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霖;耿智隆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上消化道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并与其他营养支持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通过对我院近3年间共132例上消化道术后患者按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根据术后测定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指标,体重、肝转氨酶指标,淋巴细胞分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明确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否安全且较肠外营养具有优势.结果:通过对共132例术后患者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分析证实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术后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缩短术后康复周期,并发症发生率较肠外营养支持途径明显减低.结论:上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的、安全的,有助于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改善,相对于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更加符合人体生理,有利于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减少了术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降低了术后肝功能异常等肠外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喜贵;胡杰亮;李发平;张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总结3例桥小脑角区脉络丛乳头状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几年来收治的3例桥小脑角区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资料.结果:本组3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疼,头昏,视力下降,行走不稳,患侧面部麻木,疼痛等;外科治疗达到肿瘤全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3例术后经MR复查,未见复发.结论:桥小脑角脉络丛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良好;可通过CT及MRI发现,依据病理检查明确,该肿瘤可能原发于第四脑室的脉络丛;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宋良山;陈志;朱刚;崔高宇;冯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RS-1型多系统电脑治疗仪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住院分娩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RS-1型多系统电脑治疗仪进行电脑子宫复旧治疗,对照组用人工宫底按摩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第三产程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和尿潴留、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产妇第三产程后2 h内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13.952 8,P<0.01),产后24 h出血量亦明显低于对照组(t=7.7600,P<0.01),产妇尿潴留和便秘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x2=5.765 8,P<0.05;x2=4.439 9,P<0.05).结论:RS-1型多系统电脑治疗仪可以明显减少产妇产后出血,减少产后尿潴留和便秘的发生,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家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再次抗青光眼术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的效果.抗青光眼术后复发高眼压19例(19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情况.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眼压平均为(16.6±3.4)mmHg,用药种类平均为(0.8±0.5)种,眼压控制成功率达84.62%(16眼),可见Ⅰ、Ⅱ型的功能性滤泡.视力维持不变.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能够有效控制眼压,并发症少,是抗青光眼术后复发高眼压患者再次手术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作者:陆华文;麦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效果.方法:采用积极补充血容量,尽早查找产后出血的原因针对病因及时处理,按摩子宫,宫缩剂止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促子宫收缩,剥离取出粘连胎盘及宫腔填纱止血等常规方法治疗,因HIV感染孕产妇免疫力下降应用联合广谱抗生素预防机会性感染.同时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严格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防范职业暴露.结果:4例HIV感染孕产妇(2例严重产后出血)全部抢救成功,无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治愈出院,医务人员无职业暴露发生.结论:应用常规的产后出血治疗方法对HIV感染孕产妇产后出血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因HIV感染孕产妇免疫力下降应予联合广谱抗生素预防机会性感染.工作中严格执行普遍性防护原则,可把职业暴露的发生降到低程度.
作者:庞俊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Sebia Capillarys 2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系统在Hb-F含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法国Sebia公司Capillarys 2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系统及相应配套试剂,在9.8 kV电压、pH 9.4的缓冲液条件下,在8条并联的石英毛细管内进行血红蛋白电泳,用415 μm波长直接检测Hb-F的含量.同时采用Hb-F碱变性试验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同一标本进行Hb-F含量测定,比较3种方法对Hb-F含量的检测结果.结果: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和Hb-F碱变性试验、琼脂糖凝胶电泳同步检测100例临床标本,Hb-F在正常范围(≤3.0%)时琼脂糖凝胶电泳无法与HbA带区分,毛细管区带电泳和Hb-F碱变性试验检测结果基本一致.Hb-F轻度增高(>3.0%)和显著增高时,3种方法所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系统能直接检测Hb-F含量,可替代Hb-F碱变性试验用于Hb-F异常时对地中海贫血的综合分析,为地中海贫血的筛查提供直接依据.
作者:陈星;卢业成;初德强;郑师陵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从细胞凋亡和细胞内钙调节的角度探讨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阻断剂--氯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机制.方法: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造心衰模型,分为心衰组与治疗组,治疗组给予氯沙坦干预.同期选择8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检测血清中CPK、CK-MB及LDH的含量.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组织匀浆中Ca2+的变化.结果:心衰组与治疗组相比,心肌细胞损伤明显,并可见凋亡小体.心肌组织中CPK、CK-MB和LDH活力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心肌组织中的Ca2+含量升高(P<0.01):治疗组与心衰组相比Ca2=显著降低(P<0.01).结论:心力衰竭过程中发生了心肌细胞凋亡,氯沙坦可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使心肌超微结构受损减轻,心肌酶外漏减少.心衰时心肌组织匀浆中Ca2+增加,可能是肌浆网钙泵活性受损.氯沙坦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及Ca2+超载有积极逆转心肌受损,改善心衰进程作用.
作者:邱红;朱红枫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围手术期近期出血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吻合口出血8例,残胃黏膜损伤出血3例.多发性溃疡残留溃疡再出血1例,胃恒动脉漏诊再出血2例.7例再手术治疗,3例经胃镜下止血,4例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出血多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引起.手术的探查认真和仔细操作是预防的重要手段,正确估计病情和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能有效提高成功率.
作者:林铁汉;林凯鸿;黄泽宝 刊期: 2009年第14期
1980年被正式命名的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是由5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与表皮生长因子(EGF)共用EGF受体(EGFR),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家族一员.TGF-α广泛分布于肿瘤细胞、转化细胞、胚胎组织中,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亦有着重要作用.其受体分子靶向药物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能否有益于肺纤维化的治疗值得关注.
作者:李伟峰;李理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颅脑囊实性肿物切除术中,准确的定位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可以获得的实时影像,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术中超声可对颅内囊实性肿物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判定边界,从而达到大限度切除肿瘤的目的[1],同时减少颅脑损伤.
作者:戴旭辉;余晓梅;苏曼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总结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方法:68例患者均在手术中由手术医生留置一条鼻肠管,手术后12 h即开始从鼻肠管泵入肠内营养液,肠内营养液滴入量由每天500 mL逐渐增至每天1500 mL,滴入速度由20~30 mL/h开始,后每12~24 h增加15~25 mL,维持5~7 d.结果:68例患者其中21例术后36 h内恢复肛门排气,26例术后36~48 h有肛门排气,其余的肛门排气均在72 h内.66例治愈,术后9~11 d出院.1例发生吻合口瘘,经暂停肠内营养,情况稳定后再继续管饲,1个月后痊愈出院.1例发生严重腹泻,经用肠道解痉药及收敛药及更换营养液后13 d出院.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能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并能降低经济负担.
作者:谭瑞香;刘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精子质量与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关系.方法:248份精液标本按WHO标准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应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分析精子密度、活力、活率以及动态参数:采用WHO推荐的DiffQuik快速染色方法对精子形态进行染色;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8份精子质量分析中,精子活力不足占74.6%,精子活力正常占25.4%,少精症占5.6%,少弱精症占4.8%,正常精液占24.6%;248份精子形态学分析中,形态正常精液占73.4%,畸形精子症占26.6%.精子活力和活率与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呈显著性正相关(r=0.52,r=0.53,P<0.01);各运动参数和精子密度也与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精子活力正常组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明显高于精子活力低下组(P<0.01).结论:精子活力不足和畸形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精子形态与精子活力、活率、密度和运动参数有密切关系,精子质量和形态学分析在临床男性不育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其赵;陈思梅;冯春琼;邹亚光;孙德华;李铁求;李飞;毛向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与价格关系.方法:将60例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0 mL+5%葡萄糖溶液250 mL,1次/d,静滴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为76.7%(P<0.05),且治疗组退热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提高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治疗效果,并能节约治疗费用.
作者:王虹;李兰英;关向群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辅助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124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观察组63例在行子宫肌瘤剔除前先行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然后行子宫肌瘤挖出术,对照组61例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4.20±22.78)mL,对照组为(95.52±25.82)mL;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5.08±10.65)min,对照组为(62.70±12.5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1);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发热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腹痛的病例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随访两组月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可减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时的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快,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蒋本贵;张春玉;张伟峰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促进胃动力、抑制胃酸分泌的西药吗丁啉、法莫替丁配合中药柴芍术苓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38例,以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临床治愈18例,有效1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有效病例经6个月随访,复发2例,复发率为5.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并可降低复发率.
作者:吴艳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总结32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经血管内途径,采用可脱性弹簧圈对32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行栓塞治疗:术后早期处理出血、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及有效的对症治疗.结果:成功栓塞32个动脉瘤,术后动脉瘤腔100%闭塞者21例,95%闭塞者9例,90%闭塞者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4例,死亡1例.术后26例随访3个月~2年无再出血.结论:对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采用微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治疗、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早期处理出血、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作者:李真保;徐善水;方兴根;沈恒升;许安定;潘先文;江晓春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8年12月,将胆道镜技术应用于627例胆道结石患者的术中、术后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谭黄业;樊献军;张力峰;韦小波;肖咏梅;李凌雯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七氟烷与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检术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择期行无痛宫腔镜检术患者,均分为两组,S组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组(丙泊酚诱导后吸入七氟烷),R组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丙泊酚诱导后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严密监测并记录围术期患者的心率、平均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总时间、术毕苏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术毕10 min镇静遗忘效果、患者满意度、心血管用药情况以及术毕1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种麻醉方法均取得满意麻醉效果,S组相比之下麻醉更加平稳,苏醒更快更彻底.结论:丙泊酚-七氟烷复合麻醉更适合应用于宫腔镜检术.
作者:王创业;余奇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血液常规检验是为重要和普及的检验项目之一,但由于各实验室的人员素质的不同,使各实验室之间,甚至同一室的检测结果往往差异较大,如何提高人员的素质,确保血常规检验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曾素根;贾永前;黄玉霞;庄利芳;江虹;粟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哮喘患者外周血核因子-kB(NF-kB)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常规吸入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吸入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2.5-5 mg/(kg·d),加入5%葡萄糖或葡萄糖盐液中分2次静滴,连用10 d.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培养上清PBMC中NF-kB活性和血浆IL-10的水平,并进行日夜间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培养上清单核细胞(PBMC)中NF-kB活性和血浆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NF-kB活性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浆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或上升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夜间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日、夜间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Jp<0.05).结论:川芎嗪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IL-10水平,使NF-kB活性降低,从而抑制气道炎症,缓解气道痉挛,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作者:潘法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