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51例

陈礼宏;李德辉

关键词:肝性脑病, 门冬氨酸鸟氨酸, 血氨
摘要: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重型肝炎、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5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乙酰谷酰氨)31例,治疗10 d后观察疗效.监测治疗前后血氨、肝功能及神志变化.结果:治疗组降低血氨、总胆红素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确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降钙素原在危重病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浙江医院55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怀疑CRBSI的危重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组当天采集血样分析PCT水平和同时留取血培养和导管标本.结果:25例患者(45.5%)符合CRBIS诊断标准,CRBIS组PCT水平3.98(3.00~5.46)V,μg/L,明显高于非CRBIS组的0.88(0.50~1.51)μg/L(P<0.001);革兰阴性细菌感染CRBIS患者的PCT水平较革兰阳性感染者高(P=0.042);用ROC曲线分析示PCT理想的阳性和阴性预测CRBIS水平为3μg/L,该临界值的敏感性为76.0%、特异性为96.7%、阴性预测值为87.0%、阳性预测值为82.8%.结论:PCT在早期诊断CRBSI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虞意华;蔡国龙;吴亮;严静;龚仕金;戴海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卵巢早衰42例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以指导临床时POF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确诊的42例PO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1年前后的实验室数据进行比较.结果:42例POF患者常见病因依次是特发性11例(26.19%)、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11.90%)、卵巢手术史4例(9.52%).规范化的激素替代治疗1年后黄体生成素明显下降,雌二醇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血甘油三酯上升超过正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例>35岁POF患者骨密度测定均为低骨量和骨质疏松.31例患者有生育要求,5例治疗期间自然妊娠.结论:自身免疫因素在POF的发病中占一定比例,但大部分POF为原因不明.POF患者应进行长期的激素替代治疗,在治疗期间有自然受孕可能,推荐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使用雌孕天然激素.

    作者:林芸;彭幼玲;闻安民;刘彩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19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股沟管精索静脉结扎32例(腹股沟组)、腹膜后小切口精索静脉结扎204例(腹膜后组)、腹腔镜精索静脉结58例(腹腔镜组)及经皮穿刺精索静脉栓塞25例(静脉栓塞组).结果:腹股沟组复发率达28.1%,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他3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股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包括睾丸萎缩、急慢性附睾炎、慢性精索疼痛等.腹腔镜组并发症为肠梗阻、腹膜炎和急、慢性附睾炎等.静脉栓塞组包括穿刺点出血、栓子脱落等,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之间以腹股沟组成功率低,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而腹膜后组、腹腔镜组和静脉栓塞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腹股沟组和腹膜后组平均住院时间要长于腹腔镜组和静脉栓塞组,腹股沟组住院费用少于腹腔镜组和静脉栓塞组(P<0.05).结论:腹股沟组复发率高,腹膜后小切口是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手术方式,腹腔镜组较适合双侧及复发者,静脉栓塞组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何顺东;潘毓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肾镜下钬激光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研究

    目的:探讨肾镜下钬激光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肾镜下使用钬激光时12例尖锐湿疣进行汽化或切除.结果:本组12例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35 min,全部病例无尿道穿孔,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肾镜下钬激光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小芳;刘迎;肖克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他克莫司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观察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FK 506)治疗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的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肾活检确诊膜性肾病,单用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随机分两组分别予FK 506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或环磷酰胺(CTX)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疗程至少6个月,观察各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对照组1例因白细胞减少停止CTX治疗.结论:与CTX相比,FK 506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短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陈伟珍;陈德君;徐光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鼻内窥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60例,手术结束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毕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1 mg为负荷剂量后接PCA泵,泵内药物为酒石酸布托啡诺8 mg+氟派利多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对照组:术毕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为负荷剂量后接自控镇痛泵,泵内药物为芬太尼1.2 mg+氟派利多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均采用持续输注2.0 mL/h,单项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恶心、呕吐和头晕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芬太尼不良反应,提高镇痛质量.

    作者:曾宝眉;陈炽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颅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颅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分析5例颅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资料,分析其MRI特征.结果:病灶位于颅-颈交界枕骨大孔区3例,桥小脑角区偏左侧1例,鞍区(向鞍内鞍上生长)1例.病灶呈长椭圆形3例,类圆形2例.4例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1例T1WI略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4例病灶无明显强化,1例出现囊壁强化.结论:颅内肠源性囊肿的MRI特点与囊液的蛋白含量有关,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作者:刘霞;金中高;周林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黄芩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黄芩素(baicalein,BAI)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黄芩素(80 mg/(kg·d)]和高剂量组[黄芩素(160mg/(ks·d)],治疗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B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变化;测定肾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应用RT-PCR方法检测P22phox mRNA及P47phoxmRNA的表达.结果:两治疗组较模型组尿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和肾脏肥大指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SOD、GSH-Px、CAT活性显著降低(P<0.01);两治疗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SOD、CAT、GSH-Px活性显著增强.P22phox mRNA及P47phox mRNA的相对含量在模型组分别为(0.370±0.028)、(1.005±0.116)明显高于对照组(0.098±0.029)、(0.340±0.055),(P<0.01);低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分别为(0.275±0.029)、(0.740±0.088)(P<0.01).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分别为(0.193±0.013)、(0.660±0.083)(P<0.01).两治疗组之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BAI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22phox mRNA及P47phox mRNA的表达,提高肾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减轻自由基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氧化损伤,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吴泽成;刘慎微;尹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三联雾化吸入联合新叩背法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排痰效果及护理

    目的:观察三联雾化吸入联合新叩背法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排痰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将64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在持续低流量吸氧、敏感抗生素、解痉平喘、化痰等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氧驱雾化吸入疗法,吸入药物为复方异丙托溴铵(250 μg)加布地奈德(1 mg)加沐舒坦(30 mg)和生理盐水(2~3 mL).观察组采取间歇雾化吸入法,间歇期予一种新的叩背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持续雾化吸入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雾化后憋喘缓解状况、有效排痰效果及肺部痰呜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90.6%(29/32)的患者憋喘缓解,84.4%(27/32)的患者能顺利排出痰液,81.3%(26/32)的患者肺部痰呜音减少.对照组68.7%(22/32)的患者憋喘缓解,62.5%(20/32)的患者能顺利排出痰液,56.3%(18/32)的患者肺部痰鸣音减少.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联雾化吸入联合新叩背法较单纯三联雾化吸入法能更快提高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憋喘缓解率,有效排痰率及肺部痰鸣音减少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专业性.

    作者:邵红;陈月华;程木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51例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重型肝炎、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5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乙酰谷酰氨)31例,治疗10 d后观察疗效.监测治疗前后血氨、肝功能及神志变化.结果:治疗组降低血氨、总胆红素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确切.

    作者:陈礼宏;李德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药物巩固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经保守性手术治疗后药物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开腹或腹腔镜确诊的EMs复发患者136例,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51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1次/d;孕三烯酮组45例,服用孕三烯酮2.5 mg,2次/周;达那唑组40例,服用达那唑200 mg,每日2次.疗程6个月,定期随访.比较应用米非司酮、孕三烯酮及达那唑治疗EM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停药后1年复发率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及孕三烯酮组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达那唑组(P<0.05).米非司酮组阴道异常出血率和转氨酶升高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孕三烯酮及达那唑用于盆腔内异症的术后辅助治疗有效,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副反应少于达那唑,而米非司酮副反应少,可作为EMs术后巩固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刘红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与血气分析之间的关系,探讨COPD不同疾病时期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患者急性发作组68例,缓解组68例,对照组65例,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栓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急性发作组未吸氧时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结果:COPD急性发作组FT3、TT3、TT4水平均显著低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0.01).轻、中、重度缺氧组3组间FT3、TT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OPD急性发作组FT3、TT3与PaO2呈显著性正相关,与PaCO2呈显著性负相关.说明甲状腺激素水平受到血气分析的影响,缺氧主要影响血清中T3的水平.结论:COPD患者可以发生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血气分析的影响.对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COPD患者的病情转归和预后.

    作者:徐伟华;张剑杰;孙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泪膜的影响

    目的: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mltomycin C,MMC)对泪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97例102眼,其中用药组术中使用MMC 49眼,对照组(不使用MMC)53眼,观察指标包括眼部异物感、干涩灼热感、畏光感、结膜充血、结膜囊分泌物、角膜染色、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试验.结果:用药组患者的眼部症状和体征明显,泪膜功能受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使用MMC可明显损害泪膜的功能.

    作者:周敏君;徐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B型钠尿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B型钠尿肽(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再住院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CHF患者62例,检测血BNP浓度,3个月后随访再住院情况.结果:患者血BN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未期内径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8和0.476(均P<0.01);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612(P<0.01).在随访人群中,3个月内因心因性再次住院的患者与其他患者在LVEF,BNP水平方面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1~0.05).结论:在心室功能或血流动力学异常趋于稳定情况下,BNP浓度越高,心因性再住院率就越高,预后越差.

    作者:赵彦功;韩盈;郑静晨;白皛;杨长春;罗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氧化-抗氧化失衡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脏器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氧化-抗氧化失衡对大鼠全肠道缺血再灌注(GIR)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36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前30 min、GIR后3、6、24、48 h和72 h共6组(每组6只),采用夹闭肠系膜前动脉(时间60 min)技术复制GIR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各时相点血浆中谷胱苷肽(GSH)、维生素C(VC)和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C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以及肺组织中GSH、VC和MDA的含量,T-AOC、GSH-PX活力的变化,同时观察组织湿干重比值(W/D)的变化.结果:成功复制了大鼠GIR模型,GIR损伤可引起,(1)再灌注后各时相点血浆GSH和VC含量明显下降,T-AOC和GSH-PX活性呈显著降低,血浆MDA水平显著上升,与缺血前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均P<0.01);血浆SOD的活性有上升,但与缺血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肺组织的GSH和VC含量的下降、T-AOC和GSH-PX活力的明显下降,而MDA明显增加,与缺血前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3)组织W/D均显著高于缺血前水平(均P<0.01).(4)血浆抗氧化系统损害与肺抗氧化系统损害关系密切(P<0.05~0.001),肺W/D的变化不仅与血浆抗氧化系统损害如MDA、GSH、VC、GSH-PX(P<0.05~0.001)密切相关,并且与肺抗氧化系统损害如VC、GSH-PX、MDA(P<0.05~0.001)也密切相关.结论:大鼠GIR后,全身性抗氧化系统紊乱导致肺抗氧化系统损害及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的失衡在肺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郄文斌;屠伟峰;戴建强;于冬男;施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龙血竭胶囊粉联合贝复济在Ⅲ期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龙血竭胶囊粉对Ⅲ期压疮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8月全院135例难免压疮患者选择两种方法治疗,对照组选用贝复济加氯霉素粉治疗,干预组选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龙血竭胶囊粉加贝复济.结果:治疗组63/68例愈合,时照组56/67例愈合,两组对Ⅲ期压疮的治疗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22.836,P=0.000).结论:外用龙血竭胶囊粉加贝复济对Ⅲ期压疮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陈丽春;缪滔;林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高危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8例ASAⅢ或Ⅳ级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年龄70~88岁,分为硬膜外组(EA组)、CSEA组,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加硬膜外麻醉.术中输液按8~10mL/(kg·h)输6%羟乙基淀粉和复方乳酸钠(1:1),出血量大于400mL,酌情输红细胞悬液和血浆.观察EA组和CSEA组局麻药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阻滞完善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及改良Bromage评分.同时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不良反应等.结果:CSE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EA组(P<0.05或P<0.01).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CSEA组优于EA组(P<0.05或P<0.01).CSEA比单纯硬膜外麻醉完全率高,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低、呼吸系统影响小.结论:CSEA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只要应用得当,控制好平面,可达到安全可靠、满意的麻醉效果.

    作者:夏昌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ATM基因经RNAi表达沉默后对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ATM基因经RNAi表达沉默后对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含有ATM干扰片段的慢病毒转染至原发性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经不同剂量照射后培养细胞,观察干扰前后HepG2细胞照射细胞集落形成率,利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拟合线性二次曲线模型和单击多靶模型,计算出放射生物学参数.结果:HepG2细胞干扰前后D0值分别为:3.087 0±0.033 7、3.237 3±0.036 7,Dq值分别1.749 0±0.060 9、1.507 6±0.022 0,α/β值分别0.753 0±0.120 9、3.451 0±0.034 0,干扰前后D0、Dq、α/β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放射增敏比SER=1.309 9.结论:ATM基因的表达水平可影响肝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ATM基因沉默表达后改变了肝癌细胞的放射生物学参数,起到放射增敏作用.ATM基因可能在原发性肝癌放射敏感性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易汉杰;陈龙华;李高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光卟啉对人食管癌细胞体外光动力效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光卟啉(Photofrin)不同孵育浓度和不同光照能量密度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体外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效应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Photofrin孵育Eca-109细胞,并在不同光能量密度(10、30、50 J/cm2,光源采用DIOMED630PDT系统)下行PDT,24 h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结果:Photofrin三种不同光照能量密度及不同浓度下Eca-109细胞生存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同一光照能量密度下不同浓度间其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而同一浓度下不同光照能量密度间的生存率,则除了浓度为10.0μg/mL间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孵育浓度和光照能量密度间存在显著交互效应(P<0.01).结论:特定光源下,Photofrin的孵育浓度和光照能量密度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体外PDT效应影响显著.

    作者:陈晓华;罗荣城;李黎波;丁雪梅;吕成伟;周小平;严晓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人类runt相关转录因子3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

    目的:探讨人类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98例肝细胞癌组织标本,以正常肝脏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UNX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RUNX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肝脏组织(P<0.01);肝细胞癌中RUNX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肝硬化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包膜不完整、出现门静脉癌栓、分化未成熟、临床Ⅲ~Ⅳ期的肝细胞癌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有完整包膜、未出现门静脉癌栓、分化较成熟及临床Ⅰ~Ⅱ期的组织(P<0.05).结论:RUNX3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是评价肝细胞癌恶性程度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