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起搏器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效果观察

王红霞

关键词:胃肠起搏器, 治疗效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系统疾病, 专科门诊, 药物疗效, 食欲不振, 临床表现, 活动异常, 患者, 发病机制, 资料表, 上腹痛, 多发病, 常见病, 胃电, 呕吐, 腹胀, 恶心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资料表明,因FD就诊的患者占消化专科门诊20%~40%,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发现FD与胃电活动异常有关,临床常用药物疗效欠佳,我科2006年12月开始将胃肠起搏器应用于FD患者的治疗中,观察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机械通气在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0例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除了常规降颅压,控制血压,防治并发症,支持对症治疗以外,均给予机械通气.观察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呼吸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机械通气对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预后的影响.结果:20例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机械通气治疗24 h后各项指标包括R、血pH、PaO2、PaCO2、SaO2与机械通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其中好转出院14例(70%),自动出院4例(20%),死亡2例(10%).结论: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早期行机械通气可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生存率.

    作者:朱刚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中药熏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跟腱挛缩症43例

    目的:通过观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跟腱挛缩的疗效,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对跟腱挛缩症的治愈率.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采用中药熏蒸配合康复训练对43例跟腱挛缩患者进行治疗,治疗2-6个疗程,每个疗程10 d,平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随诊5个月~1年,平均为8个月,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体优良率90.7%.结论:中药熏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跟腱挛缩安全可靠,愈后复发率低,疗效较满意.

    作者:宋小青;叶佐荣;陈丹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藻酸盐印模材在固定修复体试戴中的应用

    修复体经技术室完成后在患者口内戴入,检查其是否符合各种对修复体的质量和设计要求即为试戴.固定类修复体在试戴过程中先要解决的是就位问题.也就是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就位障碍点的查找及消除.本人试用藻酸盐印模材内衬来显示固定修复体试戴时的就位障碍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在介绍如下.

    作者:倪建强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人剂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36例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孟鲁司特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7年2月20日至2008年8月20日广东省普宁市华侨医院住院或门诊临床诊断为儿童哮喘的患儿73例分为两组,A组36例,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吸,每天2次,加孟鲁司特5 mg每晚1次×3个月治疗.B组37例,单用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吸,每天2次,观察1周后两组患儿咳嗽,气喘症状及肺部罗音情况,3个月时肺功能第1利用力呼气容积(FEV1)指标及1年随访复发情况.结果:1周后A组显效及总有效率优于B组(P<0.05),治疗3个月FEV1有明显差异,随访1年复发率A组(2/30)与B组(7/31)无明显差异.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疗效优于单纯应用信必可都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但不降低复发率.

    作者:陈卓全;陈发明;戴珂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远期疗效与术中病理分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与术中病理分型的关系,为腰椎间盘后路手术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3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病例选择条件:均为下腰椎单节段突出,侧突型,不伴有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随访7~15年,平均9.6年.根据术中所见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形态及纤维环破损大小,将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四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术后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椎间盘髓核突出较大,纤维环破损较小者,术后疗效佳,复发率低,髓核突出较小或纤维环破损大者,术后疗效差,复发率高.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与术中病理分型有密切的联系.必须严格遵守手术的适应症.对临床症状较轻、间盘突出较小且突出物基底较宽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开放式手术.椎间盘突出摘除术中除应注意保持脊柱骨性结构的稳定性,还应尽量避免过多地破坏椎间盘纤维环的完整性.

    作者:陆晓生;彭昊;凌尚准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P7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P7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2例大肠癌组织标本,腺瘤10例,淋巴结转移灶34例,肝转移灶16例,癌旁正常组织10例,通过免疫组化PV-9000通用型二步法检测P73在上述标本中的表达,分析P73在原发灶,转移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P7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在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淋巴结转移灶阳性表达率为71%,肝转移灶阳性表达率为75%,P73在原发灶与腺瘤、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P73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结肠癌的Dukes分期及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关,而与肿瘤的大小、年龄、性别、组织分型、肿瘤部位、病理分型无关.结论:P73的高表达参与大肠癌的形成、发展、侵袭和转移有关.P73有可能作为大肠癌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邹德龄;王锡山;陈洪生;林树森;尤琦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降钙素原与肠道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肠道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SAP患者21例为SAP组,1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各组患者入ICU时行APACHEⅡ、Marshall及肠功能评分.收集患者入ICU后3 d内的血、痰、尿、引流物标本行细菌学检查.检测入ICU时血清PCT及D-乳酸浓度,同时对PCT与肠功能评分、D-乳酸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评价PCT对SAP合并肠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SAP组入ICU的3 d内仅2例合并细菌感染.SAP组APACHE Ⅱ、Marshall及肠功能评分、D-乳酸及PCT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均P<0.01).PCT与D-乳酸、肠功能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PCT≥2.25ng/LE时预测SAP合并肠功能障碍的价值好.结论:SAP早期血清PCT即升高,PCT升高与肠道功能障碍(渗透性增加)密切相关.

    作者:蔡敏捷;赖添顺;郭振辉;唐柚青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再次抗青光眼术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再次抗青光眼术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的效果.抗青光眼术后复发高眼压19例(19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情况.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眼压平均为(16.6±3.4)mmHg,用药种类平均为(0.8±0.5)种,眼压控制成功率达84.62%(16眼),可见Ⅰ、Ⅱ型的功能性滤泡.视力维持不变.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能够有效控制眼压,并发症少,是抗青光眼术后复发高眼压患者再次手术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作者:陆华文;麦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天麻素对戊四氮致痫大鼠脑内血管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戊四氮(PIZ)致痫大鼠脑内血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0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6只),PTZ致痫组(PTZ组,24只),丙戊酸钠干预组(VPA组,24只),小剂量天麻素干预组(Gs组,24只)和大剂量天麻素干预组(Gb组,24只),每组再分4个时间点(12 h、48 h、5 d和7d).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D34的变化.结果:除对照组无痫样发作外,其余各组全部出现Racine分级Ⅳ~Ⅴ级痫样发作.PTZ组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周边细胞均有明显的TUNEL染色阳性表达,而干预组阳性细胞显著减少.MMP-9染色在PTZ组海马区血管有高表达,与VPA组、Gs组和Gb组比较IO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Z组CD34表达水平增高明显,与VPA组、Gs组和Gb组比较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大、小剂量天麻素和丙戊酸钠都能减轻PTZ致痫大鼠海马区血管的损伤,两种药物疗效相当.

    作者:穆朝娟;张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胎儿腹腔囊肿25例产前诊断分析

    目的:总结对胎儿腹腔囊肿性质、产前诊断处理及对预后分析.方法:对25例超声诊断腹腔囊肿的胎儿行脐血穿刺及囊肿液穿刺,明确诊断,新生儿及时治疗,观察预后.结果:1例肠系膜囊肿,1例巨膀胱,2例脐尿管囊肿,4例胎粪性腹膜炎假性囊肿,5例卵巢囊肿,12例肾囊性病变,其中3例双侧多囊肾,3例单侧单纯性肾囊肿,6例单侧肾囊性发育不良.25例中9例引产,包括胎死宫内1例,染色体异常2例,放弃治疗6例.结论:胎儿腹腔囊肿多数预后良好,积极正确的产前诊断处理及小儿外科手术治疗为患儿提供更大的生存机会.

    作者:麦明琴;钟燕芳;尚宁;何文巧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精子质量与形态学分析及其关系

    目的:探讨精子质量与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关系.方法:248份精液标本按WHO标准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应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分析精子密度、活力、活率以及动态参数:采用WHO推荐的DiffQuik快速染色方法对精子形态进行染色;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8份精子质量分析中,精子活力不足占74.6%,精子活力正常占25.4%,少精症占5.6%,少弱精症占4.8%,正常精液占24.6%;248份精子形态学分析中,形态正常精液占73.4%,畸形精子症占26.6%.精子活力和活率与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呈显著性正相关(r=0.52,r=0.53,P<0.01);各运动参数和精子密度也与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精子活力正常组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明显高于精子活力低下组(P<0.01).结论:精子活力不足和畸形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精子形态与精子活力、活率、密度和运动参数有密切关系,精子质量和形态学分析在临床男性不育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其赵;陈思梅;冯春琼;邹亚光;孙德华;李铁求;李飞;毛向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骨髓抑制与生存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骨髓抑制与远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接受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方案全身联合化疗至少3周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了解化疗期间出现的骨髓抑制对远期疗效的预测作用.结果:0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99 d,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81 d,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65 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骨髓抑制组(G 1-4)和无骨髓抑制组(G 0)比较,中位生存时间(558 d vs 299 d)、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对于进展期胃癌,化疗过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抑制与远期生存时间的延长明显相关,而未出现中性粒细胞抑制可能提示药物剂量的不足.

    作者:陈志刚;邹征云;朱梅;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CD10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组织中CD105的表达特征及其与预后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的石蜡包埋标本100例,用CD105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CD105)定量计数,并与相应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和无病生存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组织内CD105染色阳性率为100%(100/100);癌旁肝硬化组织内染色阳性率为40.6%(28/69):癌旁正常组织染色阳性率为4%(4/100);非肝癌患者正常肝组织无阳性染色.肿瘤内MVD-CD105数值与TNM分期、有无静脉侵犯呈正相关(P<0.05).将肿瘤组织内MVD值的均数作为分界,高MVD-CD105组较低MVD-CD105组的无病生存期明显降低(P<0.01);癌旁肝硬化组织内CD105阳性组的无病生存期较阴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肝组织中CD105主要表达在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硬化组织中:肿瘤内MVD-CD105能准确地评价肿瘤新生血管,预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的复发、转移;癌旁肝硬化组织中CD105的阳性表达可能与癌变相关,CD105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血管治疗的靶点.

    作者:曹永新;彭玉龙;张健;郭琳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乌司他丁对急诊肝切除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行急诊肝切除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行急诊肝切除术患者分为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组(13例)和对照组(11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4、7天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的变化.结果: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组患者的血ALT、AST、BUN、CRE于术后第4天和第7天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行急诊肝切除术患者的肝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阳峻;曹天生;刘瑞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疑难配血原因分析及处理

    输血前交叉配血是保障安全输血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日常工作中,有时会碰到交叉配血有困难的时候,现将我中心2002-2008年所遇到的96例疑难配血回顾性分析如下,供同行参考.

    作者:涂源泉;郭萍;何跃;朱祥明;苏品璨;陈璐;赵杨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血液常规检验人员技能培训和能力评估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血液常规检验是为重要和普及的检验项目之一,但由于各实验室的人员素质的不同,使各实验室之间,甚至同一室的检测结果往往差异较大,如何提高人员的素质,确保血常规检验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曾素根;贾永前;黄玉霞;庄利芳;江虹;粟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自体骨泥移植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骨泥移植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0月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结合患者自体骨泥移植治疗的6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手术资料、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功能恢复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经4~36个月随访,69例骨折均临床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参照黄公怡等评定标准,优45例,良19例.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具有适应范围广、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等特点,结合自体骨泥移植对于防止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张生玉;郭洪章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为评价病情提供帮助.方法:选择ACI患者(128例)和未卒中对照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Lp-PLA2的水平.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大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1)ACI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6,P=0.000).(2)Lp-PLA2与HDL-C负相关(rs=-0.804,P=0.000),与TC、LDL-C正相关(r=0.919,P=0.000;r=0.914,P=0.000).(3)血浆Lp-PLA2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45,P=0.296);(4)血浆Lp-PLA2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93,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浆Lp-PLA2水平正相关(rs=0.829,P=0.001).结论:ACI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升高,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而与脑梗死体积无关.

    作者:梁江红;魏麓云;何亚丽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

    目的:总结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方法:68例患者均在手术中由手术医生留置一条鼻肠管,手术后12 h即开始从鼻肠管泵入肠内营养液,肠内营养液滴入量由每天500 mL逐渐增至每天1500 mL,滴入速度由20~30 mL/h开始,后每12~24 h增加15~25 mL,维持5~7 d.结果:68例患者其中21例术后36 h内恢复肛门排气,26例术后36~48 h有肛门排气,其余的肛门排气均在72 h内.66例治愈,术后9~11 d出院.1例发生吻合口瘘,经暂停肠内营养,情况稳定后再继续管饲,1个月后痊愈出院.1例发生严重腹泻,经用肠道解痉药及收敛药及更换营养液后13 d出院.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能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并能降低经济负担.

    作者:谭瑞香;刘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巧用50 mL针筒作引流装置

    新生儿使用的5号胃管的接口小,不能连接一次性引流袋,只能接注射器,胃管需持续引流,护士常要定期抽吸.我科用50 mL针筒设制了简易引流装置,便于连接小儿管接口,且引流效果好,现将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郑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