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蓉;李国雄;刘志军
世界卫生组织对男性不育的定义是:夫妇同居一年以上,未用任何避孕措施,由于男方因素造成的女方不孕.据报道,世界范围内约有15%~20%的育龄夫妇不能生育[1].传统的男性不育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
作者:徐宁儒;曹蓓;刘春晓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银翘清心汤为主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以西药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加用银翘清心汤(由苦参、丹参、玄参、赤芍、炙甘草、麦冬、薤白、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川芎、大青叶等组成)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综合疗效及主要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等.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2.5%、90.6%,对照组分别为43.3%、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心悸、胸闷或胸痛、气短、乏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除乏力外,中西医结合组其他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明显改善心悸、胸闷或胸痛、气短等主要症状,而且无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
作者:何汉钦;林锐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MSCT对肝转移瘤(HM8)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23例HMs患者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先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然后行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结果:平扫发现病灶78个:增强扫描于动脉期发现病灶102个、门脉期发现病灶105个.对直径<1 cm的病灶检出,动态增强扫描明显优于平扫(P<0.05).CT表现: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按强化病灶数目多少分别表现为边缘环形强化、弥漫性强化、不均匀强化、无强化.血管重建显示情况: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3级以下肝动脉,与DSA完全相符,显示率达100%;对4级以上肝动脉显示14例,显示率为60.9%.门静脉显示:所有病例通过MSCTA均能显示4级以下门静脉肝内分支;DSA肝动脉造影可间接显示门静脉,但3级以下肝内分支大都显示不清.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为较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能提高HMs的检出率.动态增强扫描在检出率方面优于平扫,尤其在直径<1 cm病灶的检出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快速的动态增强扫描能重建出高质量的肝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像,且较DSA在诊断方面具有易操作性和非创性的优势,从而为合理制定HMs介入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王志强;李涛;谭华绣;李庆;张忠山;唐垂祥;周定中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对比2种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全身麻醉下妇科腔镜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妇科100例行择期腔镜手术的患者并分为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给A组患者静脉注射4mg昂丹司琼,给B组患者静脉注射2mg托烷司琼.记录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情况,例如手术持续时间、给药至第一次发生恶心或呕吐的时间,两组出现恶心、呕吐的人数.结果:术后24h内昂丹司琼和托烷司琼完全抑制PONV的有效率分别为72.0%和70.0%,术后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8.0%和22.0%,术后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2.0%和14.0%.完全抑制PONV的有效率、术后恶心发生率及术后呕吐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首次出现恶心或呕吐的时间B组明显长于A组(P<0.05).术后24h内均未观察到与抗呕吐药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或托烷司琼2mg均能有效预防PONV1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黄俊伟;伍淑韫;关柏锐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5例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10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5~135 min,平均70 min,术中失血量20~450mL,平均110mL,术后住院4~8 d,平均6 d,无并发症及副损伤发生.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出血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罗冰;陈斌;李瑛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在较准确判断肿瘤内淋巴管侵犯的基础上,探讨淋巴管侵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应用D2-40单克隆抗体标记53例行根治性手术的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淋巴管内皮细胞,检查淋巴管侵犯发生的情况及淋巴管侵犯与淋巴结转移、无瘤生存期的关系.结果:LVI发生率在N0、N1、N2组分别为21.4%(6/28)、44.4%(4/9)、68.8%(1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VI为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T1-3N0M0期)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LVI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是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冯卫能;谷力加;邓燕明;刘勇;郭少忠;王巍;张顺达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新生儿使用的5号胃管的接口小,不能连接一次性引流袋,只能接注射器,胃管需持续引流,护士常要定期抽吸.我科用50 mL针筒设制了简易引流装置,便于连接小儿管接口,且引流效果好,现将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郑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患者女,40岁,以面部红斑、四肢皮疹发病7年,加重并反复发热、体温40℃,伴咳嗽、咳痰,有时刺激性呛咳,在外院求治2个月,用过多种抗生素如先锋霉素、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等均无效,病情渐重,尿少,精神极差,胸闷气短,不能平卧.
作者:史战国;余月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9例中3例肺水肿消退,病情缓解,6例死亡,病死率66.67%.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应早期诊断,采取综合性治疗.
作者:王忠亮;吴俊;王坚强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再次抗青光眼术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的效果.抗青光眼术后复发高眼压19例(19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情况.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眼压平均为(16.6±3.4)mmHg,用药种类平均为(0.8±0.5)种,眼压控制成功率达84.62%(16眼),可见Ⅰ、Ⅱ型的功能性滤泡.视力维持不变.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能够有效控制眼压,并发症少,是抗青光眼术后复发高眼压患者再次手术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作者:陆华文;麦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低级别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65例低级别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探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肿瘤生长部位、手术切除程度及个体化综合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显微镜下病灶全切除31例,次全切除23例,11例大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结果:按WTO分类Ⅰ~Ⅱ级,星型细胞瘤37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1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3例,少枝胶质细胞瘤9例,少突星形细胞瘤3例,间变性胶质细胞瘤2例.随访1个月至3年,平均23个月,术后早期出现偏瘫6例,失语3例,术后随访3个月后,偏瘫3例、失语2例;46例术前有继发性癫痫病例,29例术后无癫痫发作,8例仍需服药,但癫痫发作明显减少,4例癫痫症状未见好转,5例失随访.结论:低级别胶质瘤是胶质瘤中预后相对较好的类型,显微外科可以提高术中对肿瘤边界的分辨及肿瘤的切除率,为下一步综合治疗提供可靠保障,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骆锦标;彭彪;曹志恺;全伟;肖国才;谢伟;钟文军;吕建平;罗冬冬;丁正斌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稀释液不同的稀释倍数对高值血清肌酸激酶(CK)稀释后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对线性范围内的高值血清CK用不同稀释液(蒸馏水、生理盐水、灭活血清、已知CK值的正常血清)不同的稀释倍数(稀释倍数为1∶2、1∶3、1∶4)进行稀释后检测.结果:用4种不同稀释液对高值血清CK稀释后检测结果较原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稀释不同倍数后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灭活血清和已知CK值的正常血清稀释不同倍数后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比较容易获得的4种稀释液直接作为高值血清CK的稀释液均不是理想的,其中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作为稀释液随着稀释倍数的改变,所测得值没有规律可循,不能作为高值血清CK的稀释液使用.灭活血清和已知CK值的正常血清作为稀释液随着稀释倍数的改变,其所测得值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稀释后所测值为原值的1.09倍左右),能作为日常用来稀释高值血清CK的稀释液使用.
作者:刘成忠;肖传宇;侯文华;谢强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结核性脓胸患者胸腔内注药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49例结核性脓胸患者行胸内注药治疗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措施及转归情况.结果:49例结核性脓胸患者胸内注药治疗后好转出院46例,达93.9%.讨论:结核性脓胸患者在全身综合治疗下应及时进行胸内局部注药治疗和引流,促进痊愈.护理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转归.
作者:曾华志;叶敏涛;刘洪涛;江慧慧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效果.方法:采用积极补充血容量,尽早查找产后出血的原因针对病因及时处理,按摩子宫,宫缩剂止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促子宫收缩,剥离取出粘连胎盘及宫腔填纱止血等常规方法治疗,因HIV感染孕产妇免疫力下降应用联合广谱抗生素预防机会性感染.同时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严格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防范职业暴露.结果:4例HIV感染孕产妇(2例严重产后出血)全部抢救成功,无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治愈出院,医务人员无职业暴露发生.结论:应用常规的产后出血治疗方法对HIV感染孕产妇产后出血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因HIV感染孕产妇免疫力下降应予联合广谱抗生素预防机会性感染.工作中严格执行普遍性防护原则,可把职业暴露的发生降到低程度.
作者:庞俊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骨髓抑制与远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接受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方案全身联合化疗至少3周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了解化疗期间出现的骨髓抑制对远期疗效的预测作用.结果:0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99 d,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81 d,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65 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骨髓抑制组(G 1-4)和无骨髓抑制组(G 0)比较,中位生存时间(558 d vs 299 d)、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对于进展期胃癌,化疗过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抑制与远期生存时间的延长明显相关,而未出现中性粒细胞抑制可能提示药物剂量的不足.
作者:陈志刚;邹征云;朱梅;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组织中CD105的表达特征及其与预后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的石蜡包埋标本100例,用CD105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CD105)定量计数,并与相应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和无病生存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组织内CD105染色阳性率为100%(100/100);癌旁肝硬化组织内染色阳性率为40.6%(28/69):癌旁正常组织染色阳性率为4%(4/100);非肝癌患者正常肝组织无阳性染色.肿瘤内MVD-CD105数值与TNM分期、有无静脉侵犯呈正相关(P<0.05).将肿瘤组织内MVD值的均数作为分界,高MVD-CD105组较低MVD-CD105组的无病生存期明显降低(P<0.01);癌旁肝硬化组织内CD105阳性组的无病生存期较阴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肝组织中CD105主要表达在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硬化组织中:肿瘤内MVD-CD105能准确地评价肿瘤新生血管,预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的复发、转移;癌旁肝硬化组织中CD105的阳性表达可能与癌变相关,CD105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血管治疗的靶点.
作者:曹永新;彭玉龙;张健;郭琳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密度梯度离心法应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精子分离时精子指标的变化及精子形态对回收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9-10月间所有进行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的51份精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精子,记录精子分离前后的各项指标,计算回收率并作统计分析.结果:(1)精子存活率由(53.63±15.94)%提高至(88.75±9.69)%(P<0.05),平均回收率为(25.84±16.57)%.(2)正常形态精子比例由9%提高至18%(P<0.05),各类畸形精子均显著减少,尤其颈部和尾部畸形的精子减少为明显.(3)根据处理前精子正常形态的比例分为≤4%、5%~14%、≥15%3组,分离后精子存活率分别为(80.45±14.05)%、(91.32±7.30)%、(90.00±4.33)%(P=0.004),回收率分别为(19.67±10.49)%、(28.51±16.87)%、(41.14±15.02)%(P=0.013).精子正常形态比例与回收率呈正相关(r=0.456,P=0.001).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可以有效回收活力好、形态正常的精子,对于去除颈部和尾部畸形的精子效果更好,精子正常形态与回收率呈正相关.
作者:李雪梅;朱文杰;周永红;付志红;陈秀敏;谭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及局部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序贯应用效果.方法:80例眼科手术患者分为单纯局部浸润麻醉组(S组)和氯胺酮全身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序贯组(M组),比较入室时、局部浸润时、手术开始时及术后5、30、60、120 min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镇静评分(S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局部浸润时和手术开始时两组患者BP、HR较入室时升高(均P<0.01),且S组较M组高(P<0.05或P<0.01).术后各时间段两组BP较入室时均降低(均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组术后各时间段HR较入室时均升高(均P<0.01),且均高于同期的M组(P<0.05或P<0.01).M组术后各时间段HR较入室时均升高,但仅术后5 min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局部浸润时至术后120 min,M组SS评分较S组高,VAS评分较S组低(均P<0.01).不同时点SpO2、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静脉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后行局部浸润麻醉可有效减少注射局麻药时的疼痛反应,减少局部浸润阻滞时穿刺疼痛造成的干扰,有利于提高局部浸润阻滞质量、减轻术后疼痛,能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孙丽娜;于金玲;张成明;王森林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与价格关系.方法:将60例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0 mL+5%葡萄糖溶液250 mL,1次/d,静滴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为76.7%(P<0.05),且治疗组退热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提高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治疗效果,并能节约治疗费用.
作者:王虹;李兰英;关向群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体外优化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进行纯化、扩增,同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获得足量细胞用于材料细胞的相容性研究.方法:抽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相结合进行分离培养,观察其增殖和生长特性,绘制生长曲线,测定贴壁率.结果: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相结合得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高,性状稳定,生长曲线相似,传代后第12小时贴壁率高达90%;Giemsa染色光镜观察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单核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长多边形.结论: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适条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强,可作为材料细胞相容性研究的受试细胞,并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刘光萍;杨佑成;刘永涛;蔡磊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