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血宁对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栓烷B2、6-酮-前列环素的影响

费中明;郑临

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胆汁淤积, 舒血宁, 血小板活化因子
摘要:目的:观察舒血宁治疗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72例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在常规护肝、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舒血宁2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每日一次.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降低,较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活性、血浆血栓素A2代谢产物血栓烷B2浓度显著降低,前列环素代谢产物6-酮-前列环素含量升高.结论:舒血宁治疗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疗效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伴有高血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双盲均分为两组,A组为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气终末二氧化碳分压、心电图和末梢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间、术毕睁眼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观察苏醒期间有无嗜睡、躁动、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B组麻醉诱导后血压明显低于诱导前和A组对应值.A和B组腹腔镜置入和气管导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苏醒迅速完全,苏醒期间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具有麻醉诱导平稳、镇痛效能高、术中可控性好、术后苏醒迅速完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其不失为高血压老年惠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余奇劲;陈志娥;蔡忠香;周青山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老年人肝移植围术期酸碱电解质变化及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人肝移植围术期的酸碱电解质调控及护理.方法:79例老年人在全麻下行原位肝移植术.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别于术前、无肝前5 min、无肝30 min、新肝30 min、术毕、术后8 h抽取桡动脉血用I-STAT血气电解质分析仪作酸碱、血气及电解质分析.根据结果适当补充钾、钙及碳酸氢钠.结果: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轻度酸中毒、低钾.与术前相比,pH和BE从无肝期到术毕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8 h有升高,呈代谢性碱中毒,PCO2新肝期30 min明显升高(P<0.01).K+新肝期30 min及术后8 h明显降低(P<0.05),无肝前Ca2+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人肝移植术前常合并心、肺、肾功能不全,围术期酸碱电解质变化复杂,应加强监测和护理.

    作者:张献玲;马盈盈;黄素琼;罗刚健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手术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包括: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intrafascial hysterectomy)、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lapamscopic supracervial hysterectomy,LSH)、阴式手术辅助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vaginally assisted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腹腔镜辅助的Doderlein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lly assisted Doderlein hysterectomy)[1-2].LAVH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手术效果满意,术中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作者:陈玲娜;余剑琴;郑飞云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同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24例

    目的:探计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同期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24例.结果:23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随访2~44个月,平均18.8个月.4例复发,复发部位均未发生于前列腺窝及后尿道,1例死于膀胱癌全身转移.结论:同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不增加前列腺窝及后尿道肿瘤种植的风险.

    作者:杨金校;程伟;詹朝晖;姚吉;沈黎明;任福金;邹福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隐匿性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

    目的:探讨隐匿性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门诊患者302例,根据门诊血压和动态血压分为血压正常组(NT),白大衣性高血压组(WCH),隐匿性高血压组(MH)和持续性高血压组(HP),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结果:LVMI、IMT、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NT组与WCH组相近,MH与HP组相近,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MH组和HP组明显差别于NT组和WCH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的靶器官损害.

    作者:孔繁荣;郭红梅;丁秀萍;丁林锋;赵坚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安定中毒患者54例

    自2000年以来,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纳洛酮治疗急性安定中毒患者5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均为安定片中毒患者,男23例,女31例,年龄15~55岁(平均25岁).轻度中毒(服安定<250mg):嗜睡,可唤醒,有定向力障碍,生命体征尚平稳:中度中毒(服安定250 mg~625 mg):浅昏迷状,强刺激可唤醒,但很快又进入昏迷,腱反射消失;重度中毒(服安定>625 mg):深昏迷,刺激无反应,各种反射消失,可有肺水肿、休克、少尿.

    作者:刘再林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检测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组)、35例正常妊娠孕妇(NGT组)血浆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同时测定各组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1)GDM组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0.46±0.14)显著高于NGT组(0.34±0.14,P<0.05).(2)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与HOMA-IR、孕前BMI、C肽、胰岛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GDM患者血浆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升高,且其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核因子-κB参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作者:张妍;杜彩霞;张苏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甲状腺微小癌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微小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197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及治疗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5年的疾病相关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5.4%.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癌灶个数>1、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术后放射性碘治疗与肿瘤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使肿瘤局部复发率增加6倍.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根治性手术后总体预后良好.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预后重要的因素.

    作者:李日增;周宏;潘黎静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布托啡诺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宫腔镜电切术患者50例,分为两组:布托啡诺-丙泊酚组(B组)和芬太尼-丙泊酚组(F组),每组25例.观察两组术前OAA/S镇静评分,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SpO2变化,扩宫、电切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丙泊酚用量;记录麻醉手术相关时间、术后宫缩痛及呼吸抑制程度、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B组术前OAA/S镇静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B组扩宫、电切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及总量较F组明显减少(P<0.05).B组离院时间明显长于F组(P<0.05),但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与F组相似(P>0.05).B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F组(P<0.05),丙泊酚注射痛、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但术后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具有麻醉效果好、麻醉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效果好的优点,可安全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伟;曾睿峰;罗宏;李军;连庆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无肌松条件下气管插管的研究进展

    肌肉松弛药是全身麻醉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患有某些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或对肌松药过敏的患者,使用肌松药存在一定的顾虑.此外,肌松药还可能诱发一些不良反应如术后肌痛、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甚至导致恶性高热等严重并发症,其残余的肌松作用还可能导致呼吸恢复延迟.因此我们应该合理使用肌松药,尤其在困难插管时我们更要慎重考虑.本文对无肌松条件下插管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春梅;施冲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长期膀胱造瘘患者造瘘管佳更换时间的循证护理评价

    目的:探讨寻求长期膀胱造瘘患者造瘘管佳更换时间.方法:通过对我院128例需长期膀胱造瘘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根据尿液pH值等客观指标将患者进行分类,然后以2周和4周为其佳换管时间,并观察患者舒适度、感染率等指标.结果:128例患者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均通畅,无1例患者发生逆行感染导致发热、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亦无1例发生明显膀胱感染致频繁膀胱痉挛及反复造瘘管口溢尿;仅有6例患者出现轻度的泌尿系感染,因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显著增高.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护理,并结合长期膀胱造痿患者尿液pH值,制定换管时间,效果确切,护理理想,患者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章灵芝;林云琴;张智敏;苏燕;陈劭泱;汪官富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体外受精移植胚胎培养液中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的研究

    目的:检测体外受精移植(IVF-ET)胚胎,培养液中胚胎分泌的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水平,探讨sHLA-G与IVF妊娠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3-6月,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进行试管婴儿的患者,体外单个培养胚胎的培养液,通过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sHLA-G的浓度.结果:在41例患者的84份胚胎培养液中,移植至少一个sHLA-G阳性胚胎的妊娠率69%,明显高于全部移植sHLA-G阴性的妊娠率18%(P<0.05).结论:检测胚胎sHLA-G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辅助形态学评估选择胚胎移植,预测IVF妊娠率.

    作者:巨瑛;罗亚宁;王晓红;尹国武;闵保华;姚元庆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扩张型心肌病7例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常见的心肌病,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有关.为探讨小儿DCM的治疗策略,我科参照国内外文献.对初发的7例DCM住院患儿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静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以侵犯大关节为首发表现的Felty综合征1例

    患者女,67岁,于1996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踝、双膝关节肿胀、疼痛,伴晨僵,发热,在外院查RF(+),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对症治疗,症状减轻,此后间断口服消炎止痛药、激素、中药等(具体不详).2008年12月自觉全身关节肿痛加重,双下肢及颜面部浮肿,不能下地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伴食欲下降、腹胀,口服消炎止痛药后关节肿痛不能缓解,为进一步诊治于2009年2月1日来我院住院治疗.

    作者:李惠民;李哲;林为民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滑膜骨软骨瘤病32例影像学分析

    目的:提高对滑膜骨软骨瘤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滑膜骨软骨瘤病32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13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结果:32例中,单关节发病30例(93.8%),侵犯两个以上关节2例(6.2%).发病部位:膝关节19例(60%),肘关节4例(12%),髋关节3例(10%),踝关节2例(6.2%),肩关节2例(6.2%),腕关节、指间关节各1例分别占3%.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示关节腔内或其周围有骨软骨游离体或悬垂体,数目不等,少者两个,多者几十或更多.小者如粟粒,大者近核桃.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4例患者关节骨端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9例伴有骨关节病.结论:通过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分析,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鉴别,提高术前诊断符合率.

    作者:田德贵;赵炳栋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效果及其对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分离、扩增大鼠MSCs.取第4代MSCs,用终浓度为25μg Fe/mL的SPIO-多聚赖氨酸(PLL)复合物进行标记.标记后动态观察MSCs的形态改变,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的活力,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普鲁士蓝铁染色证实细胞内铁,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铁含量.结果:MSCs的SPIO-PLL标记阳性率达100%,标记后的MSCs细胞内铁含量为(18.38±2.80)pg/cell,是未标记细胞的76倍.标记细胞的形态、活力、生长增殖能力与未标记细胞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PLL介导SPIO标记MSCs方法简便、效率高,不影响MSCs的生物学特性,可用于MSCs的标记和示踪.

    作者:陈国东;李丹;许杰华;王劲;朱康顺;单鸿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CARTO室早射频消融术中配合及护理

    目的:探讨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室早)的护理方法.方法:观察26例行射频消融治疗室早患者的配合及护理.术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打印室旱参考图、加强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及时追加肝素等.结果:本组成功治疗26例,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CARTO指导下行室旱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减少放射线透视量,术中配合恰当、护理精细、及时,是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颜海莲;谭兆珍;温作珍;陈玉玲;陆佩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肠道相关淋巴样组织与肠道黏膜免疫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是指肠道相关的淋巴样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GALT),是全身大的淋巴器官.根据形态、结构、分布和功能,可将GALT分类为两大部分,即有结构的组织黏膜滤泡和广泛地分布于黏膜固有层中的弥漫淋巴组织[1].黏膜滤泡是免疫应答的传人淋巴区,又称诱导区,抗原由此进入GALT,被抗原呈递细胞捕获、处理和呈递给免疫活性细胞,诱发免疫应答;而弥漫淋巴组织是免疫应答的传出淋巴区,又称效应区,浆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通过归巢机制迁移至弥漫淋巴组织,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此发挥生物学功能[2].

    作者:王为;周国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动脉瘤破裂的麻醉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动脉瘤破裂的麻醉处理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出现的5例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介入治疗中动脉瘤破裂患者经积极治疗,有4例完全康复,1例患者出现对侧肢体轻度偏瘫.结论:经过神经外科医师与麻醉科医师的积极有效处理,往往能使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转危为安,避免不良预后.

    作者:周翔;杨俊哲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血浆脑钠肽在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方法:根据BNP值设计预见性护理程序,将入住我科老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60例,分为预见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住院天数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预见性护理组较常规治疗组有效抢救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5),家属满意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赢得时间,提高救护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作者:顾叶秋;龚佳青;刘漩;林嘉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