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曾晗冰;傅红兴;徐华梓;郑立程;李万里
胰岛素泵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先进手段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1],且有实验证明胰岛素泵是强化治疗的佳选择,可使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降低.对我科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例,实施胰岛素泵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唱荣艳;周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对比研究多沙普仑和哌替啶治疗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寒战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出现寒战的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者100例,ASA Ⅰ~Ⅱ级,分成多沙普仑组(D组)和哌替啶组(P组),D组(n=50)予多沙普仑1.0 mg/kg,P组(n=50)予哌替啶1.0 mg/kg,两组均稀释为10 mL后静脉缓慢注射.记录注药前和注药后30 min内MAP、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评定寒战的治疗效果.结果:多沙普仑与哌替啶治疗寒战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头痛、出汗、暂时性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5 min内D组的MAP、HR和P组的HR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组的SpO25~30 min内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沙普仑和哌替啶均可有效治疗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寒战反应,多沙普仑对循环系统的干扰比较明显,而哌替啶的呼吸抑制作用较明显.
作者:曾振平;陈献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42例患者,男31例,女11例,平均(62.17±11.07)岁,分别予以DS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进行DSCT和SCA图像对比分析.结果: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价的敏感性96.2%,特异性98.7%,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99.3%,准确率95.7%,结论: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较高,可作为冠心病惠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的筛查及评价.
作者:景舒南;杨婧;杨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香菇多糖作为一种生物免试调节剂目前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本研究旨在观察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香菇多糖加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对患者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4.5%和38.7%(P<0.05);实验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明显改善;实验组的Karnofsky评分上升率(51.6%)高于对照组(25.8%)(P<0.05).结论: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作者:李志英;朱应群;张平;李喆;何龙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喘息性疾病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疾病,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我院于2005年以来对以喘息为特征的100例患儿,试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07年12月504例术前无心律失常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并发各种类型心律失常201例,发生率为39.9%,其中激动起源异常者167例(占83.1%),激动传导异常者36例(占17.9%).结论:注重术前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避免术中损伤传导系统,减少术后肺炎、心包填塞等诱发因素是防止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关键.
作者:刘鑫;邹小明;王武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活化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及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ELISA法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TGF-β1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后,均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随时间的延长、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72 h,均能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活化标志CD69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均能明显上调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比例(P<0.01);均能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2(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GF-β1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并抑制IFN-γ、IL-2的分泌.
作者:刘晓霞;李凤鸣;陈育民;王雪玲;陈剑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评价顺尔宁(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哮喘治疗及预防复发中的作用.方法:72例哮喘儿童分成两纽,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哮喘治疗,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顺尔宁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顺尔宁在儿童哮喘的治疗及预防复发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
作者:丁秀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阿霉素(adriamycin)对大鼠膈肌力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阿霉素组,每组8只.阿霉素组给予阿霉素2.0 mg/kg腹腔注射,隔日1次,共6次,累计量达12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体外灌流大鼠膈肌条的方法,分别测量其单收缩张力(Pt)、大强直张力(Po)、峰值收缩时间(CT)、半舒张时间(1/2RT)和张力一频率曲线的变化;测定膈肌组织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电镜观察膈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大鼠膈肌Pt和Po值,阿霉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T和1/2RT,阿霉素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0.01);给予10、20、40、60、80、100Hz频率刺激膈肌条,阿霉素组张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阿霉素组ATP酶和SDH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电镜显示阿霉素导致膈肌组织线粒体数量减少,空泡化.结论:阿霉素降低大鼠膈肌收缩功能,损伤膈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
作者:方迎艳;胡杰;关宿东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疗效.方法:33例院内MRSA肺炎患者分为利奈唑胺治疗组与万古霉素对照组,治疗前后查痰培养、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胸片.结果:利奈唑胺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8.2%,细菌清除率为76.5%,万古霉素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6.3%,细茵清除率为31.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治疗院内MRSA肺炎中,不论是治疗有效率还是细菌清除率,利奈唑胺均优于万古霉素,且不良反应明显下降.
作者:应满珍;卢阳珍;吴木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患者女,63岁.间断性右上腹部疼痛不适5年,曾在外院B超诊断为胆囊炎,胆结石.口服消炎利胆片以及中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缓解,近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发热,收住我院拟行经腹腔胆囊镜胆囊摘除术.
作者:李惠民;李哲;邵景元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在先天性唇裂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方法:先天性唇裂修补手术110例,分成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均采用吸入为主静脉为辅的全身麻醉方式,麻醉用药基本相同.术毕拔管时,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临床麻醉拔管指征即清醒后拔管.观察组患儿在给予丙泊酚1 mg/kg静注后,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值60~70时深麻醉情况下拔管.观察围拔管期即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30 s(T2)、拔管后2 min(T3)怠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浓度、面罩给氧情况、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情况.结果:两组在T3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在T1、T2期患儿的呛咳、SpO2、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面罩给氧困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深麻醉下拔管,可减少围拔管期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安全可行.但拔管前应充分准备各种能有效通气的装置以及必要时再插管的可能.
作者:李建华;陈永学;赵宏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总结骨肉瘤的X-Ray、CT、MRI影像特征,探讨影像学表现异同,评价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6例经手术证实的骨肉瘤的X-Ray、CT、MRI的放射学表现.结果:单纯行X-Ray检查24例,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83%(20/24),行X-Ray、CT检查20例,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90%(18/20);X-Ray、CT、MRI同时检查12例,X-Ray和MRI同时检查19例,术前准确卒为97%(30/31).结论:传统X-Ray应作为诊断骨肉瘤的首选方法,CT在检查诊断骨肉瘤中,应建立在X-Ray片基础上;MRI可精确的判断骨肉瘤局部范围及对骨骺、关节、骨髓腔的侵犯,提供丰富的病灶信息,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四清;毋凡;王继峰;徐钐;温生贵;盛玉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腺瘤样瘤是好发于生殖系统的一种特殊的良性肿瘤,近年报道逐渐增多.在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可发生于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等部位.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及术前检查无特异性,且常伴有生殖系统其他疾病,术前诊断困难,术后病理检查也易发生误诊或漏诊.本文回顾分析14例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陶翼琛;石麒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胃食管反流(GER)是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约肌的功能不全,使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临床表现,1~4个月为好发年龄.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2月共收治GER新生儿46例.经综合护理、抗反流、少食多餐喂养等处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阿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行为干预.结果:治疗3周后,干预组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各指标差异显著,干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应用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提高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和控制血糖.
作者:许永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大鼠气道黏膜表面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利多卡因组20只,经大鼠气管穿刺注入利多卡因,并在2、24、48、72 h 4个时间点处死大鼠5只.取气管后1/3段的腹侧部,做扫描电镜观察大鼠气道黏膜表面结构.结果:利多卡因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黏液分泌增加,黏稠度增加,纤毛倒伏、粘着在一起、排列紊乱、部分断裂缺失.结论:利多卡因可对大鼠气道黏膜表面结构造成损害,但其可自我修复.
作者:李子龙;赖国祥;文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的大鼠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和缺氧/复氧组.缺氧8 h后复氧.根据复氧时间不同,又分为复氧0、4、6、8、12、24 h 6个亚组.于各时间点以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Western blot法检测AQP4的表达.结果:缺氧8 h后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至复氧12 h时,达低,仅有对照组的81.3%,至复氧24 h,又有轻度增加;LDH的漏出率逐渐增多,至复氧24 h达高峰.AQP4表达随着复氧时间延长而逐步增多,至复氧12 h时达高峰,为正常对照组的(2.52±0.35)倍,24 h时略有下降.结论:缺氧/复氧过程能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损伤作用的同时,发生了AQP4的表达时程变化.
作者:丰浩荣;张群英;高甜惠;许鹏程;王祥和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95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无创通气,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20mg静滴,每天1次,共10 d.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72 h、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观察记录神志好转时间、呼吸、心率,记录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2例改用有创通气治疗,对照组7例改用有创通气治疗:治疗组住院时间(11.5±2.8)d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15.6±3.5)d,P<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5.5±2.7)d少于对照组(8.6±2.9)d,P<0.01;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对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疗效显著.
作者:杨尊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LEEP术后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中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7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91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患者在月经干净后3~7 d行LEEP手术,术后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3~5 d,治疗组在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剂治疗,治疗1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均100%,治疗组治愈率(93.41%)高于对照组(77.38%),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9.89%)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EEP术后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中重度宫颈糜烂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赖娟娟;杨晓帆;闵羡蕙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