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川;曾国良;张忠栋;彭健
目的:评价软壳技术应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白内障患者20例2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应用Duo Visc粘弹剂的软壳技术保护角膜内皮,超声乳化Soverign超声乳化仪行冷超声,并植入AR40e丙烯酸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前,术后7 d、30 d、90d、1年随访观测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形细胞计数.结果:20例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范围0.2~0.7,佳矫正视力0.3~1.2,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6.2%,经过3~12个月的随访,无一例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时使用DuoVisc粘弹剂软壳技术,超声乳化时行冷超声并行囊袋内超声能有效保护角膜内皮.
作者:郑幼平;钟敬祥;丁勇;徐锦堂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扩张型心肌病(DCM)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心房利钠肽(ANP)和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心脏内分泌的病理生理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86例患者入选,其中阿托伐他汀钙组44例,另42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测定LDL-C、CRP、ANP和BNP,以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结构与心功能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钙治疗12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5.5%,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明显提高,但左室舒张末内径及X线心胸比例未见明显缩小,治疗后血浆LDL-C、CRP、ANP、BNP水平显著降低.1年预后明显改善.患者对阿托伐他汀钙耐受良好.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DCM伴CHF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LDL-C与CRP显著降低.心脏内分泌功能显著改善.这种心脏内分泌变化有益于心力衰竭短期预后.
作者:乔延国;黄志刚;梁立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恙虫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阳性率,并发症及误诊情况,药物治疗效果,寻找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对住院后确诊为恙虫病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热122例(97.6%),焦痂122例(97.6%),淋巴结肿大63例(50.4%),疲倦93例(74.4%),头痛70例(56.0%),肝功能异常121例(96.8%),误诊率69.6%.结论:发热,焦痂,淋巴结肿大可作为早期诊断依据.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详细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皮肤焦痂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作者:肖怀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分析临床所见15例医源性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医源性肝功能异常在临床各科室均常见,常由直接或间接的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以及肝脏循环功能障碍所致,以转氨酶升高及黄疸为主要表现.多因未足够重视相关治疗可能出现的肝脏毒副作用,以至未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而导致肝功能异常.结论:避免应用有肝毒性的药物及相关治疗常能有效地预防医源性肝功能异常.对于已发生的医源性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停用有肝毒性的药物及相关治疗,并积极护肝和利胆以及改善肝脏循环,多预后好.有急性肝功能衰竭时,应以人工肝支持治疗,必要时行肝移植.
作者:李明松;陈村龙;崔生达;刘恩德;姜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单用右造影导管作冠状动脉造影和常规使用左右双造影导管作冠状动脉造影的效果.方法:回顾常规使用左右双造影导管作冠状动脉造影的55例和单用右造影导管作冠状动脉造影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种造影方法的操作时间、曝光次数、总曝光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常规双导管造影组专家指导18例,操作时间(20±10)min,曝光次数(9±4)次,总曝光时间(103±20)s;独立操作37例,操作时间(27±10)min,曝光次数(12±4)次,总曝光时间(118±25)s.单导管造影组专家指导10例,操作时间(13±7)min,曝光次数(7±2)次,总曝光时间(58±10)s;独立操作26例,操作时间(18±6) min,曝光次数(9±4)次,总曝光时间(78士15)s.结论:单导管造影组在操作时间、曝光次数、总曝光时间上均优于双导管造影组,即使用右造影导菅作左冠状动脉造影失败,还可改用左造影导管行左冠状动脉造影,值得推广.
作者:沈建宏;范存忠;石国平;严循成;杨如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确诊为化脑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例的临床表现、合并感染情况、病原学检查、并发痘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儿化脑的临床表现与足月儿相比更不典型,以发热,精神反应异常,呼吸暂停或屏气,惊厥为主要表现,体征不明显;多合并有败血症、肺炎;病原菌有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鲍曼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脑膜脓毒性黄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部分是院内感染引起的化脑,无一例合并有硬膜下积液.结论:早产儿化脑危害严重,其早期诊断有赖于临床观察,早期做脑脊液检查,病原菌多为耐药菌,故在治疗过程中应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院内感染;预后与诊断时间,合并症,感染的细菌及治疗有关.
作者:石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膝关节镜手术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组(P组,n=20)、氟比洛芬酯常规镇痛组(R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P组于手术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R组、C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生理盐水10 mL,于术后2、4、8、12、24 h随访并记录VAS评分、镇痛满意率、24 h需追加镇痛药时间及例数,观察氟比洛芬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组术后2、4、8、1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时点C组评分(P<0.05),R组术后2、4、8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时点C组(P<0.05).P组和R组镇痛满意率显著高于C组(P<0.01).P组和R组追加镇痛药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1),且P组和R组追加镇痛药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1).3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膝关节镜患者术后疼痛,且不会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
作者:罗宏;李军;黄志莲;何伟;连庆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全麻插管导致杓状软骨脱位的复位方法与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全麻插管导致杓状软骨脱位患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行杓状软骨拨动复位后1~3 d内8例声嘶明显好转,1例术后8日后声嘶渐好转.结论:精心护理、早期发现、尽早治疗对全麻插管导致杓状软骨脱位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玉粉;张涛;罗思瑾;贾海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对比观察开胸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将开胸手术术后行PCLA患者60例均分为两组.A组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100 μg+昂丹司琼8 mg/100 mL.B组关胸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50μg+氟比洛芬酯100 mg+昂丹司琼8 mg/100 mL.观察两组术后4、8、16、36、48 h的镇痛评分(VAS)、舒适评分(BCS)和Ramesay 镇静评分以及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于术后48 h内观察两组患者胸腔引流量的变化.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均满意,不同时点VAS评分和BC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4 h和8 h Rmnesay镇静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胸腔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恶心、瘙痒和嗜睡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与单纯舒芬太尼相似,但不良反应明显降低,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陈艳红;王长英;张瑜;张铁铮;刘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脑脉Ⅱ号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向双肾双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右侧尾状核注入Ⅶ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注射后2 h开始,每日灌胃给予脑脉Ⅱ号口服液(8 mL/d)或等容积蒸馏水直至处死.注射后6、12 h,1、3、7 d取脑,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用荧光分光计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百分率在注射6 h后显著增加(P<0.01),3 d达到高峰,持续增加至7 d以后;模型组caapaae-3活性值在注射6 h后开始增加(P<0.01),1 d后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持续增加至7 d以后.注射后12 h~7 d各时间点.治疗组细胞凋亡百分率和caspase-3活性值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抑制caspase-3活化可能是脑脉Ⅱ号口服液抗高血压脑出血后细胞凋亡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何纲;黄培新;刘茂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患者女,13岁,主因骶尾部多毛6年,右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2年于2007年12月22日入院.腰椎平片显示:腰骶部椎板缺如,腰椎左侧弯;腰椎MRI显示:终丝增粗,在L4,5处和背侧硬脊膜粘连.人院诊断:脊髓拴系综合征(TCS)伴隐性脊柱裂.于2007年12月26日全麻下行脊髓拴系终丝切断+粘连松解术.
作者:陈琳;黄红云;张健;解自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成功患者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对照组.以酶联免疫法检测每组患者PCI术前.术后1、6、24、48 h血清cTnI的水平.结果: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组较对照组TIMI血流明显改善(P<0.05),且血清cTnI迅速回落(P<0.01).结论:替罗非班可以迅速改善PCI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减轻心肌损伤,降低术后血清CTnI水平.
作者:王波;曾高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TVH)的可行性及改良法.方法:对自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因子宫良性疾病而需行子宫切除术的大子宫(如12~23孕周大小)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60例行改良TVH术式,快速自然打开腹膜,子宫双侧血管结扎后,行子宫对半切除术,肿瘤剔除术,子宫分碎术.对照组60例行传统TVH术式.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7.64±15.14)min,对照组为(94.73±38.23)min,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为(65.14±31.76)mL、对照组为(116.64±79.13)mL,P<0.05.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为(23.09±3.23)h,对照组为(36.26±8.71)h,P<0.05.结论:大子宫行TVH可行,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PAH)患儿血浆硫化氢(H2S)水平的变化及其与PAH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12月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的PAH患儿26例作为PAH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儿童的血浆H2S水平以及PAH患儿肺动脉压(PAP)水平,并测定PAH组患儿的APACHEⅢ评分,研究血浆H2S水平与它们的关系.结果:PAH组患儿血浆H2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PAP的增高而下降, 两者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0.882,P=0.004),而APACHEⅢ评分也与血浆H2S水平相关,随着血浆H2S浓度降低而逐渐增高(r=-0.813,P=0.004).结论:H2S下调可能在PAH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H2S可能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勇;但艳苹;王大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眼袋整形术是眼部美容外科常见手术之一,技术要求高,做得成功可增强容貌美感,否则适得其反.术后局部继发出血是影响眼袋整形术后恢复过程及效果的常见原因之一,轻者可造成睑外翻,延长恢复时间,严重者血肿可压迫视神经,使其萎缩变性,造成失明[1].因此,对眼袋整形术后继发出血者进行及时恰当的处理十分重要.
作者:刘尊敏;夏东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 tracking,ET)评价2型糖尿病(T2DM)及高脂血症患者的颈动脉弹性.方法:血脂水平增高(T2DM组1)和血脂水平正常(T2DM组1)T2DM患者分别为39和21例,正常对照60例,单纯高脂血症组30例.应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化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DM组1与T2DM组2、高脂血症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B)、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顺应性(AC) 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T2DM两组β、Ep、PWVβ均较高脂血症组高(P<0.05),AC、膨大指数(AI)差异不明显(P>0.05);T2DM组2 β、Ep、PWVβ较T2DM组1升高(P<0.05),AC、AI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合并高脂血症的T2DM患者动脉硬化更明显,ET技术能在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之前对T2DM患者颈动脉硬化做出准确诊断.
作者:徐小丽;熊建群;李恒青;郭顺华;徐念;过新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浙江医院55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怀疑CRBSI的危重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组当天采集血样分析PCT水平和同时留取血培养和导管标本.结果:25例患者(45.5%)符合CRBIS诊断标准,CRBIS组PCT水平3.98(3.00~5.46)V,μg/L,明显高于非CRBIS组的0.88(0.50~1.51)μg/L(P<0.001);革兰阴性细菌感染CRBIS患者的PCT水平较革兰阳性感染者高(P=0.042);用ROC曲线分析示PCT理想的阳性和阴性预测CRBIS水平为3μg/L,该临界值的敏感性为76.0%、特异性为96.7%、阴性预测值为87.0%、阳性预测值为82.8%.结论:PCT在早期诊断CRBSI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虞意华;蔡国龙;吴亮;严静;龚仕金;戴海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对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程度与锐器伤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对264名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出科时进行锐器伤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论考试及临床实践操作考核,并调查其手术室实习期间锐器伤发生情况.结果:理论考试合格的锐器伤发生率(15.8%)与不合格者(62.7%)相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实践操作考核合格的锐器伤发生率(5.3%)比不合格者(71.9%)显著降低(P<0.01);临床实践操作合格的锐器伤发生率(5.3%)比理论考试合格者(15.8%)明显低(P<0.01);两者考试、考核均合格的锐器伤发生率(1.9%)比理论考试、临床实践操作考核单项合格的均低(P<0.01).结论: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程度与锐器伤发生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加强护生培训、提高其理论及实践操作考核的合格率,能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作者:张东红;胡玉霜;陈聪;陈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评价以吡柔比星(THP)为主化疗方案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65例疗效.方法:对本院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住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65例,采用以THP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其中急性白血病52例,恶性淋巴瘤8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结果:急性白血病中初治的有效率82.3%,恶性淋巴瘤有效率75%,多发性骨髓瘤有效率80%.65例中总有效率81.5%.吡柔比星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其他非造血系统的反应,多可耐受.结论: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为一种高效低毒的诱导方案,THP可作为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蒽环类药物的首选.
作者:郭君宾;陈益萍;杨云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颅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分析5例颅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资料,分析其MRI特征.结果:病灶位于颅-颈交界枕骨大孔区3例,桥小脑角区偏左侧1例,鞍区(向鞍内鞍上生长)1例.病灶呈长椭圆形3例,类圆形2例.4例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1例T1WI略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4例病灶无明显强化,1例出现囊壁强化.结论:颅内肠源性囊肿的MRI特点与囊液的蛋白含量有关,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作者:刘霞;金中高;周林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