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itK1辅佐阿奇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王月玲

关键词:辅佐, 阿奇霉素, 治疗, 下呼吸道感染,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支原体性肺炎, 学龄前期儿童, 胃肠道副作用, 获得性肺炎, 临床医生, 学龄期, 维生素, 红霉素, 病原体, 运用, 输注, 社区, 本科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变迁,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有增多趋势,尤以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居多,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关注,以阿奇霉素使用较多.与红霉素相比其胃肠道副作用较轻,但实际使用中仍不少见,本科运用维生素K1(VitK1)与阿奇霉素混于同一瓶中输注取得较满意效果.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麻醉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将31例择期接受胸腺切除术的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常规组(A组)和无肌松药组(B组),其中A组15例,B组16例.A组麻醉诱导为咪达唑仑0.03 mg/kg、芬太尼1.5μg/kg、丙泊酚2 mg/kg和维达松0.08 mg/kg;B组诱导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3 μg/mL和4 ng/mL TCI行麻醉诱导.记录诱导、插管过程中的血压、心率;记录术后立即拔管和延迟拔管的例次数.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与插管前即刻比较,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 min时SBP、DBP、HR均升高(P<0.01),两组间SBP、DBP、HR的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肌松药下以效应室靶浓度TCI瑞芬太尼4 ng/mL复合异丙泊3μg/mL麻醉诱导,可以为MG患者施行胸腺切除术的全身麻醉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同时避免了肌松药的副作用.

    作者:苏冬梅;张淑军;隋波;刘一凡;陈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及24 h尿蛋白定量与狼疮肾炎病程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亚锡喷替酸(99mTc-DTPA)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定量(24hpro)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病不同病程时期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我院524例SLE患者以及正常人群对照组60例,分别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Scr及24hpro.结果:病程<5年的SLE患者GFR值及24hpm含量均出现异常;而Scr未出现明显下降,病程5~10年和>10年组与正常组相比较Scr、24hpm及双肾GFR值均有差异(P<0.05).结论:GFR随着狼疮肾炎病程的进展呈持续下降趋势;24hpm在病变早期即出现异常且在整个病程中持续增高;Scr在狼疮肾炎早期未见明显异常,随着病程的进展呈进行性损伤.

    作者:贾支俊;冯雪凤;郭利利;郭万华;申景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尼莫地平软胶囊治疗眩晕症89例临床分析

    眩晕症是内科门诊的常见病,大约占到门诊量的19%,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容易复发,有关尼莫地平治疗眩晕症的报道不多,我们在门诊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眩晕症,发现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VitK1辅佐阿奇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变迁,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有增多趋势,尤以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居多,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关注,以阿奇霉素使用较多.与红霉素相比其胃肠道副作用较轻,但实际使用中仍不少见,本科运用维生素K1(VitK1)与阿奇霉素混于同一瓶中输注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王月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推衍12导联心电图检测骨科术中心肌缺血发生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推衍12导联心电图用于检测骨科术中心肌缺血发生的可行性.方法:对311例骨科患儿术中连续监测推衍心电图12导联ST段,检测出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并同术前心电图作对照研究.结果:(1)被调查病例术中心肌缺血总的发生率26.0%(81/311),术前心电图异常组明显高于正常组(33.1%vs 21.6%,P=0.025):(2)术前心电图异常病例术中心肌缺血发生率分别为:ST段压低合并T波异常72.7%(16/22),单纯ST段压低42.3%(11/26),单纯T波低平或倒置22.2%(6/27),单纯左心室高电压20.0%(4/20),单纯窦性心动过缓13.3%(2/15).结论:推衍12导联心电图可用于骨科术中心肌缺血的检测,术前异常心电图预示术中心肌缺血发生率不同.

    作者:张立涛;张静梅;才素芬;王大璐;易凡;王雨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早期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及年轻化趋势.

    作者:张诗琳;李成林;崔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引产8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对14~27周妊娠两种不同引产方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妊娠14~27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者分成雷佛奴尔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组,观察两组的总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情况,产伤情况,引产成功例数等情况.结果:对于14~27周中期妊娠者,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较单独用雷佛奴尔引产总产程时间短,产后2 h出血量少,胎盘、胎膜残留率低,两种引产引产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14~27周中期妊娠者,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可缩短引产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胎盘、胎膜残留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天秀;仲月霞;田小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4年间共52例COPD合并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OPD并发PTE的发生率高,多为附壁血栓(78.8%),临床突出的症状是活动性胸闷、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包括支气管扩张药物在内的常规治疗不能完全缓解(92.3%);71.2%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动脉血气PaCO2下降或呈Ⅰ型呼吸衰竭表现,D-二聚体>0.5 mg/L(ELISA法)仅占25.0%.超声心动图检查多有三尖瓣反流和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大于40 mmHg者达71.2%,心电图常有SⅠQⅡTⅢ表现.结论:COPD合并PTE有一定的临床特点,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提出疑诊,再选择CT肺血管造影或肺动脉造影进一步确诊.

    作者:曾祥毅;王小平;巫剑峰;李丽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肺动脉压力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肺动脉压力(PAP)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于我院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封堵治疗的252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70例,房间隔缺损(ASD)65例,室间隔缺损(VSD)1lO例,VSD+PDA 4例,VSD+ASD 3例.252例患者中男112例、女140例,平均年龄(19.2±15.0)(4~76)岁;按术中测得的PAP分为3组,A组(PAP<30 mmHg,n=92),B组(30 mmHg≤PAP≤50 mmHg,n=126),C组(PAP>50 mmHg,n=34).所有患者均于封堵术当日晨7时抽取静脉血5 mL,检测血浆脑钠素(BNP)、心钠素(ANP)、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内皮素(ET)浓度.结果:(1)与对照组及A组比较,B、C两组的血浆ANP、Ang Ⅰ、Ang Ⅱ、ET浓度以及C组的血浆BNP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P<0.01).(2)与B组比较,C组的血浆BNP、AngⅡ及ET浓度也显著增高(P<0.01).(3)CHD患者的血浆BNP、ANP、Ang Ⅰ、Ang Ⅱ及ET浓度与PAP均呈正相关(P<0.01);亚组分析显示PAP越高,其相关性越好.结论:CHD患者血浆BNP、ANP、Ang Ⅰ、Ang Ⅱ及ET浓度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与PAP呈正相关,且PAP越高,相关性越好.

    作者:柴虹;宋治远;张志辉;张倩;舒茂琴;刘建平;仝识非;冉擘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IL-10基因启动子-592A/C多态性与HBV感染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湖北汉族人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231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乙型肝炎75例,无症状携带者156例),165例HBV感染自愈者和135例正常对照者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位点基因型.结果: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慢性HBV感染组、HBV感染自愈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血清HBV-DNA<1×103 copies/mL的慢性HBV感染者组和HBV-DNA≥1×103 copies/mL组之间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但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HBV无症状携带组,两组之间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汉族人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多态性可能与人群对HBV易感性及感染后的病毒血症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但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的肝脏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张平安;李艳;杨相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肾移植术后妊娠2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妊娠的相关问题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2例肾移植术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中1例于肾移植术后8年顺产一胎,胎儿出生后0.5h窒息死亡.第2次妊娠为肾移植术后9年,期间肾功能轻度异常,移植肾二维超声及彩色超声检查未见异常,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一正常活男婴,随访至今,男孩体健,生长发育情况智力与同龄儿相当.另1例患者肾移植术后2年妊娠,期间出现肾功能异常,于妊娠2月余行人工流产术中止妊娠,术后肾功能持续异常,转肾内科治疗.结论:肾移植术后妊娠的时机选择很关键,对于一些肾移植术后妊娠患者,出现终止妊娠的指征时需给予医源性终止妊娠.

    作者:谭金凤;王宁宁;张红霞;刘斌;张玉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早期乳腺导管癌37例综合治疗分析

    我院从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共对37例早期乳腺导管癌的患者行保留乳房手术,术后行适形调强放疗、化疗、内分泌等全身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木妮热·木沙江;贺春钰;司马义力·买买提尼亚孜;成芳;艾秀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加替沙星引起精神症状1例

    患者,男,80岁,因发热伴呼吸困难1 d,于2004年11月4日入本院,诊断:双下肺炎、左侧胸腔积液、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既往无精神异常病史.

    作者:黄禄海;王丽凤;岑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妊娠期及新生儿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近10年来,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且多表现为无症状感染,在欧美已成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而在我国仅次于淋病.生殖道HPV感染多见于育龄妇女,更严重的是孕妇感染后可将病毒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HPV感染和婴幼儿咽喉部乳头瘤病等相关性疾病[1].

    作者:夏燕燕;洪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托吡酯致心肌损害9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托吡酯(topiramate)致心肌损害的不良反应.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应用托吡酯治疗各种类型的癫痫患儿共354例,发现其不良反应除出现嗜睡、反应淡漠、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汗少等外,还有9例出现心肌损害.对出现心肌损害者分别对其临床一般资料、心肌损害与年龄、性别、用药方式、用药时间、用药荆量、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治疗以及反复情况等关系作研究.结果:应用托吡酯致心肌损害者以小年龄者居多,均在2岁9个月以内,1岁以内者6例.男性多见(7例).与用药的方式和用药剂量关系不大,单用药者与联合用药者致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2.6%.用药剂量在常用量范围.与用药时间的关系为应用托吡酯后致心肌损害的时间平均为58 d,短者为2周.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乏力、厌食、活动减少、频繁打呵欠等.辅助检查发现心肌酶谱各项指标轻度升高.心电图可有ST-T下移改变.治疗除应用保护心肌药物外,无需特殊治疗,且预后较好,不过有2例出现反复.结论:托吡酯可致心肌损害,机制不清,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毛开新;孙艳萍;周雄飞;彭曙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对冠脉血流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收集武汉市一医院心内科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3例行常规PCI治疗(PCI组),45例患者行常规PCI+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PCI术后即刻结果分析和30 d内心血管事件.结果:与PCI组相比,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较PCI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PG灌注分级3级获得率、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I帧计数示血流快于PCI组,30 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有高于PCI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择期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具有更好的血流和组织灌注,进一步改善围术期心功能,并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 d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田立群;巴英巴特;郑琼莉;雷健;李佐民;柯于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微波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评估微波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男女比例、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采用日本伊藤株式会社型号为PM800的微波治疗仪.工作频率为2 450 MHz.辐射器距离皮肤5~7 cm左右,采用脉冲方式,输出功率为30 W,辐射剂量为温热量.治疗时间一般为20 min左右,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同时加强患侧上肢无痛范围的被动和主动运动.保持良好的坐卧姿势,避免长时间手处于下垂位,依次从患侧肩,肘,腕关节至掌指,指间各关节,使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肌腱充分伸展.注意肩关节外展的同时配合外旋,被动活动肩关节范围为90°,手法保持轻柔,用力由大到小,每天2次,每次25 min.对照组予以上述运动治疗,每天2次,每次25 min,不予微波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治疗组20例患者和对照组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34,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6 2,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VA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5%和8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8 1,P<0.01).结论:微波结合运动治疗可显著减轻疼痛,对患肢功能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毕联阳;唐占英;钱雪华;叶秀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信任

    信任是深信不疑,愿意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放心地托付于你.

    作者:韦莲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库普弗细胞对急性肝衰竭模型鼠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抑制库普弗细胞对急性肝衰竭模型鼠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氯化钆(gadolinium chloride,GdCl3)组、内毒素(LPS)组、GdCl3+LPS组.免疫组化检测EDl表达,观察GdCl3对库普弗细胞的抑制程度,并检测血清ALT、TNFα、IL-1β的水平,Western blot分析肝组织TLR4的表达.结果:GdCl3组肝组织中EDl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LPS组EDl阳性细胞数量多,GdCl3+LPS组EDl阳性细胞数少于LPS组(P<0.05).GdCl3+LPS组AIJT、TNFct、IL-1β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低于LPS组(P<0.05).GdCl3+LPS组大鼠肝脏TLR4表达与LPS组相比较弱(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库普弗细胞激活可减少肝组织11LR4的表达,库普弗细胞在急性肝衰竭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姚景宏;贺永文;揭盛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胃复安及小剂量舒乐安定防治顺铂所致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胃复安及小剂量舒乐安定防治顺铂所致呕吐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胃复安及小剂量舒乐安定(综合组)与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对照组)防治顺铂所致急性、迟发性呕吐的疗效及其副反应.结果:综合组与对照组防治顺铂所致急性呕吐的有效控制率分别为92%、90%(P>0.05),完全控制率分别为78%、76%(P>0.05);防治顺铂所致迟发性呕吐的有效控制率分别为94%、78%(P<0.05),完全控制率分别为82%、68%(P<0.05);综合组与对照组1-2级便秘、厌食、腹胀、焦虑、失眠等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8%、14%、20%、14%、10%与48%、42%、36%、40%、26%(P<0.05).结论: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胃复安及小剂量舒乐安定防治顺铂所致急性呕吐与迟发性呕吐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副反应小.

    作者:王朝阳;李桂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