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型肝炎相关自身抗体和血清ASR/ALT比值对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王少敏;陈杰;陈早立;胡小平

关键词:肝炎, 丙型, 慢性, 肝硬化, 自身抗体, AST/ALT比值, Kappa评价
摘要:目的: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探讨两者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预测丙肝后肝硬化的一致性.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并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应用Kappa评价方法,对丙肝相关自身抗体和AST/ALT比值预测肝硬化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诊断一致性分析.结果:丙肝相关自身抗体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诊断丙肝后肝硬化的敏感性为59.3%、特异性为90.3%、准确性为78.3%;血清ADT/ALT比值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具有极好一致性,其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为81.4%、特异性为93.5%、准确性为88.8%.结论:丙肝相关自身抗体和血清AST/ALT比值测定有助于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巧用50 mL针筒作引流装置

    新生儿使用的5号胃管的接口小,不能连接一次性引流袋,只能接注射器,胃管需持续引流,护士常要定期抽吸.我科用50 mL针筒设制了简易引流装置,便于连接小儿管接口,且引流效果好,现将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郑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氯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Ca2+变化的影响

    目的:从细胞凋亡和细胞内钙调节的角度探讨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阻断剂--氯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机制.方法: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造心衰模型,分为心衰组与治疗组,治疗组给予氯沙坦干预.同期选择8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检测血清中CPK、CK-MB及LDH的含量.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组织匀浆中Ca2+的变化.结果:心衰组与治疗组相比,心肌细胞损伤明显,并可见凋亡小体.心肌组织中CPK、CK-MB和LDH活力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心肌组织中的Ca2+含量升高(P<0.01):治疗组与心衰组相比Ca2=显著降低(P<0.01).结论:心力衰竭过程中发生了心肌细胞凋亡,氯沙坦可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使心肌超微结构受损减轻,心肌酶外漏减少.心衰时心肌组织匀浆中Ca2+增加,可能是肌浆网钙泵活性受损.氯沙坦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及Ca2+超载有积极逆转心肌受损,改善心衰进程作用.

    作者:邱红;朱红枫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大鼠PDLLA/NGF套管模型与外周神经挤压再生模型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比较研究

    目的:建立大鼠PDLLA/NGF(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套管模型和大鼠外周神经自体神经移植神经再生模型,观察对比各模型神经恢复过程中机械痛觉超敏的变化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改变,探讨两种神经再生模型中神经再生与神经性疼痛的联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A组为坐骨神经挤压模型组;B组为PDUA/NGF套管修复模型组,C组假手术组.分别制成模型后,术后18 d起检测机械刺激阈值及c-Fos表达计数.结果:A、B组各项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c-fos表达阳性细胞计数及机械痛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模型再生神经生长进入去神经支配区域时,均出现支配区域的痛觉超敏和疼痛相关行为,神经性疼痛的发生时间、强度以及恢复均有不同,并和神经再生情况相关,提示神经性疼痛是评估神经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的参数.

    作者:邬明;唐忠志;陈谦;程青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胃肠起搏器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效果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资料表明,因FD就诊的患者占消化专科门诊20%~40%,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发现FD与胃电活动异常有关,临床常用药物疗效欠佳,我科2006年12月开始将胃肠起搏器应用于FD患者的治疗中,观察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产后出血4例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效果.方法:采用积极补充血容量,尽早查找产后出血的原因针对病因及时处理,按摩子宫,宫缩剂止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促子宫收缩,剥离取出粘连胎盘及宫腔填纱止血等常规方法治疗,因HIV感染孕产妇免疫力下降应用联合广谱抗生素预防机会性感染.同时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严格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防范职业暴露.结果:4例HIV感染孕产妇(2例严重产后出血)全部抢救成功,无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治愈出院,医务人员无职业暴露发生.结论:应用常规的产后出血治疗方法对HIV感染孕产妇产后出血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因HIV感染孕产妇免疫力下降应予联合广谱抗生素预防机会性感染.工作中严格执行普遍性防护原则,可把职业暴露的发生降到低程度.

    作者:庞俊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广州市某城区社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广州市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向广州市某城区2所小学高年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对1200名学生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有效应答率为92.5%.调查表明,出现身体不适时,只有37.1%的居民表示首先会选择就诊,55.8%表示首先采用自行处理的方法,此外还有7.1%的居民表示一般不予理会(男性9.7%,女性4.9%).不就诊者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能自我解决(35.5%)或问题不严重(32.9%),此外的原因还有医疗费用高(14.7%)、家庭经济困难(9.2%)、不方便(6.5%)和路途远(1.2%).在对就诊医院的选择方面,有86.2%居民愿意选择中大型医院,选择社区医院或小诊所的仅为13.8%.家庭收入对居民对就诊医院的选择有影响.调查者中有14.3%表示从来没有体检过,其中男性16.6%,女性12.4%.结论:广州市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不足,尤其是低收入者以及男性人群.

    作者:陈敏敏;林锦彦;林彬彬;李贵喜;陈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降钙素原与肠道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肠道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SAP患者21例为SAP组,1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各组患者入ICU时行APACHEⅡ、Marshall及肠功能评分.收集患者入ICU后3 d内的血、痰、尿、引流物标本行细菌学检查.检测入ICU时血清PCT及D-乳酸浓度,同时对PCT与肠功能评分、D-乳酸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评价PCT对SAP合并肠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SAP组入ICU的3 d内仅2例合并细菌感染.SAP组APACHE Ⅱ、Marshall及肠功能评分、D-乳酸及PCT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均P<0.01).PCT与D-乳酸、肠功能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PCT≥2.25ng/LE时预测SAP合并肠功能障碍的价值好.结论:SAP早期血清PCT即升高,PCT升高与肠道功能障碍(渗透性增加)密切相关.

    作者:蔡敏捷;赖添顺;郭振辉;唐柚青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院内会诊气管切开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院内会诊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我科院内会诊行气管切开病例386例,出现并发症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出血9例,其中原发性出血7例;致死性出血2例.皮下气肿3例.脱管4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时机,操作熟练的气管切开技术是减少其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马季青;万保罗;刘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变化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53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Hcy水平,以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1例和脑梗死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结果: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Hcy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与脑梗死组无明显差异.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无斑块形成组,而与脑梗死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和发展进程有重要关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预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

    作者:杨秀蓉;李国雄;刘志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上消化道手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上消化道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并与其他营养支持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通过对我院近3年间共132例上消化道术后患者按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根据术后测定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指标,体重、肝转氨酶指标,淋巴细胞分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明确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否安全且较肠外营养具有优势.结果:通过对共132例术后患者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分析证实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术后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缩短术后康复周期,并发症发生率较肠外营养支持途径明显减低.结论:上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的、安全的,有助于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改善,相对于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更加符合人体生理,有利于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减少了术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降低了术后肝功能异常等肠外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喜贵;胡杰亮;李发平;张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中药熏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跟腱挛缩症43例

    目的:通过观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跟腱挛缩的疗效,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对跟腱挛缩症的治愈率.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采用中药熏蒸配合康复训练对43例跟腱挛缩患者进行治疗,治疗2-6个疗程,每个疗程10 d,平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随诊5个月~1年,平均为8个月,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体优良率90.7%.结论:中药熏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跟腱挛缩安全可靠,愈后复发率低,疗效较满意.

    作者:宋小青;叶佐荣;陈丹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胆道镜技术在胆道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8年12月,将胆道镜技术应用于627例胆道结石患者的术中、术后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谭黄业;樊献军;张力峰;韦小波;肖咏梅;李凌雯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自杀行为的神经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现状

    自杀(WHO,2004)是指自发完成的、故意的行动后果,行为者本人完全了解或期望这一行动的致死性后果.据WHO统计,2000年全球有将近100万人自杀,在任何一个国家自杀都是十大死因之一[1].自杀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是心理、社会和生物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另一角度,自杀也可以认为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遗传一环境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2].

    作者:刘贵浩;郭丽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CT测量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容积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内脏脂肪容积和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内脏脂肪容积,分为非内脏肥胖组和内脏肥胖组,均采用CT在L4-5水平扫描,进行皮下及内脏脂肪容积测定;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测定相关的人体指标、空腹血生化检查.结果:肥胖组内脏脂肪容积平均值为132.10 cm2,非肥胖组内脏脂肪容积平均值为72.32 cm2:内脏肥胖组比非肥胖组甘油三酯水平增高;内脏肥胖组IR平均值为2.60,非肥胖组IR平均值为1.22,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其中内脏脂肪是IR的大影响因素.结论:内脏脂肪容积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影响因子.

    作者:步军;张扬;陈辉;梁治平;黄结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精子质量与形态学分析及其关系

    目的:探讨精子质量与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关系.方法:248份精液标本按WHO标准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应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分析精子密度、活力、活率以及动态参数:采用WHO推荐的DiffQuik快速染色方法对精子形态进行染色;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8份精子质量分析中,精子活力不足占74.6%,精子活力正常占25.4%,少精症占5.6%,少弱精症占4.8%,正常精液占24.6%;248份精子形态学分析中,形态正常精液占73.4%,畸形精子症占26.6%.精子活力和活率与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呈显著性正相关(r=0.52,r=0.53,P<0.01);各运动参数和精子密度也与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精子活力正常组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明显高于精子活力低下组(P<0.01).结论:精子活力不足和畸形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精子形态与精子活力、活率、密度和运动参数有密切关系,精子质量和形态学分析在临床男性不育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其赵;陈思梅;冯春琼;邹亚光;孙德华;李铁求;李飞;毛向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胸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临床护理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讨结核性脓胸患者胸腔内注药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49例结核性脓胸患者行胸内注药治疗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措施及转归情况.结果:49例结核性脓胸患者胸内注药治疗后好转出院46例,达93.9%.讨论:结核性脓胸患者在全身综合治疗下应及时进行胸内局部注药治疗和引流,促进痊愈.护理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转归.

    作者:曾华志;叶敏涛;刘洪涛;江慧慧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MRI测量肝体积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MRI对肝脏体积测量的准确度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MRI肝脏扫描,其中一组8例行原位肝移植术,一组22例,均为肝肿瘤,接受肝右叶切除术.在T2压脂序列上测量全肝或肝右叶体积,将结果与手术后水浸法得出的肝体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I测量全肝及肝右叶平均体积分别为(862.3±199.7)mL、(644.5±122.6)mL,水浸法测得全肝及肝右叶体积分别为(841.3.±156.3)mL、(621.7±115.2)mL.两种方法所测结果经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误差平均-8.49%~8.93%.结论:MRI可较准确地测量肝脏体积,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加胜;柏根基;祁付珍;李迎春;王家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肠缺血再灌注保护研究进展

    失血性休克后主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是组织器官有效血液灌注不足、微循环障碍,组织供氧剧减、组织细胞缺氧、代谢障碍.目前学者们认为主要的机制有:供氧不足、糖酵解加强;能量不足、钠泵失灵、钠水内流;局部酸中毒等,引起细胞膜、线粒体、溶酶体损伤及细胞凋亡.

    作者:朱玉霖;耿智隆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及局部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序贯应用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及局部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序贯应用效果.方法:80例眼科手术患者分为单纯局部浸润麻醉组(S组)和氯胺酮全身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序贯组(M组),比较入室时、局部浸润时、手术开始时及术后5、30、60、120 min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镇静评分(S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局部浸润时和手术开始时两组患者BP、HR较入室时升高(均P<0.01),且S组较M组高(P<0.05或P<0.01).术后各时间段两组BP较入室时均降低(均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组术后各时间段HR较入室时均升高(均P<0.01),且均高于同期的M组(P<0.05或P<0.01).M组术后各时间段HR较入室时均升高,但仅术后5 min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局部浸润时至术后120 min,M组SS评分较S组高,VAS评分较S组低(均P<0.01).不同时点SpO2、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静脉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后行局部浸润麻醉可有效减少注射局麻药时的疼痛反应,减少局部浸润阻滞时穿刺疼痛造成的干扰,有利于提高局部浸润阻滞质量、减轻术后疼痛,能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孙丽娜;于金玲;张成明;王森林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丙泊酚-七氟烷与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检术的麻醉比较

    目的:比较丙泊酚-七氟烷与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检术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择期行无痛宫腔镜检术患者,均分为两组,S组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组(丙泊酚诱导后吸入七氟烷),R组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丙泊酚诱导后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严密监测并记录围术期患者的心率、平均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总时间、术毕苏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术毕10 min镇静遗忘效果、患者满意度、心血管用药情况以及术毕1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种麻醉方法均取得满意麻醉效果,S组相比之下麻醉更加平稳,苏醒更快更彻底.结论:丙泊酚-七氟烷复合麻醉更适合应用于宫腔镜检术.

    作者:王创业;余奇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