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熏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跟腱挛缩症43例

宋小青;叶佐荣;陈丹阳

关键词:跟腱, 挛缩, 熏蒸, 中药疗法, 康复训练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跟腱挛缩的疗效,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对跟腱挛缩症的治愈率.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采用中药熏蒸配合康复训练对43例跟腱挛缩患者进行治疗,治疗2-6个疗程,每个疗程10 d,平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随诊5个月~1年,平均为8个月,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体优良率90.7%.结论:中药熏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跟腱挛缩安全可靠,愈后复发率低,疗效较满意.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目的:了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化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对43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MVP方案进行常规化疗,测定其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肺癌化疗前CD3、CD4、CD4/CD8比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Ⅲ~Ⅳ期与Ⅰ~Ⅱ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与年龄密切相关.所有病例在化疗后下降更显著.VD8化疗前升高,化疗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化疗可使本已下降的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进一步恶化.

    作者:狄松波;陈清勇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2例

    目的:观察银翘清心汤为主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以西药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加用银翘清心汤(由苦参、丹参、玄参、赤芍、炙甘草、麦冬、薤白、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川芎、大青叶等组成)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综合疗效及主要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等.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2.5%、90.6%,对照组分别为43.3%、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心悸、胸闷或胸痛、气短、乏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除乏力外,中西医结合组其他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明显改善心悸、胸闷或胸痛、气短等主要症状,而且无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

    作者:何汉钦;林锐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出血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和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围手术期近期出血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吻合口出血8例,残胃黏膜损伤出血3例.多发性溃疡残留溃疡再出血1例,胃恒动脉漏诊再出血2例.7例再手术治疗,3例经胃镜下止血,4例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出血多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引起.手术的探查认真和仔细操作是预防的重要手段,正确估计病情和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能有效提高成功率.

    作者:林铁汉;林凯鸿;黄泽宝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调脂治疗现状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群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因此积极治疗老年人的血脂异常对心血管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次全国血脂调查结果公布使人们对血脂控制情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调脂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顾华丽;秦明照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为评价病情提供帮助.方法:选择ACI患者(128例)和未卒中对照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Lp-PLA2的水平.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大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1)ACI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6,P=0.000).(2)Lp-PLA2与HDL-C负相关(rs=-0.804,P=0.000),与TC、LDL-C正相关(r=0.919,P=0.000;r=0.914,P=0.000).(3)血浆Lp-PLA2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45,P=0.296);(4)血浆Lp-PLA2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93,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浆Lp-PLA2水平正相关(rs=0.829,P=0.001).结论:ACI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升高,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而与脑梗死体积无关.

    作者:梁江红;魏麓云;何亚丽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机械通气在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0例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除了常规降颅压,控制血压,防治并发症,支持对症治疗以外,均给予机械通气.观察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呼吸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机械通气对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预后的影响.结果:20例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机械通气治疗24 h后各项指标包括R、血pH、PaO2、PaCO2、SaO2与机械通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其中好转出院14例(70%),自动出院4例(20%),死亡2例(10%).结论: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早期行机械通气可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生存率.

    作者:朱刚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乙酰半胱氨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假手术组(Cs组)、正常I/R组(CI/R组)、正常I/R+NAC组(CN组)、糖尿病假手术组(Ds组)、糖尿病I/R组(DI/R组)、糖尿病I/R+NAC组(DN组),每组12只,共72只.检测各组心肌梗死范围(IS/AAR)、HI-1α和HO-1 mRNA表达.结果:Cs组检测不到HIF-1α和HO-1 mRNA表达,Ds组检测到少量HIF-1α和HO-1 mRNA表达;DI/R组HIF-1α和HO-1 mRNA表达低于CI/R组(P<0.05),IS/AAR大于CI/R组(P<0.05);DN组HIF-1α和HO-1 mRNA表达高于DI/R组,但低于CN组(P<0.05);IS/AAR小于DI/RR组,但大于CN组(P<0.05).结论:NAC可部分恢复糖尿病大鼠心肌I/R后HIF-1α和HO-1 mRNA表达,减小心梗面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利;杨艳;姚尚龙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乌司他丁对急诊肝切除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行急诊肝切除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行急诊肝切除术患者分为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组(13例)和对照组(11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4、7天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的变化.结果: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组患者的血ALT、AST、BUN、CRE于术后第4天和第7天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行急诊肝切除术患者的肝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阳峻;曹天生;刘瑞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川芎嗪对哮喘患者外周血核因子-kB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哮喘患者外周血核因子-kB(NF-kB)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常规吸入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吸入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2.5-5 mg/(kg·d),加入5%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液中分2次静滴,连用10 d.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培养上清PBMC中NF-kB活性和血浆IL-10的水平,并进行日夜间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培养上清单核细胞(PBMC)中NF-kB活性和血浆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NF-kB活性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浆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或上升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夜间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日、夜间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Jp<0.05).结论:川芎嗪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IL-10水平,使NF-kB活性降低,从而抑制气道炎症,缓解气道痉挛,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作者:潘法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再次抗青光眼术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再次抗青光眼术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的效果.抗青光眼术后复发高眼压19例(19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情况.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眼压平均为(16.6±3.4)mmHg,用药种类平均为(0.8±0.5)种,眼压控制成功率达84.62%(16眼),可见Ⅰ、Ⅱ型的功能性滤泡.视力维持不变.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能够有效控制眼压,并发症少,是抗青光眼术后复发高眼压患者再次手术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作者:陆华文;麦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巧用50 mL针筒作引流装置

    新生儿使用的5号胃管的接口小,不能连接一次性引流袋,只能接注射器,胃管需持续引流,护士常要定期抽吸.我科用50 mL针筒设制了简易引流装置,便于连接小儿管接口,且引流效果好,现将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郑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胃肠起搏器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效果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资料表明,因FD就诊的患者占消化专科门诊20%~40%,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发现FD与胃电活动异常有关,临床常用药物疗效欠佳,我科2006年12月开始将胃肠起搏器应用于FD患者的治疗中,观察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上腔静脉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观察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2例上腔静脉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方式和特点.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均未见早期血管堵塞、支架移位等临床并发症发生.结论:熟悉掌握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护理特点,密切结合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能加强手术的效果和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张丽敏;张艺;谭霞;钟勇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肠梗阻38例手术治疗分析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在外科临床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本文就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因急性肠梗阻收治人院并行手术治疗的38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卢良声;庄永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肝移植术后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率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率的变化及其在感染监测和判断临床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65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非感染组、感染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比较两组间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的差别.同时按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分布将患者分为HLA-DR≥40%(A组)、21%~39%(B组)、HLA-DR≤20%(C组),比较3组间临床预后的差别.结果:感染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为(25.6±9.2)%,比非感染组的(61.3±18.2)%明显减少(P<0.05).B、C两组在ICU停留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与A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以C组延长更为显著(P<0.01),B、C两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A、B、C 3组在感染率和病死率之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是监测肝移植术后感染及判断临床预后的良好指标,特别是针对高危或可疑感染的术后患者,动态的CD14+单核细胞HLA-DR监测对病情判断和治疗调整均有指导意义.

    作者:文强;苏磊;刘志锋;邱俊铭;郭振辉;霍枫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辅助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124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观察组63例在行子宫肌瘤剔除前先行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然后行子宫肌瘤挖出术,对照组61例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4.20±22.78)mL,对照组为(95.52±25.82)mL;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5.08±10.65)min,对照组为(62.70±12.5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1);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发热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腹痛的病例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随访两组月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可减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时的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快,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蒋本贵;张春玉;张伟峰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并发食管-气管瘘1例

    患者女,40岁,以面部红斑、四肢皮疹发病7年,加重并反复发热、体温40℃,伴咳嗽、咳痰,有时刺激性呛咳,在外院求治2个月,用过多种抗生素如先锋霉素、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等均无效,病情渐重,尿少,精神极差,胸闷气短,不能平卧.

    作者:史战国;余月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丙型肝炎相关自身抗体和血清ASR/ALT比值对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目的: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探讨两者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预测丙肝后肝硬化的一致性.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并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应用Kappa评价方法,对丙肝相关自身抗体和AST/ALT比值预测肝硬化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诊断一致性分析.结果:丙肝相关自身抗体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诊断丙肝后肝硬化的敏感性为59.3%、特异性为90.3%、准确性为78.3%;血清ADT/ALT比值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具有极好一致性,其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为81.4%、特异性为93.5%、准确性为88.8%.结论:丙肝相关自身抗体和血清AST/ALT比值测定有助于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少敏;陈杰;陈早立;胡小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藻酸盐印模材在固定修复体试戴中的应用

    修复体经技术室完成后在患者口内戴入,检查其是否符合各种对修复体的质量和设计要求即为试戴.固定类修复体在试戴过程中先要解决的是就位问题.也就是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就位障碍点的查找及消除.本人试用藻酸盐印模材内衬来显示固定修复体试戴时的就位障碍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在介绍如下.

    作者:倪建强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手术切除治疗四肢传染性软疣48例

    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我们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四肢传染性软疣48例,全部病例未见复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长街;曾凡杰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