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娜;王良兴;陈少贤
目的:研究医学院博士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医学院博士后工作.通过对部分管理人员、导师和博士后的调研、查阅文献及与兄弟院校的数据进行比较,就博士后招收规模及科研情况等方面分析医学院博士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2005-2007年间医学院平均每年招收博士后约15名,明显低于兄弟院校和医学院非直属医院:博士后发表论文、科研项目和申请经费的数量与2002-2004年比较有所增加,但人均科研产出较低(1.61、O.82和2.82万).结论:本医学院博士后招收数量不足且培养质量不高,管理体制滞后是其主要原因.建议通过采取拓展招生渠道、建立并完善考核和激励制度、加大培养经费投入等措施,形成博士后的常态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作者:张新芳;诸海英;朱丽君;朱旭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anctional abdominal pain syndrome,FAPs)又称慢性特发性腹痛或慢性功能性腹痛,是指持续或频繁发作的腹痛,病程超过半年,但与胃肠道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功能性疾[1].
作者:王婷婷;倪志;刘南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小儿喉罩置入时七氟烷和丙泊酚的合适浓度,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方法:择期小儿腹股沟手术100例,年龄1-12岁,ASA Ⅰ~Ⅱ级,体重10-30kg.不用术前用药,常规禁食禁饮.基础麻醉:芬太尼2μg/kg、阿托品O.02 mg/kg及氯胺酮2 mg/kg于入室前10min肌肉注射.七氟烷组(S组,n=50)采用七氟垸和笑气吸入,按照有无基础麻醉分为两组SA组(N=25)和SB组(n=25).丙泊酚组(P组,n=50)采用效应室浓度靶控输注,按照有无基础麻醉分为PA组(n=25)和Pb组(n=25).4组均根据Dixon序贯法来确定喉罩置入时的合适浓度.在咽喉反射消失、下颌松弛、睫毛反射消失时用翻转法置入.观察入室时、喉罩置入前和置入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ETCO2、SpO2及异常情况.结果:SA组喉罩置入时呼末七氟烷浓度的ED50为1.57%,SB组喉罩置入时呼末七氟烷浓度的ED50为2.10%;PA组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ED50为4.10μg/mL,PB组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ED50为3.69μg/mL.结论:需要基础麻醉的小儿可能以丙泊酚靶控输注置入喉罩较妥,不需要基础麻醉的小儿则以用七氟烷吸入诱导置八喉罩为宜.
作者:袁开明;李军;叶莉莎;高萍;张旭彤;徐坚;苏尔瞻;连庆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总结护理时策,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ICU患者非计划性气管内拔管的原因.结果:发现其发生与未充分使用镇静剂、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措施以及医疗护理操作不当等有关.结论:提示加强护理责任心、对清醒患者进行相关宣教、适当应用镇静剂、及时使用约束带等有效措施可使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下降.
作者:桂文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胰岛β细胞株MIN6,分为对照组、tBHP(25μmol/L)组、GLP-1(10nmol/L)组和GLP-I+tBHP组.Annexin V-F 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Griess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内NO水平.结果:25μmol/L tBHP作用1h可诱导MIN6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内NO含量明显增加.预先经过10nmol/L GLP-1作用24h后,tBHP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同时细胞内NO含量亦显著降低.结论:GLP-1可以抑制tBHP诱导的胰岛β细胞株MIN6凋亡,其机制可能与GLP-1减少tBHP诱导的NO合成有关.
作者:黎黎;汤夏莲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对下肢缺血预适应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炎症反应变化的观察,探究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健康雄性成年Spraq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下肢缺血预适应组.各组大鼠分别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4、6、12h四个时间点处死取材.经冷冻、切片后用2%TTC法染色,于手术显微镜下仔细分离梗死部位(IS)和缺血危险区(AAR),并计算IS与AAR重量比值(IS/AAR),推测心肌梗死面积.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C反应蛋白浓度测量使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CK-MB)含量.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心肌组织中HO-1mRNA表达情况.结果:下肢缺血预适应组HO-1 mRNA表达升高,心肌梗死面积比急性心肌梗死组明显减小;CK-MB含量明显下降.结论:HO-1对远端器官缺血预适应后的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卢亚敏;康素娴;张冬会;周东升;边艳珠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Brugada综合征被漏诊误诊情况,从而加强时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系统回顾分析1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漏诊误诊情况.结果:11例患者在首诊时分别被漏诊误诊为其他疾病,在复诊时结合心电图特征和临床症状确诊为Brugada综合征.结论:Brugada综合征漏诊误诊原因为心电图表现的隐匿性、多变性和医师对该病的警惕性不高,加强对该病的全面认识有助于及时诊断及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李乔;曾欣;孙青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研究使用添加紫外线照射充氧血预充液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48例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于全身血液肝素化后通过锁骨下静脉按10 mL/kg体重采血或使用库存血细胞行紫外线照射并充氧后加入预充液,对照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预充液中其他成分相同,其他处理两组相同.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后、转机30min、开放主动脉30min、术后第1天采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脂质过氧化物(PLPO)、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ELPO)浓度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活性.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后PLPO、ELPO浓度均有明显上升,ESOD活性在开放主动脉30min后有所上升随后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体外循环开始后各时间点PLPO,ELPO水平低于对照组,ESOD水平在开放主动脉后各时间点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添加紫外线照射充氧血预充液具有减轻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
作者:周涛;向道康;周亮贤;舒义竹;吴学志;张大国;阎兴治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了解IgG抗-E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盐水法检测患儿及其父母Rh血型,用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查检测新生儿Rh溶血病,用Rh抗原谱细胞鉴定孕妇血清、患儿血清和红细胞抗体释放液中的Rh系统抗体.结果:通过母婴血清学检查结果分析,检出4例IgG抗-E.结论:抗-E致Rh新生儿溶血病一经证实,可及时为患儿选择E抗原阴性的ABO与患儿同型、Rh血型同母亲的血液为患儿进行换血和综合治疗,其疗效显著.
作者:康琼英;马西霞;白雪梅;孙霖;温洁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水蛭致鼻出血是热带基层部队常见的多发病之一,虽然出血量及出血频率各不相同,但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压力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基层部队官兵任务繁重,长期反复鼻出血常引起非战减员,影响部队的战斗力.近年来,我所共治疗官兵鼻腔水蛭致鼻出血病例38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希望为基层卫生工作提供参考,以期为基层部队官兵水蛭致鼻出血提供简易实用的诊治方法.
作者:贾剑岗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分析非心肌梗死时胸痛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2001-2007年的14例胸痛、胸闷患者临床资料、心电图ST段抬高的原因及心电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电图呈心肌梗死样改变的14例非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中,急性心包炎3例,早期复极综合征3例,主动脉夹层2例,变异性心绞痛2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肺栓塞1例,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且合并胸痛、胸闷,不仅仅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还可出现在其他患者或正常人群中.
作者:丁进;宫剑滨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简称RSV毛支)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28例RSV毛支患儿和28例健康儿童血清Eotaxin、MCP-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RSV毛支患儿急性期血清Eotaxin、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期Eotaxin、MCP-1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Eotaxin、MCP-1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呈正相关.结论:Eotaxin、MCP-1参与毛支的发病,监测血清Eotaxin、MCP-1浓度,可以反映RSV毛支惠几呼吸道炎症活动情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邵美娟;王晓微;倪莉;余玲玲;文国华;胡云良;陈新宇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在儿科门诊患儿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患儿青霉素皮试结果呈阳性或接近阳性,但后来的实践中证明这些患儿可以使用青霉素而不发生过敏反应,这种阳性称为假阳性.青霉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选择幅度大,价格相对低廉,为多种疾病临床用药的首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青霉素结果呈假阳性反应,使患儿丧失首选青霉素的机会,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也给患儿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经济负担.
作者:施晓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Nano-HAP)对人胃癌细胞系增殖、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O、25、50、100、150、200μg/mL的Nano-HAP分别作用3种细胞48h;100μg/mL的Nano-HAP分别作用3种细胞细胞12、24、36、48、60、72h,使用MTT法检测Nano-HAP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100μg/mL Nano-HAP分别作用于SGC-7901、BGC-823、MKN-28细胞48h,以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以过河实验、黏附测定观察Nano-HAP对胃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Nano-HAP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且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过河实验、黏附实验显示,Nano-HAP能降低胃癌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运动能力,随浓度增高,过河时间延长,细胞黏附力降低(P<0.05).结论:Nano-HAP可抑制人胃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并降低其体外侵袭能力.
作者:陈晓娟;李小平;唐忠志;刘非凡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单鼻腔切口的半面翻揭术与鼻侧切开术两种进路联合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肿瘤病变的优缺点.方法:单鼻腔切口半面翻揭联合鼻内镜手术3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恶性肿瘤13例,乳头状瘤9例,其他良性肿瘤10例;鼻侧切开术联合鼻内镜手术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恶性肿瘤13例,乳头状瘤7例,其他良性肿瘤1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疗效.结果:两组术野暴露范围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所有面部均遗留术后切口瘢痕.结论:单鼻腔切口半面翻揭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选择性的单侧鼻腔鼻窦肿瘤不遗留面部瘢痕、出血减少,术野暴露及手术效果与鼻侧切开雷同,可替代鼻侧切开手术.
作者:孙文忠;徐志文;韦富贵;李纪辉;朱汉平;邓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评估内镜下钳夹活检术对胃息肉诊断的准确性,探讨胃息肉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在湘雅医院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的患者资料,重点比较胃息肉钳夹活检术与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48例胃息肉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单发42例(88%).共检出息肉55枚.多位于胃窦和胃体,37枚(67%)息肉直径大于1cm.息肉钳夹活检术与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仅为60%,Kappa值为0.38,P<O.01.所有患者在接受内镜下治疗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胃息肉钳夹活检术与切除后的标本病理结果存在显著的不一致,根据钳夹活检术对胃息肉进行分类不一定可靠.内镜下治疗胃息肉安全、有效,对于无内镜下治疗禁忌证的胃息肉患者,建议在首次内镜检查时即予以息肉切除.
作者:叶玲;张桂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通过观察肝硬化患者胃镜下的表现,分析各种镜下表现与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为判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程度及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82例肝硬化患者常规进行胃镜检查,记录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溃疡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并对以上患者进行肝功能Chid-pugh分级,探讨不同肝功能分级及门、脾静脉内径与胃镜下表现的关系.结果: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增加,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P<0.01);溃疡的发生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无相关性(P>0.05);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的发生率及溃疡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O.01);却感染与PHG的发生无相关性(P>O.05);溃疡的发生率在Hp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门、脾静脉内径与食管静脉曲张和PHG程度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作者:田广俊;芮玩珠;陈培琼;池晓玲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Ki67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199例甲状腺石蜡标本的Ki67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其中甲状腺癌76例(乳头状癌35例、滤泡癌22例、髓样癌19例);甲状腺良性肿瘤72例;癌旁甲状腺组织41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结果:Ki67蛋白表达在甲状腺癌组织、甲状腺良性肿瘤、癌旁甲状腺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3%(58/76)、11.1%(8/72)、17.1%(7/41)、10.0%(1/10);甲状腺癌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χ2=15.486,P=0.002),明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χ2=12.264,P=0.012),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χ2=19.652,P=0.000).Survivin蛋白表达在甲状腺癌组织、癌旁甲状腺组织、癌甲状腺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9.5%(68/76)、13.9%(10/72)、28.1%(9/32)、10.0%(1/10);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χ2=18.652,P=0.000),明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χ2=11.821,P=0.014),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χ2=21.572,P=0.000).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Ki67、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4%(38/44)和88.9%(40/4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Ki67、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62.5%(20/32)和77.4%(24/31),χ2=9.053,P=0.041;χ2=9.417,P=0.035].76例甲状腺癌组织中Ki67、survivi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3=0.301,P=0.015).结论:Ki67和survivin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过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有希望预测甲状腺癌的淋巴转移及成为临床治疗的靶点.
作者:冯雯;曹亦军;张计训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66例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瑞芬太尼组,对照组为芬太尼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HR、SBP和DBP变化,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观察组术中HR、SBP和DBP以及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兆云;徐峰梅;汪博;胡艳;李劲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x线诊断.方法:收集46例经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的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46例中,胃溃疡7例(15.2%),十二指肠溃疡38例(82.6%),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1例(2.2%),临床表现以上腹疼痛多,龛影是溃疡的直接征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间接征象,两者不尽相同.结论:小儿胃十二指肠溃疡有其临床发病特点,X线钡餐检查仍是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作者:曹勇;迪丽拜尔 刊期: 2009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