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幽门狭窄22例临床分析

梁文青

关键词:幽门狭窄, 胃溃疡, 儿童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胃窦或幽门口(幽门管)溃疡形成幽门狭窄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胃窦或幽门口(幽门管)溃疡形成幽门狭窄患儿的临床表现、钡餐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的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结果:以反复呕吐为首发表现的患儿有20例,占91%,可伴食欲减退、腹痛、腹胀、排黑便、面色苍黄、消瘦、腹部包块等,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体内代谢性紊乱(代谢性碱中毒、低钠、低氯、低钾),钡餐和胃镜检查可见幽门前区溃疡伴不完全性梗阻.结论:小儿胃窦或幽门口(幽门管)溃疡形成幽门狭窄的首发表现为呕吐.钡餐和胃镜检查是确诊幽门前区溃疡伴不完全性梗阻(形成幽门狭窄)的主要手段.治疗方面以制酸(洛赛克)、麦滋林保护黏膜及对症处理(止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静脉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为主,对于狭窄较严重者可予三级球囊幽门扩张术治疗.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936T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936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173例(糖尿病肾病组),2型糖尿病非肾病患者123例(糖尿病非肾病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936T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糖尿病肾病组与糖尿病非肾病组相比,CT和TT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0.05),并且发现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糖尿病肾病组显著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P<0.0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CT和TT基因型与糖尿病肾病有相关性(OR=2.532,95% CI=1.486~4.315,P=0.001).同时目前的结果也表明CT和TT基因型对糖尿病肾病的血脂指标有影响.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3'非翻译区C936T基因多态性可能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在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丹丹;王国英;王晓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 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对糖尿病无肾病组3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2例、糖尿病明显肾病组20例患者进行血清Cys C、血清肌酐(Cr)、尿mALB/Cr含量检测,与2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作对照.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明显肾病组尿中mALB/Cr、血清Cys 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糖尿病无肾病组(P<0.01).糖尿病无肾病组尿中mALB/Cr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中mALB、血清Cys C含量在糖尿病肾功能早期损伤中变化较明显.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超声定位针刺胸膜活检68例

    目的:探讨B超定位针刺胸膜活检在胸膜疾病诊断中的阳性率和安全性.方法:对近4年诊断为胸膜疾病并行针刺胸膜活检、胸水脱落细胞检查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胸膜活检中提示结核性胸膜炎23例(33.8%)、慢性炎症13例(19.1%)、腺癌11例(16.1%)、鳞癌5例(7.0%)、小细胞癌3例(4.4%)、不明部位的转移癌3例(4.4%)、间皮瘤1例(1.4%),活检失败得到胸膜组织病理报告为骨胳肌组织和纤维脂肪组织9例(13.2%),胸膜活检恶性阳性率33.8%,胸水脱落细胞阳性率仅为29.4%,总病理确诊率为86.7%.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气胸3例(4.4%),胸膜反应2例(2.9%),出血1例(1.4%).结论:在胸膜疾病中,B超定位针刺胸膜活检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阳性率高,致命并发症极少.

    作者:谢衬梨;赵一菊;蔡杰;郭庆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留置气囊导尿管的相关问题及其护理对策

    留置导尿管是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气囊导尿管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易脱落,便于会阴部清洁等优点深受医护人员及病人的欢迎.但也会因操作不当,护理不善,给患者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就留置气囊导尿管引起的尿道损伤和拔管困难问题,如何预防处理进行探讨.

    作者:第荣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择期腹部大手术后首次动脉乳酸浓度对POSSUM评分预测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择期腹部大手术后首次动脉血乳酸浓度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对POSSUM(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评分预测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104例择期腹部大手术患者的一般相关资料、POSSUM评分、术后首次动脉血气指标pH、乳酸浓度、碱缺、PaO2/FiO2及术后各种并发症.ROC曲线比较酸碱血气指标预测术后并发症的价值,并确定乳酸佳预测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乳酸组和正常乳酸组,比较两组术后实际与POSSUM评分预测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9例(28%)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除乳酸外(AUC=0.661,95%CI 0.562~0.751,P=0.010),其他血气指标pH、碱缺、PaO2/FiO2均无统计学意义的预测价值(均P>0.20).乳酸预测术后并发症的佳临界值为1.5 mmol/L.两组POSSUM评分无明显差异,高乳酸组(>1.5 mmol/L)并发症发生率与POSSUM评分预测率相仿(45%vs33%,P=0.136),正常乳酸组(≤1.5 mmol/L)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高乳酸组(14/71 vs 15/33,P=0.013),亦低于POSSUM评分预测率(20% vs 31%,P=0.040).结论:择期腹部大手术后首次动脉乳酸浓度可预测术后并发症,维持正常乳酸水平(≤1.5 mmol/L)能降低术后POSSUM评分预测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声华;赵文辉;刘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胰外损害7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胰外损害情况.方法:对78例急性胰腺炎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其胰外损害发生率.结果:7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生胰腺外众多器官损害,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其中以肝脏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为常见,其发病率分别为71.8%和24.3%,其次为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常合并胰腺多种器官损害,应加以积极处理.

    作者:崔丽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茶氨酸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目的:从对自由基代谢影响方面探讨茶氨酸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0只SD雄性大鼠,线栓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症状改变,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病理及钙离子含量;观察其血清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以及茶氨酸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脑缺血组大鼠的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及钙离子含量均显著增高,病理损伤明显,正常神经元细胞数目减少;茶氨酸可显著降低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及钙离子含量.增加正常神经元细胞数目.脑缺血组大鼠的血清、脑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茶氨酸组大鼠血清、脑组织SOD活性较脑缺血组显著增高;脑缺血组大鼠的血清、脑组织MDA含量显著增高,茶氨酸组脑组织MDA含量较脑缺血组下降明显.结论:茶氨酸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脑缺血损伤引起的自由基代谢失调有关.

    作者:王庆利;张力军;吴明春;凌娜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钛(BNP)水平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AMI患者119例,分为再灌注组78例,未再灌注组41例.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24 h、48 h、7 d、14 d、28 d血浆BNP浓度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入院后第3~4天、第28天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它的变化量(ALVEF).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 h、48 h、7 d、14 d、28 d再灌注组BNP浓度显著低于未再灌注组(P<0.01);入院第3~4天两组患者INEF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第28天再灌注组LVEF和ALVEF显著高于未再灌注组(P<0.01).结论:再灌注治疗能显著降低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改善左室功能.

    作者:刘彬;周胜华;黎荣山;杜优优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活性氧在卵泡发育及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氧的某些代谢产物和一些反应的含氧产物.主要有:(1)氧的单电子还原物如O2-·和O-·,以及它们的质子型HO2·和·OH;(2)氧的双电子还原物H2O2;(3)烷烃过氧化物ROOH及其均裂产物RO·和ROO·;(4)处于激发态的氧、单线态氧和羰基化合物;(5)由O2-·和氮自由基NO反应生成的ONOOH;(6)由髓过氧化物- H2O2-C1 系统生成的 HOC1.ROS的特点是含有氧,化学性质较氧(基态氧)活泼.

    作者:陈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膝前外侧脂肪疝2例

    膝关节前外侧脂肪疝临床较少见.我们2006年7-9月收治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例均为7岁儿童,一男一女,部位均为右膝前外侧间隙,均为无意中发现右膝前外侧无痛性肿块,因其父母担心肿块会对小孩产生影响来就诊.

    作者:陈诚;李衡山;张明华;屈兴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变化

    目的:检测活动期类风温关节炎(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探讨MMP-3在RA中的作用,为RA的疗效判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分别检测45例RA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MP-3水平.MMP-3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治疗前活动期RA患者血清MMP-3水平为(372.34±198.24)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7.46±16.83)ns/mL(P<0.001).治疗前活动期RA患者血清MMP-3水平与DA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526,P<0.05).治疗后MMP-3水平下降,其中病情缓解者下降差异有显著性[(361.27±193.83)ng/mL vs (192.52±107.33)ng/mL,P<0.05];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MMP-3的降低水平与DAS评分下降值亦呈正相关关系(r=0.493,P<0.05).结论:RA患者血清MMP-3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疾病活动性指标之一,并可作为了解RA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手段.

    作者:梁柳琴;詹钟平;邱茜;叶玉津;许韩师;杨岫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食管心电图结合12导联同步心电图在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食管心电图结合12导联同步心电图在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75例有心悸史的患者记录心动过速时12导联同步心电图,食管心电图以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在食管心电图合并12导联心电图中RP'≤70 ms的患者,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7.33%.70 ms140ms的患者,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右侧旁路,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100%.结论:测量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食管心电图和12导联同步心电图的RP'间期,可以鉴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预测旁路定位.

    作者:程硕韬;郭跃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皮肤淀粉样变溃疡修复1例护理体会

    原发性局限性皮肤淀粉样变性因淀粉物质沉积于原先外观正常的皮肤而致病,并无内脏器官受累证据[1],但导致所沉积的组织及器官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并无特别有效的治疗办法[2].2007年4月,我科收治1例双胫前皮肤淀粉样变致双胫前慢性皮肤溃疡,经多种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肖霞;洪彩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KIDD血型抗体引起疑难配血的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疑难配血中KIDD血型抗体的鉴定.方法:3例KIDD抗体阳性的患者1~3,应用Dynal血型鉴定凝胶卡鉴定血型,用PEG+抗球蛋白法试验检测效价,并行尿素溶血试验.结果:发现患者1血型为A型,RhCcDEe,Jk(a-b-),Fy(a+b+),采用谱细胞证实患者体内含抗-Jk3(抗Jka/Jkb),尿素抵抗实验阳性:患者2血型为A型,RhCCDee,Jk(a+b-),Fy(a+b-),患者体内含抗-Jkb;患者3血型为A型,RhCcDee,Jk(a-b+),Fy(a+b-),患者体内含抗-Jka;患者2、3的尿素抵抗实验均为阴性.结论:患者1体内存在抗-Jk3(抗Jka/Jkb),血型为稀有血型Jk(a-b-).患者2、3由于多次输血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导致主侧配血凝集.

    作者:夏文杰;叶欣;罗广平;戎霞;陈扬凯;付涌水;丁浩强;邓晶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目的:探讨采用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我院采用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15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95 min,术中出血10~20mL,术后引流量110~280mL.无手术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操作孔切口延期愈合8例,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36个月,无气胸复发.结论:两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洪映;翁毅敏;蔡松旺;李昀;张健;谷力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家兔急性鼻窦炎上颌窦黏膜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家兔急性鼻窦炎上颌窦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鼻腔置入Merocel 高分子膨胀海绵+鼻腔注入肺炎链球菌组(A组,8只)、单纯鼻腔置入Merocel 高分子膨胀海绵组(B组,8只)及空白对照组(C组,8只).10 d后将动物处死,完整取出实验侧上颌窦,脱钙3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上颌窦黏膜中ICAM-1的表达.结果:ICAM-1在A组家兔上颌窦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固有层炎性细胞中大量表达;B组上颌窦黏膜ICAM-1的表达量也明显增加,但阳性表达强度弱于A组;C组上颌窦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极少量表达ICAM-1,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AM-1在实验性急性鼻窦炎鼻窦黏膜中大量表达,在急性鼻窦炎炎症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卫红齐;袁辉;刘志勇;朱政文;邬晓帆;杜建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干扰素栓治疗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40例

    目的:探讨干扰素栓治疗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为制定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TCT筛查结果报告低度病变并经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诊断为CIN Ⅰ患者120例,分为药物治疗组、物理治疗组和自然随访组.干扰素栓治疗低度CIN 3个疗程,6个月后行宫颈组织学活检与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药物治疗组CIN Ⅰ转阴率70%,自然随访组CIN Ⅰ转阴率38%,物理治疗组CIN Ⅰ转阴率9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高危型HP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自然随访组,低于物理治疗组.结论:干扰素栓用于低度CIN的治疗可增加其逆转率,阻断其向更高一级发展.

    作者:谢兰芬;张向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同型半胱氨酸对PC12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能否通过内质网应激的途径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作用于经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的PC12细胞,以及同一浓度不同时间点的同型半胱氨酸干预PC12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PCR分析caspase-12表达的变化.结果:PC12细胞经同型半胱氨酸处理后发生凋亡,24 h检测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增高,经5 mmol/L同型半胱氨酸处理的PC12细胞活力呈时间依赖性下降.随PC12细胞凋亡率增高和活力的下降,caspase-12表达同步增强.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可以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体外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凋亡.

    作者:王振炎;彭海;赵杰;汪跃春;梁顺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庆大霉素与思密达甘油外涂治疗小儿口腔溃疡80例

    目的:观察庆大霉素与思密达甘油外涂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患儿分成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均按照常规治疗原发性疾病和对症处理,溃疡面清洗完毕之后,观察组用庆大霉素溶液(2支2 mL:8万U庆大霉素+1支10 mL注射用水混合配成)均匀喷洒溃疡表面,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15 min后,用无菌棉签蘸取思密达甘油(10mL甘油+3 g思密达调匀备用)涂于患处,3次/d.涂药后叮嘱患儿家长30min内勿让患儿饮水进食.观察两组患儿治愈率和治愈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7.5%,对照组为67.1%.观察组治愈时间为(6.23±1.34)d.对照组为(7.45±1.8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观察组在治疗效果和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且小儿配合情况良好.结论:庆大霉素与思密达甘油外涂治疗小儿口腔溃疡效果好,治愈快,值得推广.

    作者:龚湛潮;覃肇源;蒋小云;董淑红;马建中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带状疱疹伴神经痛误诊4例分析

    带状疱疹伴神经痛比较多见,但在带状疱疹未出现皮疹之前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笔者遇到4例带状疱疹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茹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