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稀释液对高值血清肌酸激酶稀释测定的影响

刘成忠;肖传宇;侯文华;谢强

关键词:肌酸激酶, 稀释液, 稀释倍数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稀释液不同的稀释倍数对高值血清肌酸激酶(CK)稀释后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对线性范围内的高值血清CK用不同稀释液(蒸馏水、生理盐水、灭活血清、已知CK值的正常血清)不同的稀释倍数(稀释倍数为1∶2、1∶3、1∶4)进行稀释后检测.结果:用4种不同稀释液对高值血清CK稀释后检测结果较原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稀释不同倍数后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灭活血清和已知CK值的正常血清稀释不同倍数后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比较容易获得的4种稀释液直接作为高值血清CK的稀释液均不是理想的,其中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作为稀释液随着稀释倍数的改变,所测得值没有规律可循,不能作为高值血清CK的稀释液使用.灭活血清和已知CK值的正常血清作为稀释液随着稀释倍数的改变,其所测得值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稀释后所测值为原值的1.09倍左右),能作为日常用来稀释高值血清CK的稀释液使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脑利钠肽与心房颤动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脑利钠肽(BNP)水平,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脑利钠肽如何通过对左心房的影响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发挥作用.方法:测定39例持续性心房颤动、3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血清ACE、B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大小,观察ACE和BNP对房颤的影响.结果: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持续性房颤组较对照组ACE和BNP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ACE及BNP虽有增加的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显示ACE及BNP与左心房内径大小显著相关.结论:ACE与BNP可能通过左心房结构重构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平安;刘震;李韶南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慢性肾脏病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合并慢性肾脏病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慢性肾脏病的孕妇资料,按1∶2配对发生或未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例共72例.比较孕前、妊娠早期、中期及怀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的临床指标,筛选有意义的指标并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孕前蛋白尿>0.5 g/24 h、妊娠中期平均动脉压升高以及妊娠20周后血尿酸增加是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指标.结论:孕前蛋白尿、妊娠中期平均动脉压和怀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的血尿酸水平有助于诊断.

    作者:钟清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丙型肝炎相关自身抗体和血清ASR/ALT比值对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目的: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探讨两者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预测丙肝后肝硬化的一致性.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并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应用Kappa评价方法,对丙肝相关自身抗体和AST/ALT比值预测肝硬化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诊断一致性分析.结果:丙肝相关自身抗体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诊断丙肝后肝硬化的敏感性为59.3%、特异性为90.3%、准确性为78.3%;血清ADT/ALT比值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具有极好一致性,其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为81.4%、特异性为93.5%、准确性为88.8%.结论:丙肝相关自身抗体和血清AST/ALT比值测定有助于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少敏;陈杰;陈早立;胡小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降钙素原与肠道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肠道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SAP患者21例为SAP组,1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各组患者入ICU时行APACHEⅡ、Marshall及肠功能评分.收集患者入ICU后3 d内的血、痰、尿、引流物标本行细菌学检查.检测入ICU时血清PCT及D-乳酸浓度,同时对PCT与肠功能评分、D-乳酸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评价PCT对SAP合并肠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SAP组入ICU的3 d内仅2例合并细菌感染.SAP组APACHE Ⅱ、Marshall及肠功能评分、D-乳酸及PCT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均P<0.01).PCT与D-乳酸、肠功能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PCT≥2.25ng/LE时预测SAP合并肠功能障碍的价值好.结论:SAP早期血清PCT即升高,PCT升高与肠道功能障碍(渗透性增加)密切相关.

    作者:蔡敏捷;赖添顺;郭振辉;唐柚青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长期应用强的松所致病理性骨折26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长期应用强的松所致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我院收治的26例长期应用强的松所致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长期应用强的松所致病理性骨折患者发病年龄17~82岁,平均(49.4±21.2)岁,女性多见,男性患者常合并长期吸烟饮酒史,平均应用强的松时间3~45个月,平均(12.2±5.8)个月,发病见于强的松平均每天用量大于7.5 mg的病例,骨折部位以椎骨多见,患者多无规律预防用药史.结论:长期应用强的松所致病理性骨折在临床多见,应予重视.

    作者:叶伟龙;招卫乾;张文广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脉斑块炎症反应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5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患者纳入冠心痛(CHD)组,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7例,时照组30例为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者.所有对象造影前采集血标本以检测Lp-PLA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1)冠心病组血浆Lp-PLA2、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1).(2)AMI组与UAP组血Lp-PLA2、hs-CR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均高于SAP组(P<0.05);多支血管病变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双支和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P<0.05).(3)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血浆Lp-PLA2水平与hs-CRP、Gensini积分水平呈显著相关(r=0.638,P<0.01;r=0.626,P<0.05).结论:血浆Lp-PLA2水平能反映冠脉炎症活动性状况,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作者:李海云;高大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上消化道手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上消化道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并与其他营养支持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通过对我院近3年间共132例上消化道术后患者按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根据术后测定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指标,体重、肝转氨酶指标,淋巴细胞分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明确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否安全且较肠外营养具有优势.结果:通过对共132例术后患者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分析证实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术后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缩短术后康复周期,并发症发生率较肠外营养支持途径明显减低.结论:上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的、安全的,有助于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改善,相对于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更加符合人体生理,有利于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减少了术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降低了术后肝功能异常等肠外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喜贵;胡杰亮;李发平;张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老年血脂异常患者的调脂治疗现状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群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因此积极治疗老年人的血脂异常对心血管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次全国血脂调查结果公布使人们对血脂控制情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调脂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顾华丽;秦明照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巧用50 mL针筒作引流装置

    新生儿使用的5号胃管的接口小,不能连接一次性引流袋,只能接注射器,胃管需持续引流,护士常要定期抽吸.我科用50 mL针筒设制了简易引流装置,便于连接小儿管接口,且引流效果好,现将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郑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

    目的:总结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方法:68例患者均在手术中由手术医生留置一条鼻肠管,手术后12 h即开始从鼻肠管泵入肠内营养液,肠内营养液滴入量由每天500 mL逐渐增至每天1500 mL,滴入速度由20~30 mL/h开始,后每12~24 h增加15~25 mL,维持5~7 d.结果:68例患者其中21例术后36 h内恢复肛门排气,26例术后36~48 h有肛门排气,其余的肛门排气均在72 h内.66例治愈,术后9~11 d出院.1例发生吻合口瘘,经暂停肠内营养,情况稳定后再继续管饲,1个月后痊愈出院.1例发生严重腹泻,经用肠道解痉药及收敛药及更换营养液后13 d出院.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能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并能降低经济负担.

    作者:谭瑞香;刘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系统在Hb-F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ebia Capillarys 2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系统在Hb-F含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法国Sebia公司Capillarys 2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系统及相应配套试剂,在9.8 kV电压、pH 9.4的缓冲液条件下,在8条并联的石英毛细管内进行血红蛋白电泳,用415 μm波长直接检测Hb-F的含量.同时采用Hb-F碱变性试验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同一标本进行Hb-F含量测定,比较3种方法对Hb-F含量的检测结果.结果: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和Hb-F碱变性试验、琼脂糖凝胶电泳同步检测100例临床标本,Hb-F在正常范围(≤3.0%)时琼脂糖凝胶电泳无法与HbA带区分,毛细管区带电泳和Hb-F碱变性试验检测结果基本一致.Hb-F轻度增高(>3.0%)和显著增高时,3种方法所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系统能直接检测Hb-F含量,可替代Hb-F碱变性试验用于Hb-F异常时对地中海贫血的综合分析,为地中海贫血的筛查提供直接依据.

    作者:陈星;卢业成;初德强;郑师陵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骨髓抑制与生存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骨髓抑制与远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接受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方案全身联合化疗至少3周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了解化疗期间出现的骨髓抑制对远期疗效的预测作用.结果:0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99 d,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81 d,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65 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骨髓抑制组(G 1-4)和无骨髓抑制组(G 0)比较,中位生存时间(558 d vs 299 d)、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对于进展期胃癌,化疗过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抑制与远期生存时间的延长明显相关,而未出现中性粒细胞抑制可能提示药物剂量的不足.

    作者:陈志刚;邹征云;朱梅;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胃肠起搏器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效果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资料表明,因FD就诊的患者占消化专科门诊20%~40%,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发现FD与胃电活动异常有关,临床常用药物疗效欠佳,我科2006年12月开始将胃肠起搏器应用于FD患者的治疗中,观察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子宫捆绑术在防治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中的价值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时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探讨子宫捆绑术在防治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期间的所有剖宫产术中行改良的子宫捆绑术防治子宫收缩乏力的病例临床资料.结果: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产妇总数7256例,产后出血557例,占7.67%,剖宫产3824例,行子宫捆绑术28例,无一例子宫全切.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高达82.14%(23/28),其主要原因是子宫过度膨胀、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及子宫自身因素.剖宫产时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经药物加强宫缩、按摩子宫等措施效果不显著,出血多甚至危及产妇生命时,宜即行子宫捆绑术强制收缩子宫,压迫血窦而减少出血,从而避免子宫切除,保留生育能力.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积极处理子宫收缩乏力是防治产后出血的基本方法,加强产检能预防妊娠并发症而减少产后出血.子宫捆绑术不失为剖宫产时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积极防治措施,操作简便、安全,尤其适合无抢救条件的基层医院.

    作者:江燕萍;文政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P7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P7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2例大肠癌组织标本,腺瘤10例,淋巴结转移灶34例,肝转移灶16例,癌旁正常组织10例,通过免疫组化PV-9000通用型二步法检测P73在上述标本中的表达,分析P73在原发灶,转移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P7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在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淋巴结转移灶阳性表达率为71%,肝转移灶阳性表达率为75%,P73在原发灶与腺瘤、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P73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结肠癌的Dukes分期及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关,而与肿瘤的大小、年龄、性别、组织分型、肿瘤部位、病理分型无关.结论:P73的高表达参与大肠癌的形成、发展、侵袭和转移有关.P73有可能作为大肠癌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邹德龄;王锡山;陈洪生;林树森;尤琦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大鼠PDLLA/NGF套管模型与外周神经挤压再生模型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比较研究

    目的:建立大鼠PDLLA/NGF(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套管模型和大鼠外周神经自体神经移植神经再生模型,观察对比各模型神经恢复过程中机械痛觉超敏的变化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改变,探讨两种神经再生模型中神经再生与神经性疼痛的联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A组为坐骨神经挤压模型组;B组为PDUA/NGF套管修复模型组,C组假手术组.分别制成模型后,术后18 d起检测机械刺激阈值及c-Fos表达计数.结果:A、B组各项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c-fos表达阳性细胞计数及机械痛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模型再生神经生长进入去神经支配区域时,均出现支配区域的痛觉超敏和疼痛相关行为,神经性疼痛的发生时间、强度以及恢复均有不同,并和神经再生情况相关,提示神经性疼痛是评估神经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的参数.

    作者:邬明;唐忠志;陈谦;程青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桡骨小头骨折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疗效分析

    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多以桡骨小头切除及克氏针固定或人工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来治疗.2004-2006年.我院对收治的18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潘进;张锦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肝硬化患者单核细胞体积及浆核比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硬化过程中单核细胞体积(MOV)、浆核比(MO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Gen.S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体积、高频传导、激光散射技术,测定122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其中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40例、B级45例、C级37例)及109例健康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白细胞(WBC)总数和MOV、MOC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患者WBC和MOC明显降低(P<0.01),MOV、MOV-SD及MOC-SD明显增大(P<0.01).与Child-Pugh A级比较,Child-Pugh B 级和C级的MOV、MOV-SD、MOC-SD均明显增大,MOC明显降低(P<0.05或P<0.01).Child-Pugh B级和C级间各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肝硬化过程中MOV及MOC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变化的幅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检测MOV及MOC的相关参数,对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吕美艳;王明山;周武;金艳慧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转化生长因子α与肺纤维化关系研究进展

    1980年被正式命名的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是由5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与表皮生长因子(EGF)共用EGF受体(EGFR),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家族一员.TGF-α广泛分布于肿瘤细胞、转化细胞、胚胎组织中,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亦有着重要作用.其受体分子靶向药物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能否有益于肺纤维化的治疗值得关注.

    作者:李伟峰;李理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股-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在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股-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在治疗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与传统手术的优缺点.方法:对照1995年2月至2000年7月我科行股动脉单纯修补或病灶清创,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11例患者及2000年8月至2008年9月我科行病灶清创,Ⅰ期或Ⅱ期肌瓣转移修复,股-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24例患者的愈后.结果:在2000年8月以后行股-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肌瓣转移术后患者中,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下肢截肢、间歇性跛行等并发症.而之前以病灶清创,股动脉单纯修补或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的1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5例,发生率为45.5%.余6例患者后下肢缺血而截肢2例,发生例为18.1%,另2例发生间歇性跛行,发生率为18.1%.结论:在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手术方法中,股-股动脉经非感染区人造血管旁路术较传统手术方法有较大优势.

    作者:邓健;匡斌;邓国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