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MDA受体过度激活对严重烧伤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王卫东;陆建华;熊家祥

关键词:烧伤, 大鼠, NMDA受体, 炎性细胞因子
摘要:目的: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的过度激活对大鼠严重创伤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探索从中枢的某一环节着手,来抑制严重创伤后的炎性反应失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0%TBSAⅢ度烧伤为严重创伤模型,利用ELISA方法检测激活NMDA受体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通过膜片钳技术检测严重烧伤能否导致大鼠神经元NMDA受体的过度开放:再观察阻断NMDA受体能否抑制严重烧伤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的上升.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使用NMDA 0.5 mg/kg激活NMDA受体,血清TNF-α、IL-1β、IL-6明显升高,加大剂量(2mg/kg)可以使血清TNF-α、IL-1β、IL-6进一步升高;(2)在35pS电导水平的开放中,烧伤使通道开放概率增加非常显著,在100pS电导水平的开放中,开放时间常数T1、通道开放概率增加非常显著;(3)腹腔注射MK-801(3 mg/kg)阻断NMDA受体可以抑制烧伤后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的上升,加大注射剂量(5 mg/kg)可以进一步抑制烧伤后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的上升.结论:NMDA受体是严重创伤(烧伤)后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过度升高的重要环节.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康惠尔水胶体敷贴预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机械穿刺性静脉炎的疗效

    目的:观察康惠尔水胶体敷贴外敷预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机械穿刺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42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实验组采用康惠尔水胶体外敷,对照组采用湿热敷,持续7 d,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比例.结果:实验组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发生率为25.4%,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康惠尔水胶体敷贴能有效预防PICC机械穿刺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周欣华;王亦素;王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适合行营养支持的猪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的制备

    目的:建立稳定且适合于进行长期的营养支持研究的猪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方法:18头普通江淮猪在无菌条件下行胰管插管,空肠造瘘,膀胱造瘘.术后24 h向胰管内泵入无菌5%牛磺胆酸钠1 mL/kg和7500BAEE/mL胰蛋白酶诱导sAP模型,所有动物均行营养支持,观察自然病程.结果:成功建立猪SAP模型,死亡率仅11%.猪主胰管较长适合于行主胰管插管.诱导胰腺炎后猪外周血淀粉酶明显增高,胰腺病理改变符合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表现.结论:本方法可成功建立猪SAP模型,且适合行进一步的胰腺炎营养支持研究.

    作者:顾超;邹晓平;陈磊;田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无症状型冠心病多导联碎片状QRS波1例

    患者男,66岁,无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因发现血压升高1年,自行控制不佳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血压160/80 mmHg.胸部X线检查:主动脉弓突出,心影增大,肺纹理稍增粗.12导联平静心电图示:QRS波时限正常(<0.12s),V1导联呈交替性S波钝挫,aVL导联附加的R波呈RSR'型,Ⅱ、Ⅲ导联有S波钝挫(图1);T波低平、倒置,ST段无改变.诊断:窦性心率、T波改变.平板运动试验示:运动后,ST段水平下移0.17mV,诊断:可疑阳性.于是给予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前降支60%狭窄,回旋支75%狭窄,右冠状动脉80%狭窄(图2),造影诊断:三支血管病变,冠心病.

    作者:赵丽华;吴平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川乌、草乌中毒25例救治体会

    近年来川乌、草乌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甚至致死的报道不少.本院1998年9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25例急性川乌中毒患者,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霞;雷淑芬;周望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带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眼科较为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1],翼状胬肉组织向角膜中央生长.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引起散光、视力下降、眼部不适感及影响美容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法,但传统的翼状胬肉手术复发率较高,高达30%~69%[3].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院采用带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颈髓损伤后水电解质紊乱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后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30例颈髓损伤患者(完全性损伤15例,不完全性损伤15例)血压、心率、血清钠、血清钾、血浆渗透压、尿量及24 h尿钠排出量等资料.结果:23例患者于伤后2~8 d出现低钠血症,其中完全性损伤15例全部出现,发生率100%,1例患者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根据血钠水平,经采用控制每日水量、补钠治疗10~21 d后,23例均治愈,血钠平均恢复至138(135~142)mmol/L,血浆渗透压、尿钠均正常.结论:低钠血症是颈髓损伤后极为常见的并发症,但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十分少见;机体内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导致的稀释性低钠血症可能是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之一.严格控制入液量及补钠为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罗苑青;王素伟;陈有生;金树广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改良大隐静脉或其属支入路的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目的:提出一种改良经大隐静脉或其属支入路的腔静脉滤器置入操作技术.方法:自2002年12月至2007年9月对45例患者采用皮肤小切口,直视下穿刺大隐静脉或其属支置入腔静脉滤器,结扎穿刺口处的大隐静脉主干或其属支少许管壁,术后无需加压包扎伤口,早期可活动.结果:本组45例全部伤口I期愈合,无一例发生局部并发症,随访5~1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本法对比以往的大隐静脉切开入路法具有微创,操作简捷,局部并发症少,术后易护理,不影响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对健侧肢体静脉系统无影响的优点,具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邝石峰;邓国三;连继洪;匡斌;赵成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儿童尿路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儿送检的中段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同时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儿童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54.08%),其余依次为肠球菌属(12.71%)、变形杆菌属(9.18%)、克雷伯菌属(7.4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69.46%和75.68%.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低的耐药率(<0.5%),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90%).革兰阳性球菌对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接近100%,但粪肠球菌对青霉素较敏感.结论:儿童尿路感染病原菌虽然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但革兰阳性球菌,尤其是肠球菌属的检出率明显上升,应引起重视:呋喃妥因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敏感性均较高,可作为首选用药.泰能、马斯平和万古霉素可作为危重病例和顽固病例的用药,但都要根据药敏结果指导用药.

    作者:严春;刘彩霞;葛小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气管插管术后迟发性面颈胸部皮下气肿1例

    患者女,14岁,40 kg,因肠瘘行肠切除术,肠吻合,术前一般情况好,无心肺异常,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术前30 min予阿托品0.1 g,东莨菪碱0.3 mg肌肉注射.术中常规监测心率、心电图、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开通外周静脉输液,静吸复合麻醉后,经口明视插管,气管导管型号D7.0,因气管痉挛咳嗽两次插管失败,第3次插管成功并接呼吸机控制呼吸,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正常,术中麻醉平稳,手术历时3.5 h.术后未待清醒转入ICU病房,术后4 h患者完全清醒,由于插管不顺利.

    作者:徐金中;叶向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发光导丝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发光导丝(lightwand)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Lightwand组和喉镜组(每组n=60).采用咪达唑仑0.05~0.08 mg/kg、异丙酚1.5~2 mg/kg、芬太尼2~4μg/kg、罗库溴铵0.8~1 mg/kg进行全身麻醉诱导,用药后60 s开始气管插管操作.Lightwand组用lightwand引导气管插管,喉镜组用普通喉镜气管插管.结果:Lightwand组首次插管成功率为96.7%,喉镜组首次插管成功率为95.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插管时长Lightwand组为(10.5±2.1)s,喉镜组为(13.4±2.7)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插管后即刻心率与基础心率差值LightWand组为(16.3±3.5)次/min,喉镜组为(15.7±3.1)次/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插管成功后即刻收缩压与基础收缩压差值Lightwand组为(26.3±4.2)mmHg,喉镜组为(24.9±3.9)mmHg,差异无显著性(P>0.05).黏膜损伤发生率Lightwand组和喉镜组分别为1.7%和10.O%(P<0.05),术后咽喉痛发生率Lightwand组和喉镜组分别为11.7%和28.3%(P<0.05),术后声嘶发生率Lightwand组与喉镜组分别为0和1.7%,牙齿松动/脱落两组均未发生.结论:Lightwand可快速完成头位固定的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气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为困难气道处理提供了更多选择.

    作者:石英;陶国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以肺部游走性病变为特点的肺炎16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游走性肺浸润对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以肺部游走性病变为特点的肺炎,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组病例报告游走性肺浸润,军团菌肺炎3例、支原体肺炎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3例、Churg-Strauss综合征1例、过敏性肺炎1例,另7例病原不明.结论:游走性肺部浸润阴影可存在于一些特殊的疾病中,临床上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罗勇;韩锋锋;陈耀明;丁智勇;徐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尼尔雌醇、利多卡因在绝经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中的应用

    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妇女采用多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避孕工具,有相当一部分妇女IUD长期放置到绝经后才取出.绝经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血中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宫颈及子宫萎缩而取器困难或失败.笔者自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对本院30例绝经后各种原因取器困难的妇女,在手术前使用尼尔雌醇、利多卡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亚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血栓通治疗糖尿病脑梗死30例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择发病72 h的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用药14 d,两组治疗前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33.3%,显著进步率40.0%,进步率20.0%,总有效率93.3%.对照组基本痊愈率13.3%,显著进步率20.0%,进步率36.7%,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起效快,治疗组用药后血液流变学较用药前也有显著改善.结论:血栓通治疗糖尿病脑梗死有效.

    作者:关秀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结节galectin-3和S100A4蛋白的表达

    目的:研究galectin-3和S100A4蛋白在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结节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栓测68例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结节中galectin-3和S100A4蛋白的表达,包括17例滤泡性腺瘤、6例腺瘤性甲状腺肿、14例滤泡型乳头状癌和31例滤泡癌.结果:Galectin-3和S100A4在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结节恶性组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01).滤泡癌与滤泡型乳头状癌组间比较,galectin-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Galectin-3和S100A4蛋白可作为鉴别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结节较有价值的肿瘤指标,galectin-3对滤泡癌与滤泡型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徐丽丽;朱贺;赵瑾;肖荣霞;王晶;郭长军;梁伟华;张海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来曲唑(letrozole)治疗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例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给予来曲唑口服2.5 mg/d,连服8周.结果:2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3例,占15%,稳定(SD)12例,其中SD≥6个月6例,临床获益(CR+PR+SD≥6个月)9例,占45%;病情进展(PD)5例,占25%;一线治疗7例,有效2例,临床获益4例;二线治疗13例,有效1例,临床获益2例: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有一定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

    作者:杨保庆;汤明;阮培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68例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下行双侧T2~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胸腔镜下行双侧T2~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病例.68例患者术后采取门诊或电话随访,失访8例,60例随访18~48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手及腋窝多汗症状均消失,无一例复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代偿性出汗27例(39.7%),气胸4例,双手干燥1例.结论:胸腔镜下T2~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有效、安全、可靠,但是术前应对所有患者强调常见并发症特别是代偿性出汗发生的可能.

    作者:刘瑜;何志锋;林超西;蒋成榜;郑亮承;张翔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的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局限性病理扩张,居脑血管意外患者病因中的第3位,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颅内动脉瘤的人群发病率为3.6%~6%不等[1-2],它的形成是遗传学、血流动力学以及后天退行性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85%的囊状颅内动脉瘤发生在Willis环,前交通动脉占30%~35%,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及附近颈内动脉占30%,大脑中动脉占22%[3].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占动脉瘤人群)为1%~2%[2].

    作者:唐翠松;李文彬;李明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星形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类病因未明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它以老年斑(SP),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和突触丢失为主要病理改变[1-2].在AD患者脑组织中可观察到某些脑区神经细胞的广泛丢失及动脉粥样硬化(AS)弥漫增生,且大多数AS位于损害的周围.AS作为胶质细胞的主要类别,几乎囊括了胶质细胞的所有功能,AD患者AS的激活及其所分泌细胞因子的改变通常比典型的病理改变早十数年.AS活化后产生和释放的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和毒性代谢产物,在受体、离子通道、抗原传递、基因转录等各级水平全面影响和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参与AD的发病过程[3-4].在病理条件下活化的AS对神经细胞既有毒性作用又有保护作用.本文将近年来AS在AD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罗晶;王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22例误诊分析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共收治颅内静脉窦-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22例,来院前全部被误诊.本文就其误诊原因及早期正确诊断问题作一分析.

    作者:陈茂刚;左其龙;黄小鹏;江崇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多种性传播疾病并发78例临床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内与国际旅游业迅速发展,城乡人口大量流动,近些年性病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发病种类也在增加,而且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由于交叉感染、反复感染致使多种性病并发,这给医生诊断、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笔者共诊治78例同时患有多种性病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美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