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庆文;经承学;王琳琳;吕自力;谢湘芝;唐清;云翔
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临床并不少见,传统手术常规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开放手术或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取石术12例,总结如下.
作者:戴玮;邱建平;沈喜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因素,以便及早预防,改善预后.方法:对259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并发SBP者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了SB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危险因素分析、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统计显示腹水总蛋白≤10 g/L和曾发生SBP是并发SBP的独立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活动度减小、Child-Pugh评分也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相关(χ2检验P<0.05),在众多因素中Child评分和血钠降低对预后的影响较有意义.结论:尽可能减少或控制肝硬化患者易惠SBP的危险因素,监控已发生SBP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紊,易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金颖;吴金明;江宏峰;刘扬;吴利敏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左心室壁瘤切除并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施行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全麻下成功施行室壁瘤切除左心室重建术,同期行冠脉搭桥术(2-4条),其中4例同时行瓣膜成形术.平均麻醉时间(8.0±1.2)h,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2±O.9)h,4例需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辅助循环.手术期间水电解质、酸碱基本维持正常范围,无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麻醉医师应充分认识该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手术治疗要点,充分术前准备,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在有效监测下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或)IABP,及时调控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柳垂亮;李向宇;李玉娟;季刚;钟敏;廖敏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跟踪我院5年来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儿童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进展情况,为Hp检测成为上消化道症状就诊儿童常规检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因上消化道症状在我院诊治进行胃黏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与组织学染色、血清Hp抗体检测和粪便却抗原检测的患儿,分别采取抽签法,随机抽取各年度病例80例,对以上4项检测≥2项结果显示阳性者,判定为Hp感染,并对其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的Hp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的阳性发生率明显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4年的33.3%上升到2008年的56.1%,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Hp感染引起儿童上消化道症状近年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Hp检测应成为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患儿童的常规检查之一.
作者:白植峰;吴晓霞;金国信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39例GDM患者的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分别用RT-PCR技术和 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组织中IRS-1 和IRS-2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同时测定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指数等临床指标.结果:与正常妊娠妇女比较,GDM患者不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P<0.05),而且其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中的IRS-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其酪氨酸磷酸化程度亦显著减弱,但是IRS-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其酪氨酸磷酸化程度亦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组织中IRS-1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减弱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GDM的发病关系密切.IRS-2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增强不能完全代偿IRS-1信号缺陷.
作者:朱颖;朱旋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指在白天出现不可控制的发作性短暂性睡眠,常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等.该病早由Gelineau于1880年首次报道,其患病率约为0.002%~0.16%[1],无明显性别差异.该病从儿童早期到老年期均可发病,以15~25岁为发病高峰,可长期困扰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到生活的各方面,严重者可酿成意外危及生命.
作者:潘集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建立裸小鼠皮下人脑胶质瘤模型,研究蛇毒解聚素(contortrostatin)抑制U87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BALB/C裸鼠30只,接种U87胶质瘤细胞成功后随机分成两组,接种后肿瘤长至直径约1 cm大小时开始间质内注射给药.蛇毒解聚素按40μg/d给药,持续3周.观察两组肿瘤抑瘤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的微血管计数(MVD),以及VEGF.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蛇毒解聚素组均能抑制肿瘤生长(P<0.01),其体积抑瘤率为50%;蛇毒解聚素能明显降低肿瘤MVD并下调移植瘤组织中VEGF的蛋白表达.结论:蛇毒解聚素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抑制U87裸鼠移植瘤生长.
作者:曾少建;舒航;陈光忠;李昭杰;詹升全;林晓风;周东;陈发军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TEN及FHIT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TEN及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PTEN、FHI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远低于正常胃黏膜(P<0.05);PTEN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FHIT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PTEN和FHIT在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呈差异表达,提示二者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冬霞;王永玲;冯艳玲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患者男,31岁.发现左足跟渐进增大肿块2年.自诉初中时曾有左足扭伤史,2年前发现左足跟有一花生米粒大小包块,无不适症状,行走自如,2年来肿块渐进增大现约2 cm×3 cm,为明确诊治于2009年4月6 13入院,入院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血碱性磷酸酶81 IU/L(正常).
作者:李权;陈明国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自发排卵患者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甾体激素受体及整合素仅αV、β3的表达.方法:选取有自发排卵的PCOS惠者8例(PCOS组)和输卵管性不孕者15例(对照组),均于排卵后第7天刮取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及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结果:PCOS组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上ER、PR、AR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PCOS 有自发排卵者的内膜容受性较正常自然周期差,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是PCOS患者不孕的原因之一.
作者:魏静;王蕊;李春霞;罗晓燕;梁竹巍;姚路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统计中国人寰椎椎动脉沟解剖变异发生率,对发生变异的椎动脉沟进行解剖学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了解是否能胜任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选取国人干燥寰椎骨标本160例,统计沟环变异发生率并分类,用国产游标卡尺对出现变异的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了解发生变异的侧别能否胜任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160例标本中存在沟环者共26例,其中全环型9例,半环型20例.椎动脉沟钉道处骨内低高度在后环变异侧为(2.95±0.22)mm,侧环变异侧为(2.94±0.32)mm,上突变异侧为(4.72±1.04)mm,下突变异侧为(3.18±0.40)mm,吻突变异侧为(4.09±0.72)mm.结论:寰椎椎动脉沟变异对椎弓根置钉有明显影响,发生椎动脉沟全环变异及下突变异侧别不适合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发生椎动脉沟上突或者吻突变异时,宜进行个体化钉道设计.
作者:韩春;杨庆国;张银顺;廖旭昱 刊期: 2009年第23期
1887 年 Gersung以颌下区皮下组织为蒂, 翻转颈部皮瓣修复颊癌切除后口腔黏膜缺损, 为皮下蒂瓣的应用奠定了基础[1].1960 年Kubacek发表了应用任意型皮下蒂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报道[2].我们采用局部推进皮下侧方单蒂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3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广军;段晓燕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嗅鞘细胞移植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5年收治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接受黄种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其中黄种人和白种人各30例.将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两点.所有患者在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术前和术后2~6周按ASIA标准评价,比较不同人种对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后功能恢复的疗效.结果:(1)黄种人组手术前后ASIA评分变化,轻触觉(48.77±25.00)分→(54.27±23.29)分(P=0.005);痛觉(49.40±24.76)分→(55.67±23.19)分(P=0.002);运动评分(36.67±18.99)分→(41.40±18.73)分(P=0.000).白种人组轻触觉(35.07±24.69)分→(41.77±23.62)分(P=0.000);痛觉(35.53±25.17)分→(39.20±22.55)分(P=0.000);运动评分(28.83±20.41)分→(31.77±19.54)分(P=0.000).(2)黄种人组和白种人组患者轻触觉、痛觉、运动评分改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5.50±10.03)分vs.(6.70±7.01)分,(P=0.557);(6.93±9.57)分vs (5.67±6.58)分,P=0.515;(4.73±6.26)分vs. (2.93±3.60)分,P=0.197].结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能帮助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恢复部分神经功能,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嗅鞘细胞移植后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郗海涛;陈琳;黄红云;张峰;刘彦铖;陈娣;王庆苗;江昭;解自行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初诊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于门诊优化药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初诊为SAP的患者97例,其中68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拒绝住院进一步诊治,门诊按SAP二级预防原则给予优化药物治疗,连续随访12周,观察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结果:40例(58.8%)患者胸痛症状明显改善继续门诊治疗,17例(25.0%)患者因症状改善不明显收入住院,7例(10.3%)患者因未坚持服药病情反复收入住院,失访4例(5.9%).至随访结束,患者血压降至(125.44±8.61)/(71.61±10.94)mmHg,血清总胆固醇降至(3.39±O.3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4±0.37)mmol/L.所有患者随访中无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事件发生,无明显出血,无肝酶3倍以上升高及肌病发生.结论:SAP患者优化药物治疗是基础,门诊治疗中加强患者教育,提高依从性,坚持密切随访,实施优化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俊霞;陈绍良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采取球囊损伤加高胆固醇饮食的方式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模型兔自体血清对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的作用.方法:8只雄性新西兰白兔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后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喂养8周,培养模型兔外周血源性的树突状细胞,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加入PBS液,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加入制模前后两次提取的自体血清培养(10%),ox-LDL组加入ox-LDL(10μg/mL).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CD14、CD86、MHCⅡ的表达,观察不同浓度的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球囊损伤后高胆固醇饮食8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形成,实验组自体血清共培养后的DCs表面CD86和MHCⅡ的表达明显升高,并且由CD14+转化为CD14-,空白组及对照组DC表型无明显变化.且实验组DCs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值反应明显高于空白及对照组.ox-LDL组则产生和实验组同样的效应,且更加强烈.结论:通过球囊损伤加高胆固醇饮食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模型兔体内存在诱导DCs成熟的抗原,DCs成熟与该动物模型AS发生发展可能有相关关系.
作者:刘毅;雷霄;李志操;傅强;付晓华;缪绯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患者男,61岁,因右上肢出现麻木伴肿胀1周于2009年2月3日入院,活动不受限.右上肢皮肤颜色略青紫,皮温正常,右上臂及前臂周径大于对侧对应部位30 mm.血管超声显示:右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及上臂贵要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乔延国;李冬梅;叶超;司一民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总结逆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术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配合.方法:密切观察58例行逆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神志、面部表情、心电改变及动脉压力曲线变化,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主诉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结果:58例中有50例通过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室早、室颤和血压下降伴胸痛、出冷汗,迅速作出相应紧急处理,保证了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密切注视患者神志及面部表情、心电和血压的变化是逆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中的观察重点.
作者:吉桂珍;黄小梅;谭衡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肺原发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对5例肺原发滑膜肉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SYT-SSXmRNA进行观察及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肺原发滑膜肉瘤为圆形或结节状肿块,灰白色,质中等或偏软,部分鱼肉状有囊性变及坏死;组织学单相梭形细胞型3例,双相型1例,低分化小细胞型1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例均见EMA、VIM及CD99表达,4例CKpan、CK7、CK19、Bcl-2不同程度的表达,而MyoD1、MSA、SMA、HMB45、CD117、CAL、TTF-1均未见表达,其中2例用RT-PCR法行STY-SSX融合基因检测均见STY-SSSX mRNA 表达.结论:肺原发滑膜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在诊断、鉴别诊断中应注意和转移 性滑膜肉瘤及其他肿瘤区别,免疫组织化学和STY-SSX 融合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
作者:蔡宜玲;袁马驰;陈瑾;许林杰;滕晓东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患者进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2例术后感染,无钛板的排斥反应,3例咬合关系欠佳.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效果值得肯定.
作者:朱李军;陈仲伟;王启朋;江稳;冯航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超声筛查中孕早期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对中孕早期即14~18孕周胎儿进行神经管畸形的产前超声筛查的相关资料.结果:5 421例中孕早期孕妇经超声筛查检出胎儿神经管畸形10例,并经引产所证实,其中无脑儿4例,露脑畸形2例,脑积水1例,脊柱裂1例,脑膜脑膨出合并足内翻1例,无脑儿合并脐膨出1例,漏诊1例,检出率为91%,漏诊率为9%.结论:超声免费筛查对诊断中孕早期胎儿神经管畸形有重要价值,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伟欣;王琳;曹晓焱;王涛;温伊莉 刊期: 200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