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肉瘤的X线、CT、MRI影像对比诊断

周四清;毋凡;王继峰;徐钐;温生贵;盛玉奇

关键词:骨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总结骨肉瘤的X-Ray、CT、MRI影像特征,探讨影像学表现异同,评价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6例经手术证实的骨肉瘤的X-Ray、CT、MRI的放射学表现.结果:单纯行X-Ray检查24例,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83%(20/24),行X-Ray、CT检查20例,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90%(18/20);X-Ray、CT、MRI同时检查12例,X-Ray和MRI同时检查19例,术前准确卒为97%(30/31).结论:传统X-Ray应作为诊断骨肉瘤的首选方法,CT在检查诊断骨肉瘤中,应建立在X-Ray片基础上;MRI可精确的判断骨肉瘤局部范围及对骨骺、关节、骨髓腔的侵犯,提供丰富的病灶信息,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预设靶标免疫靶向盐酸吡柔比星治疗小鼠S180肉瘤的试验研究

    目的:制备小鼠抗人IgG-葡聚糖-盐酸吡柔比星(THP)免疫靶向偶联物,在肿瘤组织中接种人IgG非特异性靶点,探讨人造靶点免疫导向治疗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小鼠抗人IgG-葡聚糖-THP偶联物,建立荷瘤小鼠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抗人IgG-葡聚糖-THP偶联物抗体活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比较分析小鼠抗人IgG、THP、小鼠抗人IgG-葡聚糖-THP对S180细胞的毒性作用;比较THP、小鼠抗人IgG-葡聚糖-THP、小鼠抗人IgG-葡聚糖-THP+人IgG的抑瘤作用及时荷瘤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制备的偶联物中,小鼠抗人IgG、葡聚糖与THP物质的量比为1:2.5:54;偶联物保留了小鼠抗人IgG抗体活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偶联物对S180细胞有体外杀伤作用.小鼠抗人IgG-葡聚糖-THP+肿瘤中接种人IgG组时小鼠移植性5180肉瘤的抑瘤率达34.3%,并可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结论:通过在肿瘤组织中接种IgG非特异性靶点,用抗人IgG单克隆免疫靶向THP治疗小鼠S180肉瘤较对照组具有明显靶向作用.

    作者:张婧;贺江虹;董雅璐;王勇强;张积仁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顺尔宁辅助治疗儿童哮喘72例

    目的:评价顺尔宁(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哮喘治疗及预防复发中的作用.方法:72例哮喘儿童分成两纽,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哮喘治疗,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顺尔宁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顺尔宁在儿童哮喘的治疗及预防复发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

    作者:丁秀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尖锐湿疣患者的白介素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γ干扰素、白介素4和白介素10的研究

    目的:研究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在尖锐湿疣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和疣体组织中的IL-2、sIL-2R、IFN-γ、IL-4和IL-10的水平.结果:尖锐湿疣组的血清和疣体组织中IL-2和IFN-γ水平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IL-4和IL-10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复发组的血清和疣体组织中的IL-2和IFN-γ水平都明显低于未复发组,而IL-4和IL-10水平都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尖锐湿疣组患者血清中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复发组血清中sIL-2R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全身和皮损局部的免疫功能均有下降,可能是导致疾病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原因.

    作者:应作霖;吴瑞勤;李晓杰;徐晓寅;沈慧珍;王丰;朱光斗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咖啡酸片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咖啡酸片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疗效.方法:75例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治疗,治疗组给予加用口服咖啡酸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小板变化的情况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早期(第2周)即有血小板提升作用(P<0.05),对非重度血小板减少(≥20×109/L)的效果明显(P<0.05);其余未见明显差异(P>0.05).疗效对比经Ridit分析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95%SI 0.5111,0.709 1).结论:咖啡酸片配合免疫治疗对ITP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林文远;陈蓓莉;莫东华;王晓桃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行鼓室成形术44例

    目的:探讨用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行鼓室成形术的疗效和应用前景.方法:利用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移植修补鼓膜穿孔、上鼓室外侧壁、耳道后壁鼓室成形术44例.结果:44耳手术后1个月鼓膜穿孔均愈合.术后随访1~3年,除3耳鼓膜再穿孔外,余均愈合,纯音测听示术后较术前气骨导差平均缩小18 dB.结论:自体耳屏软骨一软骨膜复合移植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善明显,移植易成活.移植物中软骨的弹性和硬度不影响术后听力提高,且对术后鼓膜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因而对防止术后鼓膜回缩、听骨粘连,提高鼓室成形术远期效果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建秋;罗旭东;李满群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经肱动脉、股动脉两种途径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经肱动脉途径穿刺行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20例STEMI住院患者分别接受经肱动脉(B组,n=52)或经股动脉(F组,n=68)途径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鞘管置入时间分别为(8.98±3.62)、(8.57±3.43)min(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60.25±24.37)、(59.69±25.18)min(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局部感染等发生卒显著低于F组,动静脉瘘血栓或栓塞及不适反应等在B组未出现,B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远端肢体缺血、神经损伤等.结论:实施急诊PCI治疗STEMI两种途径都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与经股动脉比较,经肱动脉途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安吉;李成祥;袁铭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应用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指征和疗效.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43例CABG患者围手术期应用IABP的资料.结果:本组治愈27例,死亡16例,治愈卒62.79%,病死率37.21%;其中单纯CABG的治愈率67.65%(23/34),病死率32.35%(11/34);CABG并瓣膜置换的治愈率40%(2/5),病死率60%(3/5);CABG并室壁瘤的治愈率50%(2/4),病死率50%(2/4);术前应用IABP的治愈率77.78%(14/18),痛死率22.22%(4/18);术中应用IABP的治愈率56.25%(9/16),病死率43.75%(7/16);术后应用IABP的治愈率44.44%(4/9),病死率55.56%(5/9);左室射血分数(EF)0.50以上的病死率20%(2/10),EF 0.30~0.50的病死率31.58%(6/19),EF 0.20~0.30的病死率57.14%(8/14).结论: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循环辅助方式.尤其对于高危CABG患者,围手术期积极应用,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韩忠;李跃华;张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感音神经性耳聋8例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52例(95耳)分泌性中耳炎儿童中8例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儿均给予药物治疗,其中1例给予鼓膜切开置管,4例行鼓膜切开置管和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割术.7例惠儿骨导听闻恢复正常,1例患儿骨导听阈随访3月改善不明显.结论:8例(15%)患儿的暂时性听阈移位(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TTS)或永久性听阈移位(permant threshold shift,PTS)的发病机制与分泌性中耳炎有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病程中有发展成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可能,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干预避免病情发展.

    作者:李幼瑾;陈洁;陶峥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低场MRI分析

    目的:探讨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低场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膝关节外伤后X线及低场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6例膝关节外伤X线片未见明显骨折征象.膝关节隐性骨折的骨折线表现为骨皮质下在T1WI、T2WI上呈线样、裂隙样低信号带,在T2WI低信号周围可见斑片状边界模糊的高信号,3例在T1WI低信号带周围可见点状、斑片状稍高信号,T2脂肪抑制序列显示更清楚.结论:MRI能够清楚显示隐性骨折,尤其当X线平片检查阴性而临床症状与体征怀疑隐性骨折时,MRI是本病的佳检查方法.

    作者:顾基伟;陈小启;黄峰;戚乐;高国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吞噬性组织细胞性脂膜炎1例

    患者男,36岁,反复腹胀,双下肢水肿3年,再发1个月于2007年9月18日入住解放军第169医院消化内科.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完善胃镜、B超及肝肾功能、血常规、肿瘤指标等检查后考虑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予以补充蛋白、血浆及护肝等处理后症状好转.但症状易反复.几年来患者精神、食欲可,大便2~3次/d.量较多,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5 kg.

    作者:周红宇;周国华;文星;陈叶青;戈立东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记忆T细胞在器官移植背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免疫记忆是高等动物获得性免疫的一个重要特征.自然状态下,人类很少遇到同种抗原或移植抗原,然而体内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数量同种反应性的记忆性T细胞.

    作者:俞波;谭建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注射用鹿瓜多肽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31岁,有青霉素过敏史.腰1椎体爆裂性骨折内固定术后第7天,给予注射用鹿瓜多肽16 mg(商品名:绵舒规格:8 mg/支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加入5%的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约1min患者突然出现恶心、胸闷、气促,面色潮红,随之出现全身紫绀,烦躁不安,大汗淋漓,脉搏细速,血压测不出,静脉血氧饱和度47%.立即停用鹿瓜多肽,并更换输液器及液体.

    作者:袁青;黄丹妮;望会林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筋膜扩张器扩张结合电切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12例

    男性尿道狭窄在泌尿外科是一种常见又棘手的疾病.由于治疗复杂,并发症和后遗症多.经常困扰着临床医师,我们采用经皮肾筋膜扩张器(Amplatz)扩张结合电切手术治疗12例男性尿道狭窄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刘鑫国;王进峰;徐毅;施正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婴幼儿喘息50例

    喘息性疾病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疾病,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我院于2005年以来对以喘息为特征的100例患儿,试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支气管肺动脉双成形治疗中央型肺癌

    目的:总结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体会以探讨该术式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从2000年9月至2003年8月对62例中央型肺癌累及支气管、肺动脉的患者施行肺动脉支气管双成形肺叶切除术,以大限度地切除肺癌、大限度地保留肺功能.术后病理pTNM分期:ⅡB期18例,ⅢA期32例,ⅢB期1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瘘、胸腔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全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72.6%(45/62),3年生存卒为53.2%(33/62),5年生存率32.2%(20/62).结论:支气管、肺动脉双成形肺叶切除术可达到满意的效果,特别适用于同时侵犯支气管、肺动脉或肺功能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

    作者:申翼;景华;李德闽;李忠东;胡小南;董国华;罗立国;许飚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以局部切除为主综合治疗早期中、下段直肠癌

    目的:探讨以局部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在早期中、下段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早期中、下段直肠癌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研究.37例接受局部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作为研究组:25例接受传统根治性手术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8%和28.0%;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研究组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29±3.92)%、(82.17±6.62)%、(78.60±7.23)%;对照组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0±0)%、(91.83±5.54)%、(85.70±7.86)%.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无显著性.根据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是否侵犯肌层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分层研究发现,复发高危组1、3、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危组.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以局部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可取得与传统根治术相似的治疗效果.

    作者:韩学东;祁付珍;周宝祥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骨髓基质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新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低病死率的特点[1],SCI后的截瘫常造成患者永久性的运动、感觉障碍及直肠、膀胱功能的缺失等,因此SCI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作者:张伟;唐龙;张燕;魏以召;王宗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心理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行为干预.结果:治疗3周后,干预组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各指标差异显著,干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应用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提高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和控制血糖.

    作者:许永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早期功能训练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手指的断离是指指掌关节以下的断离伤,使成活的指体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指的功能,这才是再植的目的[1].功能恢复的好坏与致伤原因、断离部位、肌腱修复和功能训练有密切关系.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功能训练在断指再植后功能恢复中的重要性.

    作者:纪宇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分析2005年9月至2008年10月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多导睡眠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测的26例OSAHS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者,计算夜间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的均方根(rMMSD)以及低频(LF)、高频(HF)和LF/HF值,分析HRV.其中OSAHS患者在nCPAP治疗1年后予复查多导睡眠图及动态心电图.结果:OSAHS组夜间SDNN、夜间rMMSD分别为(83.4±26.4)、(31.0±9.7)ms,与对照组的(115.6±31.2)ms和(42.8±13.1)ms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OSAHS组的LF、HF和LF/HF值分别为(556.3±181.9)、(214.9+63.6)ms2和3.6±1.2,与对照组的(396.7±127.2)、(307.5±101.4)ms2和1.9±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SAHS组nCPAP治疗后呼吸紊乱指数、SDNN、rMMSD、LF、HF和LF/HF值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OSAHS患者合并HRV异常,nCPAP在改善通气的同时,也改善患者的HRV.

    作者:叶贤伟;张湘燕;冯端兴;万自芬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