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沉、红细胞压积、D-二聚体、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

吴文娜;王良兴;陈少贤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血沉, 红细胞压积, D-二聚体, 肺动脉收缩压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及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血沉、红细胞压积、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及其与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方法:COPD患者41例,COPD合并肺动高压患者49例,健康者24例,全部检测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CT)、D-二聚体水平(D-dimer),进行统计分析,以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与血沉、红细胞压积、D-二聚体水平相关性以P值<O.10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OPD患者的ESR较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和健康时照组明显升高,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ESR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HCT、D-二聚体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较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COPD组也高于对照组:(2)HCT和D-二聚体与肺动脉收缩压成正相关(γ=O.286,P<O.05;γ=O.233,P<O.10),ESR和肺动脉收缩压无明显相关(γ=-O.195,P>0.10).结论:在COPD发展至肺心病的过程中,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HCT相对较高,ESR相对较慢,提示肺心病缺氧时间相对长;HCT和D-二聚体与肺动脉收缩压正相关,提示高凝是导致肺心病的关键因素.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脑特异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脑特异性蛋白(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97例来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COPD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病例组),并根据FEV1值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对所有入选者均进行血清S100b、NSE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S100b、NSE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2)病情严重程度级别高者,S100b、NSE值高,呈高度正相关(分别为γ=0.744,r=O.674).结论:提示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存在一定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现象,且随着病情加重而加剧,故进行血清S100b、NSE水平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项公强;王国胜;王强和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儿童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两种检测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的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为合理选择实验室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北京同仁医院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患者90例,采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且一致性差(χ2=6.667,P=0.015,Kappa值=O.242,P=0.01).ELISA方法的灵敏度=98.5%,特异度=70.8%,阳性预测值=90.3%,阴性预测值=94.4%,假阳性率=29.2%,假阴性率=1.5%,诊断符合率=91.1%;间接免疫荧光法的灵敏度=84.8%,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0.6%,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15.2%,诊断符合率=88.9%.结论: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各有优势,实验室应根据临床的诊断要求选择合适的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方法.

    作者:王利君;袁梁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可回收式金属支架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消化道狭窄一般多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内镜下各种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对不适合或不宜手术治疗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消化道狭窄,可采用高频电凝电切、微波、探条扩张等治疗方法.但上述方法的疗效持续时间短,多须反复治疗.

    作者:陶坤明;姚定康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11例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BICE)由日本学者Moroka于1982年首次提出,我国近年陆续也有报道.因以往对本病认识不足,过去常考虑低钙、低钠、低镁、VitB1缺乏等,造成诊断上不明确.现对2001年8月起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BIC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汪旭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危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体会

    目的:总结病情危重、具有高危险因子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方法:本研究的32例危重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以心功能衰竭为主、左室射血分数<30%10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需要同时行瓣膜置换术3例,室壁瘤合并心律失常2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9例.全部患者用大隐静脉和(或)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3例同时行二尖瓣置换.结果:早期死亡3例(9.4%),其余29例痊愈.随访2个月~4年,除2例诉心前区疼痛外,其余27例心绞痛完全消失,生存质量良好.结论:术前明确存活心肌的状况,减少手术创伤,术中加强心肌保护以及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危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邹小明;王武军;刘亚湘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我院博士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的:研究医学院博士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医学院博士后工作.通过对部分管理人员、导师和博士后的调研、查阅文献及与兄弟院校的数据进行比较,就博士后招收规模及科研情况等方面分析医学院博士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2005-2007年间医学院平均每年招收博士后约15名,明显低于兄弟院校和医学院非直属医院:博士后发表论文、科研项目和申请经费的数量与2002-2004年比较有所增加,但人均科研产出较低(1.61、O.82和2.82万).结论:本医学院博士后招收数量不足且培养质量不高,管理体制滞后是其主要原因.建议通过采取拓展招生渠道、建立并完善考核和激励制度、加大培养经费投入等措施,形成博士后的常态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作者:张新芳;诸海英;朱丽君;朱旭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小型海绵状血管瘤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切除脑深部小型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4例脑深部小型海绵状血管瘤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显微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全切除病灶,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在切除脑深部小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不仅定位准确,通过动态示踪全切除病灶,而且能较好地保护神经功能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波;朱世强;毛之奇;陆永建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小儿氯胺酮麻醉后暂时性失明1例

    患儿男,5岁,体重16kg,因右胫腓骨骨折入院,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既往体健,术前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常规禁食禁饮,以阿托品0.3 mg、鲁米那30m异术前半小时肌注.入手术室后肌注氯胺酮80mg,待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通道.于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入导管,予1%利多卡因1.5 mL查无腰麻征象后继续给予5mL,测平面T10以下.

    作者:阮志华;郑晓明;王贤裕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脂多糖和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肝损伤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浆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一氧化氮(NO)水平与肝损伤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HBV/HCV重叠感染患者(HBV/HCV组)42例,其中重型肝炎(SH组)25例,慢性肝炎(CH组)17例;慢性HBV单独感染患者(HBV组)60例;慢性HCV单独感染患者(HCV组)60例和正常对照者(NC组)60例.应用鲎三肽基质显色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及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血浆中LPS、TNF-α、IL-10及NO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活性、TBIL浓度.结果:HBV/HCV组血浆LPS、TNF-α及NO水平明显高于HBV、HCV组及NC组(均P<0.01),SH组LPS、TNF-α及NO水平明显高于CH组(均P<0.01),HBV/HCV组血浆IL-10水平则明显低于HBV、HCV组及NC组(均P<O.01),SH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CH组(P<O.01).HBV组与HCV组间血浆LPS、TNF-α、IL-10及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V/HCV组血浆LPS、TNF-α及NO水平与ALT、TBIL呈显著正相关,而血浆IL-10水平与ALT、TBIL呈显著负相关.结论: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浆UPS、TNF-α、IL-10及NO水平的变化与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冷耀明;帅丽华;周小娟;江永青;何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胰岛β细胞株MIN6,分为对照组、tBHP(25μmol/L)组、GLP-1(10nmol/L)组和GLP-I+tBHP组.Annexin V-F 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Griess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内NO水平.结果:25μmol/L tBHP作用1h可诱导MIN6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内NO含量明显增加.预先经过10nmol/L GLP-1作用24h后,tBHP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同时细胞内NO含量亦显著降低.结论:GLP-1可以抑制tBHP诱导的胰岛β细胞株MIN6凋亡,其机制可能与GLP-1减少tBHP诱导的NO合成有关.

    作者:黎黎;汤夏莲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儿科门诊青霉素皮试假阳性患儿50例护理体会

    在儿科门诊患儿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患儿青霉素皮试结果呈阳性或接近阳性,但后来的实践中证明这些患儿可以使用青霉素而不发生过敏反应,这种阳性称为假阳性.青霉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选择幅度大,价格相对低廉,为多种疾病临床用药的首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青霉素结果呈假阳性反应,使患儿丧失首选青霉素的机会,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也给患儿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经济负担.

    作者:施晓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TBOA 抑制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对戊四氮点燃癫痫模型的影响

    目的:研究新型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TBOA对戊四氮点燃癫痫的发生及神经病理作用,寻找治疗戊四氮点燃癫痫的新方法.方法:戊四氮慢性点燃方法进行造模,分为癫痫组和TBOA治疗组.TBOA治疗组造模前3d大鼠侧脑室注射TBOA,癫痫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2周后处死大鼠,研究两组癫痫的发生率、海马及皮质的病理改变、神经元计数.结果:1d的癫痫发生率在癫痫组为87.5%,TBOA治疗组为40.6%,光镜显示TBOA治疗组的损害程度轻于癫痫组.l、3d时海马CAI区神经元计数癫痫组与TBOA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5、7d时,癫痫组神经元计数少于TBOA治疗组(均P<0.05).皮质区变化规律同海马CAI区.结论:早期应用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TBOA能降低癫痫的发生率,并改善癫痫后神经病理损害.

    作者:黄艳军;郑帼;晋光荣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66例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瑞芬太尼组,对照组为芬太尼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HR、SBP和DBP变化,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观察组术中HR、SBP和DBP以及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兆云;徐峰梅;汪博;胡艳;李劲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热带野外环境基层官兵鼻腔水蛭致鼻出血诊治分析

    水蛭致鼻出血是热带基层部队常见的多发病之一,虽然出血量及出血频率各不相同,但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压力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基层部队官兵任务繁重,长期反复鼻出血常引起非战减员,影响部队的战斗力.近年来,我所共治疗官兵鼻腔水蛭致鼻出血病例38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希望为基层卫生工作提供参考,以期为基层部队官兵水蛭致鼻出血提供简易实用的诊治方法.

    作者:贾剑岗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椎管内应用阿片类等镇痛药长期镇痛的并发症和副作用

    1976年科学家首次发现鞘内注射阿片受体激动剂能有效减轻动物疼痛,仅隔3年,这种镇痛方法即试用于临床.随后,椎管内应用镇痛药,特别是硬膜外腔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被广泛用于手术后疼痛等急性疼痛的镇痛.不仅如此,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长期给予阿片类等镇痛药还被广泛用于晚期癌症剧痛患者镇痛和传统方法镇痛效果不佳的慢性疼痛镇痛.

    作者:陈小波;简道林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脑外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脑外伤合并骨折的患者,常常在骨折处有大量的骨痂形成,无论是骨痂量还是骨痂形成速度均较单纯骨折者要多、要快,甚至出现异位骨化现象.

    作者:马俊;蔡贤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地震前后动态心电图比较

    目的:分析地震后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将60例稳定性冠心痛患者分为地震组30例及时照组30例,并设定14:28为时间基点.以动态心电图方式连续监测基点前后4h两组人群在心率、频发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事件检出率的变化.结果:地震组在震后的各项指标与震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O1).结论:地震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应采取积极措施控制震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陈呖;刘明江;欧阳振鹏;郑婕舒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不同方式转染小鼠B淋巴瘤细胞A20的探讨

    目的:探讨小鼠B淋巴瘤细胞A20佳的转染方式,为后期研究LMP1基因在A20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使用脂质体转染法、NucleofectorTM核酸转染法和慢病毒载体介导转染法将带有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质粒pCDF-LMP1转染小鼠B淋巴瘤细胞A20,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绿色荧光的分布,比较分析这三种转染方式对A20细胞的转染效率.结果:脂质体转染效率低,仅见个别细胞有绿色荧光,NucleofectorTM核酸转染效率约为10%,浓缩后的慢病毒载体介导转染法效率高,可达80%以上.结论:对于悬浮细胞A20而言,浓缩后的慢病毒载体介导的转染法是佳的转染方式,该方法在将外源基因转染至悬浮细胞方面值得推广,也为极难转染的细胞做稳定转染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陈小艳;张弓;刘芳;赵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降糖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糖控制欠佳[糖化血红蛋白(HbAlc)>7.5%]的2型糖尿病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31例,分为治疗组(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16例)和对照组(诺和灵30R+瑞格列奈,15例),疗程12周,以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评价其有效性;根据低血糖反应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安全性;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安全性、疗效方面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能有效、平稳地控制24h血糖,低血糖反应少,有利于全天血糖控制.

    作者:孔彩霞;徐洁;李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解偶联蛋白-2在胰腺β细胞中的作用

    2型糖尿病是世界广泛流行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lueose 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障碍.线粒体通过偶联葡萄糖氧化产生ATP在GSIS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鲁辛;蔡德鸿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