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吉;李成祥;袁铭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我科收治的98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98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以上,均达到植骨融合.结论: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术后疗效满意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静;叶劲;莫茅;覃燕平;张小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检测1 894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及其药物耐药性.方法:对患者胃黏膜组织进行增茵、分离培养、茵落涂片镜检、鉴定;Hp呈阳性者,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Hp阳性706例(37.28%).胃癌、胃炎、消化性渍疡、其他疾病分别为26.32%(30/114),47.78%(322/674),32.96%(350/1 062)、9.10%(4/44);胃炎与消化性溃疡、胃癌、其他疾病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性别总感染率分别为38.18%(488/1 278)和35.38%(218/616),男女性别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敏感试验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均在87.25%以上;甲硝唑的耐药率是100.00%,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是20.68%.结论:Hp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因素.男女性别间Hp感染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时应注意Hp感染菌株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等药物耐药.
作者:施正超;潘小慧;李荣洲;任宗海;叶宇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42例患者,男31例,女11例,平均(62.17±11.07)岁,分别予以DS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进行DSCT和SCA图像对比分析.结果: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价的敏感性96.2%,特异性98.7%,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99.3%,准确率95.7%,结论: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较高,可作为冠心病惠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的筛查及评价.
作者:景舒南;杨婧;杨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通过观察肝硬化时凝血四项关键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了解其临床运用意义.方法:72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血浆凝血四项的检测且观察凝血功能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40例手术患者行相同方式手术且术后使用相同监护条件时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 d血浆管引流量的变化.结果: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不仅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而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凝血障碍越明显.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随着分级加重PT、APTT、TT逐渐延长,FIB逐渐降低.降低幅度依次为A级<B级<C级,三级中的PT、APTT、TT、FIB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PT、APTT、TT时间延长和FIB结果降低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具有一致性.肝功能分级愈差,凝血障碍愈明显.手术惠者随着肝功能分级的降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3 d血浆管引流量也在增加.结论: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能从多方面及时、准确地反映肝硬化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和凝血功能情况,所以需动态地观察凝血四项指标以便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好的监测和治疗.
作者:张孟瑜;李波;夏先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一般人口学特征对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焦虑,以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方法:选取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结果:择期手术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焦虑得分(55.84±7.27)分;男性焦虑得分高于女性,二者差异存在显著性;高中以下学历者焦虑程度高于高中及高中以上的患者;有配偶患者焦虑得分低于无配偶;不完全自费患者焦虑得分低.而年龄分层(35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护士应根据一般人口学特征,预见性关注术前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减少焦虑发生.
作者:陶海娃;江红;陈潜琦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LEEP术后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中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7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91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患者在月经干净后3~7 d行LEEP手术,术后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3~5 d,治疗组在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剂治疗,治疗1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均100%,治疗组治愈率(93.41%)高于对照组(77.38%),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9.89%)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EEP术后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中重度宫颈糜烂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赖娟娟;杨晓帆;闵羡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喉鳞状细胞癌标本46例,另收集声带息肉(VCP)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检测喉癌组织和声带息肉组织中survivin和HPV16/18-E6蛋白的表达.结果:喉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71.74%(33/46),显著高于声带息肉组织(X2=28.696,P<0.01).临床分期Ⅲ+Ⅳ期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X2=4.193,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6.691,P<0.05),survivin的表达还与病理学分级有关,高分化与中分化间差异具有显著性(X2=4.290,P<0.05).喉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HPV16/18-E6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735,P<0.05).结论:survivin基因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喉癌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HPV16/18是喉癌发生的重要的因素,喉癌中survivin表达与HPV16/18感染呈正相关.
作者:刘学军;张初琴;万汉锋;孔丽敏;项松洁;黄加云;陈波蓓 刊期: 2009年第20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低病死率的特点[1],SCI后的截瘫常造成患者永久性的运动、感觉障碍及直肠、膀胱功能的缺失等,因此SCI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作者:张伟;唐龙;张燕;魏以召;王宗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95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无创通气,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20mg静滴,每天1次,共10 d.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72 h、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观察记录神志好转时间、呼吸、心率,记录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2例改用有创通气治疗,对照组7例改用有创通气治疗:治疗组住院时间(11.5±2.8)d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15.6±3.5)d,P<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5.5±2.7)d少于对照组(8.6±2.9)d,P<0.01;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对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疗效显著.
作者:杨尊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患者男,25岁,农民工.因腰扭伤后疼痛2d伴发热半天来院.患者当时为搬运重物(肩扛),不慎扭伤腰部,疼痛较剧,在外院给予止痛和抗生素应用等治疗后效果不佳,转送来我科.入科检查:否认皮肤损伤出血史,呼吸、血压正常,体温37.5℃,心率98次/min.言语尚清楚,无吞咽困难,无抽搐,腰部轻度强直位,活动受限.入院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1.8×109/L,中性78.3%;血沉20 mm/h,凝血四项、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和胸片、心电图正常.外院腰椎正侧位X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何长街;秦伟毅;卢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骨肉瘤亚型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均行X线检查,6例行CT检查,4例行MR检查.重点描述肿瘤的位置、骨皮质改变、髓腔内侵犯等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分别位于股骨骨干和股骨远端,X线及CT显示病灶呈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进展性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影明显.1例小细胞型骨肉瘤位于胫骨近端,X线显示渗透样髓内骨质破坏,临近骨皮质破坏.5例皮质旁骨肉瘤中4例位于股骨远端,1例位于胫骨近端.3例肿瘤围绕骨表面生长,2例肿瘤与骨皮质间形成透亮间隙,3例CT扫描显示肿瘤呈高密度肿块.1例骨膜骨肉瘤位于胫骨骨干,X线表现为肿瘤内钙化或骨化呈垂直状排列延伸至周围软组织肿块内.2例多发性骨肉瘤病灶见于股骨、胫骨、肱骨及骨盆,为云团状瘤骨,进展性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及临近软组织肿胀.结论: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作者:郭小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婴幼儿早期喂养行为特点以及对婴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进行针对性干预.方法:对1 300例婴幼儿父母或主要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家长主诉出现挑食、厌食喂养问题的婴幼儿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超过50%的调查对象时辅食添加顺序和方法认识不正确,超过30%存在不适当喂养行为如进餐时看电视、玩玩具、追着喂食、吃饭时间长、不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等.以Enter逐步回归法进行出现挑食、偏食喂养问题的相关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后进入方程的变量为喂养时对婴儿拒绝新食物时处理方式、制作婴儿食品需添加盐、糖调味品.结论:剥夺婴幼儿学习新食物的机会,养成婴幼儿对食物口感的挑剔习惯与婴幼儿挑食偏食行为形成有关,建议加强早期喂养行为的健康教育,进行预见性指导,可减少或避免儿童形成不良饮食行为习惯.
作者:林穗方;胡艳;刘慧燕;董海鹏;蒋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手指的断离是指指掌关节以下的断离伤,使成活的指体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指的功能,这才是再植的目的[1].功能恢复的好坏与致伤原因、断离部位、肌腱修复和功能训练有密切关系.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功能训练在断指再植后功能恢复中的重要性.
作者:纪宇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大鼠气道黏膜表面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利多卡因组20只,经大鼠气管穿刺注入利多卡因,并在2、24、48、72 h 4个时间点处死大鼠5只.取气管后1/3段的腹侧部,做扫描电镜观察大鼠气道黏膜表面结构.结果:利多卡因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黏液分泌增加,黏稠度增加,纤毛倒伏、粘着在一起、排列紊乱、部分断裂缺失.结论:利多卡因可对大鼠气道黏膜表面结构造成损害,但其可自我修复.
作者:李子龙;赖国祥;文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低场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膝关节外伤后X线及低场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6例膝关节外伤X线片未见明显骨折征象.膝关节隐性骨折的骨折线表现为骨皮质下在T1WI、T2WI上呈线样、裂隙样低信号带,在T2WI低信号周围可见斑片状边界模糊的高信号,3例在T1WI低信号带周围可见点状、斑片状稍高信号,T2脂肪抑制序列显示更清楚.结论:MRI能够清楚显示隐性骨折,尤其当X线平片检查阴性而临床症状与体征怀疑隐性骨折时,MRI是本病的佳检查方法.
作者:顾基伟;陈小启;黄峰;戚乐;高国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麻醉常用的方法[1-2],但常规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往往出现尺神经阻滞起效慢或不完全阻滞的情况,笔者采用改良一针法提高了尺神经阻滞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达明;俞利忠;蒋晓琴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甲基泼尼松龙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iury,ALI)肺微血管通透性的保护作用.方法:舌下静脉注射LPS(5 mg/kg)建立大鼠ALI模型;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10 mL/kg)、LPS组(10 mL/kg)、甲基泼尼松龙组(20 mg/kg)、乌司他丁组(10万U/kg)、联合治疗组[甲基泼尼松龙+乌司他丁组(15 mg/kg+10万U/kg)],给药后于2、6、12、24 h分批处死大鼠.对比观察给药2、6、12、24 h后肺微血管通透性、肺含水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LPS组、甲基泼尼松龙组、乌司他丁组和联合治疗组各时间点的肺微血管通透性、肺含水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基泼尼松龙组、乌司他丁组、联合治疗组与LPS组比较肺微血管通透性及肺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甲基泼尼松龙组、乌司他丁组比较肺微血管通透性及肺含水量,在6 h、12 h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甲基泼尼松龙均可降低LPS所致ALI大鼠肺微血管通透性和肺含水量,但二者联合使用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南勇;陈金春;何国鑫;胡永启;罗文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患者女,63岁.间断性右上腹部疼痛不适5年,曾在外院B超诊断为胆囊炎,胆结石.口服消炎利胆片以及中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缓解,近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发热,收住我院拟行经腹腔胆囊镜胆囊摘除术.
作者:李惠民;李哲;邵景元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患者女,32岁,G2P1.因妊娠40周,来本院就诊.8年前在当地卫生院顺产1女婴,体重4 000 g,产时情况不详,产后1个月有肿物脱出,逐渐加重,并出现尿潴留症状.3年前因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在当地卫生院行经腹联合经阴道手术,手术情况不详,术后尿潴留症状缓解,但子宫脱垂3个月后复发.
作者:毛雪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甲亢患者治疗后的体重渡动是否为追赶生长的表现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110例新诊断甲亢患者测量其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体脂百分比,测血糖,血脂,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血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上述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甲亢患者在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比,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体脂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有所下降,HOMA-IR下降(P<0.05).FT3,FT4变化与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的变化呈负相关性(r=-0.412,-0.467,P<0.01;r=-0.359,-0.318,P<0.05),TSH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336,P<0.05).排除了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因素后,腰围变化与体重指数及体脂百分比的变化呈正相关(r=0.433 8,0.347 0,P<0.05).腰臀比变化与体重指数的变化呈正相关(r=0.338 6,P<0.05).结论:甲亢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变化是追赶生长的表现,且出现了中心型肥胖等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
作者:徐瑾;陈璐璐;郑涓;余帆;李裕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