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

唐柚青;郭振辉;邓青南;孙杰;苏磊;文强;麦悦强

关键词:肺炎, 老年人, 病原,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医院获得性肺炎(HcAP)的预后、病原学分布及药敏特点.方法:对43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入院时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行定量培养、药敏与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并观察住院28 d病死率.结果:本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总病死率为47%,其中16例老年重症CAP患者病死率为31%,而HAP患者的病死率高迭56%.本组老年CAP的致病病原以G-杆茵为主(占70%)和较高的ESBLs分离率(30%).其中,老年HCAP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茵、肺炎克雷伯杆茵比例和混合感染率增加尤其显著.老年HCAP与CAP的G一杆菌ESBLs分离率分别为14%与33%.与非产ESBLs酶茵株组相比,产酶茵株除对亚胺培南外的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增高均非常显著.结论:老年CAP患者存在较高的病死率,其致病病原以G-杆茵为主,且有较高的ESBLs分离率.老年HcAP患者的病死率、致病病原中的耐药菌株比例与ESBLs分离率更高.在抗感染治疗及抗生素选用时应充分考虑病原学的以上特点.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女性双J管取出器的临床试用

    双J管作为泌尿外科肾盂、输尿管手术的内支架引流管应用日趋广泛,这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方便患者疾病恢复期的生活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使双J管取管更为方便,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由钢丝制作而成的女性双J管取出器,经临床应用151例,使用方便,患者痛苦小,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四海;王荣江;王伟高;钟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罕见肩关节下脱位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2例

    肩关节脱位在全身大关节脱位中占40.1%[1],略次于肘关节脱位,视脱位后肱骨头位置不同,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上脱位、下脱位,其中95%为前脱位,其次为后脱位,而上脱位及下脱位比较罕见.肩关节下脱位,又名竖直型脱位.发生率约占所有肩关节脱位的0.5%.2006-21007年我院治疗了2例,2例患者均有相同的临床及X线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穆臣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和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和VEGF-C在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48例肺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8%(34/48)和68.8%(33/4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2.5%和16.7%,P<0.05).HIF-1α和VEGF-C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HIF-1α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HIF-1α和VEGF-C蛋白在肺癌中具有高表达,二者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在肺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左顺庆;王建军;郭家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CYP1182-344T/C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CYPlIB2.344T/C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以及与DN不同分期的关系.方法:将145例12DM患者分为DN组73例和糖尿病非肾病组(NDN组)72例,另选择52例门诊体验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NC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以上197例观察对象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1)DN患者存在CYPllB2-344T/C多态性.本研究197例观察对象中CYP11B2-344T/C多态性存在CC、CT、TT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7%、50.3%、37.1%;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1.2%、68.8%.(2)DN组CYPllB2.344T/C 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C组(P<0.05).(3)DN组CYP11B2-344T/C多态性CC、CT、TT3种基因型各临床指标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4)DN组内微量白蛋白尿期、临床白蛋白尿期和肾功能不全期CC、TT、CT基因型频率和C、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5)CYP11B2-344T/C基因型与DN无相关性(P0.05).(6)DN患者TT基因型血浆醛固酮水平高.结论:CYP1182-344T/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张晓梅;孙卫华;徐浣白;周纯先;石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成人肠旋转不良12例诊治分析

    肠旋转不良的发病率比较高,以男性多见,其临床表现与年龄有关,大多数病例在新生儿期或儿童时期发病,少数病例在成人期发病[1-2].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诊治成人小肠旋转不良12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海军;韩述岭;黄祥成;甄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连续静一静脉血液滤过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litis,SAP)的治疗作用.方法:22例SAP患者分为两组,连续血液滤过组(甲组,n=10)和对照组(乙组,n=12).在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甲组采用连续血液滤过.观察两组患者的TNF-α、IL-6、IL-8、CRP、肝肾功能、氧合指数(PO2/FiO2)、血氧饱和度(SaO2)、血Ca2+、血糖、血常规、胰腺CT的检查数据,并行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72 h后,甲乙两组白细胞、血糖、血钙水平均明显好转,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甲组白细胞、TNF-α及APACHEⅡ积分与乙组比较显著改善(P<0.01):治疗10 d后两组TNF-α、IL-6、IL-8、CRP下降,甲组明显下降,与乙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甲组APACHEⅡ积分低于乙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甲组胰腺CT积分低于B组(P<0.01),甲组治疗10 d后MODs、MOF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连续血液滤过可早期纠正SAP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改善全身状况,并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诒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前列腺癌膀胱内转移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6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半年,加重1个月余,时有尿流中断,排尿不净,遂来我院就诊.体征:肾区叩击痛.嘱患者膀胱充盈后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膀胱充盈良好,前列腺大小约4.98 cm(前后径)×5.94 em(横径)×5.59 cm(上下径).

    作者:肖达;徐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青龙合剂配合基础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青龙合剂结合基础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提供一种新的综合方法.方法:选择COPD急性期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在抗感染、雾化吸入等基础治疗的同时,每日用小青龙合剂口服,每次20mL(2支),每日3次,而对照组仅采用抗感染、雾化吸入等基础治疗.连续治疗2周,以用药前后的日排痰量、排痰效果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日排痰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日排痰量均明显减少(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日排痰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患者排痰效果经等级资料的Ridit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青龙合剂结合基础治疗对COPD患者可促进痰液排出,提高排痰效果,在COPD治疗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谢加富;曹锐彬;陈仕章;秦平祥;朱少惠;李颂梅;陈美英;张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抗菌药物使用量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某院抗茵药物使用量与痰培养肺炎克雷伯茵耐药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2005-2007年某院18种抗茵药物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用药频率(DDDs)及同期痰培养肺炎克雷伯茵的耐药率.并对抗茵药物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痰培养肺炎克雷伯茵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与丁胺卡那霉素用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97,0.78,0.82;均P<0.05);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棒酸、头孢唑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与左旋氧氟沙星用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77,0.73,0.75,0.83:均P<0.05);对氨苄西林/棒酸、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用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90,0.92,0.88,0.93,0.79,0.81;均P<0.05);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与青霉素、克林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0.81,0.80;均P<0.05).结论:痰培养肺炎克雷伯茵对抗茵药物耐药水平变化与抗茵药物使用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提倡合理应用抗茵药物,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作者:岑慧;李文;庞伟君;蔡伟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参麦对围手术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浆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I2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参麦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栓素A:(TXA2)和前列环素I2(PGI2)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0例择期行肝叶切除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肝门阻断前30 min静脉滴入5%葡萄糖盐水250mL,实验组在5%葡萄糖盐水250mL中加入参麦注射液2mL/kg体重.分别在肝门阻断前、肝门阻断末及肝门再开放60 min时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紊F1α(6-keto-PGF1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血浆TXB2、6-keto-PGF1α和TXB2/6-keto-PGF1α浓度均增加(P<0.05),但实验组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肝门再开放60 min后,TXB2、6-ket0一PGF1α和TXB2/6-keto-PGF1α已降到或低于肝门阻断前水平(P<0.05).结论:血浆TXA2/PGI2比值升高,可能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之一.参麦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抑制TXA2/PGI2比值升高有关.

    作者:方裕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6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VEGF、PCNA的表达.结果:60例原发性肝癌的vEGF阳性表达率(71.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0.0%)(P<0.05).但临床Ⅲ~Ⅳ期的表达率(80.0%)与Ⅰ~Ⅱ期的表达率(63.3%)无统计学差异(P0.05).PCNA在原发性肝癌中阳性表达率(6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0%)(P<0.05),但临床Ⅲ~Ⅳ期的表达率(66.7%)与Ⅰ~Ⅱ期的表达率(53.3%)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EGF和PCNA可以作为评价原发性肝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史冬;陈彩云;夏宗江;李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P波离散度在房颤电复律后再复发的预测价值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AF)患者在电复律前后P波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WD)的变化,探讨Pmax、PWD对AF电复律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45例慢性持续性AF患者成功电复律后6个月内复查心电图检查,按AF是否复发分为AF复发组与AF未复发组,观察测量两组的Pmax和PWD,并以PWD≥80 ms为阳性标准,评估PWD对AF电复律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18例的PWD超过80 ms,其中13例AF复发.27例PWD小于80 ms,12例复发,PWD为60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8%和76.5%,PWD为80ms 的敏感性为26.9%.特异性为88.2%.结论:PWD≥80 ms对AF电复律后再次复发的预测具有一定特异性.

    作者:翁向群;庄聪文;姜洪;杨胜生;程先进;张哲明;曾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四川汶川地震后骨科伤员关节功能障碍治疗经验

    目的:探讨地震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对19例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结果:优13例,占68.4%,良5例,占26.3%,可l例,占5.3%,差0例,优良率达94.7%.结论:及早对关节功能障碍行综合性康复治疗,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林金堆;黄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胸部创伤的致伤特点和外科策略1 369例分析

    目的:探讨目前胸部创伤的致伤特点,并总结其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收治的胸部创伤病例1 369例,分为1995年前、后两组,比较两组病例数、伤因谱、重症伤和多发伤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与1995年前组比较,1995年后组胸部创伤的年病例数明显增加.且重症胸外伤比例(P<0.05)和多发伤患者发生率(P<0.01)均显著增加;ARDS/MODS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两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近10余年来,胸部创伤的数量明显增加.伤情重、复杂且常合并多发伤是目前胸外伤的致伤特点.伤后早期及时诊治,掌握胸部创伤救治策略和外科手术指征可以降低死亡率.

    作者:于涛;刘影;张冬成;林清文;方丹青;梁建辉;彭品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密钙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是一种全身性骨病.主要表现为骨量低下和骨微细结构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减少骨折的发生率将成为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对7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用密钙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性迟缓性麻痹30例病因分析

    多种疾病可以表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1-2].我们对30例AFP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合现代的检查手段,试图对其中的临床表现为AFP的疾病做出早期诊断,以便及时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岩;巩淑飞;李招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医院获得性肺炎(HcAP)的预后、病原学分布及药敏特点.方法:对43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入院时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行定量培养、药敏与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并观察住院28 d病死率.结果:本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总病死率为47%,其中16例老年重症CAP患者病死率为31%,而HAP患者的病死率高迭56%.本组老年CAP的致病病原以G-杆茵为主(占70%)和较高的ESBLs分离率(30%).其中,老年HCAP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茵、肺炎克雷伯杆茵比例和混合感染率增加尤其显著.老年HCAP与CAP的G一杆菌ESBLs分离率分别为14%与33%.与非产ESBLs酶茵株组相比,产酶茵株除对亚胺培南外的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增高均非常显著.结论:老年CAP患者存在较高的病死率,其致病病原以G-杆茵为主,且有较高的ESBLs分离率.老年HcAP患者的病死率、致病病原中的耐药菌株比例与ESBLs分离率更高.在抗感染治疗及抗生素选用时应充分考虑病原学的以上特点.

    作者:唐柚青;郭振辉;邓青南;孙杰;苏磊;文强;麦悦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CXCR4基因转染对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目的:观察CXCR4基因转染对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dermal muhipotent stem ceHs,dMSCs)分化、增殖、迁移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法、细胞培养分化诱导法和Transwell小室培养体系中化学趋化法,观察CXCR4基因转染后,CXCR4阳性细胞数目以及dMSCs增殖、分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CXCR4基因转染后.CXCR4阳性dMSCs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MSCs增殖能力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Transwell小室上层迁移到下层的dMS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转染CXCR4基因的dMSCs可向成脂、成骨、成肌细胞方向分化.结论:CXCR4基因转染后,dMSCs中CXCR4表达增加,并有效地增强其迁移能力,且未影响dMSCs的增殖和分化能力.

    作者:宗兆文;程天民;冉新泽;粟永萍;李楠;董世武;史春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细胞免疫抑制性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抑制性即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比较无反应性肺结核与肺结核两组病例系列临床项目.结果:单因素比较中病灶肺野、痰涂片、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肝功能ALT、类白血病反应、免疫IgG等7个因素有意义(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排除多因素间交互作用后.病灶肺野、痰涂片、类白血病反应、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四大临床特征可能是无变应性肺结核的特征表现.结论:无反应性结核病临床表现趋向多样化,较一般结核病为重,应注意其免疫抑制问题,临床治疗上须予以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作者:温文沛;梁国飞;梁国添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膀胱黏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加电切术后灌注吡柔比星治疗膀胱肿瘤285例

    目的:评价低剂量5-氟尿嘧啶(5-Fu)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加电切术后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THP)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285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分成两组:A组138例.用500 mg 5-Fu稀释到80~100 mL盐水行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术后用吡柔比星30 mg加5%葡萄糖水40 mL行定期膀胱内灌注;B组147例,仅用吡柔比星30 mg加5%葡萄糖水40 mL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结果:随访12~60个月,A组复发14例,复发率11.5%((14/122),进展率为7.4%;B组复发48例,复发率36.4%(48/132).进展率为10.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进展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剂量5-Fu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加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THP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疗效明显优于单用THP膀胱内灌注,尤其对低分期(T1-2)和低分级(G Ⅰ~Ⅱ)膀胱肿瘤效果较佳.

    作者:庞一雄;张孝斌;郑轶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