伤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与1995年前组比较,1995年后组胸部创伤的年病例数明显增加.且重症胸外伤比例(P<0.05)和多发伤患者发生率(P<0.01)均显著增加;ARDS/MODS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两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近10余年来,胸部创伤的数量明显增加.伤情重、复杂且常合并多发伤是目前胸外伤的致伤特点.伤后早期及时诊治,掌握胸部创伤救治策略和外科手术指征可以降低死亡率.
作者:于涛;刘影;张冬成;林清文;方丹青;梁建辉;彭品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测脾切除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淋巴细胞凋亡与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行Wistar(供体)到SD(受体)大鼠的腹部异住心脏移植.并按实验设计将实验动物分A(对照组)、B(单纯脾切除组)、C(单纯心脏移植组)、D(心脏移植+脾切除组)4组.以光镜、电镜观测心肌的病变特点,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并观测大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情况.结果:C、D组移植心脏的心肌病理及亚显微结构改变均在术后第5天重,第7天减轻.且D组的病理改变据Stanford标准明显轻于C组(P<0.05).D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17.63±4.54)d(n=12),较C组存活时间(7.47±2.24)d(n=12)明显延长(P<0.05),提示脾切除可减轻急性排斥反应、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形成的作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在A组中无明显变化,在B组中术后早期一过性升高.术后第7天恢复正常,在C、D组中术后1、3、5、7 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D组第5、7天均明显高于C组(7.62±2.15 vs 4.21±1.72,9.41±3.82 vs 2.36±1.32;均P<0.01),且随着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逐渐减弱.结论:脾切除具有诱导心脏移植大鼠免疫耐受形成及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心脏移植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率与急性排斥反应成负相关,提示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可能是免疫耐受形成的重要机制.
作者:朱进国;熊利华;魏益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6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21例,予冠心病常规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药).治疗组148例,除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外,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每天1次,连用15 d为1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和控制心绞痛发作时间.结果: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后,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心绞痛症状改善及控制心绞痛发作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作者:李元忠;李志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IC)在慢性阻塞性肺痰病(COPD)患者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激素吸入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Ⅲ级以上COPD稳定期患者于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激素吸入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IC、肺总量(TLC)、IC/TLC等指标和呼吸困难修正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激素吸入治疗后患者的FEV1改善不明显(P0.05),而IC、IC/TLC、呼吸困难评分和6分钟步行试验都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C可以作为评价支气管扩张荆联合激素吸入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且重复性好,敏感度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重视与推广.
作者:楼翰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对踝关节骨折后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并观察效果.方法: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并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评估心理问题,做好正性引导;加强疼痛护理;合理冷敷,抬高惠肢;做好局部的观察记录;限制踝关节活动;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患者能安心接受治疗护理,术后伤口痊愈,踝关节功能恢复.结论:踝关节骨折后在术前、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能促进伤口愈合,使踝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作者:黄少华;吴兰英;黎武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地震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对19例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结果:优13例,占68.4%,良5例,占26.3%,可l例,占5.3%,差0例,优良率达94.7%.结论:及早对关节功能障碍行综合性康复治疗,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林金堆;黄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四型胶原(Ⅳ-C)并统计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依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105拷贝/mL、105~107拷贝/mL、107拷贝/mL 3组并对组间肝纤维化指标进行q检验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A、PCⅢ、Ⅳ-C含量均高于正常上限,HBV DNA与HA、PCⅢ、Ⅳ-C间均无直线相关性(r=0.137,P=0.343;r=0.264,P=0.063;r=0.090,P=0.532),3组间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肝纤维化指标间没有相关性,抗病毒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对其同等重要.
作者:蔡文品;赵春;吴惠洁;金若珏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