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葛根异黄酮联合VitD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

周艳;扶晓明;贺栋梁;袁萍;李东阳

关键词:骨质疏松, 葛根异黄酮, VitD, 卵巢切除术, 联合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葛根异黄酮(TIP)联合VitD对去势大鼠骨质量的影响,探讨其联合作用的类型及机制,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月龄SD雌性大鼠81只,其中72只随机等分为8组:对照组、低剂量TIP组、中剂量TIP组、高剂量TIP组、VitD 组、低剂量联合组、中剂量联合组、高剂量联合组,余下9只为假手术组;去势大鼠动物模型建立后行TIP及VitD灌胃3个月;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测量股骨长度和重量,检测股骨骨密度(BMD)和骨钙含量,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中、高剂量TIP组、VitD组和低、中、高剂量联合组大鼠体重比对照组下降(P<0.05);中、高剂量TIP组、VitD 组和低、中、高剂量联合组股骨重量、骨钙含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中、高剂量联合组大鼠股骨长度较对照组增加(P<0.05),且TIP联合VitD对骨长、骨钙含量有协同作用;中、高剂量TIP组和低、中、高剂量联合组中心和远心端BMD均较对照组增加,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TIP和VitD对股骨远心端BMD有协同作用.结论:适宜剂量TIP联合VitD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有协同效应.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42例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3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42例)和对照组(C组,41例).用药前(O h)、用药后24、48、120 h分别对其进行APACHEⅡ评分及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IL-10的浓度及NF-kB活性检测.结果:治疗前C组及U组APACHEⅡ评分差异无显著性;TNF-α、IL-6、IL-8的血清浓度及NF-KB活性均显著升高,IL-10的血清浓度显著降低.治疗后,U组APACHEⅡ评分较C组显著降低;两组TNF-α、IL-6、IL-8的血清浓度及NF-KB活性均逐渐下降,IL-10的血清浓度逐渐升高:而在U组,治疗后的变化更为明显,尤其在48 h与120 h 两个时间点,U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改善其病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kB活性及促炎因子TNF-α、IL-6、IL-8,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有关.

    作者:温妙云;孙诚;曾红科;江稳强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超声在中孕早期胎儿神经管畸形免费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筛查中孕早期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对中孕早期即14~18孕周胎儿进行神经管畸形的产前超声筛查的相关资料.结果:5 421例中孕早期孕妇经超声筛查检出胎儿神经管畸形10例,并经引产所证实,其中无脑儿4例,露脑畸形2例,脑积水1例,脊柱裂1例,脑膜脑膨出合并足内翻1例,无脑儿合并脐膨出1例,漏诊1例,检出率为91%,漏诊率为9%.结论:超声免费筛查对诊断中孕早期胎儿神经管畸形有重要价值,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伟欣;王琳;曹晓焱;王涛;温伊莉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不同剂量葛根异黄酮联合VitD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葛根异黄酮(TIP)联合VitD对去势大鼠骨质量的影响,探讨其联合作用的类型及机制,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月龄SD雌性大鼠81只,其中72只随机等分为8组:对照组、低剂量TIP组、中剂量TIP组、高剂量TIP组、VitD 组、低剂量联合组、中剂量联合组、高剂量联合组,余下9只为假手术组;去势大鼠动物模型建立后行TIP及VitD灌胃3个月;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测量股骨长度和重量,检测股骨骨密度(BMD)和骨钙含量,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中、高剂量TIP组、VitD组和低、中、高剂量联合组大鼠体重比对照组下降(P<0.05);中、高剂量TIP组、VitD 组和低、中、高剂量联合组股骨重量、骨钙含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中、高剂量联合组大鼠股骨长度较对照组增加(P<0.05),且TIP联合VitD对骨长、骨钙含量有协同作用;中、高剂量TIP组和低、中、高剂量联合组中心和远心端BMD均较对照组增加,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TIP和VitD对股骨远心端BMD有协同作用.结论:适宜剂量TIP联合VitD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有协同效应.

    作者:周艳;扶晓明;贺栋梁;袁萍;李东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长托宁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了解对老年开胸患者使用长托宁在单肺通气(OLV)时的炎性反应中对动脉血氧合的作用.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分为3组,A组为长托宁组,B组为阿托品组,C组为生理盐水组.记录术前及T1、T2、T3、T4、的生命体征、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测定桡动脉血TNF-α和IL-6浓度,测定术前及术后72 h肺功能,观察术后72 h并发症.结果:(1)与A组比较,在T1时仅B组患者HR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T2、T3时,与A组比较,C组Ppeak及Pmea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PaO2在T2和T3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T2、T3、T4时,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TNF-α和IL-6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72 h测定肺功能,3组患者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但3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6)术后72 h随访有无咳嗽、气短、胸痛、发热高于38℃等征象,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前使用长托宁,可以提高OLV时的动脉血氧合,减轻OLV时肺的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作者:王彬荣;柴伟;陶蕾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体外循环下左心室壁瘤切除并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左心室壁瘤切除并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施行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全麻下成功施行室壁瘤切除左心室重建术,同期行冠脉搭桥术(2-4条),其中4例同时行瓣膜成形术.平均麻醉时间(8.0±1.2)h,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2±O.9)h,4例需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辅助循环.手术期间水电解质、酸碱基本维持正常范围,无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麻醉医师应充分认识该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手术治疗要点,充分术前准备,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在有效监测下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或)IABP,及时调控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柳垂亮;李向宇;李玉娟;季刚;钟敏;廖敏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未经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甾体激素受体及整合素αV、β3的表达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自发排卵患者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甾体激素受体及整合素仅αV、β3的表达.方法:选取有自发排卵的PCOS惠者8例(PCOS组)和输卵管性不孕者15例(对照组),均于排卵后第7天刮取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及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结果:PCOS组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上ER、PR、AR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PCOS 有自发排卵者的内膜容受性较正常自然周期差,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是PCOS患者不孕的原因之一.

    作者:魏静;王蕊;李春霞;罗晓燕;梁竹巍;姚路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包积液1例

    患者男,75岁.3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大汗,胸部不适,休息无缓解,无咳嗽、咳痰.查体血压140/86 mmHg,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性哕音;心律齐,心音低钝,无心包摩擦音;腹平软,肝脾不大,下肢无水肿.急诊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明显上抬,T波高尖,Ⅱ、Ⅲ、aVF、R3-R4、V7-V9异常Q波,诊断为急性全间壁+全壁心肌梗死;胸片示心肺无特殊:心脏B超示少量心包积液.心肌酶谱:CK 898 U/L,LDH 288 U/L.ESR 12 mm/1 h.血常规:WBC 8.3×109/L.肌钙蛋白(+).

    作者:杨巍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胸腔镜下T3~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足多汗症的优势分析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T3~4与T3两种不同水平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对手、足出汗的缓解情况和发生代偿性多汗的异同,分析前者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对我科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开展的胸腔镜下胸上段交感神经干切断术160例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接不同手术方式分为T3-4组(行T3~4水平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共93例)和T3组(行T3水平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共67例).分别对两组病例进行随访,比较两组之间手掌、足底出汗的疗效以及代偿性多汗的异同.结果:两组手多汗有效率均为100%,无复发病例;足底多汗有效率分别为89.4%、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7,P<0.05);轻-中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分别为16.1%和15.4%,差异无统计学意g(χ2=0.222,P>0.05),无重度代偿性多汗.结论:T3~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能有效治疗手出汗的同时,明显提高足底多汗的缓解率,并不增加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廖洪映;韦正超;翁毅敏;李昀;蔡松旺;张建;余超;陈惠国;王翠苹;谷力加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血液净化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血液净化和血液净化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按照是否接受依达拉奉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7例,接受血液净化治疗;试验组18例,接受血液净化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将各组的生化指标、并发症情况、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肌酐(Cr)(110.7±27.9)μmol/L、WBC(12.0±3,4)x109/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6.0±4.1)IU/L、PaO2(88.2±15.1)mmHg,其中Cr、WB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试验组发生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心衰的例数分别为4、7、3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试验组死亡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0.3±5.2)d、治愈率27.7%、好转率38.9%、病死率33.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净化能够较快的清除毒物,依达拉奉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细胞的氧化损伤,二者联合治疗能起到保护重要脏器、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目的,是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骆宁;曹书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Masp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Masp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V 二步法)分别对大肠癌原发灶、腺瘤、正常大肠黏膜、淋巴结转移灶、肝转移灶进行Maspin的检测,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aspin在正常大肠黏膜、腺瘤、大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依次下调;Maspin在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低于不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P<0.05);Maspin在各种不同大体病理类型中的表达不同,随着恶性程度的提高而下调(P<0.05).Maspin(+)组患者生存时间长于maspin(-)组.结论:Maspin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其表达下调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Maspin 可能成为判断大肠癌有无肝转移的预测指标,为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判断大肠癌的预后.

    作者:陈洪生;王锡山;邹德龄;林树森;尤琦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凋亡抑制基因Livin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L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Livin mRNA在79例胃癌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Livin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Livin 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Livin mRNA表达肿瘤大小、生长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性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Livin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也可成为观察疗效的新指标.

    作者:冯俊吴;云飞;徐惠绵;李建军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肺原发滑膜肉瘤临床病理观察及融合基因检测

    目的:探讨肺原发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对5例肺原发滑膜肉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SYT-SSXmRNA进行观察及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肺原发滑膜肉瘤为圆形或结节状肿块,灰白色,质中等或偏软,部分鱼肉状有囊性变及坏死;组织学单相梭形细胞型3例,双相型1例,低分化小细胞型1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例均见EMA、VIM及CD99表达,4例CKpan、CK7、CK19、Bcl-2不同程度的表达,而MyoD1、MSA、SMA、HMB45、CD117、CAL、TTF-1均未见表达,其中2例用RT-PCR法行STY-SSX融合基因检测均见STY-SSSX mRNA 表达.结论:肺原发滑膜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在诊断、鉴别诊断中应注意和转移 性滑膜肉瘤及其他肿瘤区别,免疫组织化学和STY-SSX 融合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

    作者:蔡宜玲;袁马驰;陈瑾;许林杰;滕晓东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IFN-γ、IL-10 mRNA在儿童及青少年却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在儿童及青少年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儿童及青少年(3~18岁)病例共97例纳入研究并行上消化内镜检查获取胃黏膜活检标本,其中慢性胃炎67例及十二指肠溃疡3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胃黏膜IFN-γ、IL-10 mRNA 表达.血清Hp-IgG抗体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检查作为确定却感染状态的依据.结果:儿童及青少年Hp感染者胃窦黏膜IFN-γ mRNA阳性表达率、相对表达水平及IL-10 mRNA阳性表达率均较无Hp感染者高.IL-12B、IL-10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与胃窦黏膜慢性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儿童及青少年Hp感染在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胃窦黏膜中主要诱发Th1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

    作者:单庆文;经承学;王琳琳;吕自力;谢湘芝;唐清;云翔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环氧化酶-2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又称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限速酶,可将花生四烯酸代谢成各种前列腺素产物,从而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发现哺乳动物COX至少有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COX-1是一种组成式表达酶,在大多数组织中均有表达,参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保护胃黏膜、调整肾脏血流和控制血小板聚集等.COX-2是诱导型酶,COX-2除参与炎性反应外,还参与多种肿瘤细胞增生、抗凋亡和促进血管生成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OX-2参与了多数恶性肿瘤,尤其是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张彬;周业江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嗅鞘细胞移植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嗅鞘细胞移植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5年收治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接受黄种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其中黄种人和白种人各30例.将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两点.所有患者在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术前和术后2~6周按ASIA标准评价,比较不同人种对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后功能恢复的疗效.结果:(1)黄种人组手术前后ASIA评分变化,轻触觉(48.77±25.00)分→(54.27±23.29)分(P=0.005);痛觉(49.40±24.76)分→(55.67±23.19)分(P=0.002);运动评分(36.67±18.99)分→(41.40±18.73)分(P=0.000).白种人组轻触觉(35.07±24.69)分→(41.77±23.62)分(P=0.000);痛觉(35.53±25.17)分→(39.20±22.55)分(P=0.000);运动评分(28.83±20.41)分→(31.77±19.54)分(P=0.000).(2)黄种人组和白种人组患者轻触觉、痛觉、运动评分改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5.50±10.03)分vs.(6.70±7.01)分,(P=0.557);(6.93±9.57)分vs (5.67±6.58)分,P=0.515;(4.73±6.26)分vs. (2.93±3.60)分,P=0.197].结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能帮助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恢复部分神经功能,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嗅鞘细胞移植后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郗海涛;陈琳;黄红云;张峰;刘彦铖;陈娣;王庆苗;江昭;解自行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第三型腹膜炎的诊治进展

    急性腹膜炎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指腹膜受到物理性、化学性或细菌性刺激时发生的急性炎症.临床上将其分为原发性腹膜炎(primary peritonitis,又称自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secondary peritonitis)及第三型腹膜炎(tertiary peritonitis,TP).本文就近几年对TP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夏冬;陈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血管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经病理或头颅MRI诊断 .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术前全部行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术前栓塞治疗.15例于栓塞后3 d内行手术切除,1例进行观察.结果:16例病变均位于后颅窝.脑血管造影提示单纯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的3例,由双侧小脑上动脉供血的4例,由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等多条供血的9例.单纯应用电解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3例,单纯应用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5例,二者联合应用栓塞者8例.15例病灶显微镜下全切,术中平均出血(350±60)mL.1例因肿瘤体积缩小及瘤体坏死,进行观察随访.结论:血管母细胞瘤主要由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单独或联合供血.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提高手术安全性.单纯栓塞治疗有可能成为血管母细胞瘤治疗的一种方式.

    作者:舒航;陈光忠;李昭杰;詹升全;曾少建;林晓风;周东;唐凯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青少年女性卵巢恶性肿瘤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少年女性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妇科1992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25岁以下青少年女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32例患者中,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8例,占56.25%;恶性上皮性肿瘤12例,占37.5%;恶性性索间质瘤2例,占6.25%.腹部包块、腹胀、腹痛为位居前3位的主要症状,分别占62%、50%、43%.32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25例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已生育的晚期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6例),1例行剖腹探查术;28例患者术后给予化疗.结论:青少年卵巢恶性肿瘤中以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占比例高,其次是上皮性癌及性索间质细胞瘤.对青春期少女,出现腹部包块、腹胀、腹痛等症状时应重视体检,结合B超、肿瘤指标等检查尽早发现肿瘤.青少年卵巢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及化疗,建议尽量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特别是对于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术后辅以化疗.

    作者:何剑辉;陈建国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应用局部推进皮下侧方单蒂瓣修复颌面软组织缺损32例

    1887 年 Gersung以颌下区皮下组织为蒂, 翻转颈部皮瓣修复颊癌切除后口腔黏膜缺损, 为皮下蒂瓣的应用奠定了基础[1].1960 年Kubacek发表了应用任意型皮下蒂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报道[2].我们采用局部推进皮下侧方单蒂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3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广军;段晓燕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运动改善糖尿病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正日益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其患病率增长迅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已经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尽管预防糖尿病已经有多项大型研究[1-3],但糖调节异常阶段β细胞已有50%~80%受损.如何更早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β细胞功能,达到彻底防止糖尿病发生的目的.我们选择糖耐量正常但具有空腹高胰岛素血症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研究增加运动量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情况,以指导这部分高危人群在更早期阶段预防糖尿病发生.

    作者:于雪梅;冯萍;金慧英;黄一鑫;赵桃月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