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培顺;金乐潇;王建光;陈小玲;李军;连庆泉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阿霉素治疗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效果.方法:建立外伤性PVR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曲安奈德组、阿霉素组、联合用药组.直接眼底镜观察PVR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玻璃体腔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结果:联合用药组PVR程度、玻璃体腔IL-1β、TGF-β1浓度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和阿霉素可降低PVR形成程度,下调玻璃体腔IL-1β、TGF-β1浓度.
作者:招志毅;彭燕一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大鼠气道黏膜表面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利多卡因组20只,经大鼠气管穿刺注入利多卡因,并在2、24、48、72 h 4个时间点处死大鼠5只.取气管后1/3段的腹侧部,做扫描电镜观察大鼠气道黏膜表面结构.结果:利多卡因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黏液分泌增加,黏稠度增加,纤毛倒伏、粘着在一起、排列紊乱、部分断裂缺失.结论:利多卡因可对大鼠气道黏膜表面结构造成损害,但其可自我修复.
作者:李子龙;赖国祥;文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52例(95耳)分泌性中耳炎儿童中8例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儿均给予药物治疗,其中1例给予鼓膜切开置管,4例行鼓膜切开置管和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割术.7例惠儿骨导听闻恢复正常,1例患儿骨导听阈随访3月改善不明显.结论:8例(15%)患儿的暂时性听阈移位(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TTS)或永久性听阈移位(permant threshold shift,PTS)的发病机制与分泌性中耳炎有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病程中有发展成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可能,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干预避免病情发展.
作者:李幼瑾;陈洁;陶峥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在急性胸痛病因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急性胸痛而心电图检查或临床症状无法准确提示病因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心电门控下胸部血管成像(CTA)检查.所有患者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分别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成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诊断.其中12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结果相对照.结果:所有行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胸部CTA的患者1次检查均可清晰显示双侧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以及胸主动脉.显示肺动脉栓塞15例、冠状动脉狭窄19例、主动脉夹层5例、主动脉瘤3例;并诊断气胸1例、肺感染1例、缩窄性心包炎1例、3例未见明显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对比,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3%、96.1%、60.0%.结论: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A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一种无创、准确、快速的检查方法.
作者:吕国士;徐颖;左宏;王德韧;云浩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利用蛋白组学二维差异性凝胶电泳(2-D DIGE)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联合电喷射离子化质谱(ESI/MS)技术寻找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血清样本分成4组,慢性移植物失功组(CGD组)、移植后长期肾功能稳定组(SRF组)、急性排斥组(AR组)和健康对照组(N组).血清样本经多重亲和排除柱去除高丰度蛋白处理后,使用2-D DIGE技术找到差异蛋白点.切下这些差异蛋白点,胰蛋白酶消化,经RP-HPLC-ESI/MS分析鉴定,在另一独立样本中对鉴定出的差异蛋白Galectin-7进行ELISA验证.结果:在CGD组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共有39个,质谱鉴定出22个,包括栽脂蛋白A-I前体,补体C4-A前体,Galectin-7等.ELISA结果提示CGD组患者血清中Galectin-7的表达较SRF组和N组有明显增高.结论:找到的这些差异蛋白具有不同的生物功能,为大样本、多中心的验证奠定了基础.Galectin-7可能是CGD的血清标志物,并对CG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高英;吴轲;徐逸;周鸿敏;何文涛;张维娜;林星光;蔡兰军;雒真龙;方泽民;郭晖;周绍棠;昌盛;杜敦峰;陈忠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奥氮平与丙戊酸钠合用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惠者98例为入组对象,分为3组.治疗组奥氮平合用丙戊酸钠(36例,以下简称丙戊酸钠组),对照组(1)即奥氮平组(32例),对照组(2)即利培酮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8周末,分别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3组BEHAVE-A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利培酮组副反应较丙戊酸钠组、奥氮平组大(P<0.05).结论:奥氮平合用丙戊酸钠对于控制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有较好效果,尤其是对行为障碍的疗效更加明显,副反应小,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祝云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95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无创通气,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20mg静滴,每天1次,共10 d.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72 h、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观察记录神志好转时间、呼吸、心率,记录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2例改用有创通气治疗,对照组7例改用有创通气治疗:治疗组住院时间(11.5±2.8)d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15.6±3.5)d,P<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5.5±2.7)d少于对照组(8.6±2.9)d,P<0.01;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对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疗效显著.
作者:杨尊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凯时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9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两组,45例47耳采用凯时10μg静脉滴注,每天1次,联合高压氧治疗为凯时组;44例46耳采用右旋糖酐、高压氧治疗为对照组,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结果:凯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7%vs 73.9%,P<0.05).结论:凯时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耐受性好、总有效率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熊丽;戴祖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不同添加剂及制备工艺对BSA-PLGA微球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考察BSA投入量、内水相聚乙二醇浓度及外水相氯化钠浓度对微球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设计,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包封率达到了(91.07±4.22)%,突释率为(10.54±3.84)%,可缓释28 d左右.结论:通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引入添加剂可以制得包封率高、突释率低的BSA-PLGA微球.
作者:李士;曾晗冰;傅红兴;徐华梓;郑立程;李万里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免疫记忆是高等动物获得性免疫的一个重要特征.自然状态下,人类很少遇到同种抗原或移植抗原,然而体内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数量同种反应性的记忆性T细胞.
作者:俞波;谭建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血症中的肾保护作用.方法:将62例脓毒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每日2次静滴.结果:治疗组炎症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上升较对照组明显延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为14.7%,对照组为42.9%(P<0.05),治疗组病死率为5.9%,对照组为32.1%(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血症患者中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的辅助用药.
作者:潘娅静;徐建国;徐敏;赵洁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过程中.影响冠脉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成像的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患者心率情况、扫描时有无呼吸运动、重建时相的选择、重建算法与重建层厚[1-2]等.在目前硬件设备配置为先进的前提下,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患者因素--心律.
作者:王剑;高慧;沈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患者女,63岁.间断性右上腹部疼痛不适5年,曾在外院B超诊断为胆囊炎,胆结石.口服消炎利胆片以及中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缓解,近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发热,收住我院拟行经腹腔胆囊镜胆囊摘除术.
作者:李惠民;李哲;邵景元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指征和疗效.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43例CABG患者围手术期应用IABP的资料.结果:本组治愈27例,死亡16例,治愈卒62.79%,病死率37.21%;其中单纯CABG的治愈率67.65%(23/34),病死率32.35%(11/34);CABG并瓣膜置换的治愈率40%(2/5),病死率60%(3/5);CABG并室壁瘤的治愈率50%(2/4),病死率50%(2/4);术前应用IABP的治愈率77.78%(14/18),痛死率22.22%(4/18);术中应用IABP的治愈率56.25%(9/16),病死率43.75%(7/16);术后应用IABP的治愈率44.44%(4/9),病死率55.56%(5/9);左室射血分数(EF)0.50以上的病死率20%(2/10),EF 0.30~0.50的病死率31.58%(6/19),EF 0.20~0.30的病死率57.14%(8/14).结论: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循环辅助方式.尤其对于高危CABG患者,围手术期积极应用,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韩忠;李跃华;张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检测1 894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及其药物耐药性.方法:对患者胃黏膜组织进行增茵、分离培养、茵落涂片镜检、鉴定;Hp呈阳性者,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Hp阳性706例(37.28%).胃癌、胃炎、消化性渍疡、其他疾病分别为26.32%(30/114),47.78%(322/674),32.96%(350/1 062)、9.10%(4/44);胃炎与消化性溃疡、胃癌、其他疾病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性别总感染率分别为38.18%(488/1 278)和35.38%(218/616),男女性别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敏感试验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均在87.25%以上;甲硝唑的耐药率是100.00%,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是20.68%.结论:Hp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因素.男女性别间Hp感染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时应注意Hp感染菌株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等药物耐药.
作者:施正超;潘小慧;李荣洲;任宗海;叶宇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随年龄递增.在我院急诊科工作过程中,我们常遇到因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不能的老年患者.由于前列腺腺体大小与年龄大小成正比,患者年龄越大,增生的前列腺腺体对膀胱颈及尿道的压迫相对越重,患者排尿困难症状亦进行性加重.
作者:陈艳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皮下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于血管性痴呆(VD)大鼠,研究用药前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方法:制作VD大鼠模型.随机取用VD大鼠模型12只,分治疗组6只,痴呆组6只.另外,取假手术组6只.治疗组中VD大鼠皮下注射bFGF.治疗5周后,以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来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痴呆组明显提高,治疗组平均逃避潜伏期(36.93±6.24)s,比痴呆组明显减少(P<0.01),痴呆组、治疗组大鼠在平台象限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7.43±3.11)s、(12.63±3.12)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皮下注射bFGF能明显提高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叶建新;林航;穆军山;崔晓萍;殷红兵;林敏;武雷;翁婧;林晓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7例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MRI表现.结果:多数病灶位于额顶枕叶,普遍较大.1例为多发,囊变1例,壁结节1例,钙化3例,4例T1WI呈等低信号,1例T1WI呈等高信号,5例T2WI呈高信号,流空小血管3例.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5例.环状强化、结节强化各2例,浸入上矢状窦1例.3例瘤周水肿明显,1例轻度瘤周水肿.3例见斑片状、扭曲样钙化.2例钙化在MRI上亦呈高信号.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但特异性不强,一些MRI特征有助于诊断,后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诊断.
作者:陈金花;金中高 刊期: 2009年第20期
胃食管反流(GER)是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约肌的功能不全,使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临床表现,1~4个月为好发年龄.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2月共收治GER新生儿46例.经综合护理、抗反流、少食多餐喂养等处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阿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锰染毒大鼠大脑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规律.方法:健康2月龄雄性SD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A组(生理盐水组)、B组(Mn2+ 2.5 mg/kg)、C组(Mn2+ 5 mg/kg)、D组(Mn2+ 10 mg/kg)、E组(Mn2+ 20mg/kg).染毒30 d后,取脑测定大鼠大脑中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T-PCR)检测大鼠脑组织中α-突触核蛋白mRNA的相时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α-突触核蛋白蛋白的表达.结果:B组、C组、D组和E组大鼠脑组织α-突触核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分别是A组的1.18、0.54、0.49和0.35倍.α-突触核蛋白表达用α-syn/GAPDH灰度值表示,结果显示α-突触核蛋白相对表达量,A、B、C、D和E组α-syn/GAPDH灰度值分别为0.32、1.33、0.71、0.54和0.57.与A组相比,B组α-突触核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锰在低剂量的时候可以促进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聚集.
作者:牛丕业;李慧;张意;张漫;肖扬;李变兰;肖忠新;高艾;田琳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