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莉;刘彦英
1 病例介绍患者,女,67岁.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静息时疼痛减轻,近半月疼痛加重,自觉右下肢无力,行走困难.临床检查:右髋部压痛,粗隆轻叩痛阳性.X线平片见:右股骨粗隆间可见骨密度减低区,大小约6.9 cm×5.3 cm,边缘模糊,外缘骨皮质不连续,小粗隆游离.
作者:石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单纯口服盐酸头孢他美酯胶囊(力欣美)或静脉滴注头孢曲松联合口服盐酸头孢他美酯胶囊序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方法,共入选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99例,有效病例88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口服组和序贯组.口服组49例予头孢他美酯(0.5 g,每天2次),序贯组39例予静脉点滴头孢曲松1~2 g/d,3~5 d待病情改善后改为头孢他美酯0.5 g每天2次序贯治疗,两组总疗程均为5~14 d.结果:两组治疗急性支气管芡和肺炎的总有效率为95.5%,其中急性支气管炙口服组和序贯组的有效率均为100.0%.肺炎口服组有效率为88.0%.序贯组为96.8%.细菌培养的总阳性率35.2%,主要菌种为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杆菌.两组细菌总的清除率为87.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第4天与治疗后全身症状和体征评分、呼吸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评分以及临床试验总评分较治疗前的评分都有明显的下降,具有显著的临床和统计学差异(P=0.000).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1%,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1%,不良反应较轻微可耐受.结论:盐酸头孢他美酯胶囊口服和联合头孢曲松序贯治疗均对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作者:马锦芳;郑劲平;江梅;陈荣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大肠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大肠癌住院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库,分析大肠癌患者临床预后因子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247例大肠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04±0.87)岁,经分组统计分析,城市组与农村组大肠癌住院患者在病理类型差异存在显著性(X<'2>=9.708,p=0.046),在年龄方面差异也存在显著性(X<'2>=5.211,P=0.022),两组的各病理类型中城市组的高分化腺癌发生率较农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选取年龄≥65岁者)与非老年组(选取年龄<65岁者)进行分析,R×C列联表统计显示,在肿瘤的大体类型差异存在显著性(X<'2>=8.341,P=0.039),老年组在症状时间(3~6个月)上的发生率比非老年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市高龄人群大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高龄人群,提示饮食结构的变化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作者:刘瑾;丁彦青;邓永键;郑普生;胡桂周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腹腔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腹腔镜手术时需要在腹腔建立手术空间,利用气腹机将医用二氧化碳充入腹中,形成气腹,扩大腹腔镜的视野和手术操作空间.
作者:严晨蕴;张苔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牛磺酸时在体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大鼠心肌组织中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活性的影响.方法:在体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再通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右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检测心功能参数,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心肌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p38及其磷酸化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后,p38磷酸化表达明显增加(P<0.05),应用不同剂量牛磺酸后,p38磷酸化表达明显减少(P<0.05),但并不影响总p38蛋白的表达(P>0.05),并且缺血心肌的梗死面积随着牛磺酸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P<0.05).结论:牛磺酸可以减少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保护心脏功能,这可能与抑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作者:叶云;李筱俊;李子广;余美玲;祝晓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比较Univent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DLT)在择期胸外科手术中用于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72例,术中均需行OLV,随机分为两组:Univent组(U组)和DLT组(D组).观察并记录:(1)完成插管和定位时间;(2)术中导管移位次数;(3)肺塌陷质量;(4)OLV期间气道峰压增加率;(5)气道损伤评分;(6)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两组间在完成插管和定位时间、术中导管移动次数及肺塌陷质量上无显著差异:D组单肺通气期间的气道峰压值增加率明显高于U组(P<0.05);U组气道损伤评分和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Univent导管用于OLV时效果确切,与DLT相比可明显减少气遗损伤,降低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
作者:蒋京京;宋哲明;孙彭龄;何星颖;朱秋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正常妊娠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阻力指数PI、RI值及S/D值,探讨PI、RI及S/D值在IUGR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分别检测了52例正常妊娠(正常组)和IUGR患者(IUGR组)的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孕28~41周.结果:正常组和IUGR组的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均随妊娠周数的增高而降低,但IUGR组的脐动脉血流PI、RI、S/D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IUGR组MCA多普勒血流阻力指数RI及S/D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孕30周后,脐动脉血流S/D值>4,提示胎儿预后不良.结论: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检测可为IUGR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对胎儿预后的估计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瑞莉;刘彦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孕中期母血清生化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方法在中国人群中的运用,确定本地区孕妇各孕周筛查生化指标的中位数.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对2002年7月至2006年11月在本院产前检查的19 549例孕14~20周的妇女进行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游离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检测,并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检查以确诊.结果:筛查出17例染色体异常胎儿,其中10例唐氏综合征、3例18三体综合征.筛查阴性孕妇中检出4例唐氏综合征患儿,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为71.4%.建立了本地区孕中期各孕周筛查指标的中位数值.结论:孕中期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的方法可提高胎儿染色体病的检出率.不同种族血清标志物的中位值有所不同,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中位数,以提高筛查效率,降低假阳性率.
作者:宋婕萍;易松;姚妍怡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组织核因子-KB(NF-KB)的活性、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地塞米松(DXM)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LPS模型组(B组)、DXM+LPS治疗组(C组),各组在2、4、6 h时观察8只大鼠肾组织大体外观及病理学变化,测定血肌酐浓度的变化,检测肾组织NF-KB的活性,以及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自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B组肉眼观肾脏表面色泽暗红,可见包膜下点、片状出血;C组肾脏表面有轻度充血、水肿;和A组比较,B组肾脏病理呈急性炎症改变,C组肾脏病变较B组明显减轻.在4、6 h时点,B组和C组血肌酐浓度与A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且B组血肌酐浓度高于C组(P<0.05).B组中肾组织NF-KB的活性、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P<0.05),C组肾组织NF-KB的活性、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较B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DXM可以通过抑制NF-KB的活性,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肾脏的浸润而保护脓毒症大鼠的肾功能.
作者:阮战伟;郑旭东;何国鑫;罗文朝;苏群;方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AML)患者的多药耐药基因(muhidmg resistance,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和P-gp(permeability-glycoprote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gp表达水平,限制性内切酶多型性-聚合酶链反应测定MDR-1 C3435T多态性,并统计其相关性.结果:中国AML患者中MDR-1 3435基因座上的多态性有自己的分布特点,MDR-1 3435TT和低P-gP表达显著相关.结论:黄种人AML患者中MDR-1 3435基因座上的多态性有与白种人不同的分布特点,可能为不同种族的AML患者对相同的化疗药物有效率却不同的原因之一;MDR-1 3435TY有望预测AML患者化疗敏感程度较其他携带者高,可能可以作为良性预后因素之一.
作者:李芸;陈梓宏;李淑慧;余忠华;元冬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患者低钠血症的病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10年间上海长征医院ICu收治的391例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低钠血症的病因及救治体会.结果:391例低纳血症患者发病率为5.5%(391/7 055),其中摄入不足性低钠血症(包括排出过多未能及时补足)213例,占54.48%,急性高位脊髓损伤伴低钠血症57例,占14.58%,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42例,占10.74%,心肺复苏后综合征伴低钠血症31例,占7.93%.其他依次为肝硬化腹水(24例,6.14%),恶性肿瘤性(11例,2.81%),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2.30%),肾病综合征(3例,0.77%)和垂体后叶素性低钠血症(1例,0.26%).死亡19例,病死率为4.86%,其中摄入不足性低钠血症12例,急性脊髓高住损伤5例,心衰伴低钠血症1例,肿瘤性低钠血症1例.结论:低钠血症是ICU危重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摄入不足、急性脊髓高位损伤、心力衰竭和心肺复苏后综合征,重视预防、积极救活可降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危重病患者病死率.
作者:何超;李文放;林兆奋;杨兴易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患者女,67岁,因心绞痛1月就诊,心电图Ⅱ、Ⅲ、AVF以及胸前多导联ST-T改变,心肌酶谱正常,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近段70%狭窄,回旋支远段95%狭窄,近段70%偏心性狭窄,余血管正常.置BMW导丝通过同旋支远端
作者:吴炎;张锐;王彤;孙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外周血中核因子-kB(NF-KB)活性及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吸入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4 mg/d,1次/d,睡前口服,连用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NF-κB活性和血浆IL-10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日夜间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外周血中NF-κB活性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治疗后血浆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组比时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同时治疗组患儿日夜间症状评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IL-10水平,使NF-κB活性降低,从而抑制气道炎症,缓解气道痉挛,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作者:严岩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脱细胞羊膜(HAM)移植物用于兔膀胱重建的效果.方法:用物理和酶消化方法制备人脱细胞羊膜,将12只兔行半个膀胱切除后用人脱细胞羊膜移植物进行修补,另外6只兔行半个膀胱切除后单纯缝合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2、4、8周测定膀胱容量并取膀胱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应用人脱细胞羊膜行兔膀胱重建术后,实验组与时照组2、4、8周膀胱大容量(Volmax)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膀胱容量均缩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组织学观察,2周时人脱细胞羊膜即已吸收降解,膀胱移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开始形成,炎性反应明显;4、8周后膀胱的三层结构明显,炎性反应轻微,接近正常兔膀胱.而对照组仅2周时有轻微炎性反应,4、8周炎性反应消失.膀胱三层结构均正常.实验组大多数重建膀胱均有结石形成(8/11),对照组仅1例结石形成(1/6).结论:人脱细胞羊膜作为膀胱移植物进行膀胱修补吸收降解迅速,移行细胞和膀胱平滑肌细胞可在移植物支架上再生,可以用做组织工程膀胱的支架材料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振显;庞国勋;宋永周;陈康宁;蔡文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实验性兔心房颤动左房纤维化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肺静脉源性房颤心肌纤维化动物模型,同时用苦参素进行防治,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水平及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心肌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苦参素防治组血清CRP、HA、LN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度明显降低,心肌组织ICAM-1表达水平下降.结论:苦参素可降低心肌组织ICAM-1的表达水平,减轻心脏炎症活动度.可能与其抗心肌纤维化作用相关.
作者:宋慧文;王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碱剩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死亡组和早期存活组入院后碱剩余值的差异,及高、低碱剩余组早期死亡率的差异,并将碱剩余评估效能与其他3项评分系统进行比较.结果:早期死亡组碱剩余值动态变化低于早期存活组(P<0.05),低碱剩余组早期死亡率高于高碱剩余组(P<0.05),碱剩余与其他3项评分系统评估预后效能有一定差异.结论:碱剩余有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
作者:申苏建;吴金明;吴双华;金思思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综合征,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
作者:田嘉欣;刘贵海;杜洪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笔者近期收治抗-G引起新生儿溶血病1例,现将临缶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邓刚;杨君清;向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大脑灰质异住症的临床表现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MRI检查发现的脑灰质异位症患者11例,研究大脑灰质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5例行CT平扫为一异常的等密度脑回样或团块状病灶,伴随病沟向脑白质延伸,窄窗宽观察更为清楚.增强扫描病灶本身无强化.6例行MRI扫描可清晰显示病灶,T<,1>WI和T<,2>WI显示病灶呈等皮质信号,并伴随异常延伸到脑白质深处.质子密度加权像显示病灶更为清晰.灰质异位好发于顶叶,其次为颞枕叶.结论:大脑灰质异位症临床与影像学均有一定的特征性,CT能诊断灰质异位症,但MRI是诊断灰质异位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它能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作者:赵凯宇;李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Cortisomol糊剂和vitapex糊剂在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的反应及远期疗效.方法:门诊就诊的需要做根管治疗的101例107颗磨牙随机分为cortisomol糊剂组(52颗牙)和Vitapex糊剂组(55颗牙).常规根管预备后,两组分别用Cortisomol糊剂和vitapex糊剂一次性根管充填.结果:治疗后1~7 dCortisomol糊剂组术后反应率较Vitapex糊剂组要低(P<0.05),远期疗效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ortisomol糊剂用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反应较少,且疗效可靠.
作者:余杰;孙瑜;金向青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