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肾动脉血流变化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邱少东;许寅宏;曾碧丹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 急性, 超声检查, 彩色, 多普勒, 肾血流, 原位肝移植
摘要: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原位肝移植(OLT)术后肾脏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重点探讨肾动脉阻力指数(RI)在肝移植术后对肾功能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分别于术后1、7、30d、6个月观察肾脏大小,回声,以及肾叶间动脉的血流参数,同时测定血清肌酐(Cr),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肾叶间动脉RI与术前相比均升高(P<0.05),至术后6个月可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肝移植术后8例发生急性肾衰,其中A组(术前Cr<133 μmol/L)3例(25%),B组(术前Cr≥133μmol/L)5例(71%),且B组与A组比较肾动脉RI及血清Cr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肾动脉RI的增高以及术前Cr水平升高可提示存在肾功能不全,并能观察其疗效及判断其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12例

    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临床并不少见,传统手术常规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开放手术或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取石术12例,总结如下.

    作者:戴玮;邱建平;沈喜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Masp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Masp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V 二步法)分别对大肠癌原发灶、腺瘤、正常大肠黏膜、淋巴结转移灶、肝转移灶进行Maspin的检测,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aspin在正常大肠黏膜、腺瘤、大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依次下调;Maspin在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低于不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P<0.05);Maspin在各种不同大体病理类型中的表达不同,随着恶性程度的提高而下调(P<0.05).Maspin(+)组患者生存时间长于maspin(-)组.结论:Maspin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其表达下调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Maspin 可能成为判断大肠癌有无肝转移的预测指标,为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判断大肠癌的预后.

    作者:陈洪生;王锡山;邹德龄;林树森;尤琦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血管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经病理或头颅MRI诊断 .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术前全部行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术前栓塞治疗.15例于栓塞后3 d内行手术切除,1例进行观察.结果:16例病变均位于后颅窝.脑血管造影提示单纯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的3例,由双侧小脑上动脉供血的4例,由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等多条供血的9例.单纯应用电解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3例,单纯应用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5例,二者联合应用栓塞者8例.15例病灶显微镜下全切,术中平均出血(350±60)mL.1例因肿瘤体积缩小及瘤体坏死,进行观察随访.结论:血管母细胞瘤主要由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单独或联合供血.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提高手术安全性.单纯栓塞治疗有可能成为血管母细胞瘤治疗的一种方式.

    作者:舒航;陈光忠;李昭杰;詹升全;曾少建;林晓风;周东;唐凯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滴定法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治疗单侧难治性梅尼埃病

    目的:研究滴定法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对单侧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控制率.方法:回顾我院耳鼻喉科自2005年3月起经滴定法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随访满2年共11例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控制率及听力损失情况.结果:眩晕控制率达到A级的72.7%(8/11),B级的18.2%(2/11).全部11例患者中,仅2例患者出现>15 dB的听力下降.结论:滴定法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可以有效控制单侧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发作,并且可以减少传统注射方法对听力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崔勇;蒙翠原;吴佩娜;傅敏;葛润梅;陈少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白癜风伴口唇角化棘皮瘤1例

    患者女,64岁.面部起色素减退斑4年,口唇部出现火山口样角化赘生物1年余而来我院就诊.患者4年前不明原因面部出现片状的色素减退斑,皮损无任何不适.曾在多家医院诊断为白癜风.经多方治疗未见好转,且白斑逐渐增多,扩展至整个头面、口唇、躯干部.近1年来下唇部出现菜花样疣状增生物,皮损逐渐增大.自觉无明显不适,曾在多家医院就诊,未能确诊而来我院就医.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无明显的外伤史.

    作者:林挺;李雪梅;廖春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体外循环下左心室壁瘤切除并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左心室壁瘤切除并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施行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全麻下成功施行室壁瘤切除左心室重建术,同期行冠脉搭桥术(2-4条),其中4例同时行瓣膜成形术.平均麻醉时间(8.0±1.2)h,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2±O.9)h,4例需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辅助循环.手术期间水电解质、酸碱基本维持正常范围,无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麻醉医师应充分认识该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手术治疗要点,充分术前准备,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在有效监测下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或)IABP,及时调控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柳垂亮;李向宇;李玉娟;季刚;钟敏;廖敏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包积液1例

    患者男,75岁.3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大汗,胸部不适,休息无缓解,无咳嗽、咳痰.查体血压140/86 mmHg,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性哕音;心律齐,心音低钝,无心包摩擦音;腹平软,肝脾不大,下肢无水肿.急诊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明显上抬,T波高尖,Ⅱ、Ⅲ、aVF、R3-R4、V7-V9异常Q波,诊断为急性全间壁+全壁心肌梗死;胸片示心肺无特殊:心脏B超示少量心包积液.心肌酶谱:CK 898 U/L,LDH 288 U/L.ESR 12 mm/1 h.血常规:WBC 8.3×109/L.肌钙蛋白(+).

    作者:杨巍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预处理对气腹所致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气腹前的预处理减轻气腹所致肝脏损伤的效果和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气腹组(C组,n=6)、气腹组(P组,n=12)和预处理-气腹组(PP组,n=12).P组闭合法建立CO2气腹,腹压为15 mmHg,维持90 min后解除气腹,PP组预处理为5 min 充气和5 min 放气,反复2次后建立气腹,维持90min.C组不建立气腹,麻醉时间同PP组.解除气腹后1、24 h分别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C组比较,P组、PP组解除气腹后1、24 h,血清ALT、AST、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显著降低(P<0.05),肝纽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PP组ALT、AST、MDA则显著低于P组(P<0.05),SOD显著大于P组(P<0.05),肝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程度减轻. 结论:预处理能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拮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气腹所致肝脏损伤.

    作者:马加海;王雪岩;梁立升;刘少惠;姜秀良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Kiss-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Kiss-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0月30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鼻咽癌存档蜡块67例及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存档蜡块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Kiss-1蛋白在肿瘤细胞和正常鼻咽黏膜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和正常鼻咽部组织中Kiss-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9.7%(40/67)和83.3%(25/3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ss-1蛋白表达的高低与淋巴结转移(N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Kiss-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非肿瘤性鼻咽上皮组织;Kiss-1的表达率降低与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汪庚明;江浩;承泽农;项平;张磊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经咽鼓管-鼓室微创给药的相关解剖学研究

    目的:对经咽鼓管-鼓室微创治疗有关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与测量,为临床开展经咽鼓管微创给药治疗中耳与内耳疾病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以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n=12)为对象,共24耳.对咽妓管的长度、鼓室口到圆窗龛的距离、导管在鼓室腔内的走行方向等参数进行测量.结果:将咽鼓管咽口定位于后唇前部,咽鼓管鼓室口定位于鼓室前壁上部鼓环前缘,测得咽鼓管总长度为(39.0±0.42)cm,咽鼓管鼓室口到圆窗龛距离为(0.54±0.05)cm,导管插入后在鼓室内多走向后上方,与水平方向呈(38.5±10.2)°.结论:本研究为经咽鼓管路径实施微创给药技术,治疗某些中耳与内耳疾病,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学依据.

    作者:陈曦;孙建军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血浆溶血磷脂酸和酸性磷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杏迭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酸性磷脂(AP)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59例)和阿司匹林组(55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LPA和A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Barthel指数(BI)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转归评价.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LPA和A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LPA和 AP水平均明显降低,并且联合治疗组显著降低,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冶疗组NDS和BI评分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杏迭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LPA和AP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王楠;杨春华;艾宗耀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8例治疗体会

    随着舟山市船舶修造业的蓬勃发展,高压油漆喷射作业正被广泛应用,而由油漆高压喷射不慎引起的手部损伤也日渐增多.由于其皮肤伤口小,早 期损伤轻,常被外科医生们忽视.若处 理不当,容易预留不同程度的手部畸形及功能障碍[1].2005-2008年我院外科共收治8例手部高压油漆注射伤患者, 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夏龙飞;刘玉君;齐志伟;舒科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丙泊酚麻醉对围手术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应用丙泊酚麻醉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肝叶切除的手术患者60例,分成对照组和丙泊酚组.对照组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胺麻醉诱导;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2mg/kg静注,余同对照组.诱导后两组均静注芬太尼、阿曲库胺间断维持麻醉,丙泊酚组加用丙泊酚4~6 mg/(kg·h)微泵持续静脉输注至关腹,对照组以同样方法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T1)、肝门阻断末(T2)、术后第1天(T3)和术后第3天(T4)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NO、ET-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白介素-8(IL-8)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浆NO、ET-1、IL-6、IL-8和TNF-α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门阻断末和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浆NO含量均较杏前明显下降,血浆ET-1、IL-6、IL-8和TNF-α含量均明显增加,但丙泊酚组下降或增加幅度均低于对照纽,且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血浆NO、ET-1、IL-6、IL-8和TNF-α含量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血浆NO/ET-1的比例失衡和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产生或加重炎症反应.围手术期应用丙泊酚麻醉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调节NO/ET-1比例失衡和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减轻炎症反应而实现.

    作者:郑海燕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患者复合异丙酚输注不同效应室靶浓度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ASA I~Ⅱ级早孕需人工流产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各组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均为4.5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EC50分别为A组0.8 ng/mL,B组1.3 ng/mL,C组1.8 ng/mL.比较3组患者之间体动反应程度、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后腹痛程度评分.结果:各组在给予伤害性刺激前后血液动力学均在正常范围内.A组患者轻、中度伤害性刺激体动反应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与C组之间比较,B组轻、中度伤害性刺激体动反应高于C组(P<0.05).而3组患者剧烈体动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叉,而术后腹痛程度评分(VAS)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流产术患者复合异丙酚4.5μg/mL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的效应室靶浓度EC50为1.8 ng/mL麻醉效果好,安全性强,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李林;韩光伟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环氧化酶-2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又称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限速酶,可将花生四烯酸代谢成各种前列腺素产物,从而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发现哺乳动物COX至少有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COX-1是一种组成式表达酶,在大多数组织中均有表达,参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保护胃黏膜、调整肾脏血流和控制血小板聚集等.COX-2是诱导型酶,COX-2除参与炎性反应外,还参与多种肿瘤细胞增生、抗凋亡和促进血管生成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OX-2参与了多数恶性肿瘤,尤其是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张彬;周业江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IFN-γ、IL-10 mRNA在儿童及青少年却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在儿童及青少年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儿童及青少年(3~18岁)病例共97例纳入研究并行上消化内镜检查获取胃黏膜活检标本,其中慢性胃炎67例及十二指肠溃疡3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胃黏膜IFN-γ、IL-10 mRNA 表达.血清Hp-IgG抗体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检查作为确定却感染状态的依据.结果:儿童及青少年Hp感染者胃窦黏膜IFN-γ mRNA阳性表达率、相对表达水平及IL-10 mRNA阳性表达率均较无Hp感染者高.IL-12B、IL-10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与胃窦黏膜慢性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儿童及青少年Hp感染在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胃窦黏膜中主要诱发Th1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

    作者:单庆文;经承学;王琳琳;吕自力;谢湘芝;唐清;云翔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西酞普兰组,疗程6周,并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的第2、4、6周末两组的HAMA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6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8.6%,有效率为90.4%,西酞普兰组分别为73.8%、85.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艾司西酞普兰低于西酞普兰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安全有效.

    作者:朱丽玉;钟天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右侧腹股沟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患者,女,40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肿物半年,于2007年6月入院.患者平素体健,月经规则,痛经,程度轻,经量中等,偶有血块.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一肿物,自诉直径约3~4 cm,轻压痛.月经期肿物胀大,疼痛加剧,外部皮肤无红肿,遂来我院进一步诊治.

    作者:娄思园;生秀杰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不同剂量葛根异黄酮联合VitD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葛根异黄酮(TIP)联合VitD对去势大鼠骨质量的影响,探讨其联合作用的类型及机制,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月龄SD雌性大鼠81只,其中72只随机等分为8组:对照组、低剂量TIP组、中剂量TIP组、高剂量TIP组、VitD 组、低剂量联合组、中剂量联合组、高剂量联合组,余下9只为假手术组;去势大鼠动物模型建立后行TIP及VitD灌胃3个月;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测量股骨长度和重量,检测股骨骨密度(BMD)和骨钙含量,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中、高剂量TIP组、VitD组和低、中、高剂量联合组大鼠体重比对照组下降(P<0.05);中、高剂量TIP组、VitD 组和低、中、高剂量联合组股骨重量、骨钙含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中、高剂量联合组大鼠股骨长度较对照组增加(P<0.05),且TIP联合VitD对骨长、骨钙含量有协同作用;中、高剂量TIP组和低、中、高剂量联合组中心和远心端BMD均较对照组增加,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TIP和VitD对股骨远心端BMD有协同作用.结论:适宜剂量TIP联合VitD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有协同效应.

    作者:周艳;扶晓明;贺栋梁;袁萍;李东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的研究进展

    炎症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炎症性疾病尤其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疗效和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是新近发现可用于诊断炎症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标志物,也是感染性疾病一个新的预警指标.

    作者:王剑平;王玉环;吕杰强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