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XCR4和SDF-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刁鑫伟;王钦文;陈正堂;叶明福;汤金梁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CXCR4, SDF-1
摘要:目的:分析CXCR4和SDF-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以探讨CXCR4和SDF-1在前列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8例前列腺癌组织、1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CXCR4和SDF-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不同表达与年龄、雄激素受体、病理分级和转移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4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CXCR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0.01).前列腺癌组织中CXCR4蛋白的高表达与病理分级和远处转移有关:SDF-1蛋白的高表达与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前列腺癌组织中两种蛋白CXCR4和SDF-1之间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前列腺癌中CXCR4和SDF-1表达增高,可协同促进前列腺癌的侵袭转移.前列腺癌中CXCR4和SDF-1的表达有相关性,CXCR4和SDF-1的同时高表达提示肿瘤具有更高的侵袭转移能力.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联雾化吸入联合新叩背法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排痰效果及护理

    目的:观察三联雾化吸入联合新叩背法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排痰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将64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在持续低流量吸氧、敏感抗生素、解痉平喘、化痰等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氧驱雾化吸入疗法,吸入药物为复方异丙托溴铵(250 μg)加布地奈德(1 mg)加沐舒坦(30 mg)和生理盐水(2~3 mL).观察组采取间歇雾化吸入法,间歇期予一种新的叩背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持续雾化吸入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雾化后憋喘缓解状况、有效排痰效果及肺部痰呜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90.6%(29/32)的患者憋喘缓解,84.4%(27/32)的患者能顺利排出痰液,81.3%(26/32)的患者肺部痰呜音减少.对照组68.7%(22/32)的患者憋喘缓解,62.5%(20/32)的患者能顺利排出痰液,56.3%(18/32)的患者肺部痰鸣音减少.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联雾化吸入联合新叩背法较单纯三联雾化吸入法能更快提高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憋喘缓解率,有效排痰率及肺部痰鸣音减少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专业性.

    作者:邵红;陈月华;程木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腹直肌后鞘疝1例

    患者,女,45岁.以间断性腹部胀痛2月余,加重2 d之主诉急诊入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感觉腹部钝痛,呈间断性,伴有腹胀,不伴发热,自觉上腹部异常膨隆.仰卧一段时间后,腹胀可明显减轻.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输液抗炎等治疗,效果不明显.近2 d来腹痛加重,伴发热、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内容物,以阑尾炎诊断人院.

    作者:席孝忠;刘浩;陈进才;陈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DR摄影中不同摄影仟伏对成像质量和辐射效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直接数字化摄影(directly radiography,DR)成像中不同摄影仟伏(KV)的变化对辐射效 能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图像检测板在飞利浦DR系统上.通过改变摄影KV(50~120 KV)曝光,记录专用图像检测板中心区及空曝区的表面吸收剂量,并测定不同KV成像的中心区、空曝区、各级灰阶的密度值.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摄影KV在80~100变化时表面吸收剂量减少明显,成像的中心区、空曝区、各级灰阶的密度值变化不大,具有较好的辐射效能和影像质量.结论:适当提高摄影KV可明显减少表面吸收剂量,提高辐射效能,而DR成像质量基本不受影响.

    作者:崔志敏;穆晶伟;朱永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骶部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腰骶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2007年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腰骶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均为Ls~S1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采用PLD治疗,观察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及进行VAS疼痛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1例患者中7例术后疼痛症状立即消失,4例明显缓解,1例术后有残留感觉迟钝,随访6个月后好转,整体治疗满意度90.9%.结论:PLD治疗腰骶部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疗效确切,症状缓解迅速,患者满意度高,优势明显.术中需注意操作要点,防止术后并发症产生.

    作者:杨健齐;李健;叶裕丰;李建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全自动血红蛋白电泳在诊断地中海贫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红蛋白电泳在诊断地中海贫血中的价值.方法:使用法国Hydrasyscs电泳系统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地中海贫血,同时采用HbF碱变性试验对同一标本进行HbF含量测定,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351例标本中,应用全自动血红蛋白电泳检出α地中海贫血表型阳性19例,阳性率为5.26%;β地中海贫血表型阳性65例,阳性率为18.52%.全自动血红蛋白电泳可以分辨出HbF区带,并且能进行定量扫描,与HbF碱变性试验测得HbF含量基本一致.结论:全自动血红蛋白电泳电泳区带清晰,扫描定量准确,可以为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蒙天生;莫鸿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变化及己酮可可碱治疗对其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及己酮可可碱(PTX)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对61例收入ICU内的ARDS患者分为PTX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O2/FiO2)、PaCO2、APACHEⅡ评分进行测定.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值呼吸频率、PaCO2(mmHg)、PaO2/FiO2、年龄及MMP-9水平差异无显著性;(2)PTX治疗可显著减少ARDS患者血清中MMP-9的表达(P<0.05),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呼吸情况,改善APACHE Ⅱ评分(P<0.001).结论:PTX抑制ARDS的MMP-9表达和改善呼吸情况,对ARDS患者有保护作用.

    作者:章义利;阮宏云;庄荣;林孟相;潘利伟;应斌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细胞)水平与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实施手术的35例肝癌患者的术前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以27例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作对照.对35例肝癌患者随访14~24个月,观察肿瘤复发情况.分析术前CD4+CD25+T细胞水平与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判断术前CD4+CD25+T细胞水平对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P<0.01);术前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与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呈负相关(r=-0.83,P<0.05);术前CD4+CD25+T细胞水平是影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高CD4+CD25+T细胞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高于低CD4+CD25+T细胞组患者(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可作为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刘锡文;徐晓武;周光耀;程馥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降眼压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49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及术后残余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布林佐胺组)和对照组(马来酸噻吗洛尔组),其中治疗组14例25只眼,对照组14例24只眼.治疗组采用1%布林佐胺滴眼液治疗,对照组采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种滴眼液的降眼压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眼压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眼压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心率抑制,治疗组心率无变化,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未发现明显的全身副作用.结论:布林佐胺对青光眼患者具有明显的降眼压作用,且对心率无抑制作用,是理想的抗青光眼药物.

    作者:陈爱菊;高和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并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17岁,从事模具制作.右侧臀部和大腿根部疼痛,2~3 d后出现右肢乏力,并出现周围性面瘫,大小便潴留就诊.查体:皮肤黏膜无瘀点瘀斑,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正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眼球各向活动充分,左鼻唇沟浅,左额纹消失,左眼睑闭合不全,伸舌中,四肢肌力V度,双上肢腱反射(++),双膝反射(+++),双巴氏征(-),颈软,右直腿抬高(+),右足跟部针刺觉减退.

    作者:苏基滢;应韶旭;张曦;李晓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肾镜下钬激光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研究

    目的:探讨肾镜下钬激光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肾镜下使用钬激光时12例尖锐湿疣进行汽化或切除.结果:本组12例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35 min,全部病例无尿道穿孔,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肾镜下钬激光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小芳;刘迎;肖克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耻骨上膀胱穿刺引流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

    目的: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耻骨上膀胱穿刺引流治疗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重度BPH患者行TURP时应用耻骨上膀胱穿刺引流的疗效及安全性.患 者平均年龄76岁,前列腺重量均大于60 g,入院后积极治疗并发症,进行围手术期准备,择期施行TURP术.术中麻醉后先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法置入膀胱引流管,再行TURP术.结果:全部3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均能承受该手术治疗.切除前列腺组织平均37 g,手术时间50~100min,无一例出现TURP综合征及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排尿通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QOL)评分显著降低,平均尿流率显著提高,残余尿量显著减少.结论:对于重度BPH患者行TURP时应用耻骨上膀胱穿刺引流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好.

    作者:李志江;程新登;徐旻;李国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19例眼袋术后继发出血的处理体会

    眼袋整形术是眼部美容外科常见手术之一,技术要求高,做得成功可增强容貌美感,否则适得其反.术后局部继发出血是影响眼袋整形术后恢复过程及效果的常见原因之一,轻者可造成睑外翻,延长恢复时间,严重者血肿可压迫视神经,使其萎缩变性,造成失明[1].因此,对眼袋整形术后继发出血者进行及时恰当的处理十分重要.

    作者:刘尊敏;夏东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荧光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活细胞成像快速评价人移植胰岛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有效的评价分离或培养的人胰岛方法.方法:使用双氯荧光黄乙酸乙酯(DCF)、高氯酸甲酯荧光素(TMRM)、荧光麦胚凝集素(WCA)三种荧光染色剂标记,评价胰岛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以及低聚糖分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使用增强型微透镜Nipkow双重转碟技术,且装配有倒置显微镜对细胞进行观察.结果:新分离的人胰岛细胞中,损伤细胞TMRM染色弱,另外WGA染色人胰岛细胞中内分泌细胞及外分泌细胞表面低聚糖量明显不同,内分泌细胞表面染色弱.DCF进入细胞内但在激光强度10%情况下未发出荧光.结论:TMRM染色线粒体膜对于早期识别损伤或应激细胞十分有益.多种荧光染色结合共聚焦成像系统对于快速评价分离和培养的胰岛细胞具有应用前景.

    作者:刘东斌;M.Hermann;D.Pirkebner;A.Draxl;R.Margreiter;P.Hengster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光卟啉对人食管癌细胞体外光动力效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光卟啉(Photofrin)不同孵育浓度和不同光照能量密度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体外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效应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Photofrin孵育Eca-109细胞,并在不同光能量密度(10、30、50 J/cm2,光源采用DIOMED630PDT系统)下行PDT,24 h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结果:Photofrin三种不同光照能量密度及不同浓度下Eca-109细胞生存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同一光照能量密度下不同浓度间其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而同一浓度下不同光照能量密度间的生存率,则除了浓度为10.0μg/mL间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孵育浓度和光照能量密度间存在显著交互效应(P<0.01).结论:特定光源下,Photofrin的孵育浓度和光照能量密度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体外PDT效应影响显著.

    作者:陈晓华;罗荣城;李黎波;丁雪梅;吕成伟;周小平;严晓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黄芩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黄芩素(baicalein,BAI)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黄芩素(80 mg/(kg·d)]和高剂量组[黄芩素(160mg/(ks·d)],治疗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B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变化;测定肾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应用RT-PCR方法检测P22phox mRNA及P47phoxmRNA的表达.结果:两治疗组较模型组尿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和肾脏肥大指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SOD、GSH-Px、CAT活性显著降低(P<0.01);两治疗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SOD、CAT、GSH-Px活性显著增强.P22phox mRNA及P47phox mRNA的相对含量在模型组分别为(0.370±0.028)、(1.005±0.116)明显高于对照组(0.098±0.029)、(0.340±0.055),(P<0.01);低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分别为(0.275±0.029)、(0.740±0.088)(P<0.01).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分别为(0.193±0.013)、(0.660±0.083)(P<0.01).两治疗组之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BAI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22phox mRNA及P47phox mRNA的表达,提高肾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减轻自由基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氧化损伤,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吴泽成;刘慎微;尹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Ⅱ度烧伤患者创面的应用及手术室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将烧伤科35位住院患者共70个Ⅱ度创面,创面范围2.0 cm×1.5 cm~40.0 cm×20.0 cm,其中浅Ⅱ度创面32个、深Ⅱ度创面38个,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浅Ⅱ度创面10个,深Ⅱ度创面13个按照常规方法治疗,创面予碘伏清洗,SD-Ag霜,贝复剂等包扎、换药.实验组浅Ⅱ度创面22个,深Ⅱ度创面25个,入组后分别给予武汉维斯弟成套专用敷料实施VSD治疗,并根据创面深浅,于治疗第8天更换敷料(已愈合创面不更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并总结VSD手术配合护理体会.结果:两组创面处理后均达到植皮要求,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SD缩短了患者创面愈合所需时间,创面愈合率增加,并能减少患者频繁换药的痛苦,减少为了预防或控制感染而使用抗生素,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经济费用,增加患者对治疗的可接受程度,使临床医生操作大幅度减少,是一种处理不同程度烧伤创面很好的方法.手术室护士必须熟悉VSD的原理及操作步骤,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徐小群;林才;刘政军;金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药物巩固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经保守性手术治疗后药物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开腹或腹腔镜确诊的EMs复发患者136例,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51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1次/d;孕三烯酮组45例,服用孕三烯酮2.5 mg,2次/周;达那唑组40例,服用达那唑200 mg,每日2次.疗程6个月,定期随访.比较应用米非司酮、孕三烯酮及达那唑治疗EM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停药后1年复发率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及孕三烯酮组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达那唑组(P<0.05).米非司酮组阴道异常出血率和转氨酶升高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孕三烯酮及达那唑用于盆腔内异症的术后辅助治疗有效,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副反应少于达那唑,而米非司酮副反应少,可作为EMs术后巩固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刘红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17例成功接介入治疗的PDA患儿在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3个月BNP水平,并同时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内径(LA)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23例相应年龄组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PDA组术前LVDd、LA、BNP高于对照组.PDA组BNP水平在术后3个月恢复,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LVDd、LA水平在术后第3天开始恢复,术后3个月进一步改善,但LVDd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别,LA已恢复至对照组水平.LVEF水平在对照组及PDA组均无明显改变.结论:PDA介入封堵术能改善心脏结构改变和血浆BNP水平.

    作者:邹立红;陈治奎;周军波;周建庆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乳腺曼氏裂头蚴病治疗体会

    乳腺曼氏裂头蚴病临床上少见.由于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常常引起误诊.就目前国内已报道的6例乳腺曼氏裂头蚴病[1],无一例术前确诊;即使是手术后病理科也很难明确诊断,往往需要求助于病原微生物教研室协助诊断.本文作者曾诊治1名乳腺曼氏裂头蚴病患者,现报告如下,并对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标本处理加以讨论.

    作者:田景琦;孙立波;张德恒;崔黎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ATM基因经RNAi表达沉默后对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ATM基因经RNAi表达沉默后对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含有ATM干扰片段的慢病毒转染至原发性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经不同剂量照射后培养细胞,观察干扰前后HepG2细胞照射细胞集落形成率,利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拟合线性二次曲线模型和单击多靶模型,计算出放射生物学参数.结果:HepG2细胞干扰前后D0值分别为:3.087 0±0.033 7、3.237 3±0.036 7,Dq值分别1.749 0±0.060 9、1.507 6±0.022 0,α/β值分别0.753 0±0.120 9、3.451 0±0.034 0,干扰前后D0、Dq、α/β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放射增敏比SER=1.309 9.结论:ATM基因的表达水平可影响肝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ATM基因沉默表达后改变了肝癌细胞的放射生物学参数,起到放射增敏作用.ATM基因可能在原发性肝癌放射敏感性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易汉杰;陈龙华;李高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