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红;王长英;张瑜;张铁铮;刘晓江
目的:探讨达英-35(环丙孕酮/炔雌醇)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及代谢的影响.方法:将临床诊断为PCOS伴不孕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和观察组(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组),每组各44例,治疗6个月.测定体质指数(BMI)、腰臀围比值(WHR)、多毛评分(F-G评分);测定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雄烯二酮(A2)、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及去氢表雄酮硫酸盐(Ds)浓度等性激素水平.检测内分泌指标,包括空腹胰岛素(FIN)和空腹血糖(FB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 β).并检测血脂4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BMI、WHR、F-G评分、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卵泡数指标;性激素LH、FSH、LH/FSH、T、E2、A2、Ds和SHBG指标;内分泌指标FBS、FIN、Homa-IR和Homa-β以及血脂指标TC、TG、HDL-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达英-35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PCOS,较单纯应用二甲双胍更能有效抑制高胰岛素抵抗及高雄激素血症,并改善高脂血症.
作者:戴晓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腰骶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2007年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腰骶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均为Ls~S1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采用PLD治疗,观察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及进行VAS疼痛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1例患者中7例术后疼痛症状立即消失,4例明显缓解,1例术后有残留感觉迟钝,随访6个月后好转,整体治疗满意度90.9%.结论:PLD治疗腰骶部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疗效确切,症状缓解迅速,患者满意度高,优势明显.术中需注意操作要点,防止术后并发症产生.
作者:杨健齐;李健;叶裕丰;李建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两点定标方法与多点定标方法测定前白蛋白的差异.方法:选用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试剂,进行两点定标与多点定标,同时检测60份样品和不同浓度的标准血清,进行相关性和准确性的比较,结果采用t检验和相对偏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点定标结果与多点定标结果相比明显偏低:低值、中值和高值分别偏低9.2%、1.7%和11.6%.两点定标方式定标,浓度≤100 mg/L时,结果可偏低33.1%,浓度在101~400mg/L时,结果相差3.7%,浓度>400 mg/L时,结果相差11.7%.而多点定标方式结果准确,相对偏差CV=2.7%,两者相差CV=12.1%.结论:不同定标方式的测试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多点定标法测定前白蛋白比两点定标法准确,应提倡使用.
作者:曹永坚;冯妙芙;易四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例1患者女,24岁,因诊断早孕10周于2007年3月9日在私人诊所行钳刮术,术中出现剧烈腹痛,给予镇静、止痛药物(具体不详)处理,并告知患者术中、术后出现腹痛是正常现象,不要紧张,并让患者回家休息.回家后患者自觉腹痛,使用止痛药治疗.
作者:周五一;李伟明;冯智毅;陈铁军;全天一;黄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龄慢性病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40例高龄慢性病患者(≥80岁)气管切开术后出血、感染、堵管、脱管、气管软化、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40例患者中有1例凝血功能障碍患者>5 d后仍有切口渗血,无切口感染,2例发生气管食管瘘,5例堵管后换管,无脱管.结论: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有效排痰及预防气管软化,可大大延长高龄慢性病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寿命.
作者:曾环玉;张月华;石小怡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含服联合阴道给药对过期流产的疗效.方法:Ⅰ组第1天18:00口服米非司酮75 mg.第2天早上6:00口服米非司酮75 mg,同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400μg,及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200μg.3 h后合服米索前列醇600μg.Ⅱ组口服米非司酮25 mg,1日2次连服3 d.第4天早上6时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6 h后再次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比较其效果.结果:Ⅰ组完全流产率达77.59%,Ⅱ组完全流产率38.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Ⅰ组疗效高,住院时间短,方法简便、安全.
作者:汪爱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将烧伤科35位住院患者共70个Ⅱ度创面,创面范围2.0 cm×1.5 cm~40.0 cm×20.0 cm,其中浅Ⅱ度创面32个、深Ⅱ度创面38个,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浅Ⅱ度创面10个,深Ⅱ度创面13个按照常规方法治疗,创面予碘伏清洗,SD-Ag霜,贝复剂等包扎、换药.实验组浅Ⅱ度创面22个,深Ⅱ度创面25个,入组后分别给予武汉维斯弟成套专用敷料实施VSD治疗,并根据创面深浅,于治疗第8天更换敷料(已愈合创面不更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并总结VSD手术配合护理体会.结果:两组创面处理后均达到植皮要求,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SD缩短了患者创面愈合所需时间,创面愈合率增加,并能减少患者频繁换药的痛苦,减少为了预防或控制感染而使用抗生素,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经济费用,增加患者对治疗的可接受程度,使临床医生操作大幅度减少,是一种处理不同程度烧伤创面很好的方法.手术室护士必须熟悉VSD的原理及操作步骤,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徐小群;林才;刘政军;金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对健康心脏的影响.方法:在开展切除胸交感神经节治疗双手多汗症的同时,研究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对健康心脏的影响.对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心电图,术前、术后24 h动态心电图,以及术后第6天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33例患者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患者表现为术前术后一致的夜间睡眠后心率降低,而白天活动后心率在正常范围内增快,心律及心电图波形无异常改变.患者术前术后平均心率、日间平均低心率、夜间平均低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活动平板试验均表现出随运动强度加大而心率逐渐加快,休息后心率又逐渐平复.各运动强度活动后,平均心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对健康心脏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作者:宋奇;兰志祯;王春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胰腺属于腹膜后器官,解剖上具有受前面的胃肠空腔脏器与后面的脊柱周围肌肉组织所保护的特点.腹部闭合性外伤所致胰腺钝挫伤较为少见,发生率约为5%,但病死率可达15%[1].胰腺钝挫伤多因车祸伤、坠落伤、挤压伤及棍棒伤等所致,其病情严重,对其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现对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经手术证实的27例胰腺钝挫伤病例的CT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此病症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
作者:蔡卫东;周海红;赵年家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全麻插管导致杓状软骨脱位的复位方法与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全麻插管导致杓状软骨脱位患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行杓状软骨拨动复位后1~3 d内8例声嘶明显好转,1例术后8日后声嘶渐好转.结论:精心护理、早期发现、尽早治疗对全麻插管导致杓状软骨脱位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玉粉;张涛;罗思瑾;贾海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单用右造影导管作冠状动脉造影和常规使用左右双造影导管作冠状动脉造影的效果.方法:回顾常规使用左右双造影导管作冠状动脉造影的55例和单用右造影导管作冠状动脉造影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种造影方法的操作时间、曝光次数、总曝光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常规双导管造影组专家指导18例,操作时间(20±10)min,曝光次数(9±4)次,总曝光时间(103±20)s;独立操作37例,操作时间(27±10)min,曝光次数(12±4)次,总曝光时间(118±25)s.单导管造影组专家指导10例,操作时间(13±7)min,曝光次数(7±2)次,总曝光时间(58±10)s;独立操作26例,操作时间(18±6) min,曝光次数(9±4)次,总曝光时间(78士15)s.结论:单导管造影组在操作时间、曝光次数、总曝光时间上均优于双导管造影组,即使用右造影导菅作左冠状动脉造影失败,还可改用左造影导管行左冠状动脉造影,值得推广.
作者:沈建宏;范存忠;石国平;严循成;杨如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难治性青光眼是药物难以控制眼压而手术效果不良的青光眼,其手术成功率仅为11%~50%[1-2],表现为视力低下,伴有眼疼、眼胀、头疼、恶心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对23例难治性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加生物羊膜移植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晶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淀粉样蛋白β的通道抑制剂氨丁三醇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分别以过量表达swedish突变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N2a细胞和转入swedish突变APP和Presenilin 1的转基因小鼠为模型,在体内和体外水平对氨丁三醇对凋亡相关指标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低浓度的氨丁三醇未改变细胞的存活,但降低了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与此同时,线粒体膜电位没有明显变化.体内的数据显示,氨丁三醇对转基因小鼠神经元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可以升高双转小鼠皮层内磷酸化erk 1/2的水平.结论:氨丁三醇对抑制淀粉样蛋白β引起的部分凋亡相关指标变化有一定作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牛颖;宋波;龚锴;张秀芳;赵南明;公衍道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更年期室上速是妇女进入40岁以后南于生殖器官卵巢功能的下降,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发生的功能改变,表现为心悸、胸闷、一过性眩晕,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临床检查:心率>100次/min,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本文报道步长稳心颗粒对更年期室上速治疗的效果.
作者:孙翠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对比观察开胸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将开胸手术术后行PCLA患者60例均分为两组.A组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100 μg+昂丹司琼8 mg/100 mL.B组关胸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50μg+氟比洛芬酯100 mg+昂丹司琼8 mg/100 mL.观察两组术后4、8、16、36、48 h的镇痛评分(VAS)、舒适评分(BCS)和Ramesay 镇静评分以及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于术后48 h内观察两组患者胸腔引流量的变化.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均满意,不同时点VAS评分和BC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4 h和8 h Rmnesay镇静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胸腔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恶心、瘙痒和嗜睡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与单纯舒芬太尼相似,但不良反应明显降低,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陈艳红;王长英;张瑜;张铁铮;刘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龙血竭胶囊粉对Ⅲ期压疮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8月全院135例难免压疮患者选择两种方法治疗,对照组选用贝复济加氯霉素粉治疗,干预组选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龙血竭胶囊粉加贝复济.结果:治疗组63/68例愈合,时照组56/67例愈合,两组对Ⅲ期压疮的治疗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22.836,P=0.000).结论:外用龙血竭胶囊粉加贝复济对Ⅲ期压疮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陈丽春;缪滔;林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细胞)水平与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实施手术的35例肝癌患者的术前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以27例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作对照.对35例肝癌患者随访14~24个月,观察肿瘤复发情况.分析术前CD4+CD25+T细胞水平与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判断术前CD4+CD25+T细胞水平对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P<0.01);术前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与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呈负相关(r=-0.83,P<0.05);术前CD4+CD25+T细胞水平是影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高CD4+CD25+T细胞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高于低CD4+CD25+T细胞组患者(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可作为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刘锡文;徐晓武;周光耀;程馥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恙虫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阳性率,并发症及误诊情况,药物治疗效果,寻找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对住院后确诊为恙虫病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热122例(97.6%),焦痂122例(97.6%),淋巴结肿大63例(50.4%),疲倦93例(74.4%),头痛70例(56.0%),肝功能异常121例(96.8%),误诊率69.6%.结论:发热,焦痂,淋巴结肿大可作为早期诊断依据.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详细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皮肤焦痂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作者:肖怀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浙江医院55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怀疑CRBSI的危重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组当天采集血样分析PCT水平和同时留取血培养和导管标本.结果:25例患者(45.5%)符合CRBIS诊断标准,CRBIS组PCT水平3.98(3.00~5.46)V,μg/L,明显高于非CRBIS组的0.88(0.50~1.51)μg/L(P<0.001);革兰阴性细菌感染CRBIS患者的PCT水平较革兰阳性感染者高(P=0.042);用ROC曲线分析示PCT理想的阳性和阴性预测CRBIS水平为3μg/L,该临界值的敏感性为76.0%、特异性为96.7%、阴性预测值为87.0%、阳性预测值为82.8%.结论:PCT在早期诊断CRBSI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虞意华;蔡国龙;吴亮;严静;龚仕金;戴海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8例ASAⅢ或Ⅳ级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年龄70~88岁,分为硬膜外组(EA组)、CSEA组,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加硬膜外麻醉.术中输液按8~10mL/(kg·h)输6%羟乙基淀粉和复方乳酸钠(1:1),出血量大于400mL,酌情输红细胞悬液和血浆.观察EA组和CSEA组局麻药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阻滞完善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及改良Bromage评分.同时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不良反应等.结果:CSE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EA组(P<0.05或P<0.01).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CSEA组优于EA组(P<0.05或P<0.01).CSEA比单纯硬膜外麻醉完全率高,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低、呼吸系统影响小.结论:CSEA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只要应用得当,控制好平面,可达到安全可靠、满意的麻醉效果.
作者:夏昌兴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