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桑晓红
人类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强度在正常情况下终身保持不变,但在特定条件下却会发生抗原减弱、血型改变.如骨髓移植会因为基因型的改变而导致血型表现型的改变,而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可由于ABO抗原的减弱,出现暂时性的血型改变.现就我院两例因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引起ABO血型改变的病例作如下探讨.
作者:吴劲;李广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1995年在蚌埠地区开展了第2次糖尿痛(diabetes mellitus,DM)流行病学普查,10年间,扩大DM三级防治网,提高防治水平.方法:指导1995年2 282人中普查出的60例T2DM者予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10年间对各项临床指标进行随访调查.结果:60例T2DM患者先后服用降糖药治疗者>37.3%;病情重或慢性并发症多者,应用胰岛素替代疗法或与口服降糖药联用或先后阶段性应用,约占56.9%;病情较轻仅以饮食和体育锻炼治疗者占5.9%.血糖、血压控制较理想,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需加强控制.并发症中急性者少,慢性并发症增多.10年病死率为10.5%(6/57),主要死亡因素依次为心脑血管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结论:DM可防可治.应做到尽早发现、综合强化治疗,进一步加强DM三级预防工作.
作者:徐浣白;张晓梅;潘明麟;黄詠齐;石建华;时照明;陈凤玲;周纯先;孙卫华;张士荣;陈建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大鼠氧自由基变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组(LPS组)和内毒素联合血必净组(LPS+XBJ组),后两组又分别分为给药后1、2、4、12 h 4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采用静脉注射LPS(5 mg/kg)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LPS+XBJ组予静脉注射LPS后同时腹腔注射血必净(10 mL/kg),LPS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 mL/kg),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各组肺湿干质量比(W/D)、血清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等的变化.结果:血必净注射液干预可显著降低急性肺损伤大鼠升高的W/D(P<0.05)和血清肺MDA浓度(P<0.01或P<0.05).显著升高急性肺损伤大鼠降低的SOD浓度(P<0.01或P<0.05),减轻肺组织形态学损伤.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抑制氧自由基产生.对LPS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具有肺保护作用.
作者:何国鑫;胡慧敏;罗文朝;卢中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吸虫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提高对肺吸虫病并发肺结核的认识.方法:对1998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吸虫病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吸虫病并发肺结核均为青年和成年人,男性(57.1%)多于女性,大多数是在疲区居住的农民(69.0%);临床表现呈复杂性、多样性,误漏诊13例(31.0%);全部病例在流行区均有食半生石蟹或饮溪流生水史,肺结核和肺吸虫病均通过痛原学检查确诊.结论:肺吸虫病并发肺结核时,两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影像学有时也难分辨,必须结合病史及病原学检查确诊.
作者:朱育银;叶春娟;方晴;张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正常妊娠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阻力指数PI、RI值及S/D值,探讨PI、RI及S/D值在IUGR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分别检测了52例正常妊娠(正常组)和IUGR患者(IUGR组)的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孕28~41周.结果:正常组和IUGR组的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均随妊娠周数的增高而降低,但IUGR组的脐动脉血流PI、RI、S/D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IUGR组MCA多普勒血流阻力指数RI及S/D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孕30周后,脐动脉血流S/D值>4,提示胎儿预后不良.结论: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可为IUGR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对胎儿预后的估计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瑞莉;刘彦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遗尿症患儿泌尿系统情况和功能性膀胱容量(FBC),探讨遗尿症的致病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20例遗尿症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及泌尿系B超检查,测量其FBC,对FBC减少率和遗尿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肾积水2例,其余肾脏扫查正常.FBC较正常同龄儿童值减少50%以上79例(24.7%),较正常同龄儿童值减少30%~50%69例(21.6%),残余尿量增加者25例(7.8%).(2)遗尿临床特点,0~3夜/周75例(23.4%),4~6夜/周152例(47.5%),7夜/周93例(29.1%).每夜尿床2次以上81例(25.3%).(3)按每周遗尿发生夜数分组,FBC减少率(较正常同龄儿童值减少30%以上)在不同遗尿程度组阃差异有显著性(X<'2>=69.05,P<0.01);按每晚发生遗尿次数分组,FBC减少率不同在遗尿程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29.26,P<0.01).FBC减少发生率在伴随隐性脊柱裂患儿中明显高于其他遗尿惠儿(X<'2>=13.87,P<0.01);FBC减少发生率在外阴炎、包茎包皮炎和泌尿系统感染惠儿中明显高于其他遗尿患儿(X<'2>=19.98,P<0.01).结论:FBC减少是造成部分患儿遗尿的主要病因之一,亦是其临床基本特征.超声检查可以安全无创地检测遗尿患儿的FBC,协助了解其膀胱功能状态,有助于临床针对性治疗.
作者:魏青;邓会英;高岩;邓颖敏;钟桴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实验性兔心房颤动左房纤维化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肺静脉源性房颤心肌纤维化动物模型,同时用苦参素进行防治,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水平及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心肌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苦参素防治组血清CRP、HA、LN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度明显降低,心肌组织ICAM-1表达水平下降.结论:苦参素可降低心肌组织ICAM-1的表达水平,减轻心脏炎症活动度.可能与其抗心肌纤维化作用相关.
作者:宋慧文;王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部炎症和全身炎症的特征,探讨多靶点抗炎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诊断标准的COPD患者,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顺尔宁)口服及氧气驱动气雾吸入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与异丙托溴铵,治疗10d后评价所有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运动耐力评分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治疗后上述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且药物治疗安全性好.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口服、氧气驱动气雾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和异丙托溴铵、规范化的全身糖皮质激素应用结合常规的抗感染平喘化痰等的综合治疗可明显降低肺部炎症,并有利于减轻全身炎症反应,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曹金钟;李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60例老年人(≥60岁)及30例中年人(45~59岁)大肠息肉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类型,并加以比较.结果:中年组与老年组大肠息肉在大小、个数、病理类型以及发生部位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高,癌变机会大,老年人应尽量行结肠镜下全结肠检查,早期发现息肉,及早治疗,减少癌变的机会.
作者:常艳;于晓红;路聪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分离培养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et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fMSCs),分析其基本的生物学特征,如形态特征、增殖特性、细胞表型和多向分化潜能以及核型分析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胎儿骨髓MSCs,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考察各代细胞形态、生长、表面标记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不同生长时期的核型分析、细胞周期检测等.结果:在扩增过程中,MSCs的增殖能力随着代数增加而降低.在扩增至第3代时,MSCs表现出较高的纯度,表达CD29、CD44、CD105、CD166,不表达CD34、CD45.10代之前核型未发生变异,仍具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其仍具有干细胞特性.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10代以前的细胞生长性状稳定,可作为组织工程等临床应用的良好对象.
作者:许茹;夏文杰;叶欣;项鹏;付涌水;罗广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患者低钠血症的病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10年间上海长征医院ICu收治的391例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低钠血症的病因及救治体会.结果:391例低纳血症患者发病率为5.5%(391/7 055),其中摄入不足性低钠血症(包括排出过多未能及时补足)213例,占54.48%,急性高位脊髓损伤伴低钠血症57例,占14.58%,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42例,占10.74%,心肺复苏后综合征伴低钠血症31例,占7.93%.其他依次为肝硬化腹水(24例,6.14%),恶性肿瘤性(11例,2.81%),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2.30%),肾病综合征(3例,0.77%)和垂体后叶素性低钠血症(1例,0.26%).死亡19例,病死率为4.86%,其中摄入不足性低钠血症12例,急性脊髓高住损伤5例,心衰伴低钠血症1例,肿瘤性低钠血症1例.结论:低钠血症是ICU危重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摄入不足、急性脊髓高位损伤、心力衰竭和心肺复苏后综合征,重视预防、积极救活可降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危重病患者病死率.
作者:何超;李文放;林兆奋;杨兴易 刊期: 2009年第12期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广东省中医院共收治四川灾区伤员46例,其中13例患者合并创面感染.我院通过对13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范京强;曹学伟;麦秀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热应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脑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热应激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对比观察两组动物脑缺血10 min再灌注12 h后脑组织内热休克蛋白70(HSPT0)的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热应激预处理组动物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HSP70的表达及SOD活力比非预处理组高(P<0.05),而MDA含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比非预处理组低(P<0.05),热应激预处理组动物的脑组织损伤程度亦较非预处理组轻.结论:热应激预处理诱导产生的HSP70可能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HSP70清除自由基及减少血脑屏障通透性有关.
作者:韩利芳;秦丽娟;李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间期(QTc) 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测量心电图中QT间期,并计算QTc,按QTc分为两组:QTc>440 ms组36例和QTc≤440 ms组20例,观察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c>440 ms组36例患者中有30例并发了室性心律失常,QTc≤440 ms组20例患者有11例并发了室性心律失常,X<'2>=5.263,P=0.022,两组相应的LVEF分别为(31.17±4.607)%、(35.80±8.250)%(P=0.029).分析QTc与LVEF的相关性,r=-0.320,P=0.016.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c>440 ms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同时心功能显著降低,QTc与LVEF呈负相关,随着QTc的延长,LVEF逐渐降低,心功能减低.QTc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心功能变化的一个指标.
作者:王蕾;唐其柱;周恒;田青;甘文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胰岛素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用组织贴壁法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噻唑盐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胰岛素对VSMCs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作用VSMCs 24 h对胰岛素效应的干预作用.结果:胰岛素能显著促进VSMCs增殖,在72 h末达大效应.且胰岛素浓度在10<'-10>~10<'-7>mol/L时具有剂量依赖性:而吡格列酮能抑制胰岛素诱导的VSMCs增殖,吡格列酮浓度为10<'-4>mol/L时的抑制率达55.98%(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抑制胰岛素的促VSMCs增殖作用,且这种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时间依赖效应,提示吡格列酮有助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宰国田;刘继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15例加用无创通气(无创通气组),27例加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有创通气组),比较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42例中38例患者机械通气后病情好转,呼吸频率、心率明显减慢,PO<,2>、PCO<,2>、SpO<,2>明显改善,平均动脉压和pH值恢复正常,有创通气组对频率、心率、PO<,2>的改善较无创通气组显著.结论:机械通气可明显改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可作为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并根据病情及治疗时机选择恰当的通气方式.
作者:陈玮;翁金龙;曹卫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后路固定的疗效.方法: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伤椎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后路固定治疗,了解神经功能变化,X线测定术前和术后Cobb角、伤椎前后缘压缩率以及CT测定椎管狭窄的变化.结果:35例患者术后随访4~40个月,平均21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少,术后Cobb角、伤椎前后缘压缩率以及椎管狭窄变化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伤椎自体骨植骨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有效恢复前柱稳定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手术固定植骨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范震波;李健;赵洪普;张平;潘永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通过B超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效果,分析药流不全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拟诊早孕要求药物流产的妇女4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流方案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分析比较患者孕产次及超声显示的子宫位置、孕囊平均径线等情况,观察孕囊排出时间,孕囊是否完整,阴道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85.0%的患者于6 h内排出胎囊,65.8%的患者流血量少于或接近月经量.总完全流产率为90.0%,子宫位置为前位的患者完全流产率高于后位者,(93.9%vs 85.5%,P<0.01).孕囊大径线≤20mm的患者完全流产率高于孕囊大径线>20 mm(92.2%vs 80.8%,P<0.01).孕产次≤3次的患者完全流产率高于孕产次>3次(94.1%vs 77.1%,P<0.01).部分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无一例因反应严重而要求终止用药.结论: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前应作相关因素评估,孕产次>3次及B超检查发现子宫后屈和孕囊大径线>20 mm以上时,应充分考虑药物流产失败或残留的可能,并严格掌握药物终止早期妊娠的适应证.
作者:沈文捷;陈佩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Cortisomol糊剂和vitapex糊剂在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的反应及远期疗效.方法:门诊就诊的需要做根管治疗的101例107颗磨牙随机分为cortisomol糊剂组(52颗牙)和Vitapex糊剂组(55颗牙).常规根管预备后,两组分别用Cortisomol糊剂和vitapex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结果:治疗后1~7 dCortisomol糊剂组术后反应率较Vitapex糊剂组要低(P<0.05),远期疗效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ortisomol糊剂用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反应较少,且疗效可靠.
作者:余杰;孙瑜;金向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疝修补术是小儿常见的短小手术,麻醉要求诱导迅速,镇痛确切,术后苏醒快且完全.我们应用基麻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用于小儿疝修补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快春;祁旦巳;张旭彤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