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昌盛;杨小霖;余庆波;左友波;陈恪刚
目的:研究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分术前、术后即刻、1年组对比研究临床疗效和冠脉造影资料差异.对PCI全组与溶栓组、不同PCI类型的再通率、血流达标率、并发症、疗效积分、事件积分和安全/风险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CI术前、术后即刻心绞痛分级、心功能分级、心血管事件及6 min步行、直径狭窄百分比(PDS)、小管腔直径(MLD)、TIMI血流IlI级率有极显著的改善(均P<0.01),PCI 1年组比术后即刻组PDS显著增高、MLD显著缩小,但临床及血流指标无显著变化;易化PCI比直接PCI和择期PCI并发症及安全/风险比有显著改善:择期PCI比前两PCI组安全/风险比显著降低;药物支架组比裸支架组再狭窄率、晚期腔径丢失显著降低.结论:冠心病患者PCI再灌注治疗可获较高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但有隐匿性靶管腔丢失;不同PCI方案和支架类型可对支架再狭窄和安全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作者:赵文强;王俊;谢红珍;吴艳君;潘啸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提高睾丸旁横纹肌肉瘤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1例睾丸旁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本例患者行经腹股沟睾丸根治性切除术,病灶直径2.5 cm,病理检查证实为睾丸旁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术后采用2个疗程辅助放疗,随访6个月,现无瘤生存.结论:睾丸旁横纹肌肉瘤是罕见的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病理上胚胎型为常见,早期患者应进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
作者:王固新;姜海洋;夏利萍;徐胜美;张定;夏昕晖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要求手术得到满意成功.不仅要有满意的麻醉与优良的操作,而且要有完善的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因此,再手术期医疗质量越来越受到医院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据有关文献报道,进行单病种围手术期质量管理研究的较多,而从整体医疗质量管理进行研究的较少.近几年来,我院对围手术期的医疗质量管理采取了一些监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做法与体会如下.
作者:文其武;谢红珍;肖庆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托吡酯(TPM)与丙戊酸钠(VPA)对癫痫幼鼠海马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阳性对照组、TPM单药组、VPA单药组、合药组为慢性癫痫组,TPM单药组、VPA单药组、合药组于戊四氮腹腔注射后分别给予TPM 40 mg/kg、VPA 200 mg/kg、TPM 40 mg/kg+VPA 200 mg/kg: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连续用药2个月.常规固定、包埋,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l区神经元线粒体的结构.结果:与阳性对照组比较,TPM、VPA单药组线粒体的结构基本完整,但间隙肿胀(尤其是嵴部分),合药组海马线粒体的线粒体肿胀较明显,嵴出现断裂和脱落,部分线粒体空泡化.结论:TPM、VPA对癫痫发作所致的线粒体损伤有保护作用,而TPM与VPA联合用药可削弱这种保护作用.
作者:蔡淑英;任榕娜;王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内镜下热极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热极治疗30例39枚息肉,并观察其治疗效果.其中2例为热极与高频电联合治疗.结果:经热极治疗后,息肉均从局部消失.对无蒂、直径在1.5cm以下的息肉疗效尤为理想.1例带蒂大息肉经过2次治疗.其余均1次治疗成功.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热极治疗胃肠息肉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对带蒂息肉及大息肉,与高频电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晓玲;何剑琴;李俊达;夏韶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重症药疹临床及激素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年来我院收治的26例重症药疹(steven-Jolmson综合征9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6例,剥脱性皮炎11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重症药疹患者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发病平均年龄(55.7±17.2)岁,剥脱性皮炎潜伏时间以及病程长于steven-Johnson综合征(P
作者:黄慧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继发尿道癌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继发尿道癌行全尿道切除术或行局部加热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经全尿道切除术均一期愈合.除1例失访、1例因他病死亡外,其余22例随访3~26个月均无瘤生存.6例患者行局部加热化疗后,随访2~3年均无瘤生存.结论:膀胱癌术后尿道癌重在预防;全尿道切除术是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后继发尿道癌的有效治疗方法,而局部加热化疗,简便易行.尤其适于手术切除困难者.
作者:庞建;吴建军;虎华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小骨窗开颅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及其可靠性.方法:对比分析1998-2006年采用小骨窗开颅和标准大骨瓣开颅患者术中及术后在病死率、术后并发症、术后清醒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血肿清除程度及近期生存质量等6方面的差别,后得出结论.结果:小骨窗开颅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较,前者在术后并发症、术后清醒时间及手术持续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后者,但在病死率、血肿清除率及近期手术疗效等方面则与后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外科手术治疗可以达到与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相同的疗效,并且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清醒时间及手术持续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胡永峰;郭振宇;师蔚;刘重霄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采用小骨窗清除血肿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庆;宋良山;杨帮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我院59例体质量小于6 kg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低体质量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把握好手术时机;术前降低肺动脉压力,增加心肌能量储备功能;术中注意保护肺脏和心肌,体外循环后采用改良超滤法;术后予血管活性药物,前列腺素E1、一氧化氮吸入,予Siemens300A呼吸机、Babylog8000呼吸机、Maquet Servo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57例患儿痊愈出院,在住院期期间平均肺动脉压有不同程度下降,2例出现并发症,为肺不张、肺炎、胸腔积液、急性肾功能衰竭、低心排出量、心律失常.死亡2例,例患儿为术后出现肺水肿、肺出血,死于呼吸衰竭、循环衰竭:l例患儿死于低心排出量.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低体质量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贺晓日;谢宗德;陈平洋;王涛;胡劲涛;巫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总结DSA血管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对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过程和效果.结果:43例病例中,栓塞颅内动脉瘤45个.其中动脉瘤单发41例,多发2例.按动脉瘤发生部位分后交通动脉瘤19个,前交通动脉瘤15个,颈内动脉瘤4个,眼动脉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2个,大脑后动脉2个.基底动脉瘤1个.本组45个有39个为完全闭塞,有6个为大部分闭塞.无死亡及永久并发症发生.结论:DSA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崔志敏;童耀英;俞向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功能的损伤与保护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课题,从基础到临床均受到广泛重视.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循环血液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间的机械屏障.而且是人体大、重要的一种内分泌器官.由于他所具有的机械屏障作用,使它很容易受到体内外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损伤;受损后的VEC功能尤其是内分泌功能必然失调,使其分泌的多种活性物质或是与这些活性物质有关的其他物质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障碍.本文就VEC功能的损伤因素与保护措施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王鹤;马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1(cyelooxygenase-1,COX-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乳腺癌组织标本的COX-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61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COX-1阳性率为60.7%,COX-1和VEGF表达明显相关(P=0.026).在肿块<2 cm组以及临床Ⅰ期组中COX-1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COX-1的高表达,COX-1在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可能起着重要作用,VEGF可能是COX-1介导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之一.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应用于乳腺癌的预防提供了依据.
作者:尤捷;郭贵龙;陈雪敏;瞿金妙;张虎祥;王群姬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隐睾是男性泌尿生殖系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在农村中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常延误诊断及手术的治疗时机,造成患者生殖功能损害.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隐睾患者123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建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对出血与缺血两类不同性质的脑卒中(acute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ACVD)做出快速的早期分类诊断,以达到提高早期诊断率,从而减少脑卒中的病残率.方法:编制调查表,通过调查员的快速调查获得患者基本信息及血常规信息.结合评分法的指标及瞳孔改变和神经系统体征(巴彬斯基征),把这些信息经过数据处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两个结局变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把样本随机分成训练样本、检验样本和测试样本,利用软件statistics neural network(ST NN)建立误差反向传播网络预测模型,然后训练网络,进行结果预测.同时对样本进行Siriraj评分,其结果与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Sifiraj评分法对脑出血诊断的准确率为91.6%;神经网络为97.6%,X2=10.7,P=0.001.Siftraj评分法对脑出血诊断的误诊率为4.7%;神经网络为2.4%,x2=2.4,P=0.12.Sifiraj评分法对脑出血诊断的漏诊率为3.7%.Siriraj评分法对脑梗死诊断的准确率为92.3%;神经网络为97.7%,X2=14.8,P=0.000 1.Sifiraj评分法对脑梗死诊断的误诊率为3.5%;神经网络为2.3%.X2=1.3,P=0.25.Siriraj评分法对脑梗死诊断的漏诊率为4.2%.结论: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指导院前急救分类以及临床医生对脑卒中患者采取有效及时的救治措施,障低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和康复率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雅洁;吴伟;周宝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脐带因素导致死胎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脐带因素导致死胎的病例.结果:由脐带因素导致的死胎例数为57例.相关的脐带病变包括脐带缩窄34例,占59.6%;脐带缠绕受压坏死11例,占19.3%;脐带扭转8例,占14.O%;脐带动、静脉周围广泛出血2例.占3.5%;脐带脱垂1例,占1.75%;脐带真结1例,占1.75%.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管理和监测,将脐带的长度、直径、螺旋卷曲指数、血流情况以及有无扭转等情况列为妊娠中期超声胎儿结构筛查的常规检查内容.降低孕晚期死胎的发生率.
作者:张广兰;何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监护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7-12月住院分娩的孕妇900例,探讨产时胎心监护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结果:胎心监护异常组中羊水Ⅱ、Ⅲ度污染及胎粪吸入综合征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新生儿窒息与围生儿死亡无显著差异(P0.05);各种胎心监护异常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不同,其中持续的基线变异消失或减弱(≤5次/min)及合并晚期或延长减速组与胎心监护正常组比较围生儿预后不良(P<0.01,P<0.05).单纯胎心基线异常及合并变异减速组与胎心监护正常组比较围生儿结局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心监护异常中单纯胎心基线异常不一定预示围生儿预后不良,若放宽手术指征,可导致过度干预,应及时人工破膜了解羊水颜色,羊水正常者可以在严密观察下阴道试产.若胎心基线变异减弱、合并晚期及延长减速或羊水Ⅱ、Ⅲ度污染应果断行剖宫产或阴道助产尽快结束分娩.
作者:刘云;范静;张跃先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联合中草药在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32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伊曲康唑+中草药联合治疗,对照组112例,单用伊曲康唑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5 d和45 d判断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1)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治疗组复发率为10.00%,对照组复发率为21.43%,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曲康唑联合中草药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爱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在化疗期间应用避孕药能否对大鼠卵巢功能起到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避孕药(CA)组、联合治疗组.给药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比较各组大鼠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FsH)浓度变化,并比较各组大鼠卵巢重量、卵泡数量的变化.结果:CTX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浓度为(25.84±5.36)pg/mL,低于联合治疗组的(40.02±2.94)pg/mL,FSH的浓度为(11.02±O.93)mIU/mL.高于联合治疗组的(3.62±O.30)mlU/mL,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X组大鼠卵泡总数和卵巢重量分别为(431±32)个和(34.12±3.43)mg,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的(983±75)个和(41.33±2.81)mg,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王敏;何援利;张振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对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不同的schatzker 骨折类型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手术复位与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4年,全部达到骨性愈合:采用Lvsholm 评分,优良率88%.结论:CT扫描有助于全面评价胫骨平台骨折.适当的手术时机和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的良好复位以及内固定物的正确应用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吴向阳;侯筱魁;张喆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