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内分泌专科病房糖尿病护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余桂芳;文玉琼;刘艳红

关键词:糖尿病, 专科护理, 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非内分泌专科病房糖尿病护理工作的状况,找出存在问题.以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方法: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根据糖尿病护理工作内容,深入各临床科室,通过询问、观察、查看的形式了解护士的糖尿病护理工作情况,分析、归纳和统计存在的问题.结果:共抽查53个病区,大多数临床护士在糖尿病护理工作中存在误区,护士的糖尿病知识欠缺,专科操作不规范,尤其是护士在糖尿病饮食与运动的实施、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糖尿病健康教育实施等知识与操作技能未能正确掌握和执行.结论:必须加强对非内分泌专科的护士进行糖尿病专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其专科护理水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处理

    小管径及非切割脊髓穿刺针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的应用,使穿刺引起的头痛发生率降低到1%~2%,此外,蛛网膜下腔阻滞有用药量少、起效快、作用范围广、阻滞完全的特点,使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不断增加.但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存在一些副作用,其中低血压是常见的,发生率达15%~46.8%[1].

    作者:刘慧慧;彭雪梅;李雅兰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西酞普兰组,疗程6周,并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的第2、4、6周末两组的HAMA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6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8.6%,有效率为90.4%,西酞普兰组分别为73.8%、85.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艾司西酞普兰低于西酞普兰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安全有效.

    作者:朱丽玉;钟天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的研究进展

    炎症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炎症性疾病尤其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疗效和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是新近发现可用于诊断炎症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标志物,也是感染性疾病一个新的预警指标.

    作者:王剑平;王玉环;吕杰强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霉酚酸酯和间断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与间断性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病综合征(FSGS-NS)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A组:激素联合间断性CTX冲击治疗30例FSGS-NS患者,平均随访(6~26)个月.B组:激素联合MMF治疗30例FSGS-NS患者.平均随访(6~46)个月.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病情相似,但B组绝大部分为皮质激素联合CTX治疗无效患者,B组患者病程明显较A组长.结果:CTX 组和MMF组治疗FSGS-NS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者结果及疗效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良反应:MMF组无肝功能受累、性腺抑制副反应,感染率为10%.CTX组感染率为20%,肝功能受累为23.3%,骨髓抑制为10%,性腺抑制为10%.结论:CTX、MMF在治疗FXGS-NS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者结果及疗效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病程长、激素联合CTX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副反应不能耐受及病情迁延者,经MMF治疗后达到与CTX组同样效果,而且副作用少,表明MMF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张衍仕;梁显亮;陈成邦;邓云;黄德林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患者进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2例术后感染,无钛板的排斥反应,3例咬合关系欠佳.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效果值得肯定.

    作者:朱李军;陈仲伟;王启朋;江稳;冯航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2008年收治的23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7.9 4-14.5)岁,病程1~30 d.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改变及浅静脉曲张等.均经彩超、CT静脉造影及静脉造影确诊;21例单纯予抗凝、溶栓、祛聚等治疗;2例介入下行置管溶栓术,其中1例同时行球囊扩张成形术.23例患者中,5例发展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结论: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急,进展迅速,血栓蔓延、脱落常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高度关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愈后合理的抗凝治疗,对于防止血栓复发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建华;徐健;马文锋;张健;段志泉;辛世杰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观察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住院的119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回顾性地分析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越早使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之一,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越有可能改变患者顸后.在挽救生命的紧急关头,不必拘泥于哪一种核苷(酸)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其均可明显提高存活率.

    作者:曹海燕;蔡胜蓝;张妍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免疫组化联合抗体在胸腹膜转移性腺癌与上皮型恶性间皮瘤鉴别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胸腹膜穿刺活检中转移性腺癌与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的鉴别.方法:选取胸腹膜转移性腺癌140例及上皮型恶性间皮瘤56例,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两者形态学特点,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K5/6、CK8/18、癌胚抗原(CEA)、波形蛋白(Vim)、间皮细胞(MC)和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Cal)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胸腹膜转移性腺癌组织中CK5/6、Vim、MC和Cal蛋白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组织(2.9%vs 100%,4.3%vs 80%,5%vs 93%,3.6%vs 95.3%,P<0.05);而CK8/18、CEA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高于后者(100%vs 7.1%,87.9%vs 3.5%,P<0.05).结论:CK5/6、CK8/18、CEA、Vim、MC和Cal是目前非常有效的抗体组合,基本上能够解决转移性腺癌和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的鉴别诊断问题,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邢荣格;郭效忠;张欣;高远;周玮玮;王秀荣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危重颈椎骨折采用颈椎仰卧水平侧位投照体会

    笔者对20例由于颈部外伤疑颈椎骨折,不宜随便搬移、转动位置的患者采用颈椎仰卧水平侧位投照摄片检查.

    作者:陈杨宗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95例,对这些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平均搭桥3.1支,手术时间2.5~5 h,平均3.54 h.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低心排出量1例,切口感染1例,经治疗痊愈出院.患者临床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朝红;倪信乐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包积液1例

    患者男,75岁.3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大汗,胸部不适,休息无缓解,无咳嗽、咳痰.查体血压140/86 mmHg,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性哕音;心律齐,心音低钝,无心包摩擦音;腹平软,肝脾不大,下肢无水肿.急诊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明显上抬,T波高尖,Ⅱ、Ⅲ、aVF、R3-R4、V7-V9异常Q波,诊断为急性全间壁+全壁心肌梗死;胸片示心肺无特殊:心脏B超示少量心包积液.心肌酶谱:CK 898 U/L,LDH 288 U/L.ESR 12 mm/1 h.血常规:WBC 8.3×109/L.肌钙蛋白(+).

    作者:杨巍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12例

    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临床并不少见,传统手术常规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开放手术或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取石术12例,总结如下.

    作者:戴玮;邱建平;沈喜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及耐药性的动态分析

    目的:动态分析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离及其时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谱,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我院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分离情况,并用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菌株对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4年间细菌感染情况,大肠埃希菌占尿路感染所有病原菌的首位(38.5%),临床分离趋势变化不大(P>0.05);783例该类患者中住院患者为85.4%,且老年女性患者占40.6%,人群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年间耐药性变化,大肠埃希菌仅对两种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有显著变化(P<0.01),其中对头孢他啶耐药率有上升趋势,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在余下常用19种耐药率变化不大的抗菌药物中(P>0.05),亚胺培南对该菌的抗菌活性强,其耐药率为0%,该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阿米卡星耐药率稳定在10%以下,对呋喃妥因耐药率<2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西丁、氨曲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在20%~60%.但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的耐药率>60%.4年间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株阳性率为49.4%,变化趋势不大(P>0.05);产ESBLs菌株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并对临床经验治疗的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高耐药,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作者:张莉滟;陈林;何启勇;王媚;陈柳勤;黄爱伟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中药对产ESBLs和非产ESBLs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

    目的:观察中药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非产ESBLs 菌株的抑菌效果,借此了解中药对两类细菌的抑菌作用是否存在差异,从而为产ESBLs感染的临床治疗寻求新的途径.方法:使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MicroScan NegCombo Panel Type31 复合板进行细菌学鉴定和药敏试验;将12种中药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水煎液,用2倍微孔稀释法测定对产ESBLs和非产ESBLs临床株的低抑菌浓度(MIC)、MIC50和MIC90.结果:12种中药对产ESBLs菌株和非产ESBLs菌株均有程度不同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芩、五味子、石榴皮、连翘的抑菌作用强:其次是黄连、青蒿、血藤、白芍、野菊花.结论:中药对产ESBLs和非产ESBLs菌株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且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陈泽慧;田应彪;叶丽红;胡永林;刘清亮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42例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3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42例)和对照组(C组,41例).用药前(O h)、用药后24、48、120 h分别对其进行APACHEⅡ评分及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的浓度及NF-kB活性检测.结果:治疗前C组及U组APACHEⅡ评分差异无显著性;TNF-α、IL-6、IL-8的血清浓度及NF-KB活性均显著升高,IL-10的血清浓度显著降低.治疗后,U组APACHEⅡ评分较C组显著降低;两组TNF-α、IL-6、IL-8的血清浓度及NF-KB活性均逐渐下降,IL-10的血清浓度逐渐升高:而在U组,治疗后的变化更为明显,尤其在48 h与120 h 两个时间点,U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改善其病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kB活性及促炎因子TNF-α、IL-6、IL-8,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有关.

    作者:温妙云;孙诚;曾红科;江稳强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主动脉根内径与老年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人主动脉根内径宽度(AOD)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对265例CI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者,由专人使用二维超声于心室长轴切面心室收缩末期测量AOD.检测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CI患者AOD(29.6±2.8)mm高于正常对照者(27.2±2.3)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患者血压、TC及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或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OD是C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9,95%CI1.15~1.87,P<0.01).结论:AOD与CI有较好的相关性,主动脉硬化是CI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刘进;刘克英;周林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超声在中孕早期胎儿神经管畸形免费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筛查中孕早期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对中孕早期即14~18孕周胎儿进行神经管畸形的产前超声筛查的相关资料.结果:5 421例中孕早期孕妇经超声筛查检出胎儿神经管畸形10例,并经引产所证实,其中无脑儿4例,露脑畸形2例,脑积水1例,脊柱裂1例,脑膜脑膨出合并足内翻1例,无脑儿合并脐膨出1例,漏诊1例,检出率为91%,漏诊率为9%.结论:超声免费筛查对诊断中孕早期胎儿神经管畸形有重要价值,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伟欣;王琳;曹晓焱;王涛;温伊莉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25例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特点,探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佳治疗方法.方法:对1993-2008年问25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5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中,妇产科21例(84%),普外科4例(16%).25例患者中,23例手术获成功,2例发生尿瘘需行引流术.21例随访6个月~10年,静脉尿路造影和B超检查,输尿管通畅无狭窄,无肾积水.结论: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部位、时间和类型决定治疗方案,如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均应争取尽早手术修复.

    作者:向军;朱钦龙;邱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8例治疗体会

    随着舟山市船舶修造业的蓬勃发展,高压油漆喷射作业正被广泛应用,而由油漆高压喷射不慎引起的手部损伤也日渐增多.由于其皮肤伤口小,早 期损伤轻,常被外科医生们忽视.若处 理不当,容易预留不同程度的手部畸形及功能障碍[1].2005-2008年我院外科共收治8例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患者, 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夏龙飞;刘玉君;齐志伟;舒科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食管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D)的关系,探讨COX-2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5例食管癌中COX-2的表达,同时标记CD34和D2-40,分别检测食管癌组织中MVD和MLD.结果:105例食管癌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96.19%(101/105),高表达率为74.3%(78/105),COX-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肿瘤类型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全组患者的平均MVD和MLD值分别为52.41±22.557、94.44±37.638.COX-2高表达组的MVD和MLD值(59.03±21.816、99.36±38.818)明显高于COX-2低表达及阴性组(33.30±10.730、80.22±30.356)(P<O.01,P<0.05).结论:COX-2在食管癌惠者的广泛表达对肿瘤微血管及微淋巴管形成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COX-2的表达对了解肿瘤微血管及微淋巴管形成的机制有一定的作用,可能为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李震;杨伟;容杰量;肖可;饶旭光;马立民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