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燕勇;殷继超;刘德玉

关键词:
摘要: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rmoral Head, ANFH)是指由于缺血导致股骨头骨组织营养中断,骨细胞死亡而发生的骨坏死,是临床上一常见的骨病,且发病率也逐年增高.近年来广大学者在研究本病时,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形成了许多的方法及理论.现按照不同的病因分类(创伤性,激素性,酒精性,减压病性等)将有关其动物模型的报道综述如下.
美中国际创伤杂志相关文献
  • 订阅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髂腹股沟轴型皮瓣转移治疗前臂及手部皮肤缺损(附52例报告)

    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外伤性缺损、感染造成肌腱、神经、血管、骨外露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问题,治疗困难.自1987年以来,作者采用髂腹股沟轴型皮瓣转移治疗方法治疗51人,其中1人行左右双侧皮瓣转移,共52例,取得满意结果.

    作者:高骏;王洪;朱四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带锁髓内钉与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比较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与解剖型钢板治疗闭合或轻度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10例,114侧胫骨中下段骨折,其中胫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69侧,带锁髓内钉固定45侧,骨折为闭合性骨折或GustiloⅠ、Ⅱ度开放骨折,比较两种技术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等疗效指标和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钢板内固定相比,髓内钉内固定操作的手术时间长(P<0.05),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提前(P<0.01),而住院时间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钢板组感染的发生率较髓内钉组高(P<0.05);钢板组和髓内钉组手术后内固定失败分别为5侧、1侧,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分别为4侧、1侧;钢板组有2侧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其中1侧行切开减压;髓内钉组发生2侧腓总神经瘫;所有病例无骨折畸形愈合和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结论:对于闭合或轻度开放的胫骨中下段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具有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应优先考虑使用.

    作者:王志为;苏庆军;曲铁兵;王庆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linical management of the cephalocele happened during the craniotomy et al

    作者:张海鹏;杜长生;于占祥;张蕴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回顾分析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44例髋臼骨折患者, 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不同手术入路,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37例获得平均4.5年随访,移位的髋臼骨折复位后与股骨头对应关系满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0~12周,优良率达81%.结论:复杂的髋臼损伤具有分类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治疗上应积极开放复位内固定,以获得一个稳定、无痛、活动和负重良好的髋关节.

    作者:孙宏慧;韩林占;刘喜荣;邹宏恩;唐农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老年髋部骨折56例体会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非手术疗效差,目前普遍主张手术治疗[1].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条件及主观思想因素,常难以接受创伤较大的手术.我院1999年6月~2002年6月对56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多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五洲;刘克斌;张记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泪小管修复术27例临床分析

    眼睑外伤十分多见,眼睑内侧裂伤时常伴有泪小管断裂.泪小管功能很重要,如若不予修复,则可引起溢泪,使病人终生痛苦.我院于1997年12月至2000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泪小管断裂伤29例,其中27例在显微镜下行泪小管吻合术,经半年以上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新光;张文强;李养军;杜照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美中国际创伤杂志》聘请特约通讯员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为了找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90年~2000年手术治疗的99例(128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了随访,根据X线片上髋臼指数、CE角、前倾角的测量,对再脱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4例再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手术中髋臼指数矫正不够及术后回升,髋臼内间充物残留,股骨颈前倾角过大.结论:在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行手术治疗时,一定要仔细进行术前准备,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手术计划;手术时应考虑到会引起再脱位的各种因素,尽量纠正.

    作者:朱玉杰;姜海;朱一慧;吴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三项牵引法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迅猛发展,交通事故造成的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髋并节脱位的病例逐渐上升,以往治疗该病的方法多采用西医切开复位内固定,此法的治疗中常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我院自1994年~1999年采用三项牵引法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2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效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004年《美中国际创伤杂志》出刊计划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在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1999年5月~2003年4月共有28例患者(32膝)在我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大72岁,小32岁(平均56.7 岁),晚期骨性关节炎16膝,类风湿性关节炎12膝,骨肿瘤2膝,创伤性关节炎2膝.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52°,HSS评分平均为41分.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4个月;结果:28例32膝中有1例术后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后好转.其余患者疗效满意,膝关节平均活动度改善为85°, HSS评分平均为79.5分;结论:对于严重的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创伤性关节炎、膝部肿瘤等保守治疗无效的疾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靳卫章;姚建锋;马建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关节镜治疗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996年8月~2003年8月对15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病人采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腔滑膜刨削、结节肿物取出术等镜下手术操作.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得到随访,该方法康复快,并发症少,随访复发率低.结论:对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治疗应以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为首选方法.

    作者:袁耕;雷高;罗得民;赵养学;牛明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钢丝环扎加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附20例)

    我院骨科自1991年9月至2003年8月,在处理髌骨骨折216例中,采用钢丝环扎加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20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徐刚;夏鉴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同期双侧THR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临床常见问题处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22例(44髋)双侧全髋关节屈曲强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7年(平均4年)的随访,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畸形矫正及患者整体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术后除6侧肢体关节轻度疼痛外,其余关节均无疼痛.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20.5°改善为70.5°.髋关节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46.2°改善为8.2°.术后所有患者生活均可自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假体下沉5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屈曲强直畸形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同期双侧手术可使患者尽早恢复功能,节约费用.采用髋关节前外及外侧联合切口可有效地松解关节前方挛缩的软组织,矫正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作者:靳卫章;姚建锋;马建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概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以关节软骨退变为主,并伴有关节内滑膜、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病理改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OA的患病率和发病人数不断增高,为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有报道认为在我国50岁以上的人口中,其发病率为5%,膝关节OA的发病率为9.56%;60岁以上的人口中,其发病率为20%,膝关节OA的发病率高达 78.5%[1].

    作者:曹飞;康小红;燕勇;杨富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书讯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踝关节外旋损伤的治疗体会(附31例报告)

    自1993年7月~2002年8月,我院共收治31例外旋型踝关节损伤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程清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笑气吸入人流镇痛100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2002年1月至7月开展笑气吸入用于人工流产镇痛100例,收到较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叶久敏;郭靖;程志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骨折后引起腹部胀痛、排便困难的体会

    腰椎骨折的病人多数合并腹部胀痛,排便、排气困难,系外伤后,后腹膜血肿刺激肠系膜、肠管,引起肠管蠕动减弱,继发排便排气功能减弱所致.近几年来,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其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虎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美中国际创伤杂志

美中国际创伤杂志

主管: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

主办:美国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