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延国;黄志刚;梁立武
目的:探讨全麻插管导致杓状软骨脱位的复位方法与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全麻插管导致杓状软骨脱位患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行杓状软骨拨动复位后1~3 d内8例声嘶明显好转,1例术后8日后声嘶渐好转.结论:精心护理、早期发现、尽早治疗对全麻插管导致杓状软骨脱位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玉粉;张涛;罗思瑾;贾海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8例ASAⅢ或Ⅳ级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年龄70~88岁,分为硬膜外组(EA组)、CSEA组,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加硬膜外麻醉.术中输液按8~10mL/(kg·h)输6%羟乙基淀粉和复方乳酸钠(1:1),出血量大于400mL,酌情输红细胞悬液和血浆.观察EA组和CSEA组局麻药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阻滞完善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及改良Bromage评分.同时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不良反应等.结果:CSE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EA组(P<0.05或P<0.01).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CSEA组优于EA组(P<0.05或P<0.01).CSEA比单纯硬膜外麻醉完全率高,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低、呼吸系统影响小.结论:CSEA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只要应用得当,控制好平面,可达到安全可靠、满意的麻醉效果.
作者:夏昌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压迫法修复心脏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A)的可行性.方法:对心脏介入术后经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股动脉PA的10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实施压迫PA与股动脉之间的通道,使分流信号消失,随访2~12个月.结果:10例全部经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成功.随访2~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瘤体的复发、破裂、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PA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超声监测下压迫、修复,安全可靠,方便易行,疗效可靠.
作者:陈良川;曾国良;张忠栋;彭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17岁,从事模具制作.右侧臀部和大腿根部疼痛,2~3 d后出现右肢乏力,并出现周围性面瘫,大小便潴留就诊.查体:皮肤黏膜无瘀点瘀斑,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正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眼球各向活动充分,左鼻唇沟浅,左额纹消失,左眼睑闭合不全,伸舌中,四肢肌力V度,双上肢腱反射(++),双膝反射(+++),双巴氏征(-),颈软,右直腿抬高(+),右足跟部针刺觉减退.
作者:苏基滢;应韶旭;张曦;李晓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龄慢性病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40例高龄慢性病患者(≥80岁)气管切开术后出血、感染、堵管、脱管、气管软化、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40例患者中有1例凝血功能障碍患者>5 d后仍有切口渗血,无切口感染,2例发生气管食管瘘,5例堵管后换管,无脱管.结论: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有效排痰及预防气管软化,可大大延长高龄慢性病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寿命.
作者:曾环玉;张月华;石小怡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浙江医院55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怀疑CRBSI的危重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组当天采集血样分析PCT水平和同时留取血培养和导管标本.结果:25例患者(45.5%)符合CRBIS诊断标准,CRBIS组PCT水平3.98(3.00~5.46)V,μg/L,明显高于非CRBIS组的0.88(0.50~1.51)μg/L(P<0.001);革兰阴性细菌感染CRBIS患者的PCT水平较革兰阳性感染者高(P=0.042);用ROC曲线分析示PCT理想的阳性和阴性预测CRBIS水平为3μg/L,该临界值的敏感性为76.0%、特异性为96.7%、阴性预测值为87.0%、阳性预测值为82.8%.结论:PCT在早期诊断CRBSI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虞意华;蔡国龙;吴亮;严静;龚仕金;戴海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胰腺属于腹膜后器官,解剖上具有受前面的胃肠空腔脏器与后面的脊柱周围肌肉组织所保护的特点.腹部闭合性外伤所致胰腺钝挫伤较为少见,发生率约为5%,但病死率可达15%[1].胰腺钝挫伤多因车祸伤、坠落伤、挤压伤及棍棒伤等所致,其病情严重,对其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现对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经手术证实的27例胰腺钝挫伤病例的CT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此病症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
作者:蔡卫东;周海红;赵年家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将烧伤科35位住院患者共70个Ⅱ度创面,创面范围2.0 cm×1.5 cm~40.0 cm×20.0 cm,其中浅Ⅱ度创面32个、深Ⅱ度创面38个,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浅Ⅱ度创面10个,深Ⅱ度创面13个按照常规方法治疗,创面予碘伏清洗,SD-Ag霜,贝复剂等包扎、换药.实验组浅Ⅱ度创面22个,深Ⅱ度创面25个,入组后分别给予武汉维斯弟成套专用敷料实施VSD治疗,并根据创面深浅,于治疗第8天更换敷料(已愈合创面不更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并总结VSD手术配合护理体会.结果:两组创面处理后均达到植皮要求,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SD缩短了患者创面愈合所需时间,创面愈合率增加,并能减少患者频繁换药的痛苦,减少为了预防或控制感染而使用抗生素,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经济费用,增加患者对治疗的可接受程度,使临床医生操作大幅度减少,是一种处理不同程度烧伤创面很好的方法.手术室护士必须熟悉VSD的原理及操作步骤,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徐小群;林才;刘政军;金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肌腱缺损的修复是临床常见问题,肌腱移植虽然简便易行,但常受来源紧缺和供区继发损害的制约,而组织工程技术有可能成功解决此问题.肌腱的组织工程化构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种子细胞的来源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目前,较多使用的种子细胞有肌腱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各有优缺点.肌腱细胞是肌腱的基本功能单位,它合成和分泌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维持肌腱组织的新陈代谢.
作者:刘运晃;邢更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细胞)水平与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实施手术的35例肝癌患者的术前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以27例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作对照.对35例肝癌患者随访14~24个月,观察肿瘤复发情况.分析术前CD4+CD25+T细胞水平与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判断术前CD4+CD25+T细胞水平对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P<0.01);术前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与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呈负相关(r=-0.83,P<0.05);术前CD4+CD25+T细胞水平是影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高CD4+CD25+T细胞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高于低CD4+CD25+T细胞组患者(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可作为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刘锡文;徐晓武;周光耀;程馥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早期、中期介入神经康复治疗,探讨其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经过CT或MRI确诊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卒中后康复介入时期分为早期组(病程小于1个月)、中期组(病程大于3个月小于6个月),于康复治疗介入前、治疗后2个月、4个月时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早期组、中期组ADL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早期康复组不论是康复治疗2个月、4个月时ADL评分较中期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早期神经康复介入治疗能够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
作者:邓永萍;姚子弘;郑凯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兔深层巩膜切除术后房水前列腺素E2(PGE2)浓度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组.实验组14只行深层巩膜切除术,对照组16只行虹膜周切术.术后1、4、7、14、28、56 d分别抽取房水放射免疫法检测PGE2浓度.两组数据用SAS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4、7 d两组房水PGE2浓度较术前水平提高(P<0.01).深层巩膜切除组明显低于虹膜周切组(P<0.01).深层巩膜切除组术后14 d房水PGE2浓度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虹膜周切组术后28 d房水PGE2浓度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兔深层巩膜切除术后房水炎症介质PGE2浓度升高后较快恢复至术前水平.手术对眼内环境的干扰较小.
作者:徐巍华;盛耀华;岑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自20世纪70年代末Momany和Bowers等人合成了一种能够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的多肽--生长激素释放肽(GHRP)以来,人们陆续合成了一组具有相同作用的物质-生长激素促分泌素(GHS)[1].1996年人们在人类大脑和垂体等部位发现并克隆出GHS的受体--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2].1999年,日本科学家首次在大鼠胃中发现了GHSR的内源性配体Ghrelin.
作者:张捷;刘荣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mltomycin C,MMC)对泪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97例102眼,其中用药组术中使用MMC 49眼,对照组(不使用MMC)53眼,观察指标包括眼部异物感、干涩灼热感、畏光感、结膜充血、结膜囊分泌物、角膜染色、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试验.结果:用药组患者的眼部症状和体征明显,泪膜功能受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使用MMC可明显损害泪膜的功能.
作者:周敏君;徐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鼻内窥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60例,手术结束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毕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1 mg为负荷剂量后接PCA泵,泵内药物为酒石酸布托啡诺8 mg+氟派利多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对照组:术毕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为负荷剂量后接自控镇痛泵,泵内药物为芬太尼1.2 mg+氟派利多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均采用持续输注2.0 mL/h,单项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恶心、呕吐和头晕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芬太尼不良反应,提高镇痛质量.
作者:曾宝眉;陈炽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两点定标方法与多点定标方法测定前白蛋白的差异.方法:选用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试剂,进行两点定标与多点定标,同时检测60份样品和不同浓度的标准血清,进行相关性和准确性的比较,结果采用t检验和相对偏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点定标结果与多点定标结果相比明显偏低:低值、中值和高值分别偏低9.2%、1.7%和11.6%.两点定标方式定标,浓度≤100 mg/L时,结果可偏低33.1%,浓度在101~400mg/L时,结果相差3.7%,浓度>400 mg/L时,结果相差11.7%.而多点定标方式结果准确,相对偏差CV=2.7%,两者相差CV=12.1%.结论:不同定标方式的测试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多点定标法测定前白蛋白比两点定标法准确,应提倡使用.
作者:曹永坚;冯妙芙;易四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 tracking,ET)评价2型糖尿病(T2DM)及高脂血症患者的颈动脉弹性.方法:血脂水平增高(T2DM组1)和血脂水平正常(T2DM组1)T2DM患者分别为39和21例,正常对照60例,单纯高脂血症组30例.应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化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DM组1与T2DM组2、高脂血症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B)、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顺应性(AC) 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T2DM两组β、Ep、PWVβ均较高脂血症组高(P<0.05),AC、膨大指数(AI)差异不明显(P>0.05);T2DM组2 β、Ep、PWVβ较T2DM组1升高(P<0.05),AC、AI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合并高脂血症的T2DM患者动脉硬化更明显,ET技术能在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之前对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做出准确诊断.
作者:徐小丽;熊建群;李恒青;郭顺华;徐念;过新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其他有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57例睡眠初筛检查所得数据选取体重指数(BMI)、鼾声指数、血氧饱和度在80%~89%区间的累 积时间(min)、血氧饱和度<80%的累积时间(min)、血氧饱和度<90%的累积时间(min)及低血氧饱和度数值,按AHI 5~20、21~40、>40排序分为3组.就AHI与上述各测定指标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MI和鼾声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指标部分呈组间两相比较或其中两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本研究样本AHI除与鼾声指数无明显相关关系外,与其他所选指标皆呈显著相关.结论:OSAS有随超重和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可能,但其严重程度与BMI并无必然的关联,鼾声的大小对之亦无必然的影响.AHI与年龄之间明显的负相关应引起关注,何故重度OsAS患者主要集中在40~50岁的年龄段上,其原因有待探讨.血氧饱和度下降的累积时间从内科角度给OSAS患者以康复治疗干预建议时有必要对之予以考虑,尤其是否可以考虑只有发生缺氧时才进行干预、其余时间只作监测的智能仪器,或许将是OSAS研究要面对的一个极具挑战的新课题.
作者:李志平;唐可京;黄建强;郭禹标;罗益锋;谢灿茂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49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及术后残余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布林佐胺组)和对照组(马来酸噻吗洛尔组),其中治疗组14例25只眼,对照组14例24只眼.治疗组采用1%布林佐胺滴眼液治疗,对照组采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种滴眼液的降眼压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眼压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眼压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心率抑制,治疗组心率无变化,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未发现明显的全身副作用.结论:布林佐胺对青光眼患者具有明显的降眼压作用,且对心率无抑制作用,是理想的抗青光眼药物.
作者:陈爱菊;高和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3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252例和复发组92例)及100例正常人血清脂联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各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均低于正常人(P<0.01);各类型脑梗死患者之间脂联素差异无显著性(P>0.05);(2)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脂联素低于初发患者(P<0.01);(3)1年内复发患者血清脂联素低于1年后复发者(P<0.05);(4)各类型脑梗死复发患者之间血清脂联素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脂联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复发均有密切关系,血清脂联素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风险因素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指标.
作者:陈海斌;陈金春;喻小辉;陈盛;李勇;王洁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