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羟乙基淀粉在老年食管癌患者全麻诱导期的应用

郭智星;孙莉;吴宏亮

关键词:食管肿瘤, 羟乙基淀粉,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观察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前输注适量晶体、万汶(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后麻醉诱导过程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万汶在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诱导中的临床作用.方法:4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即乳酸钠林格氏液组(R组)和万汶组(V组),每组20例,R组,术前1 h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0 mL/kg;V组,术前1 h输注万汶10 mL/kg.观察患者入室输液前(T0)、气管插管前1 min(T1)及插管后1 min(T2)、5 min(T3)、10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BIS值.计算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后MAP、CVP均有降低趋势,HR加快(P>0.05);但V组患者的MAP、HR、CVP在T2、T3、T4观察点的变化幅度较R组小(P<0.05).结论:在老年食管癌患者全麻诱导前输注适量的羟乙基淀粉有助于稳定诱导期血流动力学.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咖啡酸片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咖啡酸片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疗效.方法:75例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治疗,治疗组给予加用口服咖啡酸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小板变化的情况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早期(第2周)即有血小板提升作用(P<0.05),对非重度血小板减少(≥20×109/L)的效果明显(P<0.05);其余未见明显差异(P>0.05).疗效对比经Ridit分析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95%SI 0.5111,0.709 1).结论:咖啡酸片配合免疫治疗对ITP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林文远;陈蓓莉;莫东华;王晓桃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经肱动脉、股动脉两种途径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经肱动脉途径穿刺行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20例STEMI住院患者分别接受经肱动脉(B组,n=52)或经股动脉(F组,n=68)途径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鞘管置入时间分别为(8.98±3.62)、(8.57±3.43)min(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60.25±24.37)、(59.69±25.18)min(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局部感染等发生卒显著低于F组,动静脉瘘血栓或栓塞及不适反应等在B组未出现,B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远端肢体缺血、神经损伤等.结论:实施急诊PCI治疗STEMI两种途径都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与经股动脉比较,经肱动脉途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安吉;李成祥;袁铭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羟乙基淀粉在老年食管癌患者全麻诱导期的应用

    目的:通过比较观察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前输注适量晶体、万汶(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后麻醉诱导过程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万汶在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诱导中的临床作用.方法:4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即乳酸钠林格氏液组(R组)和万汶组(V组),每组20例,R组,术前1 h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0 mL/kg;V组,术前1 h输注万汶10 mL/kg.观察患者入室输液前(T0)、气管插管前1 min(T1)及插管后1 min(T2)、5 min(T3)、10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BIS值.计算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后MAP、CVP均有降低趋势,HR加快(P>0.05);但V组患者的MAP、HR、CVP在T2、T3、T4观察点的变化幅度较R组小(P<0.05).结论:在老年食管癌患者全麻诱导前输注适量的羟乙基淀粉有助于稳定诱导期血流动力学.

    作者:郭智星;孙莉;吴宏亮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感音神经性耳聋8例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52例(95耳)分泌性中耳炎儿童中8例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儿均给予药物治疗,其中1例给予鼓膜切开置管,4例行鼓膜切开置管和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割术.7例惠儿骨导听闻恢复正常,1例患儿骨导听阈随访3月改善不明显.结论:8例(15%)患儿的暂时性听阈移位(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TTS)或永久性听阈移位(permant threshold shift,PTS)的发病机制与分泌性中耳炎有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病程中有发展成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可能,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干预避免病情发展.

    作者:李幼瑾;陈洁;陶峥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早期功能训练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手指的断离是指指掌关节以下的断离伤,使成活的指体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指的功能,这才是再植的目的[1].功能恢复的好坏与致伤原因、断离部位、肌腱修复和功能训练有密切关系.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功能训练在断指再植后功能恢复中的重要性.

    作者:纪宇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支气管肺动脉双成形治疗中央型肺癌

    目的:总结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体会以探讨该术式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从2000年9月至2003年8月对62例中央型肺癌累及支气管、肺动脉的患者施行肺动脉支气管双成形肺叶切除术,以大限度地切除肺癌、大限度地保留肺功能.术后病理pTNM分期:ⅡB期18例,ⅢA期32例,ⅢB期1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瘘、胸腔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全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72.6%(45/62),3年生存卒为53.2%(33/62),5年生存率32.2%(20/62).结论:支气管、肺动脉双成形肺叶切除术可达到满意的效果,特别适用于同时侵犯支气管、肺动脉或肺功能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

    作者:申翼;景华;李德闽;李忠东;胡小南;董国华;罗立国;许飚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CT增强扫描后行低张法静脉肾盂造影100例

    临床实践中.很多患者既要行CT增强扫描,又需做静脉肾盂造影(IVP),若两种检查分次进行.需要两次准备,两次注射造影剂,往往需分2 d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就会给患者造成诸多不便和影响.而CT增强扫描与IVP检查之间有许多相同的步骤,能否利用CT增强扫描注射的造影剂来完成IVP检查呢?笔者通过2年100例患者的实践.证明两种检查可以先后完成.

    作者:周海伟;乐嘉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联合用药治疗实验性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阿霉素治疗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效果.方法:建立外伤性PVR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曲安奈德组、阿霉素组、联合用药组.直接眼底镜观察PVR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玻璃体腔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结果:联合用药组PVR程度、玻璃体腔IL-1β、TGF-β1浓度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阿霉素可降低PVR形成程度,下调玻璃体腔IL-1β、TGF-β1浓度.

    作者:招志毅;彭燕一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妊娠期子宫脱垂1例

    患者女,32岁,G2P1.因妊娠40周,来本院就诊.8年前在当地卫生院顺产1女婴,体重4 000 g,产时情况不详,产后1个月有肿物脱出,逐渐加重,并出现尿潴留症状.3年前因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在当地卫生院行经腹联合经阴道手术,手术情况不详,术后尿潴留症状缓解,但子宫脱垂3个月后复发.

    作者:毛雪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对急性胸痛病因快速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在急性胸痛病因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急性胸痛而心电图检查或临床症状无法准确提示病因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心电门控下胸部血管成像(CTA)检查.所有患者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分别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成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诊断.其中12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结果相对照.结果:所有行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胸部CTA的患者1次检查均可清晰显示双侧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以及胸主动脉.显示肺动脉栓塞15例、冠状动脉狭窄19例、主动脉夹层5例、主动脉瘤3例;并诊断气胸1例、肺感染1例、缩窄性心包炎1例、3例未见明显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对比,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3%、96.1%、60.0%.结论: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A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一种无创、准确、快速的检查方法.

    作者:吕国士;徐颖;左宏;王德韧;云浩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无痛灌洗治疗创伤性肺不张51例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肺不张(严重胸外伤及开胸手术所致的肺不张)进行无痛电子支气管镜灌洗的治疗意义.方法:采用无痛(异丙酚静脉麻醉)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治疗51例创伤性肺不张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无痛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与对照组相比,术中血氧饱和度与血压、心率较对照组明显稳定,血氧饱和度始终维持在96%左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81%,对照组为7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X2=2.82,P>0.05).治疗组100%患者检查后无痛苦感觉,对照组仅20.8%患者在检查后无痛苦感觉,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创伤性肺不张,无痛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具有有效、安全、无痛的特点.

    作者:王立;边拜;康迪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继发失效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继发失效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对34例2型糖尿病磺脲类继发失效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疗程12周.比较联合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水平、体重指数、空腹C肽、餐后2 h C肤、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变化.结果:空腹血糖由(13.1±1.4)mmol/L降至(5.8±1.1)mmol/L,P<0.01,早餐后2 h血糖由(21.5±3.2)mmol/L降至(7.8±2.0)mmol/L,P<0.01,中餐后2 h血糖由(17.9±3.4)mmol/L降至(7.0±1.5)mmol/L,P<0.01,晚餐后2 h血糖由(19.3±2.8)mmol/L降至(7.4±1.2)mmol/L,P<0.01,HbAlc由(12.7±1.6)%降至(6.6±1.4)%,P<0.01,餐后2 h C肽由(1 015±229)pmol/L升至(1 876±313)pmoL/L,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由-5.24±0.77升至-3.35±0.58,P<0.01.结论:此联合治疗可改善B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使磺脲类继发失效患者血糖得到理想控制.

    作者:陈劲松;栾晓军;胡利东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利奈唑胺治疗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疗效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疗效.方法:33例院内MRSA肺炎患者分为利奈唑胺治疗组与万古霉素对照组,治疗前后查痰培养、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胸片.结果:利奈唑胺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8.2%,细菌清除率为76.5%,万古霉素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6.3%,细茵清除率为31.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治疗院内MRSA肺炎中,不论是治疗有效率还是细菌清除率,利奈唑胺均优于万古霉素,且不良反应明显下降.

    作者:应满珍;卢阳珍;吴木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信号传导机制在高温致畸中的作用

    高温是常见的致畸因素之一,对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具有致畸作用,但高温致畸机制尚不明确.近研究[1]发现,高温作为外源性刺激会使胚胎发育的敏感期生物体细胞凋亡发生紊乱,引起胚胎发育异常,导致先天畸形的发生.

    作者:徐兴欣;马金龙;刘雯;高彦丽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中药苦参汤坐浴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苦参汤坐浴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疗效.方法:对198例实施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住院病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03例采用中药苦参汤坐浴,对照组95例采用1:5 000 PP粉坐浴.观察两组术后肛门水肿、疼痛、渗血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疗效一致,但伤口创面水肿、渗血、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中药苦参汤坐浴对防治混合痔术后局部并发症有显著疗效,可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颜景颖;陈诗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阿霉素对大鼠膈肌收缩功能及超微结构的损伤

    目的:研究阿霉素(adriamycin)对大鼠膈肌力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阿霉素组,每组8只.阿霉素组给予阿霉素2.0 mg/kg腹腔注射,隔日1次,共6次,累计量达12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体外灌流大鼠膈肌条的方法,分别测量其单收缩张力(Pt)、大强直张力(Po)、峰值收缩时间(CT)、半舒张时间(1/2RT)和张力一频率曲线的变化;测定膈肌组织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电镜观察膈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大鼠膈肌Pt和Po值,阿霉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T和1/2RT,阿霉素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0.01);给予10、20、40、60、80、100Hz频率刺激膈肌条,阿霉素组张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阿霉素组ATP酶和SDH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电镜显示阿霉素导致膈肌组织线粒体数量减少,空泡化.结论:阿霉素降低大鼠膈肌收缩功能,损伤膈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

    作者:方迎艳;胡杰;关宿东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皮下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于血管性痴呆(VD)大鼠,研究用药前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方法:制作VD大鼠模型.随机取用VD大鼠模型12只,分治疗组6只,痴呆组6只.另外,取假手术组6只.治疗组中VD大鼠皮下注射bFGF.治疗5周后,以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来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痴呆组明显提高,治疗组平均逃避潜伏期(36.93±6.24)s,比痴呆组明显减少(P<0.01),痴呆组、治疗组大鼠在平台象限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7.43±3.11)s、(12.63±3.12)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皮下注射bFGF能明显提高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叶建新;林航;穆军山;崔晓萍;殷红兵;林敏;武雷;翁婧;林晓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青少年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MRI和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7例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MRI表现.结果:多数病灶位于额顶枕叶,普遍较大.1例为多发,囊变1例,壁结节1例,钙化3例,4例T1WI呈等低信号,1例T1WI呈等高信号,5例T2WI呈高信号,流空小血管3例.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5例.环状强化、结节强化各2例,浸入上矢状窦1例.3例瘤周水肿明显,1例轻度瘤周水肿.3例见斑片状、扭曲样钙化.2例钙化在MRI上亦呈高信号.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但特异性不强,一些MRI特征有助于诊断,后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诊断.

    作者:陈金花;金中高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综合护理评价

    胃食管反流(GER)是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约肌的功能不全,使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临床表现,1~4个月为好发年龄.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2月共收治GER新生儿46例.经综合护理、抗反流、少食多餐喂养等处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阿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婴幼儿早期喂养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婴幼儿早期喂养行为特点以及对婴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进行针对性干预.方法:对1 300例婴幼儿父母或主要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家长主诉出现挑食、厌食喂养问题的婴幼儿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超过50%的调查对象时辅食添加顺序和方法认识不正确,超过30%存在不适当喂养行为如进餐时看电视、玩玩具、追着喂食、吃饭时间长、不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等.以Enter逐步回归法进行出现挑食、偏食喂养问题的相关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后进入方程的变量为喂养时对婴儿拒绝新食物时处理方式、制作婴儿食品需添加盐、糖调味品.结论:剥夺婴幼儿学习新食物的机会,养成婴幼儿对食物口感的挑剔习惯与婴幼儿挑食偏食行为形成有关,建议加强早期喂养行为的健康教育,进行预见性指导,可减少或避免儿童形成不良饮食行为习惯.

    作者:林穗方;胡艳;刘慧燕;董海鹏;蒋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