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巍
目的:总结逆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术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配合.方法:密切观察58例行逆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神志、面部表情、心电改变及动脉压力曲线变化,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主诉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结果:58例中有50例通过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室早、室颤和血压下降伴胸痛、出冷汗,迅速作出相应紧急处理,保证了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密切注视患者神志及面部表情、心电和血压的变化是逆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中的观察重点.
作者:吉桂珍;黄小梅;谭衡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女性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妇科1992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25岁以下青少年女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32例患者中,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8例,占56.25%;恶性上皮性肿瘤12例,占37.5%;恶性性索间质瘤2例,占6.25%.腹部包块、腹胀、腹痛为位居前3位的主要症状,分别占62%、50%、43%.32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25例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已生育的晚期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6例),1例行剖腹探查术;28例患者术后给予化疗.结论:青少年卵巢恶性肿瘤中以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占比例高,其次是上皮性癌及性索间质细胞瘤.对青春期少女,出现腹部包块、腹胀、腹痛等症状时应重视体检,结合B超、肿瘤指标等检查尽早发现肿瘤.青少年卵巢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及化疗,建议尽量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特别是对于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术后辅以化疗.
作者:何剑辉;陈建国 刊期: 2009年第23期
介入放射技术下行脑动脉瘤栓塞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发展较快,较先进的治疗脑内动脉瘤的微创神经外科治疗方法.对麻醉技术和设备条件都有很高的要求.我院介入手术室在介入放射技术下治疗脑动脉瘤手术患者21例.本研究将探讨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用于该手术麻醉的可行性.
作者:黄昌林;陈本军;杨靖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39例GDM患者的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分别用RT-PCR技术和 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组织中IRS-1 和IRS-2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同时测定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指数等临床指标.结果:与正常妊娠妇女比较,GDM患者不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P<0.05),而且其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中的IRS-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其酪氨酸磷酸化程度亦显著减弱,但是IRS-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其酪氨酸磷酸化程度亦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组织中IRS-1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减弱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GDM的发病关系密切.IRS-2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增强不能完全代偿IRS-1信号缺陷.
作者:朱颖;朱旋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全球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病死率高,所以有效地治疗宫颈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医者需要热切关注的问题.宫颈癌术后联合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但抗癌药多对人体正常细胞产生毒副作用,因此,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高效无毒的抗癌活性成分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天然药物抗癌研究的一些进展,为宫颈癌的抗癌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陈娇;张蔚;雷曼殊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西酞普兰组,疗程6周,并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的第2、4、6周末两组的HAMA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6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8.6%,有效率为90.4%,西酞普兰组分别为73.8%、85.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艾司西酞普兰低于西酞普兰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安全有效.
作者:朱丽玉;钟天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患者,女,40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肿物半年,于2007年6月入院.患者平素体健,月经规则,痛经,程度轻,经量中等,偶有血块.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一肿物,自诉直径约3~4 cm,轻压痛.月经期肿物胀大,疼痛加剧,外部皮肤无红肿,遂来我院进一步诊治.
作者:娄思园;生秀杰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rimary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 50 例、肝硬化30例、正常肝组织10例中EZH2、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HCC、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的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4.00%(12/50)、66.67%(20/30)、10.00%(1/10),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P<0.05),且VEGF蛋白在肝硬化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HCC的表达()(2=11.22,P<0.05);HCC、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的EZH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8.00%(44/50)、46.67%(14/30)、30.00%(3/10),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3,P<0.05),且EZH2蛋白在HCC 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χ2=16.07,χ2=14.07,P<0.05).结论:EZH2、VEGF在HCC中的表达关系不密切(P>0.05);但EZH2和VEGF异常表达与HCC的发展密切相关,在HCC的发展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康凯夫;张鑫;陈小伍;石祥呈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炎症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炎症性疾病尤其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疗效和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是新近发现可用于诊断炎症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标志物,也是感染性疾病一个新的预警指标.
作者:王剑平;王玉环;吕杰强 刊期: 2009年第23期
Survivin基因作为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家族的重要成员,除了具有促进细胞转化、调控细胞周期、参与细胞有丝分裂和血管的生成等作用外,其细胞凋亡作为细胞增殖和死亡的一种重要调控机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据新统计结果报道,肺癌已占据世界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首位.我们就Survivin在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做一下介绍.
作者:马丽;岳文涛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葛根异黄酮(TIP)联合VitD对去势大鼠骨质量的影响,探讨其联合作用的类型及机制,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月龄SD雌性大鼠81只,其中72只随机等分为8组:对照组、低剂量TIP组、中剂量TIP组、高剂量TIP组、VitD 组、低剂量联合组、中剂量联合组、高剂量联合组,余下9只为假手术组;去势大鼠动物模型建立后行TIP及VitD灌胃3个月;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测量股骨长度和重量,检测股骨骨密度(BMD)和骨钙含量,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中、高剂量TIP组、VitD组和低、中、高剂量联合组大鼠体重比对照组下降(P<0.05);中、高剂量TIP组、VitD 组和低、中、高剂量联合组股骨重量、骨钙含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中、高剂量联合组大鼠股骨长度较对照组增加(P<0.05),且TIP联合VitD对骨长、骨钙含量有协同作用;中、高剂量TIP组和低、中、高剂量联合组中心和远心端BMD均较对照组增加,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TIP和VitD对股骨远心端BMD有协同作用.结论:适宜剂量TIP联合VitD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有协同效应.
作者:周艳;扶晓明;贺栋梁;袁萍;李东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跟踪我院5年来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儿童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进展情况,为Hp检测成为上消化道症状就诊儿童常规检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因上消化道症状在我院诊治进行胃黏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与组织学染色、血清Hp抗体检测和粪便却抗原检测的患儿,分别采取抽签法,随机抽取各年度病例80例,对以上4项检测≥2项结果显示阳性者,判定为Hp感染,并对其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的Hp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的阳性发生率明显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4年的33.3%上升到2008年的56.1%,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Hp感染引起儿童上消化道症状近年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Hp检测应成为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患儿童的常规检查之一.
作者:白植峰;吴晓霞;金国信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和分析非内分泌专科病房糖尿病护理工作的状况,找出存在问题.以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方法: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根据糖尿病护理工作内容,深入各临床科室,通过询问、观察、查看的形式了解护士的糖尿病护理工作情况,分析、归纳和统计存在的问题.结果:共抽查53个病区,大多数临床护士在糖尿病护理工作中存在误区,护士的糖尿病知识欠缺,专科操作不规范,尤其是护士在糖尿病饮食与运动的实施、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糖尿病健康教育实施等知识与操作技能未能正确掌握和执行.结论:必须加强对非内分泌专科的护士进行糖尿病专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其专科护理水平.
作者:余桂芳;文玉琼;刘艳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血管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经病理或头颅MRI诊断 .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术前全部行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术前栓塞治疗.15例于栓塞后3 d内行手术切除,1例进行观察.结果:16例病变均位于后颅窝.脑血管造影提示单纯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的3例,由双侧小脑上动脉供血的4例,由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等多条供血的9例.单纯应用电解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3例,单纯应用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5例,二者联合应用栓塞者8例.15例病灶显微镜下全切,术中平均出血(350±60)mL.1例因肿瘤体积缩小及瘤体坏死,进行观察随访.结论:血管母细胞瘤主要由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单独或联合供血.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提高手术安全性.单纯栓塞治疗有可能成为血管母细胞瘤治疗的一种方式.
作者:舒航;陈光忠;李昭杰;詹升全;曾少建;林晓风;周东;唐凯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原位肝移植(OLT)术后肾脏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重点探讨肾动脉阻力指数(RI)在肝移植术后对肾功能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分别于术后1、7、30d、6个月观察肾脏大小,回声,以及肾叶间动脉的血流参数,同时测定血清肌酐(Cr),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肾叶间动脉RI与术前相比均升高(P<0.05),至术后6个月可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肝移植术后8例发生急性肾衰,其中A组(术前Cr<133 μmol/L)3例(25%),B组(术前Cr≥133μmol/L)5例(71%),且B组与A组比较肾动脉RI及血清Cr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肾动脉RI的增高以及术前Cr水平升高可提示存在肾功能不全,并能观察其疗效及判断其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邱少东;许寅宏;曾碧丹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T3~4与T3两种不同水平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对手、足出汗的缓解情况和发生代偿性多汗的异同,分析前者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对我科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开展的胸腔镜下胸上段交感神经干切断术160例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接不同手术方式分为T3-4组(行T3~4水平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共93例)和T3组(行T3水平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共67例).分别对两组病例进行随访,比较两组之间手掌、足底出汗的疗效以及代偿性多汗的异同.结果:两组手多汗有效率均为100%,无复发病例;足底多汗有效率分别为89.4%、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7,P<0.05);轻-中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分别为16.1%和15.4%,差异无统计学意g(χ2=0.222,P>0.05),无重度代偿性多汗.结论:T3~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能有效治疗手出汗的同时,明显提高足底多汗的缓解率,并不增加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廖洪映;韦正超;翁毅敏;李昀;蔡松旺;张建;余超;陈惠国;王翠苹;谷力加 刊期: 2009年第23期
随着舟山市船舶修造业的蓬勃发展,高压油漆喷射作业正被广泛应用,而由油漆高压喷射不慎引起的手部损伤也日渐增多.由于其皮肤伤口小,早 期损伤轻,常被外科医生们忽视.若处 理不当,容易预留不同程度的手部畸形及功能障碍[1].2005-2008年我院外科共收治8例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患者, 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夏龙飞;刘玉君;齐志伟;舒科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嗅鞘细胞移植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5年收治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接受黄种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其中黄种人和白种人各30例.将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两点.所有患者在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术前和术后2~6周按ASIA标准评价,比较不同人种对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后功能恢复的疗效.结果:(1)黄种人组手术前后ASIA评分变化,轻触觉(48.77±25.00)分→(54.27±23.29)分(P=0.005);痛觉(49.40±24.76)分→(55.67±23.19)分(P=0.002);运动评分(36.67±18.99)分→(41.40±18.73)分(P=0.000).白种人组轻触觉(35.07±24.69)分→(41.77±23.62)分(P=0.000);痛觉(35.53±25.17)分→(39.20±22.55)分(P=0.000);运动评分(28.83±20.41)分→(31.77±19.54)分(P=0.000).(2)黄种人组和白种人组患者轻触觉、痛觉、运动评分改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5.50±10.03)分vs.(6.70±7.01)分,(P=0.557);(6.93±9.57)分vs (5.67±6.58)分,P=0.515;(4.73±6.26)分vs. (2.93±3.60)分,P=0.197].结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能帮助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恢复部分神经功能,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嗅鞘细胞移植后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郗海涛;陈琳;黄红云;张峰;刘彦铖;陈娣;王庆苗;江昭;解自行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患者男,36岁,已婚.于2009年3月无诱因突然出现左颌关节脱位,在治疗期间出现膝、肩关节红肿、疼痛,后头皮及上肢起红斑,可见蛎壳状皮疹.在当地治疗无效.
作者:朴冰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肾衰竭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血尿素氮、血肌酐、尿渗量、尿NAG、尿N-2酰-β-D-尿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NAG、尿β2-MG较模型组明显下降,而尿渗透压升高,肾脏病理改变好转.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余堂宏;胡宏;梁伟;刘金洪 刊期: 200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