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松波;陈清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促进胃动力、抑制胃酸分泌的西药吗丁啉、法莫替丁配合中药柴芍术苓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38例,以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临床治愈18例,有效1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有效病例经6个月随访,复发2例,复发率为5.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并可降低复发率.
作者:吴艳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对比2种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全身麻醉下妇科腔镜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妇科100例行择期腔镜手术的患者并分为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给A组患者静脉注射4mg昂丹司琼,给B组患者静脉注射2mg托烷司琼.记录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情况,例如手术持续时间、给药至第一次发生恶心或呕吐的时间,两组出现恶心、呕吐的人数.结果:术后24h内昂丹司琼和托烷司琼完全抑制PONV的有效率分别为72.0%和70.0%,术后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8.0%和22.0%,术后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2.0%和14.0%.完全抑制PONV的有效率、术后恶心发生率及术后呕吐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首次出现恶心或呕吐的时间B组明显长于A组(P<0.05).术后24h内均未观察到与抗呕吐药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或托烷司琼2mg均能有效预防PONV1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黄俊伟;伍淑韫;关柏锐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具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子女的胰岛素抵抗及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具有不同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子女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父母一方患高血压的30例为单亲组;父母双方均患高血压的30例为双亲组;选择父母双方均无高血压的30例为对照组.受试者空腹抽肘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放免法测定空腹胰岛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双亲组、单亲组研究对象胰岛素抵抗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双亲组胰岛素抵抗水平较单亲组高,(P<0.01).双亲组、单亲组血清脂联素较对照组低(P<0.01),同时双亲组较单亲组低(P<0.05).双亲组、单亲组胰岛素抵抗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Spearman负相关.结论:具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子女,在未发生高血压之前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和低脂联素血症.这可能是高血压发生的原因,而不是高血压的后果.提示具有胰岛素抵抗与低脂联素血症的健康子女将来更易患高血压,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常瑜;王修卫;杨忠玺;傅增泮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稀释液不同的稀释倍数对高值血清肌酸激酶(CK)稀释后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对线性范围内的高值血清CK用不同稀释液(蒸馏水、生理盐水、灭活血清、已知CK值的正常血清)不同的稀释倍数(稀释倍数为1∶2、1∶3、1∶4)进行稀释后检测.结果:用4种不同稀释液对高值血清CK稀释后检测结果较原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稀释不同倍数后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灭活血清和已知CK值的正常血清稀释不同倍数后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比较容易获得的4种稀释液直接作为高值血清CK的稀释液均不是理想的,其中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作为稀释液随着稀释倍数的改变,所测得值没有规律可循,不能作为高值血清CK的稀释液使用.灭活血清和已知CK值的正常血清作为稀释液随着稀释倍数的改变,其所测得值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稀释后所测值为原值的1.09倍左右),能作为日常用来稀释高值血清CK的稀释液使用.
作者:刘成忠;肖传宇;侯文华;谢强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假手术组(Cs组)、正常I/R组(CI/R组)、正常I/R+NAC组(CN组)、糖尿病假手术组(Ds组)、糖尿病I/R组(DI/R组)、糖尿病I/R+NAC组(DN组),每组12只,共72只.检测各组心肌梗死范围(IS/AAR)、HI-1α和HO-1 mRNA表达.结果:Cs组检测不到HIF-1α和HO-1 mRNA表达,Ds组检测到少量HIF-1α和HO-1 mRNA表达;DI/R组HIF-1α和HO-1 mRNA表达低于CI/R组(P<0.05),IS/AAR大于CI/R组(P<0.05);DN组HIF-1α和HO-1 mRNA表达高于DI/R组,但低于CN组(P<0.05);IS/AAR小于DI/RR组,但大于CN组(P<0.05).结论:NAC可部分恢复糖尿病大鼠心肌I/R后HIF-1α和HO-1 mRNA表达,减小心梗面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利;杨艳;姚尚龙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了解长期应用强的松所致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我院收治的26例长期应用强的松所致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长期应用强的松所致病理性骨折患者发病年龄17~82岁,平均(49.4±21.2)岁,女性多见,男性患者常合并长期吸烟饮酒史,平均应用强的松时间3~45个月,平均(12.2±5.8)个月,发病见于强的松平均每天用量大于7.5 mg的病例,骨折部位以椎骨多见,患者多无规律预防用药史.结论:长期应用强的松所致病理性骨折在临床多见,应予重视.
作者:叶伟龙;招卫乾;张文广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绿脓杆菌所导致的烧伤创面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u)大鼠肺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80只SPF级SD大鼠完全随机地分为创面脓毒症组和对照组两组.于创面接种绿脓杆菌或生理盐水0、2、12、24和48 h处死后,计数创面组织细菌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行损伤评分,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计量凋亡指数(AI),分析组织细菌量与凋亡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肺组织病理观察及损伤评分显示创面脓毒症组损伤改变明显重于同时间对照组.TUNEL法检测发现创面脓毒症组AI明显高于同时间对照组AI,且在24 h AI高.组织细菌量与AI相关性分析显示,组织细菌量在0~24 h与AJ呈正线性相关.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在脓毒症ALI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彭程;贺全勇;彭浩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0例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除了常规降颅压,控制血压,防治并发症,支持对症治疗以外,均给予机械通气.观察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呼吸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机械通气对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预后的影响.结果:20例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机械通气治疗24 h后各项指标包括R、血pH、PaO2、PaCO2、SaO2与机械通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其中好转出院14例(70%),自动出院4例(20%),死亡2例(10%).结论: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早期行机械通气可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生存率.
作者:朱刚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观察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2例上腔静脉综合征行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方式和特点.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均未见早期血管堵塞、支架移位等临床并发症发生.结论:熟悉掌握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护理特点,密切结合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能加强手术的效果和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张丽敏;张艺;谭霞;钟勇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输血前交叉配血是保障安全输血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日常工作中,有时会碰到交叉配血有困难的时候,现将我中心2002-2008年所遇到的96例疑难配血回顾性分析如下,供同行参考.
作者:涂源泉;郭萍;何跃;朱祥明;苏品璨;陈璐;赵杨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群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因此积极治疗老年人的血脂异常对心血管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次全国血脂调查结果公布使人们对血脂控制情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调脂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顾华丽;秦明照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骨髓抑制与远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接受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方案全身联合化疗至少3周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了解化疗期间出现的骨髓抑制对远期疗效的预测作用.结果:0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99 d,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81 d,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65 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骨髓抑制组(G 1-4)和无骨髓抑制组(G 0)比较,中位生存时间(558 d vs 299 d)、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对于进展期胃癌,化疗过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抑制与远期生存时间的延长明显相关,而未出现中性粒细胞抑制可能提示药物剂量的不足.
作者:陈志刚;邹征云;朱梅;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合并慢性肾脏病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慢性肾脏病的孕妇资料,按1∶2配对发生或未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例共72例.比较孕前、妊娠早期、中期及怀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的临床指标,筛选有意义的指标并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孕前蛋白尿>0.5 g/24 h、妊娠中期平均动脉压升高以及妊娠20周后血尿酸增加是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指标.结论:孕前蛋白尿、妊娠中期平均动脉压和怀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的血尿酸水平有助于诊断.
作者:钟清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银翘清心汤为主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以西药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加用银翘清心汤(由苦参、丹参、玄参、赤芍、炙甘草、麦冬、薤白、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川芎、大青叶等组成)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综合疗效及主要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等.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2.5%、90.6%,对照组分别为43.3%、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心悸、胸闷或胸痛、气短、乏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除乏力外,中西医结合组其他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明显改善心悸、胸闷或胸痛、气短等主要症状,而且无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
作者:何汉钦;林锐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在外科临床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本文就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因急性肠梗阻收治人院并行手术治疗的38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卢良声;庄永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七氟烷与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检术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择期行无痛宫腔镜检术患者,均分为两组,S组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组(丙泊酚诱导后吸入七氟烷),R组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丙泊酚诱导后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严密监测并记录围术期患者的心率、平均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总时间、术毕苏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术毕10 min镇静遗忘效果、患者满意度、心血管用药情况以及术毕1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种麻醉方法均取得满意麻醉效果,S组相比之下麻醉更加平稳,苏醒更快更彻底.结论:丙泊酚-七氟烷复合麻醉更适合应用于宫腔镜检术.
作者:王创业;余奇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率的变化及其在感染监测和判断临床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65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非感染组、感染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比较两组间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的差别.同时按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分布将患者分为HLA-DR≥40%(A组)、21%~39%(B组)、HLA-DR≤20%(C组),比较3组间临床预后的差别.结果:感染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为(25.6±9.2)%,比非感染组的(61.3±18.2)%明显减少(P<0.05).B、C两组在ICU停留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与A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以C组延长更为显著(P<0.01),B、C两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A、B、C 3组在感染率和病死率之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是监测肝移植术后感染及判断临床预后的良好指标,特别是针对高危或可疑感染的术后患者,动态的CD14+单核细胞HLA-DR监测对病情判断和治疗调整均有指导意义.
作者:文强;苏磊;刘志锋;邱俊铭;郭振辉;霍枫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骨泥移植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0月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结合患者自体骨泥移植治疗的6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手术资料、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功能恢复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经4~36个月随访,69例骨折均临床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参照黄公怡等评定标准,优45例,良19例.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具有适应范围广、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等特点,结合自体骨泥移植对于防止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张生玉;郭洪章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与术中病理分型的关系,为腰椎间盘后路手术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3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病例选择条件:均为下腰椎单节段突出,侧突型,不伴有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随访7~15年,平均9.6年.根据术中所见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形态及纤维环破损大小,将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四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术后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椎间盘髓核突出较大,纤维环破损较小者,术后疗效佳,复发率低,髓核突出较小或纤维环破损大者,术后疗效差,复发率高.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与术中病理分型有密切的联系.必须严格遵守手术的适应症.对临床症状较轻、间盘突出较小且突出物基底较宽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开放式手术.椎间盘突出摘除术中除应注意保持脊柱骨性结构的稳定性,还应尽量避免过多地破坏椎间盘纤维环的完整性.
作者:陆晓生;彭昊;凌尚准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肠道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SAP患者21例为SAP组,1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各组患者入ICU时行APACHEⅡ、Marshall及肠功能评分.收集患者入ICU后3 d内的血、痰、尿、引流物标本行细菌学检查.检测入ICU时血清PCT及D-乳酸浓度,同时对PCT与肠功能评分、D-乳酸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评价PCT对SAP合并肠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SAP组入ICU的3 d内仅2例合并细菌感染.SAP组APACHE Ⅱ、Marshall及肠功能评分、D-乳酸及PCT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均P<0.01).PCT与D-乳酸、肠功能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PCT≥2.25ng/LE时预测SAP合并肠功能障碍的价值好.结论:SAP早期血清PCT即升高,PCT升高与肠道功能障碍(渗透性增加)密切相关.
作者:蔡敏捷;赖添顺;郭振辉;唐柚青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