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

朱丽玉;钟天平

关键词:焦虑症, 艾司西酞普兰, 西酞普兰
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西酞普兰组,疗程6周,并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的第2、4、6周末两组的HAMA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6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8.6%,有效率为90.4%,西酞普兰组分别为73.8%、85.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艾司西酞普兰低于西酞普兰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安全有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FN-γ、IL-10 mRNA在儿童及青少年却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在儿童及青少年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儿童及青少年(3~18岁)病例共97例纳入研究并行上消化内镜检查获取胃黏膜活检标本,其中慢性胃炎67例及十二指肠溃疡3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胃黏膜IFN-γ、IL-10 mRNA 表达.血清Hp-IgG抗体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检查作为确定却感染状态的依据.结果:儿童及青少年Hp感染者胃窦黏膜IFN-γ mRNA阳性表达率、相对表达水平及IL-10 mRNA阳性表达率均较无Hp感染者高.IL-12B、IL-10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与胃窦黏膜慢性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儿童及青少年Hp感染在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胃窦黏膜中主要诱发Th1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

    作者:单庆文;经承学;王琳琳;吕自力;谢湘芝;唐清;云翔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体外循环下左心室壁瘤切除并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左心室壁瘤切除并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施行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全麻下成功施行室壁瘤切除左心室重建术,同期行冠脉搭桥术(2-4条),其中4例同时行瓣膜成形术.平均麻醉时间(8.0±1.2)h,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2±O.9)h,4例需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辅助循环.手术期间水电解质、酸碱基本维持正常范围,无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麻醉医师应充分认识该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手术治疗要点,充分术前准备,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在有效监测下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或)IABP,及时调控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柳垂亮;李向宇;李玉娟;季刚;钟敏;廖敏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未经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甾体激素受体及整合素αV、β3的表达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自发排卵患者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甾体激素受体及整合素仅αV、β3的表达.方法:选取有自发排卵的PCOS惠者8例(PCOS组)和输卵管性不孕者15例(对照组),均于排卵后第7天刮取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及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结果:PCOS组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上ER、PR、AR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PCOS 有自发排卵者的内膜容受性较正常自然周期差,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是PCOS患者不孕的原因之一.

    作者:魏静;王蕊;李春霞;罗晓燕;梁竹巍;姚路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肝门静脉癌栓的灰阶超声造影检查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在肝门静脉癌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onoVue造影剂对15例肝门静脉内癌栓,6例门静脉内血栓共21例患者行超声造影,观察造影后栓子的血流增强情况,并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15例门静脉癌栓,动脉相或门脉相早期快速增强,其中12例整体均匀性高增强;2例周边高增强,中央无增强:1例仅部分高增强;6例门静脉血栓,无一例增强.以超声造影后栓子内有无增强作为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指标,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超声造影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结论:超声造影对于门静脉内癌栓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福军;陈丽羽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983年,电子内镜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开启了消化内镜发展史的第三个里程碑,其显像失真性小,清晰度高的特点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创造了良好条件,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是电子内镜与共聚焦激光显微镜的组合体,其既保留有电子内镜的优点,同时拥有共聚焦激光显微镜的特点,可获得放大1 000 倍的横切面图像,故可在活体直接对组织进行虚拟病理检查,为某些上消化道疾病的快捷、准确的诊断带来可能.

    作者:杨依祚;郝洪升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LH1和hMSH2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正常子宫内膜14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27例、子宫内膜癌31例中的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不典型增生和癌组织中hML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4/14)、81%(22/27)和61%(19/31),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MLH1的核表达率分别为14%(2/14)、19%(5/27)和19%(6/31);hMSH2的胞质表达率分别为100%(14/14)、78%(21/27)、81%(25/31),不典型增生组和癌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hMSH2的核表达率分别为43%(6/14)、59%(16/27)、68%(21/31),癌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错配修复蛋白hMLH1和hMSH2的细胞内表达缺失可提示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同时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及表达位置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

    作者:刘渤;卜秀华;时妍妍;王朝晖;吕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指导治疗临床效果的研究

    目的:评价乳酸清除率目标指导治疗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采用乳酸清除率目标指导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结果:治疗组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vs 32%).结论:乳酸清除率目标指导治疗有益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

    作者:朱建刚;张继松;王黎恩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的研究进展

    炎症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炎症性疾病尤其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疗效和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是新近发现可用于诊断炎症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标志物,也是感染性疾病一个新的预警指标.

    作者:王剑平;王玉环;吕杰强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某医科大学学生甲型H1N1流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学生关于甲型H1N1流感(甲流)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某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甲流知识的知晓程度较低,平均得分7.64分(总分12分);医学专业学生甲流知晓率高于非医学专业,女生高于男生;学生获取甲流知识主要途径是网络,占84.2%,其次是电视广播,占49.1%,课堂获知的仅占15.2%.结论:医学生对甲流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差,学校应加强以课堂为主渠道,通过上好健康教育课或者知识讲座切实做好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李美青;叶菊风;张琼花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超声在中孕早期胎儿神经管畸形免费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筛查中孕早期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对中孕早期即14~18孕周胎儿进行神经管畸形的产前超声筛查的相关资料.结果:5 421例中孕早期孕妇经超声筛查检出胎儿神经管畸形10例,并经引产所证实,其中无脑儿4例,露脑畸形2例,脑积水1例,脊柱裂1例,脑膜脑膨出合并足内翻1例,无脑儿合并脐膨出1例,漏诊1例,检出率为91%,漏诊率为9%.结论:超声免费筛查对诊断中孕早期胎儿神经管畸形有重要价值,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伟欣;王琳;曹晓焱;王涛;温伊莉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滴定法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治疗单侧难治性梅尼埃病

    目的:研究滴定法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对单侧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控制率.方法:回顾我院耳鼻喉科自2005年3月起经滴定法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随访满2年共11例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控制率及听力损失情况.结果:眩晕控制率达到A级的72.7%(8/11),B级的18.2%(2/11).全部11例患者中,仅2例患者出现>15 dB的听力下降.结论:滴定法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可以有效控制单侧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发作,并且可以减少传统注射方法对听力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崔勇;蒙翠原;吴佩娜;傅敏;葛润梅;陈少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免疫组化联合抗体在胸腹膜转移性腺癌与上皮型恶性间皮瘤鉴别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胸腹膜穿刺活检中转移性腺癌与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的鉴别.方法:选取胸腹膜转移性腺癌140例及上皮型恶性间皮瘤56例,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两者形态学特点,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K5/6、CK8/18、癌胚抗原(CEA)、波形蛋白(Vim)、间皮细胞(MC)和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Cal)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胸腹膜转移性腺癌组织中CK5/6、Vim、MC和Cal蛋白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组织(2.9%vs 100%,4.3%vs 80%,5%vs 93%,3.6%vs 95.3%,P<0.05);而CK8/18、CEA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高于后者(100%vs 7.1%,87.9%vs 3.5%,P<0.05).结论:CK5/6、CK8/18、CEA、Vim、MC和Cal是目前非常有效的抗体组合,基本上能够解决转移性腺癌和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的鉴别诊断问题,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邢荣格;郭效忠;张欣;高远;周玮玮;王秀荣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患者进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2例术后感染,无钛板的排斥反应,3例咬合关系欠佳.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效果值得肯定.

    作者:朱李军;陈仲伟;王启朋;江稳;冯航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西酞普兰组,疗程6周,并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的第2、4、6周末两组的HAMA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6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8.6%,有效率为90.4%,西酞普兰组分别为73.8%、85.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艾司西酞普兰低于西酞普兰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安全有效.

    作者:朱丽玉;钟天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提高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治水平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指在白天出现不可控制的发作性短暂性睡眠,常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等.该病早由Gelineau于1880年首次报道,其患病率约为0.002%~0.16%[1],无明显性别差异.该病从儿童早期到老年期均可发病,以15~25岁为发病高峰,可长期困扰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到生活的各方面,严重者可酿成意外危及生命.

    作者:潘集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高速公路运输血液过程中冷链系统对红细胞的影响

    目的:评价宁波市血液冷链系统在高速公路运输血液过程中的有效性,为监测血液运输冷链提供依据.方法:将50袋采血后6 h内的新鲜全血袋等量分装成4份,分别制备成2份全血和2份悬浮红细胞,其中1份全血和1份悬浮红细胞分成运输组,另外1份全血和1份悬浮红细胞分成对照组.运输组于本站拟定冷链条件下经高速公路运输5 h后置于4~6℃冰箱保存,对照组于4~6℃冰箱保存.在其后0、1、3、7、15、20 d各组取样后分别检测丙二醛(MDA)、Na+-K+-ATP酶、K+、Na+及pH.结果:全血及悬浮红细胞随保存时间的延长K+不断上升,Na+和pH不断降低,但均在标准范围内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悬浮红细胞中K+从第7天开始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全血在第20天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Na+及pH差异均无显著性.MDA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上升,运输组与对照组比较,悬浮红细胞自第3天开始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血自第7天开始差异有显著性(P<0.05).每组K+-Na+-ATP酶含量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下降,自第1天开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所有改变均是运输组大于对照组.结论:该血液冷链系统下行高速公路运输血液,不同血液制品中红细胞均有损伤,温度控制不是红细胞损伤的原因,高速公路运输中振动力和离散冲击力的共同作用可能才是原因所在.

    作者:彭明喜;汤晓娴;张亚琴;董国飞;许德义;张哲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Kiss-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Kiss-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0月30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鼻咽癌存档蜡块67例及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存档蜡块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Kiss-1蛋白在肿瘤细胞和正常鼻咽黏膜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和正常鼻咽部组织中Kiss-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9.7%(40/67)和83.3%(25/3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ss-1蛋白表达的高低与淋巴结转移(N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Kiss-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非肿瘤性鼻咽上皮组织;Kiss-1的表达率降低与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汪庚明;江浩;承泽农;项平;张磊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非内分泌专科病房糖尿病护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目的:了解和分析非内分泌专科病房糖尿病护理工作的状况,找出存在问题.以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方法: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根据糖尿病护理工作内容,深入各临床科室,通过询问、观察、查看的形式了解护士的糖尿病护理工作情况,分析、归纳和统计存在的问题.结果:共抽查53个病区,大多数临床护士在糖尿病护理工作中存在误区,护士的糖尿病知识欠缺,专科操作不规范,尤其是护士在糖尿病饮食与运动的实施、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糖尿病健康教育实施等知识与操作技能未能正确掌握和执行.结论:必须加强对非内分泌专科的护士进行糖尿病专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其专科护理水平.

    作者:余桂芳;文玉琼;刘艳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25例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特点,探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佳治疗方法.方法:对1993-2008年问25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5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中,妇产科21例(84%),普外科4例(16%).25例患者中,23例手术获成功,2例发生尿瘘需行引流术.21例随访6个月~10年,静脉尿路造影和B超检查,输尿管通畅无狭窄,无肾积水.结论: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部位、时间和类型决定治疗方案,如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均应争取尽早手术修复.

    作者:向军;朱钦龙;邱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吸入治疗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2例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吸入对缓解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216例处于缓解期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72例)、低剂量治疗组(72例)和高剂量治疗组(7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低剂量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关特罗/氟替卡松(50μg/250μg)吸入,高剂量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特罗/氟替卡松(50μg/500μg)吸入.分析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变化以及血气方面的区别.结果:高剂量治疗组在临床疗效、肺功能变化以及血气分析等方面均优于低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能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能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成芳;朱建波;梁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