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一过性黄疸15例的护理

魏俊;冯晶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后, 一过性, 黄疸, 临床治疗, 回顾性分析, 观察及护理, 自行消退, 治愈, 患者
摘要: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以来,共出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下简称LC)后一过性黄疸15例.均经临床治疗、观察3~5 d后,黄疸自行消退,治愈出院.现就本组患者临床治疗、观察及护理做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眼内寄生虫2例

    患者男,42岁,于2006年8月中旬,主诉在骑车路上突然自感有飞行物飞入右眼内,当时眼痛,异物感明显,下车不断揉眼流泪后仍感不适,2~3 h后右眼痛加重,急来我院眼科.裂隙灯下查右眼球结膜轻度充血,于下睑穹窿部发现约2~3 mm的团状黏液物,给予取出,当时患者仍感眼痛难忍,翻开上睑发现上睑板近穹窿部似有小红点状损伤,于是给予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用8万单位的庆大霉素两支冲洗,患者自感疼痛减轻,次日检查无异常.

    作者:王洁;周明亮;侯满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Survivin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在胸腺肿瘤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survivin、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胸腺肿瘤中的表达意义和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例胸腺增生、22例非侵袭性胸腺瘤、25例侵袭性胸腺瘤、9例胸腺癌中survivin、MVD的表达.结果:在4组胸腺肿瘤中survivin的阳性率分别为18.7%(3/16)、50.0%(11/22)、84.0%(21/25)、88.9%(8/9),MVD的值分别为2.812 5±2.197 54、6.181 8±3.837 61、10.440 0±4.708 86、33.222 2±9.444 28.survivin的阳性率和MVD值与Masaoka分期有关(P<0.05),与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无关(P0.05.随着survivin表达程度增强,MVD值表达增高(P<0.05).结论:Survivin和MVD在胸腺肿瘤的侵袭性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两者将有助胸腺瘤侵袭性的分析判断,有利于临床进一步治疗.

    作者:管伟;黄杰;范国华;林慧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6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VEGF、PCNA的表达.结果:60例原发性肝癌的vEGF阳性表达率(71.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0.0%)(P<0.05).但临床Ⅲ~Ⅳ期的表达率(80.0%)与Ⅰ~Ⅱ期的表达率(63.3%)无统计学差异(P0.05).PCNA在原发性肝癌中阳性表达率(6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0%)(P<0.05),但临床Ⅲ~Ⅳ期的表达率(66.7%)与Ⅰ~Ⅱ期的表达率(53.3%)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EGF和PCNA可以作为评价原发性肝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史冬;陈彩云;夏宗江;李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喹硫平与奥氮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女性急性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奥氮平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女性急性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9例女性急性躁狂发作患者分为喹硫平组(25例)和奥氮平组(24例).采用Bech-Rafaelsen蹂狂量表(BRM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副反应量表,分别于入组前和入组后1、2、4、6和8周末评分,比较两组间疗效和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BRM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1),临床总体有效率,喹硫平组84.0%,奥氮平组87.5%,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较少,程度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奥氮平和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钠对女性急性躁狂发作疗效相当,副反应轻,安全性高.

    作者:刘玉平;刘恩益;蓝晓嫦;文启琴;黄远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P波离散度在房颤电复律后再复发的预测价值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AF)患者在电复律前后P波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WD)的变化,探讨Pmax、PWD对AF电复律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45例慢性持续性AF患者成功电复律后6个月内复查心电图检查,按AF是否复发分为AF复发组与AF未复发组,观察测量两组的Pmax和PWD,并以PWD≥80 ms为阳性标准,评估PWD对AF电复律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18例的PWD超过80 ms,其中13例AF复发.27例PWD小于80 ms,12例复发,PWD为60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8%和76.5%,PWD为80ms 的敏感性为26.9%.特异性为88.2%.结论:PWD≥80 ms对AF电复律后再次复发的预测具有一定特异性.

    作者:翁向群;庄聪文;姜洪;杨胜生;程先进;张哲明;曾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潜伏期应用自控硬膜外加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潜伏期和活跃期加速期应用自控硬膜外加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和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正常临产,无内科合并症的初产妇80例.分为两组:A组宫口扩张1~2 cm,B组宫口扩张3~4 cm.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加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另选同期未施行分娩镇痛的4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C组).观察3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1)产程时间比较,A组的潜伏期、活跃期与c组相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娩方式比较,A组及B组阴遗分娩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剖宫产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潜伏期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加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对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无影响,有利于阴道分娩,无增加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无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作者:雷蔚华;张玉洁;康佳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普拉克索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随着人口老年化的进程,其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仅次于脑血管病的神经系统常见病.长期以来,以左旋多巴为主的药物替代治疗是帕金森病治疗的首选方案,但是现有的治疗措施均不能有效阻止乃至减慢疾病的进展.新一代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的出现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希望.普拉克索可单独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减少左旋多巴治疗所致运动障碍的发生率,与左旋多巴联用,可减少左旋多巴的剂量和不良反应.

    作者:余丹丽;张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自制负压检测仪在气管插管术中气管导管位置检测的运用

    气管插管术是临床麻醉、急救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常用操作,同时它也是导致麻醉风险和相关并发症的潜在区域.若意外地将气管导管置人食管而未能及时发现则可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这不仅需要麻醉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警惕,还需要有快速、可靠的气管导管位置检测仪器辅助判断.为此.我科于2007年将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李明强博士自制的负压检测仪应用于气管插管术中气管导管位置的检测.经60例气管插管术验证,该负压检测仪能快速、可靠地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峰;唐忠科;臧志文;戢运超;李明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细胞免疫抑制性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抑制性即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比较无反应性肺结核与肺结核两组病例系列临床项目.结果:单因素比较中病灶肺野、痰涂片、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肝功能ALT、类白血病反应、免疫IgG等7个因素有意义(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排除多因素间交互作用后.病灶肺野、痰涂片、类白血病反应、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四大临床特征可能是无变应性肺结核的特征表现.结论:无反应性结核病临床表现趋向多样化,较一般结核病为重,应注意其免疫抑制问题,临床治疗上须予以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作者:温文沛;梁国飞;梁国添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广州地区鲍曼不动杆菌AmpC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茵AmpC酶的产生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临床分离的211株鲍曼不动杆茵对12种抗茵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唧C结构基因,并对扩增出的AmpC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1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57株(27%)经PcR扩增和产物序列分析表明其携带有β-内酰胺酶AmpC基因,产酶茵对头孢茵素类和含酶抑制剂复合药高度耐药,但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产AmpC酶是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茵素类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因素.

    作者:叶惠芬;陈惠玲;刘朝晖;周小棉;雷秀霞;张晓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频心电图对隐匿型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隐匿型冠心病组(60例)及对照组(40例)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高频心电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至少1支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作为诊断冠心痛的标准.结果:常规心电图、高频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痛的敏感度分别为55%、87%,特异度分别为63%、65%,准确度分别为58%、78%.高频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敏感度与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1),心电图与高频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特异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频心电图能显著提高诊断隐匿型冠心痛的敏感度和准确度,但特异度不高.

    作者:张焕鑫;张宏考;袁良俊;李东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关节腔内不同剂量吗啡对膝关节镜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不同荆量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腔麻醉下实施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分为4组,术后分别向关节腔内注入吗啡.C组:生理盐水;M1组:1 mg吗啡;M2组:2mg吗啡:M5组:5mg吗啡.注药后1、4、8、12及24 h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镇痛时间,24 h内患者需追加镇痛药的例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结果:术后镇痛时间,M5组M2组M1组C组.吗啡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各吗啡组均呈下降趋势,M5组VAS评分值在各个观察点小;术后需追加哌替啶的例数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M5组M2组M1组≈C组.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吗啡的镇痛效果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并发症发生率随吗啡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关节腔内注入2 mg吗啡因其镇痛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亮;张立贤;曹阳;王爱群;梁冰;梁伟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沉默对肺腺癌细胞侵袭、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粢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hTERT的siRNA表达质粒转染A549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确定有效后,通过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转染后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成功构建靶向hTERT的siRNA表达质粒.实验组siRNA转染后的细胞侵袭能力较对照组减弱(P<0.01),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且表现出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测定显示,实验组siRNA转染48 h后,肿瘤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靶向hTERT的siRNA转染后可以显著降低A549细胞侵袭能力,抑制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周雪峰;王建军;王家顺;潘永成;李劲松;汪文东;赵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密钙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是一种全身性骨病.主要表现为骨量低下和骨微细结构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减少骨折的发生率将成为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对7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用密钙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前列腺癌膀胱内转移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6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半年,加重1个月余,时有尿流中断,排尿不净,遂来我院就诊.体征:肾区叩击痛.嘱患者膀胱充盈后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膀胱充盈良好,前列腺大小约4.98 cm(前后径)×5.94 em(横径)×5.59 cm(上下径).

    作者:肖达;徐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精索静脉结扎3种术式手术前后精液质量分析

    目的:采用超高位精索静脉结扎术、高位精索静脉结扎术、经腹股沟精索静脉结扎术3种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对比不同术式手术前后精液质量的变化.方法:选择Ⅱ度136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分为超高位结扎组(42例),高位结扎组(46例),经腹股沟结扎组(48例),随访术后复发和手术前后精子计数、精子活率及精子形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超高位组在精子计数和正常精子形态方面优于高位结扎组.超高位组和高位组在精子计数、精子活率、正常精子形态方面均优于经腹股沟组.结论:超高位精索静脉结扎更有利于术后精液质量的恢复.

    作者:彭松;尹心宝;李运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Architect i2000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CA125的初步评价

    目的:对Architect i2000免疫分析仪定量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学予以初步评价.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定量临床检验方法的初步评价:批准指南(EP10-A)提供的方法,按照特定顺序连续5 d测定低、中、高浓度人混合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CA125浓度.计算偏差、总不精密度及其截距、斜率、非线性、携带污染和漂移,并进行t检验.结果:3种浓度AFP的绝对偏差为低值-0.29 μg/L、中值-6.33 μg/L、高值-8.63 μg/L,均低于允许偏差的±2.109μg/L、±31.032 μg/L、±63.72g/μL.3种浓度CA125的绝对偏差为低值-0.79 IU/mL、中值-4.73 IU/mL、高值-4.17 IU/mL,均低于允许偏差的±3.381 IU/mL、±34.494 IU/mL、±39.315IU/mL.3种浓度AFP总不精密度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3.755%、2.622%、2.617%,均小于厂家说明书规定的10%.中、高两种浓度CA125总不精密度CV分别为5.693%、3.482%.均小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的允许不精密度6.8%,低浓度CA125的总不精密度CV为8.525%,大于允许不精密度.AFP漂移(t=1.05,P0.05)和携带污染(t=0.86.P0.05),CA125漂移(t=1.23,P0.05)和携带污染(t=3.63,P0.05)对精密度的影响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Architect i2000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AFP、CA125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性能指标基本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孙琦;谢服役;郑美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倍他乐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betaloc)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均接受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其中倍他乐克组35例,对照组27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大时限(Pmax)、P波小时限(Pmin)、PD.结果:治疗后Pmax倍他乐克组(102±12)ms,对照组(115±1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倍他乐克组(27±13)ms,对照组(39±1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倍他乐克治疗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PD减少,表明倍他乐克可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可能性.

    作者:陈芳;杨剑雪;周纪宁;王芳;杨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滋养层相关妊娠疾病胎盘组织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的表达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表达差异与葡萄胎、先兆子痫等滋养层细胞相关妊娠疾病病理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方法.比较葡萄胎组织、早孕绒毛、先兆子痫足月胎盘和正常(自然分娩和剖宫产)足月胎盘组织中TIMP-1、TIMP-3和PAI-1等的表达差异.结果:旱孕绒毛中TIMP-1和PAI-1的表达明显强于其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而葡萄胎组织中TIMP-3的表达明显强于早孕绒毛组织.正常足月胎盘绒毛组织中TIMP-3的表达也强于早孕绒毛.与正常足月胎盘绒毛组织相比,TIMP-3在先兆子痫足月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更强.此外,自然分娩足月胎盘绒毛组织与剖宫产足月胎盘绒毛组织相比,TIMP-1、TIMP-3和PAI-1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TIMP和PAI-1在胎盘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可能与葡萄胎、先兆子痫等与滋养层密切相关的妊娠疾病的病理发生有关.

    作者:庞战军;周君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盐酸戊乙奎醚在门诊早孕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在门诊早孕人工流产中的作用.方法:将早期妊娠自愿要求终止的妇女分为两组,两组术中都使用安慰剂,观察组术前15~30 min肌注PHC 1 mg,对照组术前不用药.结果:观察组宫颈充分扩张的总有效率84.17%.镇痛总有效率50.8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5).结论:PHC肌注用于人工流产,能有效扩张宫颈,减轻术时、术后疼痛,能够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作者:王丽梅;杨军霞;王丹虹;温凯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