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蓉
目的:分析CXCR4和SDF-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以探讨CXCR4和SDF-1在前列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8例前列腺癌组织、1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CXCR4和SDF-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不同表达与年龄、雄激素受体、病理分级和转移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4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CXCR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0.01).前列腺癌组织中CXCR4蛋白的高表达与病理分级和远处转移有关:SDF-1蛋白的高表达与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前列腺癌组织中两种蛋白CXCR4和SDF-1之间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前列腺癌中CXCR4和SDF-1表达增高,可协同促进前列腺癌的侵袭转移.前列腺癌中CXCR4和SDF-1的表达有相关性,CXCR4和SDF-1的同时高表达提示肿瘤具有更高的侵袭转移能力.
作者:刁鑫伟;王钦文;陈正堂;叶明福;汤金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鼻内窥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60例,手术结束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毕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1 mg为负荷剂量后接PCA泵,泵内药物为酒石酸布托啡诺8 mg+氟派利多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对照组:术毕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为负荷剂量后接自控镇痛泵,泵内药物为芬太尼1.2 mg+氟派利多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均采用持续输注2.0 mL/h,单项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恶心、呕吐和头晕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芬太尼不良反应,提高镇痛质量.
作者:曾宝眉;陈炽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问题的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成为伞球首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
作者:解晔;胡晓抒;钱晓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8例ASAⅢ或Ⅳ级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年龄70~88岁,分为硬膜外组(EA组)、CSEA组,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加硬膜外麻醉.术中输液按8~10mL/(kg·h)输6%羟乙基淀粉和复方乳酸钠(1:1),出血量大于400mL,酌情输红细胞悬液和血浆.观察EA组和CSEA组局麻药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阻滞完善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及改良Bromage评分.同时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不良反应等.结果:CSE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EA组(P<0.05或P<0.01).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CSEA组优于EA组(P<0.05或P<0.01).CSEA比单纯硬膜外麻醉完全率高,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低、呼吸系统影响小.结论:CSEA用于高龄高危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只要应用得当,控制好平面,可达到安全可靠、满意的麻醉效果.
作者:夏昌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患者,女,45岁.以间断性腹部胀痛2月余,加重2 d之主诉急诊入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感觉腹部钝痛,呈间断性,伴有腹胀,不伴发热,自觉上腹部异常膨隆.仰卧一段时间后,腹胀可明显减轻.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输液抗炎等治疗,效果不明显.近2 d来腹痛加重,伴发热、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内容物,以阑尾炎诊断人院.
作者:席孝忠;刘浩;陈进才;陈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p53蛋白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原发直肠癌组织中的NF-κBp65、VEGF-A和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合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F-κBp65、VEGF-A和p53在直肠癌中高表达(分别为66%、54%、58%),三者相互间具相关性(P<0.05);NF-κBp65、VEGF-A和p53阳性表达与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高度表达NF-κBp65、VEGF-A和p53的直肠癌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它们可作为直肠癌浸润、转移的分子学指标.
作者:孙加升;潘运龙;覃莉;邱思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肌腱缺损的修复是临床常见问题,肌腱移植虽然简便易行,但常受来源紧缺和供区继发损害的制约,而组织工程技术有可能成功解决此问题.肌腱的组织工程化构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种子细胞的来源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目前,较多使用的种子细胞有肌腱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各有优缺点.肌腱细胞是肌腱的基本功能单位,它合成和分泌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维持肌腱组织的新陈代谢.
作者:刘运晃;邢更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TVH)的可行性及改良法.方法:对自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因子宫良性疾病而需行子宫切除术的大子宫(如12~23孕周大小)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60例行改良TVH术式,快速自然打开腹膜,子宫双侧血管结扎后,行子宫对半切除术,肿瘤剔除术,子宫分碎术.对照组60例行传统TVH术式.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7.64±15.14)min,对照组为(94.73±38.23)min,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为(65.14±31.76)mL、对照组为(116.64±79.13)mL,P<0.05.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为(23.09±3.23)h,对照组为(36.26±8.71)h,P<0.05.结论:大子宫行TVH可行,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近6年来广东省东莞市茶山医院普通外科3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经过术前检查、确诊,再次手术采用了切除肝左外叶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结果:35例患者均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经过术后临床观察,临床治愈33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病死率3.0%.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发生率21.2%,包括切口感染、胆汁外漏、肝内胆管小结石残留等.结论:肝左外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骆剑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分析临床所见15例医源性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医源性肝功能异常在临床各科室均常见,常由直接或间接的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以及肝脏循环功能障碍所致,以转氨酶升高及黄疸为主要表现.多因未足够重视相关治疗可能出现的肝脏毒副作用,以至未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而导致肝功能异常.结论:避免应用有肝毒性的药物及相关治疗常能有效地预防医源性肝功能异常.对于已发生的医源性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停用有肝毒性的药物及相关治疗,并积极护肝和利胆以及改善肝脏循环,多预后好.有急性肝功能衰竭时,应以人工肝支持治疗,必要时行肝移植.
作者:李明松;陈村龙;崔生达;刘恩德;姜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浙江医院55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怀疑CRBSI的危重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组当天采集血样分析PCT水平和同时留取血培养和导管标本.结果:25例患者(45.5%)符合CRBIS诊断标准,CRBIS组PCT水平3.98(3.00~5.46)V,μg/L,明显高于非CRBIS组的0.88(0.50~1.51)μg/L(P<0.001);革兰阴性细菌感染CRBIS患者的PCT水平较革兰阳性感染者高(P=0.042);用ROC曲线分析示PCT理想的阳性和阴性预测CRBIS水平为3μg/L,该临界值的敏感性为76.0%、特异性为96.7%、阴性预测值为87.0%、阳性预测值为82.8%.结论:PCT在早期诊断CRBSI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虞意华;蔡国龙;吴亮;严静;龚仕金;戴海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扩张型心肌病(DCM)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心房利钠肽(ANP)和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心脏内分泌的病理生理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86例患者入选,其中阿托伐他汀钙组44例,另42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测定LDL-C、CRP、ANP和BNP,以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结构与心功能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钙治疗12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5.5%,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明显提高,但左室舒张末内径及X线心胸比例未见明显缩小,治疗后血浆LDL-C、CRP、ANP、BNP水平显著降低.1年预后明显改善.患者对阿托伐他汀钙耐受良好.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DCM伴CHF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LDL-C与CRP显著降低.心脏内分泌功能显著改善.这种心脏内分泌变化有益于心力衰竭短期预后.
作者:乔延国;黄志刚;梁立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黄芩素(baicalein,BAI)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黄芩素(80 mg/(kg·d)]和高剂量组[黄芩素(160mg/(ks·d)],治疗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B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变化;测定肾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应用RT-PCR方法检测P22phox mRNA及P47phoxmRNA的表达.结果:两治疗组较模型组尿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和肾脏肥大指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SOD、GSH-Px、CAT活性显著降低(P<0.01);两治疗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SOD、CAT、GSH-Px活性显著增强.P22phox mRNA及P47phox mRNA的相对含量在模型组分别为(0.370±0.028)、(1.005±0.116)明显高于对照组(0.098±0.029)、(0.340±0.055),(P<0.01);低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分别为(0.275±0.029)、(0.740±0.088)(P<0.01).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分别为(0.193±0.013)、(0.660±0.083)(P<0.01).两治疗组之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BAI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22phox mRNA及P47phox mRNA的表达,提高肾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减轻自由基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氧化损伤,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吴泽成;刘慎微;尹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眼袋整形术是眼部美容外科常见手术之一,技术要求高,做得成功可增强容貌美感,否则适得其反.术后局部继发出血是影响眼袋整形术后恢复过程及效果的常见原因之一,轻者可造成睑外翻,延长恢复时间,严重者血肿可压迫视神经,使其萎缩变性,造成失明[1].因此,对眼袋整形术后继发出血者进行及时恰当的处理十分重要.
作者:刘尊敏;夏东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患者男,68岁,退休工人.因胸闷伴喘气3周入院.既往于20世纪70年代患有肺结核.查体:T 36.5℃,P 80次/min,R18次/min,BP 130/80 mmHg,桶状胸,胸廓不对称,右侧高于左侧,右胸第5肋以下语颤消失,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入院后行胸腔穿刺,抽出红褐色黏稠液体约480 mL,液体内可见反光晶体.胸水细胞学检查:镜见大量的胆固醇结晶.
作者:袁文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更年期室上速是妇女进入40岁以后南于生殖器官卵巢功能的下降,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发生的功能改变,表现为心悸、胸闷、一过性眩晕,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临床检查:心率>100次/min,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本文报道步长稳心颗粒对更年期室上速治疗的效果.
作者:孙翠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类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98例肝细胞癌组织标本,以正常肝脏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UNX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RUNX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肝脏组织(P<0.01);肝细胞癌中RUNX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肝硬化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包膜不完整、出现门静脉癌栓、分化未成熟、临床Ⅲ~Ⅳ期的肝细胞癌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有完整包膜、未出现门静脉癌栓、分化较成熟及临床Ⅰ~Ⅱ期的组织(P<0.05).结论:RUNX3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是评价肝细胞癌恶性程度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龄慢性病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40例高龄慢性病患者(≥80岁)气管切开术后出血、感染、堵管、脱管、气管软化、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40例患者中有1例凝血功能障碍患者>5 d后仍有切口渗血,无切口感染,2例发生气管食管瘘,5例堵管后换管,无脱管.结论: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有效排痰及预防气管软化,可大大延长高龄慢性病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寿命.
作者:曾环玉;张月华;石小怡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研究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的临床及血管造影特征性表现,并探讨其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例KTS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行惠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以显示其异常的血管造影表现,继而用微导管超选择进入靶血管并用聚乙烯醇颗粒(PVA颗粒)加弹簧圈进行栓塞.结果:20例KTS患者中1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浅静脉曲张.20例患者均可见患肢动脉主干增粗,血流明显加快.动脉分支增多紊乱、呈蜿蜒扭曲状17例,占85%.软组织内造影剂聚集12例.20例KTS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PVA加弹簧圈栓塞治疗,随访6~12个月见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未见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结论:患肢动脉造影可以显示KTS 部分畸形血管,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KTS安全、成功率高,疗效肯定.
作者:李建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小分子干扰RNA技术沉默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对新生小鼠晚期肺泡发育的影响.方法:75只新生KM小鼠,随机分为干扰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各25只,构建TGF-β1 shRNA慢病毒载体,经鼻内吸入法导入干扰组生后3 d新生小鼠肺内,同时设计一无关序列构建阴性表达慢病毒载体同法导入阴性对照组小鼠肺内,空白对照组不予干预.各组别按小鼠生后4、7、14、21、28 d分别取肺组织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以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两对照组相比,干 扰组肺TGF-β1 mRNA在小鼠生后4、7、14、21、28 d明显降低,生后7、14、21、28 d,干扰组肺TGF-β1蛋白水平也明显降低,同时肺泡平均截距明显增大,放射状肺泡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时间点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沉默TGF-β1基因可阻滞新生小鼠晚期肺泡发育.
作者:段江;杨志军;黄铃沂;李然;封志纯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