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明昇;马颖琳;孙鸿根
目的:观察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血管病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非罪犯血管采用药物或药物+PCI治疗后主要心脏事件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分析本院7年来接受PCI的78例AMI多支病变患者,其中PCI治疗组36例(占44%),药物治疗组42例(占56%).对比分析两组非罪犯血管采取不同治疗后平均4年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CI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继发心功能衰竭、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率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但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率、再次非致命性心梗、靶血管再次的血管化、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等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10).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m)、左室射血分数都有所下降,但药物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左室重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但药物治疗组增加更显著,两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平均周径缩短率、二尖瓣口多普勒舒张早期大流速与舒张末期大流速比率均较前减少;但药物治疗组减少更显著.结论:AMI后非罪犯血管PCI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总死亡率及心源性病死率、再次非致命性心梗、靶血管再次血管化、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无差异,但心绞痛复发率、继发心袁、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率等显著降低:心功能相对改善,并与心脏结构性指标变化有关.
作者:黄宇;邱建平;陆纪德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方法,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细胞中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T-HPLC)技术,测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红细胞内6-巯嘌呤(6-MP)及其代谢产物[硫鸟嘌呤核苷酸、6-硫代黄嘌呤(6-TX)、6-甲基巯基嘌呤(6-MMP)]浓度.色谱柱为ResolveC18,柱温40℃.流动相A为0.2%的乙酸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洗脱程序为在16min内流动相B的浓度从0上升到8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0~12.5 min用290nm检测6-硫鸟嘌呤(6-TG)、6-MP和6-TX,12.5 min时切换为340nm检测6-MMP.结果:进样体积为10μL时,6-TG和6-TX的线性范围为0~20nmol/mL(r=0.999 3,r=0.998 0).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与测定后第9天的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RT-HPLC法简便、准确检测6-MP代谢物浓度,有助于个体化的治疗.
作者:邹亚伟;王昭霞;牟德海;关镜明;卫凤桂;翟莺莺;陈福雄;吴梓梁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总结应用CAPIOX RX-05型婴儿膜肺的体会.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8年9月我院婴幼儿体外循环(ECC)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CAPIOX RX-05型婴儿膜肺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CC时间15~474 min,初始预充量330~500 mL,ECC中输浓缩红细胞(275.16±180.40)mL.常规超滤及改良超滤12例,34/6例出现轻、中度血红蛋白尿,ECC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高于100 mmHg.死亡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除1例转院治疗外,其余患儿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CAPIOX RX-05型膜肺预充量小、血流量大、氧合及排气效能高,可做负压静脉引流、内壁涂层减少血液破坏及系统性炎性反应,是婴幼儿ECC的上佳选择.
作者:叶晓青;黄小蝶;张莉莉;李坚;翟宇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来曲唑作用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来曲唑处理的异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0~60 h的抑制情况,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36 h后异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凋亡率;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药物作用后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来曲唑呈时间和剂量方式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药物作用36 h,各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药物浓度为10-8mol/L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来曲唑对异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高霞;邢军;聂改红;张文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我院42例脑干出血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分析.结果:高发年龄49~63岁,高危因素以高血压常见.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眩晕、头痛次之.各种眼征表现复杂,以双侧瞳孔缩小多.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主要病因.脑干出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不佳.
作者:冯学问;雷盛钦;胡水婷;鲍贤俊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的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2008年在后腹腔镜下施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治疗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42例,右侧5例,双侧5例,男25例,女27例,平均年龄(45.1±4.9)岁.结果:52例由腹腔镜完成,手术时间50~100 min,平均(68.1±12.2)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平均(32.7±8.2)mL,住院时间3~8 d,平均(5.2±2.1)d.随访6~48个月,平均(12_4±2.4)个月,无死亡患者,治愈23例(44.2%),好转24例(46.2%),无效5例(9.6%).结论:应用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增生安全、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是治疗肾上腺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华伟;胡卫列;吕军;聂海波;姚华强;李清荣;邓志雄;张利朝;沈文;汪帮琦;李萍;陈诗涛;张源锋 刊期: 2009年第21期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包括: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intrafascial hysterectomy)、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lapamscopic supracervial hysterectomy,LSH)、阴式手术辅助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vaginally assisted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腹腔镜辅助的Doderlein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lly assisted Doderlein hysterectomy)[1-2].LAVH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手术效果满意,术中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作者:陈玲娜;余剑琴;郑飞云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计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同期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24例.结果:23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随访2~44个月,平均18.8个月.4例复发,复发部位均未发生于前列腺窝及后尿道,1例死于膀胱癌全身转移.结论:同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不增加前列腺窝及后尿道肿瘤种植的风险.
作者:杨金校;程伟;詹朝晖;姚吉;沈黎明;任福金;邹福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1562C/T分型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测定患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IMT≥1.3 mm为粥样硬化斑块,根据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和颈动脉正常组.分别测定这两组患者的MMP-9基因1562C/T分型.结果:颈动脉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1%,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6,P=0.036).结论:MMP-9 T等位基因与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作者:卢杭桢;杨纯玉;熊玮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对比不同强度的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与经典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平分为4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A组)、单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组(B组)、双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组(C组)、四肢远程缺血预适应组(D组).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后取心脏行心脏缺血范围(area at risk,AAR)、梗死范围(infarcted area,IA)测定.结果:(1)CK和CK-MB:B组及C组的CK和CK-MB活性与A组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B组下降明显.(2)心肌梗死面积(坏死区占左心室重量百分比):与A组比,B组、C组及D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B和C组下降明显,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比经典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更好.且结扎单下肢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强.
作者:寇俊杰;王旭红;洪小剑;武英彪;常纯;梁克纪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通过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与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OF-MRA)的对比分析,探讨其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OCSP分型及扩散加权戍像、头部3D-TOF-MRA影像学检查,分析MRA的影像学表现并与OCSP分型进行对比.结果: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OCSP分型结果与MRA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各型符合率分别为TACI 91.7%,PACI 66.7%,POCI 100%.结论:OCSP分型与TOF-MRA相互独立、相互补充,两者联合可及时指导临床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同时可显示血管的狭窄位置及狭窄程度,及时指导治疗.
作者:吴光任;卢斐翠;罗传铭;张礼鹃;涂昌灼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室早)的护理方法.方法:观察26例行射频消融治疗室早患者的配合及护理.术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打印室旱参考图、加强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及时追加肝素等.结果:本组成功治疗26例,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CARTO指导下行室旱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减少放射线透视量,术中配合恰当、护理精细、及时,是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颜海莲;谭兆珍;温作珍;陈玉玲;陆佩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来氟米特组,来氟米特组给予来氟米特治疗性灌胃.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糖、血清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肾脏标本测肾脏重量、HE及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单核/巨噬细胞特异性抗原(CD68)的表达.结果:来氟米特可以减少糖尿病大鼠24h尿蛋白排泄率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使大鼠肾脏组织中MCP-1和CD68的表达降低,并改变肾脏病理结构.结论:来氟米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MCP-1的表达,减少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陈卫东;常保超;杨萍;张燕;刘磊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动脉瘤破裂的麻醉处理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出现的5例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介入治疗中动脉瘤破裂患者经积极治疗,有4例完全康复,1例患者出现对侧肢体轻度偏瘫.结论:经过神经外科医师与麻醉科医师的积极有效处理,往往能使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转危为安,避免不良预后.
作者:周翔;杨俊哲 刊期: 2009年第21期
2003-2008年,我科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1 064例,现将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7例(1.60%)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男12例,女5例,年龄49~72岁,平均61.7岁.其中食管癌切除术后11例,贲门癌切除术后6例.机械吻合16例,手工吻合1例.发生出血在术后48 h内12例,此12例中发生于术后12 h内的急性出血10例,以胃肠减压中新鲜血性胃液逐渐增多为主要症状,2例发生于术后12~48 h,胃肠减压先为正常胃液,后短期出现较多新鲜血性胃液:术后3~7 d 2例,术后7~15 d 3例,均以呕血、黑便为主要症状,此5例经胃镜检查证实4例发生于吻合口或残胃残端新出现的溃疡面出血,1例发生于胃黏膜广泛散在糜烂性出血;出血量500~3 000 mL,平均1 500 mL.
作者:张旭;岳世昌;刘长宏;周绥福;周一民;吕德胜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评估内镜下鼻结构异常微创整形治疗鼻内接触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25例鼻内接触性头痛患者行内镜下微创整形,包括中鼻甲成形、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局限性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手术结合内镜检查和鼻窦CT评估,将上述各个单一手术进行组合,制定个性化微创整形方案.结果:术后随访9~12个月,平均10个月.痊愈21例(84.00%),有效3例(12.00%),无效1例(4.00%),总有效率96.00%.结论:鼻内接触性头痛是由于鼻腔存在多种结构异常而引起黏膜接触的一类鼻源性头痛.鼻内镜下对双侧鼻腔进行统一的结构、功能、形态的微创整形,恢复鼻腔对称性整体结构可有效治疗接触性头痛.
作者:楼正才;楼放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组)、35例正常妊娠孕妇(NGT组)血浆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同时测定各组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1)GDM组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0.46±0.14)显著高于NGT组(0.34±0.14,P<0.05).(2)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与HOMA-IR、孕前BMI、C肽、胰岛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GDM患者血浆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升高,且其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核因子-κB参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作者:张妍;杜彩霞;张苏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肺炎继发血小板增多(ST)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选择125例住院的肺炎患儿,根据入院后的血小板(PLT)值,分为PLT增多组(PLT>400×109/L)和非PLT增多组(PLT≤400×109/L),并对以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比较,临床特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病程、呼吸窘迫发生率;实验室资料包括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PLT计数、血清铁、C-反应蛋白、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6、胸片改变等指标.结果:28例肺炎患儿有PLT增多,低PLT 431×109/L,高PLT 723×109/L.与非PLT增多组比较,PLT增多的肺炎患儿有更小的年龄、较高的呼吸窘迫发生率(P<0.01);而年龄、性别及住院时病程无差异(P>0.05).与非PLT增多组比较,PLT增多组的肺炎患儿血红蛋白、血清铁明显降低(P<0.01):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发应蛋白、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6及胸片中胸腔积液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而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患儿可引起ST,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6参与肺炎ST的发生,PLT增多与肺炎的炎症反应及临床病情严重度有关.
作者:张园海;徐强;任跃;吴蓉洲;褚茂平;陈其;项如莲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方法:根据BNP值设计预见性护理程序,将入住我科老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60例,分为预见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住院天数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预见性护理组较常规治疗组有效抢救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5),家属满意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赢得时间,提高救护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作者:顾叶秋;龚佳青;刘漩;林嘉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包虫病是畜牧地区常见寄生虫病,好发于肝脏、肺脏及其他组织器官,常需要手术治疗.笔者在小儿肺包虫摘除手术中,于健侧插入单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王朝霞;徐科 刊期: 2009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