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强度的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与经典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

寇俊杰;王旭红;洪小剑;武英彪;常纯;梁克纪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梗死, 心肌保护
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强度的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与经典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平分为4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A组)、单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组(B组)、双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组(C组)、四肢远程缺血预适应组(D组).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后取心脏行心脏缺血范围(area at risk,AAR)、梗死范围(infarcted area,IA)测定.结果:(1)CK和CK-MB:B组及C组的CK和CK-MB活性与A组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B组下降明显.(2)心肌梗死面积(坏死区占左心室重量百分比):与A组比,B组、C组及D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B和C组下降明显,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比经典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更好.且结扎单下肢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强.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隐匿性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

    目的:探讨隐匿性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门诊患者302例,根据门诊血压和动态血压分为血压正常组(NT),白大衣性高血压组(WCH),隐匿性高血压组(MH)和持续性高血压组(HP),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结果:LVMI、IMT、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NT组与WCH组相近,MH与HP组相近,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MH组和HP组明显差别于NT组和WCH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的靶器官损害.

    作者:孔繁荣;郭红梅;丁秀萍;丁林锋;赵坚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无肌松条件下气管插管的研究进展

    肌肉松弛药是全身麻醉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患有某些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或对肌松药过敏的患者,使用肌松药存在一定的顾虑.此外,肌松药还可能诱发一些不良反应如术后肌痛、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甚至导致恶性高热等严重并发症,其残余的肌松作用还可能导致呼吸恢复延迟.因此我们应该合理使用肌松药,尤其在困难插管时我们更要慎重考虑.本文对无肌松条件下插管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春梅;施冲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来氟米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来氟米特组,来氟米特组给予来氟米特治疗性灌胃.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糖、血清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肾脏标本测肾脏重量、HE及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单核/巨噬细胞特异性抗原(CD68)的表达.结果:来氟米特可以减少糖尿病大鼠24h尿蛋白排泄率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使大鼠肾脏组织中MCP-1和CD68的表达降低,并改变肾脏病理结构.结论:来氟米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MCP-1的表达,减少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陈卫东;常保超;杨萍;张燕;刘磊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CARTO室早射频消融术中配合及护理

    目的:探讨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室早)的护理方法.方法:观察26例行射频消融治疗室早患者的配合及护理.术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打印室旱参考图、加强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及时追加肝素等.结果:本组成功治疗26例,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CARTO指导下行室旱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减少放射线透视量,术中配合恰当、护理精细、及时,是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颜海莲;谭兆珍;温作珍;陈玉玲;陆佩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伴有高血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双盲均分为两组,A组为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气终末二氧化碳分压、心电图和末梢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间、术毕睁眼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观察苏醒期间有无嗜睡、躁动、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B组麻醉诱导后血压明显低于诱导前和A组对应值.A和B组腹腔镜置入和气管导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苏醒迅速完全,苏醒期间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具有麻醉诱导平稳、镇痛效能高、术中可控性好、术后苏醒迅速完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其不失为高血压老年惠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余奇劲;陈志娥;蔡忠香;周青山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52例

    目的:探讨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的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2008年在后腹腔镜下施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治疗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42例,右侧5例,双侧5例,男25例,女27例,平均年龄(45.1±4.9)岁.结果:52例由腹腔镜完成,手术时间50~100 min,平均(68.1±12.2)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平均(32.7±8.2)mL,住院时间3~8 d,平均(5.2±2.1)d.随访6~48个月,平均(12_4±2.4)个月,无死亡患者,治愈23例(44.2%),好转24例(46.2%),无效5例(9.6%).结论:应用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增生安全、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是治疗肾上腺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华伟;胡卫列;吕军;聂海波;姚华强;李清荣;邓志雄;张利朝;沈文;汪帮琦;李萍;陈诗涛;张源锋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高龄患者静脉麻醉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高龄患者静脉麻醉肠镜检查的安全性,探讨相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行异丙酚静脉麻醉肠镜检查的高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总结.结果:高龄患者行静脉麻醉肠镜检查是安全的,而且患者的痛苦反应程度小;虽然检查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一过性下降(P<0.05).但经严密的观察与及时处理,检查结束后上述指标很快恢复正常范围;37例顺利完成检查,只有1例因横结肠松弛,2例因肿瘤导致肠腔狭窄而无法完成肠镜检查.结论:检查前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检查中密切观察、加强监护,检查后做好观察与指导,对顺利完成检查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秀姮;杜惠娟;邓惠英;张月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单肺通气在小儿肺包虫手术中的应用

    包虫病是畜牧地区常见寄生虫病,好发于肝脏、肺脏及其他组织器官,常需要手术治疗.笔者在小儿肺包虫摘除手术中,于健侧插入单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王朝霞;徐科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婴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婴儿期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52例ITP患儿(病例组)及32例正常婴儿(对照组)血清CMV-DNA及CMV-IgM、IgG抗体,比较两组差异;对52例ITP病例组惠儿进行末梢血T细胞亚群检测,比较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差异;对CMV-IgM阳性者分更昔洛韦(GCV)治疗组和非GCV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末梢血血小板数量.结果:两组患儿CMV-DNA阳性数、CMV-IgM、IgG抗体阳性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病例组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CMV-IgM阳性者加用GCV治疗,血小板计数有明显改善.结论:CMV是ITP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建议对CMV相关性ITP加用GCV治疗.

    作者:陈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微型腹腔镜技术在放置腹膜透析管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微型腹腔镜并固定透析管尾端等改良方法行腹膜透析置管,了解手术效果.方法:选择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麻醉成功后,取脐下作一长约0.3 cm切口(A孔),CO2气腹控制在8~10 mmHg后穿入0.3 cm Trocar,导入3 mm 0°硬镜,在脐下2~5 cm经右腹直肌位置做约0.5 cm附加切口,穿入0.5 cm Trocar(B孔);在左下腹的穿入0.3 cm Trocar(C孔),将腹膜透析管尾端用丝线缝一个直径3 mm左右的环,从B孔导入腹腔,第一个cuff固定在腹直肌内,尾端按自然弯曲放在道格拉斯腔,用一个0.3 cm的钛夹穿过缝合的环将腹膜透析管头端固定在附近的腹膜皱襞上.常规皮下隧道并固定.结果:手术置管成功,麻醉成功后手术时间约10min,术后3 d间歇性腹膜透析,10d后改为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无渗漏等并发症.结论:用微型腹腔镜并固定透析管尾端等改良方法行腹膜透析置管惠者痛苦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无渗漏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窦献蕊;胡海棠;刘秀英;苏丽娟;卢瑞兴;张炜;简汝堃;剧永乐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大网膜妊娠1例

    患者女,23岁,因停经40 d,突发性下腹痛4 h+于2008年11月13日11:45入院.入院时查体:T 36.2℃,P 72次/min,R 18次/min,BP 120/80 mmHg,表情痛苦,被迫体位,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腹肌紧张,下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官颈光滑,宫颈举痛,后穹隆饱满,宫体压痛,双侧附件区压痛及反跳痛明显,后穹隆穿刺抽出4 mL不凝血.

    作者:王娟;李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以浆膜炎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误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以浆膜炎为首发症状者很少见,易误诊.本文报告以浆膜炎为首发症状的SLE误诊误治3例.1 临床资料1.1 例1 男,14岁,因双膝、双手中指关节肿痛伴乏力、低热、盗汗半个月,门诊以关节炎性质待查入院.患者于1个半月前不明原因出现上述关节肿胀疼痛,晨起明显,伴胸闷气短.外院摄双膝、手关节X线片正常,给予口服止痛片,症状无改善遂来我院门诊.

    作者:刘耀辉;唐建刚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环磷腺苷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环磷腺苷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实验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环磷腺苷注射液(0.5 mg/kg、1.0 mg/kg、1.5 mg/k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的改变,并观察梗死组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行为改变;各用药组神经学评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各用药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TNF-α、IL-6水平也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而三种剂量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环磷腺苷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因子TNF-α、IL-6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姣;王永华;黄芳;姚汉玲;肖钦;高文勇;徐鹏展;吴琼莹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妊娠期妇女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妊娠期妇女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特点,探讨妊娠期妇女宫颈病变筛查的安全性和早期诊断的必要性.方法:2008年1-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妇科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TCT)对478例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其中253例为妊娠期妇女(妊娠组),225例为同期、同龄进行健康检查的非妊娠期妇女(非妊娠组).采用TBS诊断分类标准进行细胞学诊断.结果:妊娠组宫颈细胞学总异常检出率为15.42%,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检出率为11.46%,其他感染性病变的检出率为21.34%,鳞状上皮细胞异常15.02%,腺上皮细胞异常0.40%.非妊娠组宫颈细胞学总异常检出率为12.44%,其中HPV检出卒为4.00%,其他感染性病变的检出率为12.44%,鳞状上皮细胞异常12.00%,腺上皮细胞异常0.44%.结论:妊娠期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生率高于非妊娠期妇女,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发生率与非妊娠期妇女相似.TCT用于常规产前检查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是必要的、安全的,应重视妊娠期妇女宫颈细胞学筛查.

    作者:徐又先;李立;杨岚;陈广莉;明芳;韦静;弋文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至2008年4月间强直性脊柱炎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者18例(28个髋),均为男性,手术时年龄20~48岁,平均30.5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和髋关节功能障碍,合并屈曲畸形4例,屈曲度10~30°,平均16.4°.全部使用生物型假体,功能评价应用Harris评分标准.结果:随访时间为3个月~9年,平均53.1个月.术前髋关节屈曲活动度0~50°,平均(23.5±14.0)°,总活动度0~130°,平均(63.7±30.8)°,Harris评分23~73分,平均(51.0±8.5)分.术后髋关节屈曲活动度改善明显,达到(80.2±14.8)°,比术前提高57.2°(t=-13.736,P=0.00),患髋总活动度为(186.4±55.0)°,比术前提高122.0°(t=-10.902,P=0.00),术后Harris评分(90.2±4.2)分,比术前提高38分(t=-19.775,P=0.00),其中优17髋,良7髋,可3髋,差1髋,优良率为85.7%.各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1髋术后2年髋臼假体松动移位;关节活动度丢失2髋;1髋股骨上段骨折并髋臼内侧壁研磨过深,部分缺损;Brooker Ⅰ级异位骨化2例.结论:并发症的发生与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积极的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远期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马若凡;陈铿;沈慧勇;许杰;丁悦;李卫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不同强度的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与经典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

    目的:对比不同强度的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与经典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平分为4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A组)、单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组(B组)、双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组(C组)、四肢远程缺血预适应组(D组).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后取心脏行心脏缺血范围(area at risk,AAR)、梗死范围(infarcted area,IA)测定.结果:(1)CK和CK-MB:B组及C组的CK和CK-MB活性与A组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B组下降明显.(2)心肌梗死面积(坏死区占左心室重量百分比):与A组比,B组、C组及D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B和C组下降明显,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比经典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更好.且结扎单下肢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强.

    作者:寇俊杰;王旭红;洪小剑;武英彪;常纯;梁克纪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扩张型心肌病7例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常见的心肌病,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有关.为探讨小儿DCM的治疗策略,我科参照国内外文献.对初发的7例DCM住院患儿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静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老年人肝移植围术期酸碱电解质变化及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人肝移植围术期的酸碱电解质调控及护理.方法:79例老年人在全麻下行原位肝移植术.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别于术前、无肝前5 min、无肝30 min、新肝30 min、术毕、术后8 h抽取桡动脉血用I-STAT血气电解质分析仪作酸碱、血气及电解质分析.根据结果适当补充钾、钙及碳酸氢钠.结果: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轻度酸中毒、低钾.与术前相比,pH和BE从无肝期到术毕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8 h有升高,呈代谢性碱中毒,PCO2新肝期30 min明显升高(P<0.01).K+新肝期30 min及术后8 h明显降低(P<0.05),无肝前Ca2+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人肝移植术前常合并心、肺、肾功能不全,围术期酸碱电解质变化复杂,应加强监测和护理.

    作者:张献玲;马盈盈;黄素琼;罗刚健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原发性脑干出血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我院42例脑干出血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分析.结果:高发年龄49~63岁,高危因素以高血压常见.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眩晕、头痛次之.各种眼征表现复杂,以双侧瞳孔缩小多.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主要病因.脑干出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不佳.

    作者:冯学问;雷盛钦;胡水婷;鲍贤俊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滑膜骨软骨瘤病32例影像学分析

    目的:提高对滑膜骨软骨瘤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滑膜骨软骨瘤病32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13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结果:32例中,单关节发病30例(93.8%),侵犯两个以上关节2例(6.2%).发病部位:膝关节19例(60%),肘关节4例(12%),髋关节3例(10%),踝关节2例(6.2%),肩关节2例(6.2%),腕关节、指间关节各1例分别占3%.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示关节腔内或其周围有骨软骨游离体或悬垂体,数目不等,少者两个,多者几十或更多.小者如粟粒,大者近核桃.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4例患者关节骨端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9例伴有骨关节病.结论:通过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分析,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鉴别,提高术前诊断符合率.

    作者:田德贵;赵炳栋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